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追求 无悔人生——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技推广研究员自

合集下载

一个献身“三农”事业者的执着人生——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推广研究员李吉环同志工作业绩

一个献身“三农”事业者的执着人生——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推广研究员李吉环同志工作业绩

一个献身“三农”事业者的执着人生——全国劳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推广研究员李吉环同志工作业绩《青海农技推广》编辑部【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1页(P3)【作者】《青海农技推广》编辑部【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李吉环同志,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该同志自1983年农业院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负责全省粮油作物栽培、旱作节水农业、土壤肥料技术示范与推广工作。

先后获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农牧漁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12项。

2006年获青海省优秀专家。

2011年获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享受全国劳模待遇,2014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为青海项目负责人实施了UNDP《中国油菜改良项目》,加快了青海省优质油菜推广速度,优质油菜推广面积从1996年的2万公顷发展到2013年的10万公顷。

2003年《双低油菜新品种及配套增产技术应用》获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为第6完成人;2005-2006年和省春油菜开发研究中心共同主持实施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特早熟双低杂交油菜青杂3号产业化示范》,完成了不育系改良、制种技术和栽培技术规范研究,在青海、新疆、内蒙等省示范推广5.49万公顷,2009年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2002-2007年组织实施《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高海拔地区优质油菜增产技术》等省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在互助、大通、湟中等油菜主产区推广了以青杂3号、青杂2号、青杂4号、互丰010为主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及综合配套技术。

累计推广面积6.67万公顷,增产2000多万千克。

2005年《高海拔地区特早熟杂交油菜推广项目》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为第2完成人。

2000年以来,负责实施了《马铃薯脱毒与繁育技术研究》,《青海省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专用型马铃薯—大西洋种薯繁育基地建设》等项目,对马铃薯脱毒技术、种薯质量控制、种薯生产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年生产脱毒苗400万株,生产微型薯800万粒,建立各级种薯基地1.2万公顷,生产种薯27万吨。

爱岗敬业:农业科技的奉献者

爱岗敬业:农业科技的奉献者

爱岗敬业:农业科技的奉献者在农业领域默默耕耘了三十年,他始终坚守在"三农"工作的最前线,深入田间地头,推广实用的农业技术。

他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还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显著贡献,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敬业奉献,情系三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对农业的热爱近乎痴迷。

无论是外出开会还是下乡调研,他总是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下每一件与农业相关的事情。

一旦发现问题,他总是第一时间解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路边生长着外来有害生物黄顶菊,立即停车查看,并迅速通报镇政府,组织人员铲除,有效控制了有害生物的蔓延。

他将自己的手机变成了农情热线,接受群众的咨询,解答疑难问题。

在棉花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满足群众对新技术的需求,他不顾是周末休息时间,晚上为群众进行培训,从晚上8点一直讲到10点半,吸引了300多名群众参加。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灾情,指导群众进行灾后管理。

他的足迹遍布400多个村庄,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情活地图"。

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广泛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专家服务明星。

二、创新探索,开辟农技推广新途径面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减少、农民对科技需求增加的新形势,他积极探索新的农技推广途径。

他与种子经营部门合作,通过田间调查、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新品种、新措施,有效提高了农业产量。

他还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主持实施了多项农业科技项目,推广了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节约了成本,减少了污染,提高了产量。

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三、淡泊名利,坚守职业道德三十年的工作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公认的"农业专家"。

他对待农民群众的疑难问题总是有求必答,而对于推销产品的请求,他却从不应承。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农民选购农药,避免了假农药的危害。

秉持初心,做公共绿色防控的践行者——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新苗

秉持初心,做公共绿色防控的践行者——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新苗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新苗同志工作业绩李新苗,1985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分配至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至今,中共党员。

2016年任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长期从事植保植检工作达34年。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新苗同志爱岗敬业,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忘我工作,成为青海省植保植检领域学科带头人。

多年来致力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贯彻落实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加强学习,提升本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带领团队每年防控面积达到667万公顷次以上,挽回粮油损失2亿千克以上,为青海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通过不断采取宣传、培训、现场观摩、建立示范区等措施,推广色诱、光诱、性诱、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模式,带动全省各类作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6.67万公顷以上,为青海省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做出了突出贡献。

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公共植保。

多年来,李新苗同志主持完成了小麦病虫害综合治理、农田统一灭鼠技术示范、无公害农药引进试验示范、高毒农药替代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西藏飞蝗监测与防控、蚕豆象疫情监测与防控、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等多项农业部及省财政项目。

