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说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分解反应
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复分解反应”,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教材分析:复分解反应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
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本节内容在新旧教材中有着很大改变,新教材增加了一节内容“复分解发生的条件”补充了Cu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BaCl2溶液这一复分解反应实例,我想这是为了响应课程标准中“初步认识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要求,通过上述反应实例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而新教材对于探究实验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修改后的探究实验比旧课标中的实验内容要简单一些,我想这是因为学生对于复分解反应有了一定的理解,有些实验的结果可以自己思考分析得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复分解的定义中,新教材的定义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在溶液中”这一条件,新旧教材对比,从科学化的角度来看,新教材的定义更为准确。
而旧课标中的拓展性课题--物质的分类也被加入了正文部分,我觉得这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本课时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启了之前所学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时也为高中化学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
而物质的分类,在基于九年级化学上下册对一些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学习,起着一个小结的作用,同时也为高中化学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本课学习前学生已化合、分解、置换反应这三大基本反应类型,但对酸、碱、
盐之间的反应类型还不能做出判断,从而产生疑问,引起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课学习复分解反应,学生会对教学内容感到似曾相识,比如教师演示实验中的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在上册课本的第一单元,学生就已学过,他们对这个实验十分熟悉且实验现象明显,这在教学过程中会缓解他们对新知识的陌生紧张情绪,能够保持一个轻松、良好的心态。
而前面学习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要点以及酸碱盐溶解性,学生已经很好掌握,这些都为复分解方程式的书写做了准备,但是由于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本节课之前还未学,这对学生正确书写出复分解方程式来说有些困难,所以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基本已将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学习完毕,但是知识点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进行总结,所以本节课我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对我们学习的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订了一下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特点总结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通过酸碱中和、CuSO4溶液与BaCl2、NaOH溶液反应等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学会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并会正确书写复分解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反应方程式和产物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通过对上下册学习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回忆,学会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自然景观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我确立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我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并结合之前所学的酸碱中和,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通过归纳总结来突破这个难点
复分解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我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反馈总结易错点,重点纠错来突破此难点
在本节课的重难点处有一个知识升华,我会带着学生初步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为以后高中学习离子反应打下一定基础
所谓教无定法,教学有法。
贵在得法,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我将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教师采用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归纳总结
学生采用归纳总结,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根据以上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教法流程
复习导入我首先将先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写出几个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这几个方程式有什么特点,同位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经过一番观察和讨论之后,学生不难发现这几个方程式都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由此我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之所以选这几个化学方程式是因为学生前不久才学,一方面引入了新课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旧课的一个复习。
为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分解的概念接下来我将向学生演示硫酸铜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书本中表格的填写观察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进一步加深对复分解概念的理解。
根据我的演示实验和之前所学,我将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同学思考并回答:1.硫酸铜溶液分别与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的实验现象有什么共同之处?
2、酸碱中和,生成物中同样的生成物是什么?
3、含碳酸根的盐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根据这三个问题我将引导学生得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然后我又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酸碱盐相互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这时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为了一探究竟,我将设置探究实验,让学生分成小组探究稀硫酸分别和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钾、硝酸钡混合是否发生了反应
通过探究实验不难得出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个结论。
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其本质我将通过一个flash动画播放,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总结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书写的一些注意点。
最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卡片中的内容。
课后作业:为了学生更系统的学习化学,形成一定的知识骨架,我将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填写这样一张表格,对身边的物质进行分类作业,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复分解方程式的准确书写,我将向学生布置一些复分解方程式的书写
板书设计
BaCl2 NaOH+HCl CuSO4+ NaOH
CaCO3+HCl 定义条件中和NaCO3+Ca(OH)2 复分解反应 CO32- + 酸
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