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宫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国》宫词
前赵
前赵,匈奴人刘渊所建。

刘渊,左部帅豹之子。

晋永兴元年,据离石僭号称汉,后徙平阳卒。

伪谥光文,改元三(元熙、永凤、河瑞)。

子和立,旋弟聪杀而代之,改元四(光兴、嘉平、建元、麟嘉)。

子粲立,改元(汉昌),为伪司空靳准所杀,族子曜讨准自立,改国号曰赵,徒都长安,改元(光初)。

咸和四年,为石勒所灭。

共五主,凡二十八年。

一寸二分呈玉玺,五宗三祖溯金刀。

秀容早叶鱼龙梦,表表当心见赤毫。

简释
《十六国春秋·刘渊传》载,汾水中得玉玺,高一寸二分,方四寸。

文曰“有新保之”,王莽时物也。

得者,因增“渊海光”三字,而献之。

渊以为已瑞,乃大赦境内,改元“河瑞”。

(又)载,元熙元年,十月为坛南郊,即汉王位。

改晋永兴元年为元熙元年,大赦天下。

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之神主而祭之。

(又)载,刘豹之妻呼延氏,祈子于龙门,有一白鱼,顶有一角,轩鬐跃鳞,至于祭台,久之乃去。

其夜,梦所见鱼变为人,左手持一物,大如鸡子,光亮非常,授呼延氏曰:“此是日精,服之生贵子。

”醒来告豹,豹曰:“此吉征也。

”自是,十五月而生渊。

及长,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

《太平寰宇记》载,秀容城,即汉时汾阳县城,刘元海所筑。

元海因感神而生,姿容秀美,故自名其城曰“秀容城”。

太保门楣喜气张,六刘联袂入昭阳。

脱簪谏止■仪殿,外辅原资内辅长。

《十六国春秋·刘聪传》载,聪后呼延氏卒,将纳太保刘殷女。

太弟义固谏。

聪以问太宰延年、太傅景景等,对曰:“臣闻太保自云刘康公之后,与陛下殊源,纳之何害?!”聪悦,使大鸿胪李宏,拜殷二女英、娥为左右贵妃。

又纳殷孙女四人为贵人,于是六刘之宠倾于后宫。

《十六国春秋·聪后刘氏传》载,刘氏武宣皇后,新兴人。

太保刘殷少女,名娥,字丽华。

聪将起■〈皇鳥〉仪殿于后庭。

廷尉陈元达锁腰切谏,聪怒将斩之。

后闻之,私敕左右停刑。

于是手疏启曰:“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

陛下为妾营殿,而杀谏臣,妾复何面目仰侍中栉,请归死以塞陛下误惑之过!”聪览之,变色,引元达而谢之。

以后疏示之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
论罢诗文数射筹,龙颜不见几经秋。

柘弓银砚情堪念,割爱拌教到小刘。

《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载,刘聪引怀帝入宴,从容谓曰:“卿昔为豫章王时,朕与王武子造卿,以所制乐府歌示朕与武子,俱为盛德颂。

卿称善者久之。

又引朕射于皇堂,朕得十二筹。

卿与武子俱得九筹。

卿赠朕柘弓银砚,卿颇记否?”怀帝曰:“臣安敢忘之。

但恨尔日不早识龙颜耳!”聪喜,以小刘贵人赐帝。

比肩三后位同尊,玺绶累累更数人。

祸水原是飞燕起,何堪琼寝污轻尘。

《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载,聪以皇后靳氏为上皇后,左贵妃刘氏为左皇后,右贵妃刘氏为右皇后。

左司隶陈远达以“三后并立非礼也”,极言切谏。

聪不纳。

(又)载,聪立樊氏为上皇后。

樊氏,即已故张皇后之侍婢也。

时,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复有七人。

(又)载,中常侍王沈养女,年十四有妙色。

聪立为左皇后。

尚书令王鉴、中书监崔懿之、中书令曹恂等谏曰:“臣闻王者立后,将以母临天下。

匹配后土,必择世德名宗,幽间令淑,乃副四海之望,称神祗之心。

汉成帝任心纵欲,以赵飞燕为后,使皇统绝灭,社稷为倾。

自麟嘉以来,乱淫于色,中宫之位不以德举,刑余小丑不可以污清庙而尘琼寝,况其家婢邪?六宫妃嫔皆公子公孙,奈何一旦以婢主之?何异象榱玉篑,而对腐木朽楹哉!臣恐非国家之福也!”聪览之,大怒,皆斩于东市。

