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岘河橡胶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橡胶坝设计
楚岘河规划建设橡胶坝3座,分别位于桩号7+210和桩号8+260处(2座),分别命名为坝1和坝2(右)、3(左),坝长分别为B 1=50m 、B 2=42m 、B 3=25m ,坝高均为3.5m 。

1.1 水力计算
1.1.1 确定原则
1、橡胶坝挡水位应略低于两岸地面高程或采取截(或排)渗措施,以防两岸渍涝灾害影响。

2、根据当前坝袋生产技术和规范要求,坝袋挡水高度≤5.0m 。

3、橡胶坝底板高程一般高于河床底高程0.2~0.4m 。

4、适当抬高蓄水位,以满足引水、景观等要求。

1.1.2 设计蓄水位
根据楚岘河河道治理方案,坝1处河道底高程为54.70m ,坝2、3处为62.80m ,坝底板高程高于河底高程0.3m ,坝高3.5m ,挡水位分别为58.50m 和66.60m 。

1.7.3 泄流能力复核
橡胶坝的泄洪能力采用《橡胶坝设计规范》(SL227-98)附录A 公式计算:
23
0H g 2m σεB Q = (4-2-1)
式中:Q —过坝流量,m 3/s ;
B 0—橡胶坝溢流断面的平均宽度,m ; H 0—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顶水头,m ; g —重力加速度,采用9.81m/s 2;
m —流量系数,坝袋完全塌平时视作宽顶堰,取m =0.36;
ε—堰流侧收缩系数,按《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附录A 公
式计算,近似取定值0.985;
σ—堰流淹没系数,查规范“SL265-2001”表A..0.1-2。

在河道行洪时,本橡胶坝需完全坍平,坝泄流按宽顶堰计算。

经复核结果表明,坝前水位较原规划洪水位相差较小,基本不影响上游河道的行洪安全,所确定的尺寸及条件完全能满足过流要求。

1.7.4 溢流能力复核
橡胶坝泄流能力,采用《橡胶坝设计规范》(SL227-98)附录 A 双锚固充水橡胶坝公式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2
3
02H g m B Q σε= (4-3-1)
H h 0037.0H H 0951.0H h 0913.01630.0m 2
01+++= (4-3-2)
1
210111H h 1088.0H H 7053.0H h 2533.02127.0H H
++= (4-3-3) 式中:Q —过坝流量,m 3/s ;
B 0—溢流断面的平均宽度,m ; h 0—计入行近流速水头的堰项水头,m ;
m —流量系数;
ε—堰流侧收缩系数,按规范“SL265-2001”附录A 公式计算,ε=0.98; σ—堰流淹没系数,查规范“SL265-2001”表A.1.2; H 0—坝袋内压水头,m ;
H —运行时坝袋充胀的实际高度,m ; h 1—坝上游水深,m ; h 2—坝下游水深,m ; H 1—设计坝高,m 。

因两岸地面较高,经过计算,在发生2年一遇洪水(流量106m 3/s)时,即使橡胶坝在不能及时塌坝的不利情况下,亦能安全通过。

但为了减免淹渍两岸农田和地下水位提高,不允许橡胶坝在行洪期间运行。

在征得水利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中小洪水可通过调整坝高来调度运用。

1.7.5 渗流稳定复核
本次设计主要对坝基进行计算,对侧岸绕渗根据本地区工程试验和设计经验进行控制。

坝基计算主要原理如下:
1、分段阻力系数计算
坝基渗流计算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

先分段计算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⑴进、出口段:
441.0)T
S (5.1ξ23
0+= (4-4-1)
⑵内部垂直段:
)]1(4[ln 2
T
S
ctg y -=
ππξ (4-4-2) ⑶水平段:
T
S S L x x )
(7.021+=
-ξ (4-4-3)
式中:ξ0—进、出口段的阻力系数;
S —板桩或齿墙的入土深度,m ; T —地基透水层深度,m ; ξy —内部垂直段的阻力系数; a x —水平段的阻力系数; L x —水平段长度,m ;
S 1、S 2—进、出口段板桩或齿墙的入土深度,m 。