这些项目的实施,强化了全省植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服务手段,提升了服务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为全面履行“公共植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争取资金,提升技术装备。

为了改善青海省植保基础设施落后局面,提升植保植检技术及装备水平。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李新苗同志立足青海实际,争取项目投资,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报告20余项,其中立项投资24项,争取国家投资6000余万元。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及田间观测场等项目的建成,构建了全省农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和综合防控体系,使全省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从基础保障、服务手段、技术水平等方面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菜花飘香溢真情——记生物技术育种专家寸守铣

菜花飘香溢真情——记生物技术育种专家寸守铣

引入广西种植解决了稻~稻一油一年三熟制的茬 口矛盾 ; 在内蒙古 、 青海等春油菜种植区每年的种植面积近3 万亩。 O
李卫 东
余江润
普春 昆
他 主持选育 的花 培品 种及配 套栽 培技 术列入 国家科技 成果重点推 广计 划 ,有两个品种在首届 中 国农业博 览会上分 获铜 质奖 、 良产 品奖 ; 优 他主持 的研究项 目“ 细胞 工程 培育作 物新 品种 ” 得了突破性 的进展 , 了国家计委 、 取 获得 国家科 委 、 财政部 联合颁 发的 国家“ 五” 技攻关 重 大科技 成果证 书 ; 八 科
为单位 的技 术骨 干 。他还 十分 重视 对身 边 年轻 人 的培 养工
度, 通过 完 善供 种体 系 , 推广 配 套 的高 产栽 培 技 术措 施 , 不 断扩 大花 培 油菜 的 应用 面积 , 现 大面 积增 产 、 收 , 科 实 增 使
技 成果 的转化 产生 了显 著 的经济效 益 和社 会效 益 。他 主持 选 育 的 品种 已 占我 省 小 春甘 蓝 型 油 菜 面积 的7 %以上 , 0 其
华通讯 版社 收编人9 回归纪念 版 《 7 世界 优秀专利 、技术精
品种的主要选育者之一。寸守铣从上个世 纪八十年代 中期 上
开始致 力 于油菜 生物 技术 育种研 究 ,由他 主 持 与 中同科学
院遗传研究所合作,率先存周内应用细胞丁程技术育成优
质 甘 蓝 型油 菜 花 培 品种 Hl6 H 6 、花 油 3 、号 、号 、 6 、 15 号 4 5 6 号 、 , 技术 属于 当今 世 界先进 的植 物细 胞 工程 技术 , 7 该 号 与
省油菜优质化的进程,使我省优质油菜的覆盖率达到全国 先进水平 , 种植区油菜单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为我省乃至

农民的追求稿子

农民的追求稿子

农民的追求稿子他,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以田为本,锄犁为伴,终日劳作,心系丰歉。

然而他又有着一般农民所没有的头衔——河南省瓜菜技术推广协会会员、省科技兴农情报网成员、农民技师,又连续两年获得省瓜菜技术推广工作三等奖,1991年xx县科协系统的出席省、地、县三级先进代表,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他与人合著的《温室黄瓜早熟高产栽培实用技术问答》一书。

他就是xx省xx县xx乡xx村的一位普通农民--陈xx。

陈xx,今年34岁,在他走过的人生道路上,曲曲折折,坑坑洼洼,充满了人世间的艰辛。

陈xx生来命苦,母亲过早去世,父亲一手将他拉扯大,供他上学。

1975年他中学毕业便应征入伍当了海军,xxxx年他带着要让家乡变美、使乡亲们致富的夙愿,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

并且谢绝了一些好心人的帮忙,说服了当时在工厂工作的妻子,在农家小院里安了家,开始了他靠科学种菜致富的艰难历程。

为了掌握科学种菜技术,1981年他拿出100多元订阅了《河南科技报》、《科普田园》、《中国蔬菜》等十几种科技性报刊,又凑齐了400元钱上了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和农业大学致富培训班。

从此,书本伴他送走了不知多少个月落星稀的夜晚,布鞋陪他不知多少次踏进大学和科研单位的门槛。

学了知识壮了胆。

1982年他贷款2000元建起了全乡第一个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当年就收入5000多元。

