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战无不胜的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孛儿只斤·忽必烈,公元1215年—1294年,托雷第四子,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元朝。

他在位期间,建立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他也曾多次派兵侵略邻国,但多遭失败。

同其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是蒙古民族光辉历史的缔造者,是蒙古族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骑兵东征西讨,到忽必烈征服南宋,建立元朝,蒙古军队的铁骑在欧亚大陆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蒙古军队只能在陆上称霸,忽必烈曾两次发兵远征日本,却最终为何均以失败告终呢?
1274年11月,忽必烈多次要求日本称臣均遭拒绝,勃然大怒,于是第一次发兵远征日本。

他调集了战船近900艘,载着33000士兵渡海东征,在占领了几个小岛之后,于11月20日在九州博多湾登陆,遭到了日本军队的顽强抵抗,当天战事胜负未分。

谁知到了晚上突然刮起台风,蒙古军队准备后撤时秩序大乱,不少船只被海水淹没。

据记载,这次远征有13000多名士兵丧生大海。

第一次远征虽以失败告终,但忽必烈并不甘心。

1281年7月,忽必烈命令蒙古军和高丽军共
4万人,乘战船900艘为北路军,命令南宋降将范文虎率兵10万,乘战船3500艘为南路军,兵分两路东征日本。

7月底两路大军先后攻占平壶岛、一岐岛等地。

8月23日,正当元军再
次在九州博多湾登陆与日军作战时,元朝的船队在平壶岛西南海域突然遭遇强台风袭击,没
多久巨浪就淹没数百艘船舶。

范文虎等将领慌乱指挥船队撤退,在撤退过程中有的战船折裂
倾覆,有的碰撞毁坏,有的触礁沉没,被海水淹没的士兵成千上万,陆上残存的部队也全部
被日军消灭。

这次远征的损失比上次更惨,有记载称,元军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军队和船只,
还有记载称元军全军覆没,只有三人幸免于难。

从这两次出师不利的结果看,忽必烈不了解气象选错作战时间是元军两次远征日本失败的主
要原因。

台风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当时,台风掀起的狂涛骇浪可以吹翻任何船只。

我国
北部沿海和日本沿海的台风多数发生在每年的5至12月,而7至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

忽必
烈对此毫不知情,第一次选择11月远征日本,第二次选在7月底渡海作战,结果两次都不幸遇上了台风,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