连宵沉醉不曾醒,市肆纷纷起后庭。

行酒当筵争笑指,长安天子御衣青。

《十六国春秋·刘聪传》载,麟嘉元年,聪立市于后宫,与宫人宴戏,或三日不醒,或百日不出。

(又)载,聪校猎上林,令晋愍帝戎服持戟前导,行三驱之礼。

观者皆指愍帝曰:“此故长安天子也!”聚而观之。

(又)载,聪大会群臣于光极殿,逼晋怀帝穿青衣行酒。

装阁犹安旧镜台,无端蛇虎应郊禖。

遮须践约成妖梦,恨结皮囊玉一枚。

《十六国春秋·刘聪传》载,嘉平四年正月,流星起于牵牛,入紫微,龙形逶迤,其光照地,落于平阳北十里。

视之则有肉,长三十步,广二十七步。

肉旁常有哭声。

刘后产一蛇一虎,各害人而走,寻之不得。

顷之见在陨肉之旁。

刘后卒,乃失此肉,哭声亦止。

(又)载,麟嘉二年春二月癸亥,大将军东平王刘约卒。

一指犹暖,遂不殡殓,至甲戌乃苏。

言见刘渊于不周山,经五日遂复从至昆仑山。

三日而复返于不周,见诸王公卿将相死者悉在,大有人民,宫室壮丽,号曰“蒙珠离国”。

刘渊谓刘约曰:“东北遮须夷国无主,久待汝父为之。

汝父后三年当来,汝且还。

后年当来。

”刘约拜辞而归,道遇一国曰“猗尼渠余国”,引刘约入宫,给皮囊一枚,曰“为吾遗汉皇帝”。

刘约辞而归,谓刘约曰:“刘郎后年来,必见过,当与小女相妻。

”刘约归置皮囊于枕上,俄而苏活。

左右取得开之,有一方白玉,题文曰:“猗尼渠余国敬信遮须夷国天王,岁在摄提,当相见也。

”驰使奏呈刘聪。

聪曰:“若审如此,吾不惧死也!”后聪死,与此玉并葬焉。

赫奕神威慑管涔,鼎新王业水承金。

配天大举单于祀,始慰南郊报本心。

《十六国春秋·刘曜传》载,曜尝隐居于管涔山。

夜有二童子入,
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剑一口。

”置前,再拜而去。

背上有铭曰:“神剑御除众毒。

”曜遂服之,剑随四时变为五色。

(又)载,光初二年六月,缮宗庙社稷,南北郊于长安。

下令曰:“盖闻王者之兴,必禘始祖。

我皇家之先,出自夏后,居于北夷。

世跨燕朔光文,以汉有天下。

岁久思德,结于庶民。

故立汉祖宗之庙,以怀民望,昭武因循,遂未悛革。

今欲除宗庙改国号,御以大单于为太祖。

亟议以闻。

”于是,太保领司空呼延宴等议曰:“陛下勋功茂于平洛,终于中山。

中山分野属大梁,即赵也。

宜革称大赵,以水行承晋金行。

”曜从之。

于是,牲牝尚黑,旌旗尚元,冒顿配天,渊配上帝,自称“大赵”。

翚翟重披理旧装,紫光新殿沐恩光。

圣明自颂开基主,不信贞魂奉义阳。

《十六国春秋·刘曜传》载,光初二年,徙都长安,起光世殿于前,紫光殿于后。

立妃羊氏为皇后。

(又)载,刘曜后羊氏,即献文皇后。

乃晋惠帝之后也。

洛阳之陷,遂没于曜,曜僭伪位,立为皇后。

因问之曰:“吾何如司马家儿?”对曰:“陛下开基圣主,彼亡国暗夫,何可并言?!妾尔时实不欲生,意谓世间男子皆然。