2、各分段水头损失值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n
i i
i
i H
h 1
ξξ (4-4-4)
式中:h i —各分段水头损失值,m ;
ξi —各分口段的阻力系数; n —总分段数;
△H —上、下游水头差,m 。

3、进、出口段水头损失值修正
进、出口段水头损失值计算出来以后,再按下式做修正:
0''0h h β= (4-4-5)
∑==n
i i h h 1
0 (4-4-6)
)
059.0'](2)'(12[1
21.1'2++-
=T
S T T β (4-4-7) 式中:'
o h —进、出口段修正后的水头损失值,m ;
h 0—进、出口段水头损失值,m ; β'—阻力修正系数;
S'—底板埋深与板桩入土深度之和,m ; T'—板桩另一侧地基透水层深度,m 。

4、渗流坡降值计算 计算公式:
⑴出口段渗流坡降值按下式计算:
''
0S
h J = (4-4-8)
⑵水平段渗流坡降值按下式计算:
x
x
x L h J =
(4-4-9) 式中:J 0—出口段渗流坡降值;
J x —水平段渗流坡降值。

经计算,J x max=0.11,J 0max=0.28;
根据地质报告并查阅有关资料,坝基的渗流稳定满足设计要求。

1.7.6 消能防冲设计
1、计算工况
工况Ⅰ:正常情况,坍坝过流,过坝流量106m 3/s ,下游水深0.8m ;
工况Ⅱ:正常情况,坍坝过流,过坝流量280m 3/s ,下游水位为1.45m ; 工况Ⅲ:特殊情况,不坍坝过流,坝顶最大溢流280m 3/s ,下游无水。

2、计算公式
消能防冲计算包括消力池计算、海漫长度计算和河床冲刷深度计算等,按《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附录B 中有关公式计算。

正常挡水位33.55m ,坝底板高程30.25m ,河底高程30.05m 。

⑴消力池深度计算公式
Z h h d s c ∆--='"0σ (4-5-1)
022"2
203
=+
-c
c
c gh
q h T h α (4-5-2)
25
.021
32"1812⎪⎪⎭
⎫ ⎝⎛⎪⎪⎭⎫ ⎝⎛-+=b b gh q h h c c α (4-5-3) 2"2
2
'22
22c
s
gh
q h
g q Z αϕα-
=
∆ (4-5-4)
式中:d —消力池深度,m ;
σ0—水跃淹没系数,取σ0=1.10;
"c h —跃后水深,m ;
h c —收缩水深,m ;
α—水流动能校正系数,取α=1.05; q —单宽流量,m 3/s ; b 1—消力池首端宽度,m ; b 2—消力池末端宽度,m ;
T 0—由消力池底板顶面算起的总势能,m ; ΔZ —出池落差,m ;
's h —出池河床水深,m 。

⑵消力池长度计算公式
=+sj s j L L βL (4-5-5)
)h h (.L c c
j -''=96 (4-5-6) 式中:L sj —消力池长度,m ;
L s —消力池斜坡段水平投影长度,m ; β—水跃长度校正系数,取0.75; L j —水跃长度,m 。

⑶消力池底板厚度计算公式
'1H q k t ∆= (4-5-7) b
m
P W U k t γ±-=2
(4-5-8)
式中:t —消力池底板始端厚度,m ;
ΔH’—泄水时的上、下游水位差,m ; k 1—消力池底板计算系数,采用0.18; k 2—消力池底板安全系数,取1.2; U —作用在消力池底板底面的扬压力,kPa ; W —作用在消力池底板顶面的水重,kPa ; P m —作用在消力池底板上的脉动压力,kPa ; q —单宽流量,m 3/s 。

消力池末端厚度不小于0.5m 。

⑷海漫长度计算公式
'H q K L s s p ∆= (4-5-9)
式中:L p —海漫长度,m ;
q s —消力池末端单宽流量,m 3/s ;
K s —海漫长度计算系数,按表B.2.1选用,取值为11.5。

⑸海漫末端河床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
m m
m h q d -=01
.1ν (4-5-10)
式中:d m —海漫末端河床冲刷深度,m ;
q m —海漫末端单宽流量,m 3/s ;
[v 0]—河床土质允许不冲流速,m/s ; h m —海漫末端河床水深,m 。

