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怎样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论文:怎样提高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活”历史,做到举重以明轻,难度大的问题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增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知识的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教改课题。

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谈几点体会。

一、熟练地驾驭教材
首先,要宏观把握教材。

备课时,把每节课都放在历史长河中去,居高临下地讲述。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读教材,掌握历史阶段特征。

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包括四节内容,这四节前后联系可看作是一个整体: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是总的世界革命运动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促进世界现代史首次革命高潮,这是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为主导,以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的一次世界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样讲述,学生就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

再如,讲述中国近现代史时要宏观把握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

那么,以后讲任何一节时都可放入一条线索中去,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把握历史。

其次,是微观拓宽教材。

对一些内容必须进行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使之生动形象和更易理解。

就理论的深化来说,因高考越来越把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作为主要内容,而有些理论性问题又使学生感到
高深莫测,无所适从。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适时地把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观点向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有规可循,心中有数,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严谨的课堂结构
严谨的课堂结构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1.课堂气氛“严”与“活”的关系。

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课堂气氛控制能力。

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既严肃又活跃。

“严”表现在:课堂纪律要严;教师传授知识应当注重准确性,做到史实准确、观点正确,褒贬分明,不可随随便便、信口开河;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对正确答案要予以肯定,对错误答案要及时纠正。

“活”表现在:教师要有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史料、历史小故事,讲述要耐人寻味;更重要的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要有层次感,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既有惊涛骇浪的叙述,更有涓涓细流的描绘。

2.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的关系
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史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比较、概括、归纳、评价某些历史事件、历史认为。

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课堂提问,如投石激谰、巧设障碍、扩充延伸、诱导争论、变换角色等等,启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拓展思维的广阔性、激发思维的批判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将学生的思维意向纳入课堂教学的
轨道,与教师的思维同步。

例如,讲述完德意志的统一后,可如下设问:“在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英、法、美俄、日、德等国分别具有哪些特点?你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的思维热点,有助于学生联系性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对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必定要经过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理解的空间。

3.教学过程中“疑”与“释”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正确处理“疑”与“释”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上课时,可多用一些设问句、反问句来设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优美的课堂语言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师必须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美。

例如:“亚洲的革命风暴”与“亚洲的觉醒”的时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学生容易记错,我简练地用“革命风暴刮起后,把沉睡的亚洲人吹醒了”,一句话,学生很快记住了,并且记得很牢。

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内在美主要是教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富有科学美,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如字字珠玑、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美;层次清晰、简洁明了的板书、版图美;有张有弛、劳逸结合的教学节奏美;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课堂结构美;启发诱导、虚实相生的教学美等等。

四、画龙点睛的小结
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

一节课的小结应起到两个
方面的作用:一是复习归纳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找出便于学生记忆的方法。

如,讲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时,可归纳为五个战场、四次会议、三次转折性战役、三个法西斯国家投降。

使学生不仅记忆牢固,而且知道本节的关键所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是留下悬念,激发学生反思发展过程的完成,恰恰相反,应该是思维进入更高层次循环的开始。

课堂教学最后还应注意目标反馈,讲练结合的落实,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练习强化记忆。

总之,教学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教师应在严谨课堂教学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开发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很下功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这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奋斗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