自奉巾栉以来,始知天下自有丈夫耳!”
《述异志》载,晋末,群盗蜂起,义阳公主自洛中出奔,至洛南,自率二千余人留守不去,以卫京都。

刘曜攻破之,见公主有殊色,曜将逼之,公主手刃曜不中,遂自刃。

曜奇其正节,遣葬之。

民怜之,为其立庙,后称“义阳神庙”。

义阳公主亦称“义阳神”。

一战西戎纳款多,东堂开宴乐如何。

尊前宣进凉州伎,乐府新翻壮士歌。

《十六国春秋·前赵录》载,先是,上邽氐羌十余万落,守险不服。

其酋大虚除权渠,自号秦王。

曜遣子远将兵讨之,生擒伊余于阵,权渠大惊,请降。

西戎之中,权渠最强。

权渠既降,莫不归附。

八月,曜宴群臣于东堂。

(又)载,曜西击凉州,张茂称藩,献女伎二十人。

《十六国春秋·陈安传》载,陈宴善于抚绥吉凶夷险,与众共之。

及其死,陇上人思之,为作壮士之歌。

曜闻而嘉伤,命乐府歌之。

三千巧手聚阳平,邃殿崇台取次成。

漫把阿房拟秦暴,尚留丰水赐贫氓。

《十六国春秋·前赵录》曜召构殿巧手三千人,发阳平。

调十郡牛车五千乘,运土筑建德殿台。

命起丰明观立西宫,建凌烟阁于镐池。

侍中乔豫和苞,上疏谏曰:“拟阿房而建西宫,模琼台而起凌烟,皆亡国之举也!”曜览之,即下诏罢役。

省丰水囿以与贫民。

后赵
后赵,石勒,上党武乡羯人。

初据襄国称赵王。

晋咸和五年,僭称帝营邺宫,以洛阳为南都。

改元二(太和、建平)。

子宏立改元一(延熙)。

勒从弟虎杀而代之,改元二(建武、太宁)。

子世立,为兄遵所篡。

虎养孙冉闵,杀遵立其弟鉴。

寻又杀之而自立,改称魏。

虎子祗称帝于襄国,改元一(永宁)。

为其下属所杀。

后赵六主,凡三十二年。

黑兔祥符石氏昌,莫因禾稼怨胡蝗。

行军喜见擒王兆,记取铃音替戾冈。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载,荏平命师懽获黑兔,献之于勒。

勒下令外检旧典。

程遐等以为黑兔见,水德之祥。

大赵革命于晋,以水承金,此示殿下,宜速副天下之望也。

(又)载,勒于所耕地,得一刀。

铭曰“石氏昌”隶书。

(又)载,晋建武元年七月,河朔大蝗,勒又兢取百姓禾,时人谓之“胡蝗”。

(又)载,刘曜济自洛阳围,石生于金镛,勒欲自将救洛阳,以问佛,图澄澄言于勒曰:“昨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

”此羯语也。

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劬秃当,捉也。

其全句言:当出军捉刘曜也。

殿材山积荷嘉祥,建德宫成列雁行。

铭遍功臣三十九,云台名姓石函藏。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载,赵王三年春正月,勒下令曰:“去年水出巨材,所在山积,将皇天欲孤修缮宫宇也。

