氨基甲酸铵分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烦的操作,在不断抽气和进气的过程中,寻找气泡移动的规律,最后调整到 U 型管中气泡完全排走。 在用恒温槽设置温度时,因恒温槽的温度会有一定的波动,还是要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不然容易
造成温度高于设置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关闭抽气阀门后测压仪示数绝对值变小,外界空气有可能进入到系统中去,且随时
间变化,真空系统中气压越来越大。而在最后的数据分析环节,无法找到合适的氨基甲酸铵的热力学数 据文献值,只能笼统地分析误差的成因。
我们需要测定的是纯粹的反应产生的气体的压力,所以空气排除得越干净,得到的数据结果就越准 确。如果系统中有少量空气,得到的蒸气压数据就会偏大,平衡常数就会偏大。所以如果反应体系漏入 空气(有气泡进入),则必须重新抽完全重新做。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中,我遇到的操作上的难点是调整 U 型管硅油,使其中没有气泡留下,这是一个比较麻
等压计中的封闭液通常选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硅油或石蜡油等蒸气压小且不与系统中任何物质发 生化学作用的液体。若它与 U 形汞压力计连用时,由于硅油的密度与汞的密度相差悬殊,故等压计中 两液面若有微小的高度差,则可忽略不计。本实验中采用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测定系统总压。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等压法测分压装置;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DPC-2C); 试剂:氨基甲酸铵(自制);硅油。 四、 实验步骤 1)检漏 检查活塞和气路,开启真空泵,抽气至系统达到一定真空度,关闭活塞,停止抽气。观察数字式压 力测量仪的读数,判断是否漏气,如果在数分钟内压力计读数基本不变,表明系统不漏气。若有漏气, 则应从泵至系统分段检查,并用真空油脂封住漏口,直至不漏气为止,才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2) 测量 打开恒温水浴开关,设定温度为 25℃。打开真空泵,将系统中的空气排出,约 15min,关闭旋塞, 停止抽气。缓慢开启旋塞接通毛细管,小心地将空气逐渐放入系统,直至等压计 U 形管两臂硅油齐平, 立即关闭旋塞,观察硅油面,反复多次地重复放气操作,直至 10min 内硅油面齐平不变,即可读数。 3) 重复测量 再使系统与真空泵相连,在开泵 1-2min 后,再打开旋塞。继续排气,约 10min 后,如上操作重新 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压力。如两次测定结果压力差小于 200Pa,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4)升温测量 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为 30℃,在升温过程中逐渐从毛细管缓慢放入空气,使分解的气体不致于通过 硅油鼓泡。恒温 10min。最后至 U 形管两臂硅油面齐平且保持 10min 不变,即可读取测压仪读数及恒温 槽温度。同法测定 35℃的分解压。 5) 复原 实验完毕后,将空气慢慢放入系统,使系统解除真空。关闭测压仪。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 福廷式气压计读数: 温度: 20.7 ℃ ;大气压: 102.25 kPa 。 气压计读数的校正: (1) 温度校正
3. 作 ln -1/T 图,结果见图 1
斜率为 (R=8.314J/
, ,见《无机及分析化学》)
4. 计算 25℃时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 及 。 =
精品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测得:
精品
.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在 25℃下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0.000215;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热效应
;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
;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熵变
。
找不到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热效应等数据的文献值,有未知来源的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
准摩尔热效应
。
七、讨论与心得 1. 分解压的含义,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分解压是化合物分解时分解产物和化合物产生的总压力。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属固体分解为气体的 吸热的反应。 2. 怎样测定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力? U 型管的压力来自何处?