为了使番茄早上市,陈xx经过反复试验配制成功了“特效番茄灵”,使番茄的上市期提前18天,坐果率提高40%,产量提高5倍。

后来陈xx还研究了对各种蔬菜进行化学控制的诸多问题,如在黄瓜1-3片叶时喷洒乙烯利,能使黄瓜早上市,提高坐果率,给蔬菜喷施蔬菜灵加比久使蔬菜的产量成倍增加等。

至此,如果他一心种好自己的菜园,他也许早就是数万元户了,但xx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夙愿,他想的是让科学在家乡开出万朵致富花,让更多的父老乡亲过上甜美的日子。

“陈xx种菜有套真本事”!他的名声一天天地响起来,可是随之而来的是他也忙得更狠了,东庄来请,他马上骑车就走,西庄来叫,他立即随同前往,经常是他人未到家,家中就有几个、十几个人等着,有时因找他的人太多而在找他的人之间发生矛盾。

在田野上弹奏无悔的乐章——记记东台市东台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宝宽

在田野上弹奏无悔的乐章——记记东台市东台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宝宽
部、三 好 学生。 学校 领 导找 他 谈话 , 果 。 为 了 推 广 农 业 新 科 技 ,特 别 是 大 让 他 留校 任 教 ,但 他 选 择 了 回 到 家 乡 棚 蔬菜技术 ,他动 了很多心思 ,经常 投 身农 技 推 广 事 业 。 然而 最 初 的 工 作 , 挑 灯夜战 ,撰写辅 导材料 ,甚至 工作 与 理 想 相 距 甚 远 。 在 种 子 售 货 员 的柜 到 黎 明 ,又 直 接 赶 去 上 班 。 他 常 常 把 台 前 ,一 站 就 是 8年 。 但 8年 时 间 , 课 堂 搬 到 田 头 与 农 家 。 大 棚 黄 瓜 穴 盘 他 没 有 荒 费 。8年 中 ,他 钻 研 学 习 , 基 质嫁接育苗是 一项新技 术 ,在 蟒河
撰写了近 5 0篇论文 ,卖出了数百万吨 村 村 民赵 永 宽 的 家 中 ,他 直 接 为 村 民 农资 ,为农 民兄弟解答了数万个疑问。 们 现 场 示 范 讲 课 。 有 一 次 ,课 前 正 发
8年 过 去 ,他 成 了 东 台 农 业 部 门人 人 着 高 烧 ,嗓 子 本 来 就 嘶 哑 ,一 节 课 讲 皆知 的 “ 专家” 。 下 来 ,喉 咙 像 开 裂 了一 般 ,可 看 到 村
难 以 获 得 理 想 收 益 。他 组 织 村 民 到 谅
陈 宝 宽 家 祖 祖 辈 辈 都 是 农 民 。2 8 养工程首批科学技术带头人。
5O 蠡 ‘ 露 襄 材 檀 埔
江 苏 畜 牧 科 技 创 新 再 创 佳 绩
— —
江 苏农 牧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自主 培 育 苏姜猪 新 品种
深专 家 ; 在东 台市 东台镇 ,他是上 上 间 ,不 是 手 捧 着 书 本 学 习 ,就 是 躬 身 荣 , 7亩地 大棚 , 年收入逾 1 0万多元。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农业推广研究员袁翠梅同志工作业绩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农业推广研究员袁翠梅同志工作业绩
30多年来的辛勤工作,使她在工作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业绩。除获多项科技成果和发表多 篇论文外,1994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有机肥料工作先进个人;1998年在全国小麦地膜覆盖综合配套 技术推广工作中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被青海省及西宁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2005 年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同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植物有害生 物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在工作中主要负责全县重点农业技术项目高海拔地区优质油菜增产、蚕豆规范化生产、马铃薯 种薯产业化基地、高海拔地区特早熟杂交油菜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优质蚕豆出口基地建设、 马铃薯商品基地供种补贴、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及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小型公益、部级平 衡施肥、农业部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标准化示 范区建设、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特早熟双低杂交油菜青杂3号高产栽培技术规范与高产示范、农业部 大通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现代马铃薯产业化、粮油作 物高产创建示范、马铃薯种薯基地建设、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化肥农药减量增 效行动试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马铃薯种薯扩繁补贴等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同时在新品种的引 进与示范推广工作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实施多个农技项目,示范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对 大通县粮油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大通县农业调整、科技服务和农民增收做出了一 定贡献。
袁翠梅长期以来刻苦钻研业务知识,脚踏实地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与实施的青海省 高原百万亩旱作农业综合栽培技术项目、高海拔地区特早熟杂交油菜推广项目、全膜双垄集雨栽培 技术示范推广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参与实施的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 平衡施肥技术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优质蚕豆综合增产技术、薯类良种及配套增产技术项目 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参加的特早熟双低杂交油菜青杂3号产业化示范项目获中华农业科技 进步三等奖;参与实施的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青薯2号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青海省科技 进步一等奖;参加的粮菜兼用型蚕豆新品种青海11号选育、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类奖 二等奖。同时获得省科技成果及省农业丰收奖21项、市科技成果8项、参与实施的三个农作物品种通 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