”其拟洛阳之太极起建德殿。

遣从事中郎任汪,帅使工匠五千,采木以供之。

(又)载,铭佐命功臣三十九人于石函,置于建德殿前。

逐鹿中原起壮图,武乡三世赋新除。

军中早寓经筵意,日听儒生读汉书。

《十六国春秋·石勒传》载,建平三年春正月,勒大会群臣于建德前殿。

酒酣,谓中书令徐光曰:“朕可方自古开基,何等主也?”光对曰:“陛下神武,谋略过于高皇,雄艺卓荦超绝魏武,自三五以来,无可比者。

其轩辕之亚乎!”勒笑曰:“人岂不自知,卿言太过。


若逢汉高祖,当北面事之。

与韩、彭竞鞭而争先,尔若遇光武,当并驱中原,未知鹿死谁手!”(又)载,勒悉召武乡耆旧,赴襄国。

既至,亲与乡老齿坐,欢饮。

语及平生。

因以武乡比之丰沛,其复之三世万世之后,灵魂当归之。

(又)载,勒手不能书,目不识字,然雅好文学。

虽在军旅之中,常令儒生读春秋史、汉诸传,而听之。

内员澄叙比公孤,妙选良家五位殊。

妒宠不开人彘祸,汉家壶范笑娥姁。

《十六国春秋·石勒传》载,定昭仪夫人,位视上公,贵嫔贵人视列侯员,各一人。

三英九华,视伯;淑媛淑仪,视子;容华美人,视男。

务简贤淑,不限员数。

(又)载,勒后刘氏传,张裨反于襄城,后拔剑斩之。

勒赖后而济。

后性敏慧,多干略,佐勒建功业,有吕氏辅汉之风。

然,性不妒忌,尤过之也。

漳流曲曲抱城隈,阅武秋登戏马台。

旗下忽闻■箭发,五千飞骑一时回。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载,戏马台又称阅马台,在城中漳水之南。

石虎每讲武于其下,升观以望之。

张帜鸣鼓,列骑星罗。

虎登台射■〈骨孝〉箭一发,五千骑一时奔走,从漳水之南齐至于台下。

又射一箭,五千骑又一时奔走,至于漳水之北。

其五千流散攒促,若数万人骑。

皆以黑矟从事,故以“黑矟”为号。

三台九殿远相望,无数妖姿入咸阳。

谁助亲蚕来梓苑,临漳宫外鞠衣黄。

《十六国春秋·后赵录》载,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城为基,巍然崇举。

又起灵风台九殿于咸阳殿后,选百官州郡民女,以充之。

(又)载,石虎率三公九卿,躬耕籍田于桑梓苑。

苑有临漳宫,三月三日及始蚕之日,虎率皇后及夫人,采桑于此。

虎后杜氏祠,名“先蚕祠”,建于近郊。

绛纱幌映碧纱袍,绮谷丛丛宝殿高。

花柳争春空作态,东皇属意在樱桃。

《邺中记》载,石虎太武殿西,有昆华殿,阁上辄开大窗,皆施以绛纱幌。

(又)载,石虎临轩大会,著碧纱袍。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载,后庭服绮服玩珍奇者万余人,内置女官十有八等。

《晋书·石虎传》载,勒为季龙聘郭荣妹为妻。

季龙宠优童郑樱桃,而杀郭氏。

更纳清河崔氏女。

樱桃又谮而杀之。

《十六国春秋》言,郑樱桃原是郑世达家女姬,石虎惑之,有专房之宠。

此条与《晋书》载有异。

马埒宏开百戏攒,朱衣妙妓进贤冠。

学书欲破簪花格,玉指拈毫立绣鞍。

《拾遗记》载,石虎于太极殿楼下,开马埒射场,聚金玉钱贝,以赏观戏之人。

《邺中记》载,石虎有马妓,著朱衣进贤冠,立于马上作书,号曰“飞骑书”。

玉堤锦障漾池光,浴室清嬉百宝香。

复帐犹嫌风雪冷,燋龙投处试温汤。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载,虎有四时浴室,皆用瑜石珷玞为堤岸,或以琥珀车渠为瓶杓。

夏则引外沟水以纳于池。

池中皆以纱豰为囊,盛百杂香,渍于水底。

严冰之时,作铜屈龙数千枚,烧如火色,投水中,则池水恒温,名曰“燋龙温池”。

又用文锦步障萦蔽浴所,与宫人宠嬖者,解媟服宴戏,弥于日夜,名曰“清嬉浴室”。

(又)载,冬月,施蜀锦流苏斗帐,又用明光锦以白缣为里,名曰“复帐”。

千金堤下御沟开,鸣鹤飞龙鼓枻催。

访得人间花果种,虾蟆车送日边栽。

《邺中记》载,华林园千金堤上,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天泉池通御沟。

三月三日,石虎及皇后百官临水宴赏。

(又)载,于华林园中种众果,多采于民间。

石虎作虾蟆车,到民间将果树掘根合土,载回园中,植之无不生。

《寰宇记》载,石虎有鸣鹤、飞龙等小舟。

局脚床连屈膝屏,桃枝扇底立娉婷。

女官事事通门下,玉案文书笔不停。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载,御床独方三丈,其余床皆局脚,高下六尺。