温度
t/℃
T/K
测压仪读数/kPa 分解压/kPa
ln
25 298.15 0.003354 25 298.15 0.003354 30 303.15 0.003299 35 308.15 0.003245
90.43 90.46 85.31 78.37
11.34 11.31 16.46 23.4
0.000216 -8.44004 0.000214 -8.44799 0.000661 -7.32225 0.001898 -6.26684
(2)
平衡常数 Kp 称为经验平衡常数。为将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函数联系起来,我们再定义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热力学规定温度为 T、压力为 100kpa 的理想气体为标准态,100kpa 称为标准态压力。 pNH 3 、
pCO2 或 p 总除以 100kpa 就得标准平衡常数。
K
p
= ( 2 p总 )2 • ( 1 p总 ) = 3 p 3 p
作
ln
K
p
-
1 T
图应得一直线,斜率
S=-
△Hm R
,由此算得△Hm
=-RS。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为:
ΔrGm = - RTlnK
(5)
用标准摩尔热效应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可近似地计算该温度下的标准熵变:
ΔrSm= (ΔrHm -ΔrGm) / T
(6)
因此,由实验测出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 T 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力(即平衡总压),可分别求 出标准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标准摩尔热效应、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及标准摩尔熵变。
系的总压 p 总为:
p 总= pNH 3 + pCO2
称为反应的分解压力,从反应的计量关系知
pNH 3 =2 pCO2
则有
pNH 3 = 2 p 总和 pCO2 = 1 p 总
3
3
Kp= ( 2 p 总)2 •( 1 p 总)
3
3
=4 27
p 总3
可见当体系达平衡后,测得平衡总压后就可求算实验温度的平衡常数 Kp。
4 27
( p总 )3 = p
4 27 1015
p总3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d
ln
K
p
△ Hm
dT = RT 2
(3)
式中,T 是热力学温度;R 为气体摩尔常量;△Hm 为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热效应,在温度范围不大时△ Hm 可视为常数,由积分得:
精品
.
(4)
ln
K
p
=-
△Hm +C RT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用等压法测定固体分解反应的平衡压力。 2、掌握真空实验技术。 3、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压力,计算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及有关热力学函数。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是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白色固体,不稳定,加热易发生如下的分解
反应:
装
NH2COONH4(s)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2NH3(g)+O2(g)
该反应是可逆的多相反应。若将气体看成理想气体,并不将分解产物从系统中移走,则很容易达到
订 平衡,标准平衡常数 Kp 可表示为:
线 (1)
Kp=
p2 NH 3
•
pCO 2
式中, pNH 3 、 pCO2 分别为平衡时 NH3 和 CO2 的分压,又因固体氨基甲酸铵的蒸气压可忽略不计,故体
本次实验中我遇到的操作上的难点是调整u型管硅油使其中没有气泡留下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操作在不断抽气和进气的过程中寻找气泡移动的规律最后调整到u型管中气泡完全排走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实验(P)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
等压计密封液必须是高沸点的,比重适宜,蒸气压小,不会和反应物发生反应的,无腐蚀性且指示 明显的。 5. 引起误差的原因?
有:(1)系统温度的波动;(2)反应没有平衡就测数据;(3)系统漏气;(4)U 形管两臂硅油面不 平齐(5)开始抽真空时,留有残余空气等 6. 样品与封闭液之间(小球泡)为什么要抽成真空,如果混入空气会怎样?
本实验测定氨基甲酸的分解压力使用的是自动气压计,将气压计与密闭系统连接,便可直接读数。 通过通入细微气体调节 U 形管内硅油左右液面相平来达到系统气压相等,然后测量。
U 型管的压力来自于两测压口的气体压力差。 3. U 如何判断氨基甲酸铵分解已达平衡?没有平衡就测数据,将有何影响?
等压计 U 形管两臂硅油面 10 分钟内齐平不变,则分解已达平衡。没有平衡就测数据,压力将偏小, 平衡系数偏小。 4.等压计(U 型管)封闭液如何选用?
查《中级化学实验》p39 表 1.12,知温度在 20~21℃,压力观测值在 101.325~103kPa 之间时,温 度校正值为 0.346kPa。
精品
.