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

三一文库()〔农业技术推广个人先进事迹〕*篇一: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先进事迹总结小编整理:“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时刻想着群众、关心群众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职责。

”在衢江农村,提起胡水泉,农民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专家朋友”。

他常常穿梭于田间地头,传技术,忙指导,带领衢江农民走上科技兴农的富裕之路。

敬事业重实干当好领头雁“胡水泉是个工作踏实、勤奋好学、作风正派、开拓创新的好党员。

像他这样科班出身,能安心扎根,干出了一番成绩者,堪称楷模。

”对胡水泉,衢江区农业局长江永华赞誉有加。

自1976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始终坚守植检岗位,十几年的工作经历造就了他过硬的业务能力。

1993年前,衢江区(原衢县)植检力量薄弱,只有2名干部,基层没有配备特约植检员,十分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1993年被提拔为植检站站长后,在他的提议下,植检队伍得以发展壮大。

目前该站配有植检干部5名、职工2名,各乡镇、村配备特约植检员67名,一跃成为全省县级技术力量最强的植检站。

队伍壮大后,他又从抓植检队伍的建设入手,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管理相结合,抓好内部管理,健全制度,造就了一支技术精良、服务优质的植物检疫队伍。

在他的带领下,植检站屡获殊荣,个人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

该站自1994年以来,多次被衢县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2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先进工作者;1992年、1999年和2002年先后三次被浙江省农业厅授予“全省植物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3年来连续多次被局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96年被衢州市委授予衢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柑桔黄龙病简称“两黄”,都是危害严重、危险性极大的植物有害生物,做好防范工作意义重大。

2003年,杜泽镇首次发现柑桔木虱。

2004年,胡水泉马上在杜泽、安仁、全旺等地设立三个监测点,初步掌握柑桔木虱本地一年发生不完整的4代,并发动桔农开展科学防治,2005年桔园监测结果显示,柑桔木虱已在衢江大地绝迹。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个人事迹材料

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个人事迹材料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个人事迹材料工作汇报农技推广中心主任个人事迹材料事迹材料个人主任推广中心农技我曾看过这样一段话:生命是没故意义的,除非有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辛劳的,除非有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空虚的,除非有热望;所有的热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酷爱。

酷爱是奉献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真实的酷爱,才有源源不断奉献的气力。

源于对宇宙的酷爱,坐着轮椅,失去说话能力的残疾人,却变成了物理学界的伟人,他就是写出了《时间简史》的霍金;源于对生命的酷爱,一个幽闭在盲、哑、聋世界的弱女子,却给人类带来了生活的光明,她就是被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的海伦·凯勒;源于对祖国的酷爱,面对曲折又艰辛的回国道路,他始终坚守着归家贡献的信念,他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在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一心为农,一生为农,三十一年里,他走遍了安陆每片庄稼地,给无数农民做过技术指导。

他用汗水为庄稼浇灌,用青春给大地染绿,用生命为丰收丈量。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永久保持公仆本质。

我想自豪地告知大家,他就是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植保站长周小贺。

我在想:是甚么让周小贺站长甘于清贫而无私奉献?他难道不知道甚么是安逸的生活,不愿意享受家庭的天伦吗?不,周小贺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他有血有肉有家人、有苦有泪有伤痛。

但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奉献自己全部的热量,却不求任何回报。

周小贺无私奉献的动力和起因,是出于对工作极真个认真负责,是缘于对群众最深沉的爱,是对本职业务的精益求精,是心甘情愿的无私奉献。

固然我们普通,天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征税进程中的困苦和艰辛实在不为人熟知,税款背后的酸甜和苦辣也未曾让人体恤。

WW.fJia.oM然而,爱岗敬业聚财为国,清正廉洁执法为民的信念,“一切为了纳税人,一切方便纳税人,一切服务纳税人”的税收理念,鼓舞着、鼓励着这群人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

从事财税工作24年的我,经历过从税收专管员到税收会计、所长到副分局长、股长到分局长各种角色的转变,也有从农村到城区、从市局科室重回基层一线的岗位轮换,个中酸甜苦辣使人回味无穷。