⑹上游护底首端河床冲刷深度计算公式
[]
'0''-8
.0m m
m
h q d ν= (4-5-11)
式中:'
m d —上游护底首端河床冲刷深度,m :
'
m q —上游护底首端单宽流量,m 3/s ; 'm h —上游护底首端河床水深,m 。

3、计算成果
不同工况下计算结果见表4-5-1。

表4-5-1 消能防冲计算成果表
考虑到上述各工况均是对橡胶坝较不利的工况,发生机率较低,根据本地区水闸设计经验,综合分析后确定上表中的采用值。

因上游有较长的铺盖和护底连接,故上游不再做防冲槽。

2.1 坝袋设计
2.1.1 基本参数
楚岘河3个橡胶坝均采用充水枕式坝袋,采用双线锚固,坝袋设计内压比为l.4,坝袋强度安全系数K ≥6,设计坝高为3.5m ,相应内压水头为4.9m 。

坝1最高蓄水位58.50m ;坝2、3最高蓄水位66.60m 。

2.1.2 坝袋计算
坝袋设计计算工况为:上游水深等于坝高,下游无水;内容包括:坝袋径向拉力、坝袋环向各部尺寸、坝袋单宽容积等。

1)、坝袋径向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为:
212121H T ⎪⎭

⎝⎛-=
αγ (5-1-1) 式中: T —坝袋径向计算强度,kN/m ;
γ—水的容重,取γ=10kN/m 3; α—内压比,α=H 0/H 1=1.4; H 0—内压水头,m ; H 1—设计坝高,H 1=3.5m 。

经计算:T =55.13kN/m 。

2)、坝袋其他参数计算 坝袋有效周长计算公式为:
L 0=S 1+S (5-1-2)
底垫片有效长度:
l 0=n +X 0 (5-1-3)
式中符号含义见表6-2-1。

通过查算《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附录 B 有关表格计算,计算参数及结果见表1-1-1:
表1-1-1 坝袋设计计算成果表
坝袋单宽容积为19.02m 3
/m ,坝1坝袋长50m ,坝袋容积为V 1=951.00m 3
;坝2坝袋长42m ,坝袋容积V 2=798.84m 3;坝3坝袋长25m ,故坝袋容积V 3=475.50m 3。

1.1.3 坝袋选材
1、坝袋胶料需满足的基本要求
⑴耐大气老化、耐腐蚀、耐磨损、耐水性好; ⑵有足够强度和抗冻性;
⑶坝袋胶料物理机械性能能满足《橡胶坝设计规范》(SL227-98)附录C 中表C.0.1的要求;
⑷胶布的层胶厚度必须满足其防渗、抗磨和耐久性,厚度须满足《橡胶坝设计规范》(SL227-98)附录C 中表C.0.2的要求。

2、坝袋和胶布型号
根据《橡胶坝技术规范》对坝袋胶料和坝袋胶布的基本要求、坝袋径向计算强度选用坝袋胶布为两布三胶结构。

胶布选用锦纶帆布,坝袋型号:JBD3.5-260-2;胶布型号:J260260-2。

1.2 锚固结构设计
1.2.1 锚固力计算
1、上游侧锚固力
βμμβ
sin 2cos 2
1T T P u ++=
(5-1-4)
式中:P u —上游侧单位长度坝袋上锚栓所承受的锚固力,kN/m ;
T —坝袋径向计算拉力(强度),55.13kN/m ;
β—坝袋径向拉力与水平面所形成的夹角,83.621°; μ1、μ2—坝袋与上下侧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均取0.3。

2、下游侧锚固力
2
1μμ+=
T
P d (5-1-5)
式中:P d —下游侧单位长度坝袋上锚栓所承受的锚固力,kN/m ;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式。

经计算,上、下游锚固力分别为117.50kN/m 、91.88kN/m 。

1.2.2 锚固构件计算与选型
1、坝袋锚固采用压板螺栓双锚固结构,每根螺栓承受的荷载按下式计算:
100k n T
Q = (5-1-6)
式中:Q 0—每根螺栓承受的荷载,kN ;
T 0—单位长度螺栓计算荷载Q 0=max{P u ,P d },kN/m ; k 1—栓紧力及扭转力的影响系数,一般取k 1=1.75; n —单位长度内螺栓根数,取螺栓间距为0.25m ,即n=4。