(2) 纬度校正 本实验在北纬 30°18′38″进行,查《中级化学实验》p40 页表知,得本次实验换算到纬度 45° 的大气压力校正值为 0.136kPa。
(3) 海拔校正 本实验海拔为 10 米,海拔所造成的大气压误差可忽略不计。
最终结果:p 校正=102.25kPa-0.346kPa-0.136kPa=101.77kPa 分解压的计算:p 分解压=p 校正-|p 读数|
标准平衡常数 的计算:
2. 分解反应的测量数据及标准平衡常数 见表 1。
表1 氨基甲酸铵分解压记录表
造成温度高于设置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关闭抽气阀门后测压仪示数绝对值变小,外界空气有可能进入到系统中去,且随时
间变化,真空系统中气压越来越大。而在最后的数据分析环节,无法找到合适的氨基甲酸铵的热力学数 据文献值,只能笼统地分析误差的成因。
我们需要测定的是纯粹的反应产生的气体的压力,所以空气排除得越干净,得到的数据结果就越准 确。如果系统中有少量空气,得到的蒸气压数据就会偏大,平衡常数就会偏大。所以如果反应体系漏入 空气(有气泡进入),则必须重新抽完全重新做。
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中,我遇到的操作上的难点是调整 U 型管硅油,使其中没有气泡留下,这是一个比较麻
等压计中的封闭液通常选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硅油或石蜡油等蒸气压小且不与系统中任何物质发 生化学作用的液体。若它与 U 形汞压力计连用时,由于硅油的密度与汞的密度相差悬殊,故等压计中 两液面若有微小的高度差,则可忽略不计。本实验中采用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测定系统总压。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等压法测分压装置;数字式低真空测压仪(DPC-2C); 试剂:氨基甲酸铵(自制);硅油。 四、 实验步骤 1)检漏 检查活塞和气路,开启真空泵,抽气至系统达到一定真空度,关闭活塞,停止抽气。观察数字式压 力测量仪的读数,判断是否漏气,如果在数分钟内压力计读数基本不变,表明系统不漏气。若有漏气, 则应从泵至系统分段检查,并用真空油脂封住漏口,直至不漏气为止,才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2) 测量 打开恒温水浴开关,设定温度为 25℃。打开真空泵,将系统中的空气排出,约 15min,关闭旋塞, 停止抽气。缓慢开启旋塞接通毛细管,小心地将空气逐渐放入系统,直至等压计 U 形管两臂硅油齐平, 立即关闭旋塞,观察硅油面,反复多次地重复放气操作,直至 10min 内硅油面齐平不变,即可读数。 3) 重复测量 再使系统与真空泵相连,在开泵 1-2min 后,再打开旋塞。继续排气,约 10min 后,如上操作重新 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压力。如两次测定结果压力差小于 200Pa,可进行下一步实验。 4)升温测量 调节恒温槽的温度为 30℃,在升温过程中逐渐从毛细管缓慢放入空气,使分解的气体不致于通过 硅油鼓泡。恒温 10min。最后至 U 形管两臂硅油面齐平且保持 10min 不变,即可读取测压仪读数及恒温 槽温度。同法测定 35℃的分解压。 5) 复原 实验完毕后,将空气慢慢放入系统,使系统解除真空。关闭测压仪。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1. 福廷式气压计读数: 温度: 20.7 ℃ ;大气压: 102.25 kPa 。 气压计读数的校正: (1) 温度校正
3. 作 ln -1/T 图,结果见图 1
斜率为 (R=8.314J/
, ,见《无机及分析化学》)
4. 计算 25℃时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 及 。 =
精品
.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实验测得:
精品
.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在 25℃下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0.000215;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热效应
;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
;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熵变
。
找不到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准摩尔热效应等数据的文献值,有未知来源的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的标
准摩尔热效应
。
七、讨论与心得 1. 分解压的含义,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
分解压是化合物分解时分解产物和化合物产生的总压力。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属固体分解为气体的 吸热的反应。 2. 怎样测定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力? U 型管的压力来自何处?