农技人员先进事迹材料

农技人员先进事迹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农技人员先进事迹材料篇一:乡镇农技干部先进事迹材料14年间,xxxx农情信息、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全省农业信息联播、党委办公室综合调研和优质服务竞赛、抗冰救灾、防汛抗灾、计划生育和创卫等工作多次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都有xxxx同志贡献的一份力量。

从台湾黑美人西瓜在xxxx市冷水滩区引种成功,到现在年种植面积20万亩,总产50万吨,年产值12亿元;黑皮冬瓜、超级稻两优培九、株两优02等品种在xxxx大面积的推广,这些都离不开xxxx同志的一份辛勤汗水。

14年间,从一名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乡镇农技干部,从一名乡镇农技干部成长为一名市级农情信息员,从一名市级农情信息员成长为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从“锄头”到“笔头”的“蜕变”,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平凡而真实,无不凝聚着xxxx同志痴情于农、服务于农的拳拳情怀。

一、“学农爱农,是我不悔的选择”。

报考学校时,他主动选择了农校。

学习期间,担任了班级实践委员、卫生委员、劳动委员等职。

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的柑橘园管理、杂效水稻制种、水稻旱育秧、西瓜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制种等实践工作名列全校同年级前茅。

通过花粉预先测试技术,水稻制种亩产达到200公斤。

1998年7月,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毕业分配,放弃局机关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带着对农民朋友的深厚感情和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深深热爱,到普利桥镇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5个月内,帮助农民解决浸种催芽、水稻纹枯病虫防治等技术难题150余个次,推广水稻旱育秧技术面积2.6万亩,推广杂交水稻种子3.5万公斤、复合肥等肥料300吨,货值35余万元,名列全站8个门市部之首。

二、“吃苦耐劳,是我‘财富’的积累”1999年他响应局里号召,主动参与了台湾黑美人西瓜和黑皮冬瓜、大白菜、结球甘蓝等新品种展示示范。

每人管理10亩,与当地菜农民一样,起早贪黑,冒烈日酷暑,顶暴雨寒风,担粪水浇白菜,细细耕耘。

钟情科研 执著一生——记全国首批农技推广研究员易福华

钟情科研 执著一生——记全国首批农技推广研究员易福华


16 年 ,易福华毕业于江苏农学院,获农学硕 96
士 学 位 ,16 年 分配 到 新 洋 农场 从 事 农技 推广 和科 98 研 工 作 。4 多年 来 ,他 工 于 理论 研 究 ,勤 于 面上 实 0 践 ,先 后 完成 农 业试 验 推广 课题 4 余 项 ,荣 获 江苏 0 省 农 垦 科 技 进 步 奖 1 项 ,在 全 国 2 多 家 省 级 以上 4 0
有谁 知道 ,在 每 一 项新 科 技 成 果 的 背后 ,都 有着 一
段感 人 的故 事 。
家里的 电话成 了农技咨询 热线 ,每年来 电话咨询 的 就 有 8 0 人 次 。他 还 是 农 场 自办 电视 栏 目 ( 日 0多 ( 每
农事 的特 邀 专 家 ,每 到 关键 时 刻 ,他 都 准 时 出 现
植 户 和周 边农 民 ;每 天 ,他 都 要答复 许 多咨 询 电话 ,
棉花 叶面喷肥技术 、麦后棉栽培 技术 、秸 秆还 田技 术 等 ,在 垦 区 内 外 大面 积 推 广 应 用 ;他 引 进 扩繁 的
“ 苏棉 1 ”棉 种 ,一 度 成 为 本 地 当 家 品种 。然 而 , 号
19 年 ,他 科 室一 位 年轻 同志 表 现 突 出 ,请 他 98 作 入党 介 绍人 。经 过培 养后 ,党 支部 认 为条件 成 熟 ,
但他却说还需要考验一段 时间,事后他还亲 自把这
次 谈 话 内容 告 知 了 当事 人 。 当 时 ,好 多 人 不 理 解 , 这 不是 两 头难做 人 嘛 !他说 ,入 党是 一件 严 肃 的事 , 不 符 合条 件 的和 条件 不成 熟 的 ,一 个 也 不 能人 。 又 经 过 一 年多 的培 养 ,该 同志 终 于人 了党 ,后来 还 成 了领导 干 部 ,一直 感恩 易福 华 当初 的严格 要求 。 易福 华 的收 入 不 高 ,却 热衷 社 会慈 善 事业 。他