经计算,每根螺栓承受的最大荷载为Q 0=51.41kN , 2、螺栓直径按下式计算:
]
[3.140
σπQ d ⨯≥
(5-1-7)
式中:d —螺栓直径,mm ;
[σ]—螺栓允许拉应力,取215N/mm 2。

经计算,螺栓最小直径为19.9mm 。

3、压板强度计算
][σσ≤=
x
W M
(5-1-8) TL k M 2= (5-1-9)
式中:M —坝袋拉力作用在压板上产生的弯矩,N·mm;
L —力臂,为螺栓中心至压板边缘的距离,取60mm ; k 2—安全系数,一般取3; W x —抗弯截面系数,mm 3。

根据计算结果,考虑到螺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偏心和锈蚀等影响,本
设计选用Φ24Q235粗制螺栓,间距为0.25m 左右。

根据锚栓工作拉力求得单应力锥控制时的锚栓埋深仅为24mm ,根据规范要求,取埋置深度L m =360mm ,并加弯钩。

为增大压板刚度和易焊性,压板拟选用每节长500mm ,宽120mm ,厚12mm 的钢板,每0.25m 左右做一条横肋,横肋钢板厚与压板同。

将压板参数代入(5-1-8)计算,满足强度要求。

1.3 坝室稳定设计
1.3.1 荷载组合
参照《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中规定的荷载组合要求及本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稳定计算,计算工况及荷载组合情况见表5-1-2。

表1-1-2 稳定计算荷载组合情况表
坝室稳定计算包括地基承载力计算、坝基抗倾覆和抗滑稳定计算。

在计算基底压力时采用的是材料力学偏心受压公式;计算抗滑稳定时,采用的是单一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具体公式如下:
⑴基底应力计算公式:
W
M
A G p ∑±∑=
min
max (5-1-10) 式中:m in
m
ax p —坝室基底应力的最大值或最小值,kPa ; ∑G —作用在坝室上的全部竖向荷载(除完建情况应包括坝室基础底
面上的扬压力在内),kN ;
∑M —作用在坝室上的全部竖向和水平荷载对于基础底面垂直水流方
向的形心轴的力矩,kN·m ;
A —坝室基础底面积,m 2;
W —坝室基底面对于该底面垂直水流方向的形心轴的截面矩,m 3。

⑵压力分布不均匀系数公式:
m in
m ax
P P η=
(5-1-11) ⑶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
H
A C G tg K c ∑+∑=00φ (5-1-12)
式中:K c —沿底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H —作用在底板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 ;
φ0—坝室基础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摩擦角,°,参照《水闸设计规
范》(SL265—2001)建议值选用;
C 0—坝室基底面与土质地基之间的粘接力,kPa ,参照《水闸设计规
范》(SL265—2001)建议值选用。

1.3.2 计算成果与分析
根据橡胶坝设计参数(见附图),取两相邻顺水流向永久缝之间的坝段作为计算单元。

各种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见表5-1-3。

表5-1-3 橡胶坝坝室稳定计算成果表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橡胶坝底板座落于基岩(花岗岩)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由表中计算结果知,各项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安全要求。

1.4 边墩、岸墙设计
1.4.1 荷载组合
边墩与岸墙主要计算荷载有墙自重、土重、水重、土压力、水压力等。

坝两侧边墩兼作岸墙,为C25钢筋砼L 型挡土墙结构,顶厚0.8m ,顺水流向与坝底
板同宽即10.0m,坝侧墙内设超压溢流管;上、下游岸墙均为C25钢筋砼L型挡土墙结构,上游岸墙与铺盖底板结构缝中设橡胶止水。

计算工况为:
⑴完建情况墙后无地下水。

⑵水位突落情况墙后有较高的地下水。

1.4.2 稳定计算原理与成果分析
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边墩与岸墙的稳定计算原理与坝底板相同,可参见坝室稳定设计一节,此处不予罗列。

土压力计算按朗肯土压力计算。

根据规范,边墩、岸墙稳定计算取单位长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成果见表5-1-4~表5-1-6。