温度
t/℃
T/K
测压仪读数/kPa 分解压/kPa
ln
25 298.15 0.003354 25 298.15 0.003354 30 303.15 0.003299 35 308.15 0.003245
90.43 90.46 85.31 78.37
11.34 11.31 16.46 23.4
0.000216 -8.44004 0.000214 -8.44799 0.000661 -7.32225 0.001898 -6.26684
(2)
平衡常数 Kp 称为经验平衡常数。为将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函数联系起来,我们再定义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热力学规定温度为 T、压力为 100kpa 的理想气体为标准态,100kpa 称为标准态压力。 pNH 3 、
pCO2 或 p 总除以 100kpa 就得标准平衡常数。
K
p
= ( 2 p总 )2 • ( 1 p总 ) = 3 p 3 p
作
ln
K
p
-
1 T
图应得一直线,斜率
S=-
△Hm R
,由此算得△Hm
=-RS。
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为:
ΔrGm = - RTlnK
(5)
用标准摩尔热效应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可近似地计算该温度下的标准熵变:
ΔrSm= (ΔrHm -ΔrGm) / T
(6)
因此,由实验测出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 T 时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压力(即平衡总压),可分别求 出标准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标准摩尔热效应、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及标准摩尔熵变。
系的总压 p 总为:
p 总= pNH 3 + pCO2
称为反应的分解压力,从反应的计量关系知
pNH 3 =2 pCO2
则有
pNH 3 = 2 p 总和 pCO2 = 1 p 总
3
3
Kp= ( 2 p 总)2 •( 1 p 总)
3
3
=4 27
p 总3
可见当体系达平衡后,测得平衡总压后就可求算实验温度的平衡常数 Kp。
4 27
( p总 )3 = p
4 27 1015
p总3
温度对标准平衡常数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d
ln
K
p
△ Hm
dT = RT 2
(3)
式中,T 是热力学温度;R 为气体摩尔常量;△Hm 为该反应的标准摩尔热效应,在温度范围不大时△ Hm 可视为常数,由积分得:
精品
.
(4)
ln
K
p
=-
△Hm +C RT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用等压法测定固体分解反应的平衡压力。 2、掌握真空实验技术。 3、测定氨基甲酸铵分解压力,计算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及有关热力学函数。
二、 实验内容和原理 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是合成尿素的中间产物,白色固体,不稳定,加热易发生如下的分解
反应:
装
NH2COONH4(s)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2NH3(g)+O2(g)
该反应是可逆的多相反应。若将气体看成理想气体,并不将分解产物从系统中移走,则很容易达到
订 平衡,标准平衡常数 Kp 可表示为:
线 (1)
Kp=
p2 NH 3
•
pCO 2
式中, pNH 3 、 pCO2 分别为平衡时 NH3 和 CO2 的分压,又因固体氨基甲酸铵的蒸气压可忽略不计,故体
本次实验中我遇到的操作上的难点是调整u型管硅油使其中没有气泡留下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操作在不断抽气和进气的过程中寻找气泡移动的规律最后调整到u型管中气泡完全排走
.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化学实验(P)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类型:
等压计密封液必须是高沸点的,比重适宜,蒸气压小,不会和反应物发生反应的,无腐蚀性且指示 明显的。 5. 引起误差的原因?
有:(1)系统温度的波动;(2)反应没有平衡就测数据;(3)系统漏气;(4)U 形管两臂硅油面不 平齐(5)开始抽真空时,留有残余空气等 6. 样品与封闭液之间(小球泡)为什么要抽成真空,如果混入空气会怎样?
本实验测定氨基甲酸的分解压力使用的是自动气压计,将气压计与密闭系统连接,便可直接读数。 通过通入细微气体调节 U 形管内硅油左右液面相平来达到系统气压相等,然后测量。
U 型管的压力来自于两测压口的气体压力差。 3. U 如何判断氨基甲酸铵分解已达平衡?没有平衡就测数据,将有何影响?
等压计 U 形管两臂硅油面 10 分钟内齐平不变,则分解已达平衡。没有平衡就测数据,压力将偏小, 平衡系数偏小。 4.等压计(U 型管)封闭液如何选用?
查《中级化学实验》p39 表 1.12,知温度在 20~21℃,压力观测值在 101.325~103kPa 之间时,温 度校正值为 0.346kPa。
精品
.
(2) 纬度校正 本实验在北纬 30°18′38″进行,查《中级化学实验》p40 页表知,得本次实验换算到纬度 45° 的大气压力校正值为 0.136kPa。
(3) 海拔校正 本实验海拔为 10 米,海拔所造成的大气压误差可忽略不计。
最终结果:p 校正=102.25kPa-0.346kPa-0.136kPa=101.77kPa 分解压的计算:p 分解压=p 校正-|p 读数|
标准平衡常数 的计算:
2. 分解反应的测量数据及标准平衡常数 见表 1。
表1 氨基甲酸铵分解压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