在田野上弹奏无悔的乐章——记最关基层农技员陈宝宽

在田野上弹奏无悔的乐章——记最关基层农技员陈宝宽

间. 不 是 手 捧 着 书本 学 习 . 就 是 躬 身 在 田 间 大 棚 进 行 探 索 研 究 。近 3 0 年 来. 先 后 在各 类 农 业 刊 物 发 表 科 技 文 章达2 0 0 多篇 。 其 中 国家 级 的6 0 多篇 , 先 后 获 得 东 台 市 政 府 颁 发 的奖 项 1 0 多 个 .被列 为 江苏 省 3 3 3 高层 次 人 才

甘 于奉 献 。 为农 服 务 。
蠢 烈每 S
2 8 年前 . 他 以 高 分 步 人农 学 院 的 大 门。 工 作 之 初 的8 年, 他钻研 学习 , 撰 写 了 近5 O 篇论文 . 卖 出 了数 百 万 吨 农资. 为农 民兄 弟解 答 了数 万个 疑 问 , 成 了东 台 农 业 部 门人 人 皆 知 的 “ 专 家” 走 上农 科 站 副 站 长 岗 位 后 , 他 坚 持 在 干 中学 、 学 中干 , 哪 怕 有 点 滴 时
服务 纯 朴 的农 民 他 在 大 地 上撰 写 着 场示范 讲课。 在他 的努力下 , 东 台镇 个 基 层农 技人 员 的风 采 . 他 在 日复 先 后 弓【 进 瓜果 蔬菜 优 良品种 t 0 o 多 日的 辛 勤 耕 耘 中 收 获 着 来 自大 地 个. 推 广栽 培 新模 式 、 新 技 术4 0 多项。 的 丰 收
编辑: 商蓉( s h a n g r o n g @ j s a g r i . g o v l c n )
每 个 清 晨 都 要 到 农 田里 转 上 一 圈. 每 天都 要 抽 出时 间到 农 家 走 上一 趟 … …他 从 不 争 名 逐 利 . 谦 和处 世 为 人 在 市、 镇农业推广部门 , 他是众 口
程、 省优质棉工程 、 省 农 业 三 新 工 程 和8 个 市 级 高效 农 业 项 目 .全 都 通 过 了相 关 部 门 的 验收 他 和 同 事们 还 培 植 了李德华西 瓜产销合作 社等近2 0 个 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 组 织 申报 了蟒 河

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

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

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
胡伟;王博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11(000)010
【总页数】1页(P26)
【作者】胡伟;王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执着追求无悔人生——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技推广研究员自惠义同志先进事迹 [J],
2.无悔的追求执着的梦想r——记镇赉县五棵树镇前英台村农民新型养猪致富带头人汪有 [J], 宋庆超
3.袁辉伟:执着的坚守,无悔的追求 [J], 罗莉萍;向燕妮;
4.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记孝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毅敏[J], 黄俊元;叶仁舟
5.无悔的选择执着的追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支行会计副主管兼坐班主任侯晓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耕耘着的孺子牛--记高级农艺师段家爱同志

耕耘着的孺子牛--记高级农艺师段家爱同志

耕耘着的孺子牛--记高级农艺师段家爱同志乐技【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年(卷),期】2001(000)001【摘要】@@ 段家爱同志,系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干部,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现任推广中心作栽组组长.一九六八年毕业于青海省农林学校,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32年.在他历经的长期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中,均以工作认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热情服务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最为突出的是该同志自一九九零年开始,受北方省、区间作套种"吨粮田"建设的启示,经外出考察,认真分析,率先对青海省事隔十七年的小麦间作玉米带状田再度进行试验研究,当年,他亲自蹲点建立的三点共0.33公顷的试验田,平均粮食每公顷产量12223.5千克,最高每公顷量达12261.4千克,比单作小麦单产量翻了一番还多.【总页数】1页(P13)【作者】乐技【作者单位】无【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报效三农”酬壮志农技推广“孺子牛”——记社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魏德永高级农艺师 [J], 魏静思;惠炯;宋江春2.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教师李燕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教师李燕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教师李燕用爱心与智慧耕耘——记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分局局直小学 [J], 陈秋雷3.高级农艺师:耕耘在怒江大峡谷的“孺子牛” [J],4.乐为电力孺子牛——记“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优秀人才”河南省博爱县电业局苏家作供电所维护班班长侯爱军 [J], 毕利军;程刚5.“唯实”的精神辛勤的耕耘——记经济学家、教育家姚耐同志 [J], 叶孝理;石成岳;朱肖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无私奉献的人生--记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王慧