表5-1-4 边墩计算成果表
表5-1-5 上游岸墙计算成果表
表5-1-6 下游岸墙计算成果表
根据本工程地质勘探报告,边墩、岸墙座落于基岩上,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由表中计算结果知,上述工况下,各项计算指标均能满足规范安全要求。

1.5 橡胶坝安全与观测设计
1.5.1安全设备设置
橡胶坝设超压溢流管,以使坝袋内压不超过设计值。

边墩设置溢流管,并与连通管相连。

按坝袋设计内压比1.4计算,内压水头为4.90m,则超压溢流管出水口底高程坝1为59.90m,坝2、3为68.00m。

超压溢流管采用壁厚10mm、内径200mm的钢管制成。

另外,在坝袋两端顶部各设一个自动排气阀。

1.5.2观测设计
⑴水位及流量观测
水位观测在坝上游设标尺一幅,或者在岸墙上刻画水位线。

测点应设在上游水流平顺、水面平稳和泄流影响较小处。

过坝流量可通过水位观测,根据坝址处经过率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

⑵沉降、水平位移及坝袋内压力观测
沉降和水平位移可通过固定于坝墩上的标点进行观测。

坝袋内压力观测:采用坝内连通管(超压溢流管兼作)观测坝袋内压力。

1.6 充排水系统设计
6.1.1 充水系统设计
坝袋的充胀与排放所需时间关系到工程安全和功能的发挥,应与工程的运用要求相适应。

充水时间应能保证蓄满库容,排水时间应能保证及时坍坝行洪。

坝袋充排方式根据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等确定。

1、供水水源
橡胶坝袋的充水水源要求水质洁净,本地地表及地下水位相对地面均较高,且由于目前河水水质相对较差,故水源宜采用地下水。

2、坝袋充水时间的确定
⑴坝袋充水时间应考虑的因素
坝袋充胀起坝所需时间必须与工程的运用要求相适应,坝袋充水时间是受坝
袋充水流量控制的。

若充水流量较大,则起坝速度快,运行时可根据河道流量大小通过停机或减少水泵运行台数,适当延长充水时间,便于控制运用。

但充水流量较大时,要求供水管径大,投资明显加大。

若坝袋充水流量太小,充水时间较长,虽然可节约投资,但不便于根据洪水尾水情况控制运用,甚至可能出现一次洪水过后,坝前库容在很长时间不能蓄满。

因此,坝袋充水时间与工程投资和控制运用具有直接关系。

当然要满足在适宜的时间充坝至设计坝高(起坝时间),除应确定适宜的坝袋充水时间外,还应确定适宜的开始充坝时间和充坝间隙时间。

⑵坝袋充水时间
坝袋充水时间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可根据河道洪水的尾水过程确定。

河道洪水的尾水过程与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河道流域面积越大,洪水过程线的“尾巴”越长,允许的充坝时间则越长,反之亦然。

因而可根据坝址控制的流域面积和己建工程经验确定坝袋充水时间。

此方法主要用于建在山洪河道上并有拦蓄水任务的工程。

二是根据工程任务及工程条件确定。

经综合考虑,本橡胶坝设计充坝时间控制在8h ~12h 内。

3、充水水泵选型与管路设计
充水水泵选型是根据坝的规模、充坝时间及拟定的系统计算水泵的流量和扬程来确定。

坝1坝袋容积为760.8m 3,坝2坝袋容积为608.6m 3。

拟设2台充水水泵,1台工作,1台备用。

⑴水泵选型
水泵流量按《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条文说明中公式(3.3.4-1)计算:
nt V
Q (6-1-2)
式中:Q —计算的水泵所需最流量,m 3/h ;
V —坝袋充水容积,m 3; n —水泵的台数,取1;
t —充坝或坍坝所要求的最短时间,取8h 。

水泵的扬程按《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条文说明中公式(3.3.4-2)计算:
H B=(▽1-▽2)+△H(6-1-3)
▽1=αH1+▽3(6-1-4) 式中:H B—水泵所需的扬程,m;
▽1—水泵出水管管口高程,m;
▽2—水泵吸水管最低水位,m;
△H—水泵吸水管和压力管水头损失总和,m;
α—坝袋内压比;
H1—坝高,m;
▽3—坝底板高程,m。

