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学课件2篇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释
●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 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
诗歌讲解
● 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 “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 距离问题。望是远距离的看。是站在较远处看
(2)、作者简介与创作背景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 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 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 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 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 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 白集》30卷[3]。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 庐山时写的风景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0卷 。
板块四、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1、播放写有词语的幻灯片,自由读,指读,齐读。 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生字在不同词语中出现,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字义、积累丰富的词汇,提 高课堂教学效率。)
板块五、总结全文 孩子们,我们今天学习并欣赏了一首《望庐山瀑布》,还读了李白 很多的诗,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还有很多诗人他们和李 白一样,以精美简练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文化 瑰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板块二、初读感知,读通诗歌 1.教师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 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生自由读。 关注“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原文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 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字词积累
pu
zi yao chi yi
瀑 紫 遥尺疑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 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 泻落到人间。
落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 )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 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遥看
川
讨论: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 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3.课后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的首句,将蒙蒙 的(烟雾)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起的(紫烟)。整首诗采用 (比喻、夸张)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 (对大自然的热爱)。
感谢观赏
《望庐山瀑布》说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三)单元的古诗二首之《望庐山瀑布》,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 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02
课文解读
望庐山瀑布
创作背景
●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 中初游庐山时所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 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另有人认 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八、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先紧扣词句品意境,让学生自由读全 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1.把三、四句诗给分开品析了。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 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 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 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三、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理解诗句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节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 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诗歌创作能力。 4、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 语言文字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是有遗憾的地方。在今后的 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综合能力,呈现给学生更优质的 课堂。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 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 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品词赏句, 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感情。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 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结合。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 特点及认知规律。根据大纲要求,给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对整首诗有一 个整体印象。然后,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适时安排教 学环节,引导学生自学探究,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 习。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全程参与。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目录
CONTENTS
01. 情景导入 02. 课文解读 03. 课后总结
01
情景导读
诗人介绍
课前导读
● 诗中作者提的庐山指的是江西省香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 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 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 由于山中经常烟雾笼罩,在阳光下照耀下紫气腾起像焚烧的炉烟一样所以 取名为香炉峰。
李白个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 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 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 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 并称为“小李杜”)。
2、齐读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 3.理解诗题: (1)简单介绍“庐山”。也可以让曾去过庐山的学生介绍庐山,引出 瀑布。 庐山瀑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 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庐 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瀑布之一。
其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把读与理解、读与想 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诗词的魅力,领悟到 祖国文字的凝练。最后,加强课内外结合,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 学生的课外阅读,注重了知识的积累运用。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出示庐山瀑布的图片。 瀑布是自然界中一种壮观的景象,今天,我们就同 李白一起去欣赏庐山的瀑布。(开门见山,揭示 课题)
板块六、拓展延伸文 1、播放幻灯片《早发白帝城》。 2、学生朗读,课外积累背诵。 (扩展李白的另一首诗,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李白《望庐山瀑布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目录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望庐山瀑布》是新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三)单元 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这是唐代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诗 人李白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 尽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 多时间,个别读太多。本来设计的学生练字也无法进行,总觉得结束得 太匆忙。 3.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娴熟,对学生的发言没做到中肯的、带鼓励 性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 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 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 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 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二、说学情
通过一学年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已经接 触学习了一些古诗,尤其是对唐诗、对李白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 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 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理解力不成熟。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 感悟语言,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培养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