无私奉献的人生--记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王慧

无私奉献的人生--记西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王慧佚名
【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
【年(卷),期】2001(000)003
【摘要】@@ 70年代末,毕业于甘肃兰州化校无机化工专业的王慧同志,廿多年来,满怀一腔热情,以执着的追求,无私奉献的精神,耕耘在农业科技战线上.做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感肩负的责任,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忘我的敬业精神.
【总页数】1页(P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为了大地的丰收-记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站站长张明秀 [J], 李雪华
2.靠梦想活出生命精彩——记灌云县杨集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蔡学举 [J],
3.情系三农助发展无私奉献显本色——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蒋裕兰 [J], ;
4.情系三农助发展无私奉献显本色r——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蒋裕兰 [J], 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局
5.为振兴农技推广事业无私奉献——记内蒙古乌蒙农机推广站站长王晓东同志的先进事迹 [J], 马慧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情洒高原 无私奉献——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连仁

情洒高原  无私奉献——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连仁

情洒高原无私奉献——记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连仁
王玉林
【期刊名称】《青海农技推广》
【年(卷),期】1998(000)001
【摘要】简历王连仁,男,汉族,中共党员。

1960年8月至1964年7月去吉林农业大学攻读特种经济动物专业;1964年8月至1969年底在青海省狞猎管理委员会工作,1970年至今在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工作。