根据计算的水泵流量和扬程,经管路水力计算,并验算水泵的工作状态后,确定采用2台250QJ100-18/1型井用潜水电泵,1台工作,另1台备用。

⑵管路设计
橡胶坝充排水泵室设置于河道左岸堤内脚,橡胶坝充水泵为潜水泵,水泵进水管由抽水井引至泵室。

由于橡胶坝充、排水不会同时进行,为了节约投资,橡胶坝充、排水管道合用同一管路。

充水水泵出水管与橡胶坝排水母管相连,利用排水管路实现对橡胶坝的充水。

充水水泵进、出水管采用钢管,管直径均为Dg=300mm。

6.1.2 排水系统设计
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动力设备和管路等。

1、排水系统布置形式
本橡胶坝共2节,排水管采用一管一袋的形式,平行于橡胶坝轴线布置,共设2根排水主管,各主管通过母管与排水泵连接。

每节坝袋设3根支管与主管连接,为保证坝袋安全和起落同步,两坝袋间设连通管和超压溢流管。

充排水泵设在左岸泵房底部箱体内,橡胶坝排水通过阀门井的排水阀,将水排向下游消力池内。

在两岸边墩及中墩上均设置超压溢流管。

2、坝袋排水时间的确定
由于河道为山区河道,洪水来去较快,为了减小橡胶坝对河道泄洪的影响,尽量缩短排水时间,并考虑投资,拟将坝袋排水时间控制在2~4h 内。

3、排水水泵选型与管路设计 ⑴水泵选型
排水水泵选型原则、计算公式参见充水水泵选型。

经计算,确定采用主排水泵2台型号为KQB200/220-18.5/4标准便维式单级泵(立式)。

运行方式为2台同时运行,互为备用。

⑵管路设计
本橡胶坝共2节,排水主管平行于橡胶坝轴线布置,共设1根主管,主管通过母管与排水泵连接。

两坝袋主管管径按《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条文说明中公式3.3.4-4计算确定,公式如下:
πν
Q
D 4=
(6-1-5)
式中:Q —管段内最大计算流量,以排水控制取0.085m 3/s(即304.3m 3/h);
v —管道采用的计算流速,取v ≤3.0m/s 。

因本工程仅一跨,充排水主管按统一管径计算,经计算确定充排水主管道的内径为300mm ,充排水支管内径取150mm 。

管路布置参见附图。

6.1.3 泵站设备布置
橡胶坝充、排水泵房布置在左岸管理与控制房下部,泵房内布置2台排水泵,2台深井充水泵分别安装在泵房外的机井内,机井设在左岸,大致与泵房平行,平均距离为35m 左右。

两井间距应大于5.0m 。

具体位置可根据施工情况作适当调整。

充水泵井管管径为100mm ,出水管径为150mm ,每台泵出口各设有1台DN150止回阀;上游坝袋充水总管管径为300mm ,共1根,充水支管管径为150mm ,共3根,总管和支管为充、排水共用管道。

泵房排水管共设3根,管径
为200mm,其中一根为自由排水管,与充水泵出水管相接,另两根为动力排水管,每根管上各设一台排水泵;下游排水管径为400mm。

充水泵的起停由人工在中控室控制。

排水泵进口与橡胶坝充、排水管连接,连接管径为200mm,上游端均设有DN200电动蝶阀,并通过三通与直径为300mm充排水母管相连。

排水泵进水管上设有电动闸阀;自由排水管下游端设有DN200电动蝶阀,中部通过三通管与充水泵出水管相连,充水泵出水管进口处均设有DN150的电动蝶阀。

自动排水时关闭充水泵出水管和排水泵前的蝶阀,并打开自由排水管的蝶阀,让坝袋内的水靠内压和上游水压自动排向下游。

动力排水时关闭充水泵出水管和自动排水管的蝶阀,并打开排水泵前电动蝶阀,再起动排水泵。

为了泵室检修方便,在下游出水管上设有一台DN400电动蝶阀。

考虑到泵室渗水和管道漏水,在泵室靠下游侧设一1.0×1.0×1.0m的集水池,并安装一台50 WQ/C240-0.75型潜水排污泵(简称潜污泵),并与下游出水管相接,接口处安设一台DN50电动球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