(又)载,石虎作金银纽屈膝屏风,高旋则八尺,下施则四尺,或施六尺。

随意所欲。

(又)载,石虎作“云母五明金薄莫难扇”。

虎出时,常以此扇挟乘舆,或用象牙及桃枝扇。

《邺中记》载,石虎以宫人为女官门下通事,以玉案行文书。

数百珠玑整玉容,大朝五夜听蛟钟。

君王有诏分班待,金凤衔书下九重。

《邺中记》载,虎大会,礼乐既陈。

虎缴两阁上窗幌,宫人数十陪列,著坐悉服,饰金银熠熠。

又于阁上作女妓数百,衣皆络以珠玑,鼓舞连倒,琴瑟细技毕备。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载,阁上有铜钟四枚,如铎形。

或作蛟龙,或作鸟兽绕其上。

(又)载,虎有诏书,以五色纸著凤凰口中,凤即啣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状若飞翔,飞下端门。

凤以木为之,五色文身,脚皆用金。

崇杠庭燎夜腾辉,蚤起盘龙晓镜开。

内史从今兼外史,宫人观象上灵台。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载,虎教宫人星占及马步射,置女太史于灵台,仰视灾祥,以考外太史之虚实。

《邺中记》载,石虎三台及内宫中镜,有径二三尺者,纯金盘龙雕饰。

《十六国春秋·石虎传》载,石虎造庭燎于崇杠之末,高十余丈,上盘置燎,下盘置人,絙缴上下。

虎试而悦之。

内家鼓吹佩声锵,卤薄三千倚靓装。

官里敕教陪猎辇,弯弓齐运转关床。

《邺中记》载,石虎常以女弟一千人为卤薄。

《舆地志》又载,卤薄作三千。

(又)载,石虎从出行,有女鼓吹,尚书官属,皆著锦袴,佩玉。

(又)载,石虎少好游猎,后体壮大,不复乘马,遂作猎车。

二十人担之。

如今之步辇。

上安徘徊曲盖,当坐处安转关,状若射鸟兽。

直有所向关,随身而转。

前燕
前燕,慕容皝,鲜卑人。

父廆,晋拜平州牧,辽东公。

廆卒,皝立,自称燕王,迁龙城。

皝卒,子儁徙居蓟,寻徙居邺,僭称帝,改元二(元玺、光寿)。

子暐立,改元(建熙)。

太和五年降于秦,为符坚所杀。

前燕共三主,凡三十七年。

惊跸传呼宝盖张,新宫符瑞纪龙翔。

缥缃万轴供宸览,教胄新裁太上章。

《十六国春秋·慕容皝传》载,咸康三年冬十月丁卯,僭即王位于文德殿,大赦境内。

起文昌殿,乘金根车,驾六马出入,称“惊跸”。

(又)载,永和元年二月,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

皝率群僚观之,祭以太牢。

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

皝大悦,号所居新宫曰“和龙宫”,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又)载,立东庠于旧宫,每月临观,考试优劣。

亲造太上章,以代“急就”。

又著典诫十五篇,并以教诸子。

竞采燕支染面匀,谁将颜色夺钗裙。

重温绣被知无语,鹅鸭池边有鄂君。

《太平御览》载,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兰,足下先知之否?北方人采其花染绯黄,接其上英者,作燕支。

妇人用为颜色甚可爱。


《十六国春秋·前燕张鸿传》载,鸿仕皝为黄门郎,甚宠爱之。

鸿颐下忽生须三根,长寸余。

皝由是不悦,乃遣出宫,使看鹅鸭。

勒石卢龙御道开,彬彬文雅集邹枚。

侍臣竞上甘棠颂,尽是登高作赋才。

《水经注》载,燕景昭遣将军步浑治卢龙塞道,焚山刊石令通。

方轨,勒石岭上,以记事功。

景昭,即慕容儁之谥。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载,儁博览书史,有文武干略,彬彬文雅,更善词赋。