专业技术职务:农业技来推广研究员,聘任岗位:蜜蜂检疫及养蜂技术推广。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王玉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6.3
【相关文献】
1.情系三农助发展无私奉献显本色——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蒋裕兰 [J], ;
2.情系三农助发展无私奉献显本色r——记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蒋裕兰 [J], 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局
3.情洒统战无私奉献──记新乡县七里营镇党委统战委员穆洁 [J], 先胜;汤永;
4.汗洒沃土为丰年——记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文仁来研究员 [J], 刘尧
5.无私奉献情洒乡里——记延安市黄龙县三岔乡梁家山村“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王建祥 [J], 贺文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0年 来 , 负责全 省土 壤 、 肥料 、 节水 农 业 技 术 试验、 示范 、 推广 工作 , 先 后 承 担 了旱 作 节 水农 业 技术 推广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推广、 高 寒 地 区 地 膜小麦 栽 培 技 术 示 范 研 究 、 有机肥 料建设、 有 机
质提升 等 项 目。带 头研 究 制 定 全 省 土 壤 肥 料 技 术 发展 规 划 、 方案及推广工作建议 , 指 导 全 省 土
土 配方施 肥技 术 年推 广面 积 4 8 . 6 7万 , 为5 0万农 户提 供 了测 土 配方 施 肥 服 务 , 实 施 项 目的 2 4个 县( 市、 州) 各 类 作 物 亩增 产 6—8 6千克 , 增 产 效
果 比较 明显 , 社会和生态效益 较为突 出, 营 造 了
科学 施肥 的 良好 氛 围 , 提高 了肥料利用率 , 越 来 越受 到广 大农 民群众 的欢 迎 , 得 到社 会 各 界 的广 泛认 可 ; 开展 土壤 墒 情 监 测 工 作 , 制 定 了 我 省 不 同作 物土壤 墒情 和旱 情 评价 指 标 , 及 时 汇 总 发 布 了土 壤 墒 情 信 息 , 为 农 民 提 供 土 壤 墒 情 信 息 服
青 海农 技推 广
・ 推 广 者 风 采 ・
2 0 1 6年 第 4期
执着追求
— —
无 悔 人 生
培技 术 ” 在 全 省年 推 广 面 积达 到 了 8 . 6 7万 公 顷 , 全膜 马铃薯 平 均亩 产鲜薯 2 1 7 2千 克 , 比对 照平 均
亩增产 5 3 6千克 , 平均 亩增 收 4 0 0多元 ; 全膜 玉米
习习近 平 总书记 系列 重 要讲 话 精 神 , 模 范 遵 守 国 家法律法规。传承文明、 弘扬新风 , 具有 自尊、 自 信、 自 立、 自 强的时代精神 , 品德高尚, 无私奉献。 立 足 岗位 , 奋发进取 , 开 拓 创 新 。在 发 展 现 代 农 业、 繁荣农 村经 济 、 增加 农 民收入 , 推进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建 设 作 出 了 积 极 的 贡 献 。该 同 志 始 终 工
学农 学 系土 壤 农 化 专 业 毕 业 并 分 配 到 青 海 省 农 业技 术推 广总站 工 作 , 至今 一 直从 事 土 肥 水 技 术 试验 、 示范、 研 究 与 推 广 工 作 。从 事 工 作 以来 坚
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热爱祖 国, 坚决拥护 中国 共 产党 的领 导和 社会 主 义 制度 , 认 真 学 习 十八 大 以来党 的各项 方 针政 策 和 惠农 强农 政 策 , 深人 学
雨 养农 业 区农 民种 田水 平 有 着 积 极 的 意 义 。对
全省新型肥料的施用提 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 保 障 了农 民 的利 益 。主持实 施 的“ 青 海 省全 膜 覆 盖栽
收稿 日期 : 2 0 1 6— 1 0— 1 0
科学施肥技术、 旱作 节水 技术等作 为己任 , 制定 培 训方 案 , 编制培训 教材、 教案, 组 织 参 加 了省 、 县、 乡、 村不 同层 次 的技 术 培 训 , 为 我 省 培训 了一 批 土肥 水 技 术 骨 干 和 新 型农 民、 职业农 民, 足 迹 踏 遍西 宁 市 、 海南州 、 海东市 、 海西州 、 海 北 州 等 主要农 业 区各县 , 使 广 大农 民懂 得 了科 学施 肥 的 方 法和 技 术 。 同 时 每 年 组 织 全 省 农 业 技 术 人 员 进行 土 壤肥料 技 术 培训 , 多 年 来 共 培训 技 术 人 员 6 0 0 0余 人 ( 次) , 提高 了基层 农业 技 术人员 土 壤肥 料 技术 应 用 水 平 。并 对农 资 营 销 人 员 及 化 肥 生 产 厂家 的 技术 人 员 等 进 行 相 关 肥 料 方 面 的 技 术 培训 , 使 他们 懂得 了如何 分 别 真 假肥 料 以及 化 肥 施用 等方 面 的相关 知识 , 也 帮 助肥 料 企 业 提 出生 产上 的合 理 化 建 议 。对 全 省 农 业 发 展 中 如 何 提 高科学施肥水平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 都被
作在青海省土壤肥料 战线 , 几十年如一 日, 任劳 任怨 , 晴天一身土 , 雨天一身泥 , 长期坚持在生产 第一线开展为民技术指导与服务 , 积累了丰 富的 工作经验 , 成为我省土肥水学科 的带头人 。2 0 1 4 年 9月被评为青海省先进工作者 , 2 0 1 5年获得青 海省 优 秀专业技 术人 才称 号 , 2 0 1 6年 被 评 为青 海 省三八 红 旗手 。 1 立足本 职工 作 , 抓 好农 业技术 示 范研究 推广
壤 肥料 工 作 的 开展 , 特别是在测土 配方施肥 、 节
水 农业 、 旱作农 业 、 耕地 质量 建设技 术示 范、 研
究、 推 广 以及 新 型 肥 料 的试 验 、 肥 料 管 理 等 方 面
做 出了突 出成 绩 。这 些 技 术 的 实 施 对 于 提 高全 省 施肥 水平 、 扩大节水农业技术推 广力度、 提 高
平 均亩 产 6 0 0多 千 克 , 比种 植 小 麦 亩增 产 4 0 0多 千克 , 6 6 7 m 增收 8 0 0元 , 仅此一项 , 全 省 农 牧 民 人 均年 增 收 1 4 0元 , 这 项 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 加 快
了青海 省贫 困地 区农 民群 众 脱 贫 致 富 的步 伐 ; 测
青海 省农 业技 术推 广总站 农技 推 广研 究 员 自惠义 同志先进 事迹
白惠义 , 女, 汉族 , 中 国共 产 党 党 员 , 农 技技 术 推 广 总站 土壤 肥
料科 科长 。 中 国植 物 营 养 与 肥 料 协 会 和 中 国土 壤协会 理 事 。 中共 党 员 。 1 9 8 6年 7月 从 青 海 大
务, 推荐应对农业 生产技术措施 , 使土壤墒情 监 测信息及 时服务 于农 业生产。同时参与省 国土 部 门土地整理、 复垦等项 目的方案设计及青海省 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相关项 目工作 。 2 狠抓科技培训 。 为培 养 新型 现代 农 民付 出 辛
勤劳 动
多 年来 一 直 把 为 基 层 农 技 人 员 和 农 民培 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