(又)载,儁观兵近郊,见甘棠于道,周从者不识,曰:“唏,此诗所谓甘棠。

甘者,味之主也。

木者,春之行也。

春以施生,味以养物,色又赤者,言将有赫赫之庆于中土。

吾谓国家之盛,此其征也。

”传曰:“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群司亦各书其志,吾得览焉。

”于是,内外臣乃并上“甘棠颂”。

簟黄旛绛绣鞾红,投报邻封礼亦隆。

冠冕从今垂永制,朝仪何假叔孙通。

《北堂书钞》载,庾翼与燕王书曰:“今致丈二细桃枝簟十,黄
蔑双文簟二。

”王独受黄篾双文簟一枚。

《太平御览》载,庾翼与慕容皝书曰:“今致孔雀毦二枚,细练十端,竹练二十端,襦铠一领,兜牟白毦自副朱漆册二十张,绛碧画旛黑毦自副白瓯二枚。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载,皝遗侍中顾和,绣鞾一轫。

(又)载,儁给事黄门侍郎申允上言:“冠冕之式,代或不同礼。

贵适时宜损益定之,以为皇代永制。

”儁曰:“履剑不趋,下太常参议,太子服衮,冕冠九旒,超级逼上,未可行也。

冠服何容一施一废,皆可详定。


常山圭璧应真人,齧臂无端入梦真。

东苑鞭尸谁指认,后宫犹有石家嫔。

《十六国春秋·前燕录》载,儁常山寺王母祠前,大树自拔,于根下得璧七十,圭七十三,光色精奇,有异常玉。

儁以为神岳之命,遣尚书郎段勤,用太牢祭之。

(又)载,初,石虎使人探策于华山,得玉版。

文曰:“岁在申酉,不绝如线,岁在壬子,真人乃见。

”及此,燕人咸以儁之应也。

(又)载,儁夜梦石虎齧其臂,寤而痛恶之。

命发其棺木,求尸不获。

邺女子李菟,知而告之。

言虎葬于东苑观下。

于是掘焉,得其尸鞭之,投于漳水。

《水经注》又载,邺女子乃后宫嬖妾。

百战驰驱汗血功,先朝赭白气犹雄。

铸铜东掖夸神骏,御制铭词比鲍骢。

《十六国春秋·慕容儁传》载,初,廆有骏马,曰“赭白”,有奇相逸力。

至是年四十九岁矣,而骏逸不亏。

儁比之“鲍氏骢”。

命铸
铜以图其象,亲为铭赞。

置之蓟城东掖门。

异鸟呈祥五色分,殿西雏燕自成群。

邺城重器归新主,紫诰初封奉玺君。

《十六国春秋·慕容儁传》载,元玺元年,燕巢于正阳殿之西椒,生三雏,顶上有竖毛。

凡城献异鸟,五色成章。

谓群臣曰:“是何祥也?”咸称燕者,鸟也。

首有毛冠者,言大燕。

龙兴冠,通天冕,章甫之象也。

巢正阳殿西椒者,言至尊临轩,朝万国之征也。

三子者,数应三统之验也。

神鸟五色,言盛时将继五行之录,以御四海者也。

儁大悦。

秋八月庚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邺城,纳燕兵,送冉闵妻董氏等,并乘舆服物及六玺于蓟。

传国玺蒋干先已送晋。

欲神其事业,言历数在已。

乃诈云:“闵妻得之以献。

赐号曰''奉玺君’。


春尽蒲池御宴开,萧萧白发对尊罍。

君王重抱仓舒痛,泪洒曹瞒旧雀台。

《十六国春秋·慕容皝传》载,光寿元年,自蓟徙都于邺,缮修宫殿,复作“铜雀台”。

(又)载,光寿三年春三月,宴群臣于蒲池。

酒酣赋诗,因谈经史,论及周太子晋,潸然流涕,顾谓群臣曰:“昔魏武追痛仓舒,孙权悼登无已,孤常谓二主无大雅之体,才子难得。

自景先之亡以来,孤鬓发中白,始知二主有以而然。


前秦
前秦,苻健,略阳氏人。

父洪,三秦王。

为降将麻秋所鸩。

健嗣统其众。

晋永和七年,据长安,僭号称秦,改元一(皇始)。

子生立,改元一(寿光)。

从弟坚杀而代之,改元三(永兴、甘露、建元)。

坚伐晋,败归,为姚苌所杀。

子丕立于晋阳,改元一(天安),兵败,为晋所杀。

坚族孙登立于陇东,改元一(太初),为姚兴所杀。

子崇奔湟中改元一(延初),为乞伏归仁所杀。

前秦共六主,凡四十五年。

鼎出鸡闾奋宝光,蒲家天遣王咸阳。

西门祠下龙蛇梦,赤字先呈草付祥。

《十六国春秋·苻坚传》载,初,坚即位新平。

王彤陈说图谶曰:“新平地,古颛顼之墟里,名曰''鸡闾’。

记言此里,应出古帝王宝器。

其名曰''延寿宝鼎’。

颛顼有云:河上先生为吾隐之于咸阳西北。

吾之子孙,有草付臣,又土应之。

”至是,新平人耕地,得之以献。

(又)载,其先,盖有扈氏之苗裔,子孙强盛,世为西戎酋长。

始其家池中生蒲,长五丈,五节状如竹,时咸异之,谓之蒲家,因以氏焉。

(又)载,坚母苟氏,尝游漳水,祈子于“西门豹祠”。

归,其夜梦与神交,因而有孕,十二月而生。

坚背有赤文隐起,状如篆文成字,曰“草付臣”,又“土王咸阳”。

《东频秦书》载,苻坚母苟氏,浴漳水,经“西门豹祠”,夜梦若有龙蛇感,已遂怀孕,而生坚。

(又)载,坚背文曰:“草付之祥”,因为苻氏。

宗藩新命锡阳平,雍冀云深别思萦。

夜半翟车回灞上,市南重奏后星明。

《十六国春秋·坚太后苟氏传》载,阳平公,融太后少子也。

甚爱之,出镇冀州,比发三至灞上,其夕又窃入融所,内外莫知。

是夜,
坚寝于前殿,太史令魏延上言:“天市南门屏内,后妃星失明。

左右阉寺不见后妃移动之象。

”坚推问之,惊曰:“天道与人何其不远。

”遂重星官。

空城郁郁复青青,五眼三羊谶竟成。

东海鱼龙方变化,长人早已报升平。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载,皇始五年,新平有长人,见长五丈,语于百姓张靖曰:“苻氏应天受命,今当太平。

”俄而不见。

(又)载,苻生健第三子,生无一目。

健以谶有“三羊五眼”之言,故立为太子。

(又)载,生梦大鱼食蒲。

又长安谣曰:“东海有鱼化为龙,男便为王女为公,问其何所洛门东。

”东海,坚所封也。

时为龙骧将军,第在洛门之东。

时又谣曰:“百里望空城,郁郁何青青,瞎儿不知法,仰不见天星。

”于是,悉坏诸空城,以禳之法,是苻法也。

朝阳鸣凤集崇台,东阁瞳曨旭景开。

未见鸡杆悬阙下,苍蝇先报赦书来。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载,甘露三年九月,凤凰集于东阙,大赦境内。

初,坚与左仆射猛,右仆射融,密议于露台,悉屏左右,亲为赦文,猛、融进纸笔,有一大苍蝇入,自窗间集于笔端,驱而复来,久之乃去。

俄而,长安市里民相告曰:“官今大赦。

”有司以闻,坚惊谓猛、融曰:“禁中无耳,属之理事,何从而泄?”敕内外推穷之,咸言有一小人,穿黑衣大呼于市曰:“官今大赦”!须臾不见。

坚叹曰:“其向苍蝇乎!声状非常,吾固恶之!
西亭讲礼复东庠,释奠临雍钜典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