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契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契约设计
杨波;徐升华
【摘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虚拟企业盟主和盟员企业在联盟的知识转移活动中存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在盟员企业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盟员企业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为了克服机会主义行为造成的利益损失,实现整个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所产生效益目标的最大化,根据企业契约理论,采用委托代理模型,在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活动中针对盟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部门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盟主企业根据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对知识转移收益的影响系数确定盟主企业知识转移的参与系数和知识转移收益的分享系数,从而确定惩罚系数,以此调动盟员企业知识转移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知识转移效率.
【期刊名称】《情报杂志》
【年(卷),期】2010(029)001
【总页数】5页(P147-150,31)
【关键词】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激励契约;委托代理;非对称信息
【作者】杨波;徐升华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昌,330013;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
虚拟企业是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上具有核心能力的独立企业,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把握市场机遇、实现成本分担及资源和能力的共享,以知识、项目、产品或服务为中心,通过各种契约合作方式所构建的不具有独立企业形态却实现了特定企业功能的动态企业联合体,这种“组织虚拟化,功能齐全化”的虚拟企业由核心成员共同组建的协调指挥委员会(Alliance steering committee,ASC)或类似机构来负责整个企业的协调、运营[1-3]。
虚拟企业知识转移能提高盟员企业的协作及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为其拓展利润空间[4]。
但是,由于虚拟企业的联盟成员间是建立在竞争合作关系上,在合作的过程中具有知识和专业技能优势的一方主观上会对知识资产进行保护,影响知识转移的顺畅[5-6],虚拟企业知识转移中联盟成员存在着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影响知识转移效率[7-9],同时市场交易存在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也会带进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虚拟企业的过渡性质和特定目标任务,在缺少有效约束的情况下,也容易使虚拟企业成员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着眼点,产生损人利己的动机,如搭便车、盗用问题。
参与虚拟企业的企业如果都追求自身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化,结果会使联盟的知识转移博弈陷入“囚犯困境”[10-11],使得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绩效只能是次优的,而且影响联盟的稳定性。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委托人通过设定一系列对企业各要素主体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各要素主题在利益均衡条件下的经济契约关系。
目前正在成为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趋势和主要组织运行模式的虚拟企业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委托代理关系[12]。
在虚拟企业的组织模式中ASC负责整个虚拟企业构建、内部协调、资源整合、战略决策等工作,ASC以核心团队成员为主,并吸收由核心团队提议的其他合作伙伴构成,ASC是虚拟企业的最高决策和协调机构,同时还充当法律支持中心、财务监控中
心、技术支持中心、知识管理中心、行政支持中心等角色。
假定盟员企业的知识学习和发展部门(learning&development Dept,LDD)负责本企业的知识、技能的的吸收、转移、创新和绩效评价,是在盟员企业间知识转移活动的主要执行者。
由于虚拟企业松散的组织结构中信息的不对称及盟员企业的有限理性,在虚拟企业的知识转移的过程中ASC和LDD分别充当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所以ASC与LDD 在虚拟企业的知识转移中是重要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虚拟企业ASC通过为LDD设计知识转移的激励契约,使盟员企业知识转移活动的收益与整个虚拟企业的知识转移收益联系在一起,达到调动盟员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积极性的目的,因此ASC有必要针对LDD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盟员企业LDD努力工作,通过知识转移的效用最大化实现虚拟企业的经济目标。
1 盟员企业机会主义行为与激励契约设计
知识转移是虚拟企业主要的组织活动内容之一,盟员企业间通过签订各种契约,进行知识的转移、吸收、整合和创新,实现整个虚拟企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在虚拟企业的各项交易活动中,盟员企业以一种有别于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契约要求的行为标准来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
机会主义行为表现在签约双方的交易过程之中,其谋利行为基于合约的不完备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通过偷懒、欺诈等手段以获取自己的利益[13]。
由于虚拟企业ASC在委托盟员企业LDD的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作为委托人的ASC对于LDD的行为一般是无法观测到的,从而产生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使盟员企业LDD有可能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侵害虚整体利益。
当ASC参与到知识转移活动中时,它是可以部分观测到LDD的行为,从而发现盟员企业LDD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对知识转移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进行约束和处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1.1 激励模型的假设与描述假设1虚拟企业ASC在知识转移过程中完全代表虚拟
企业知识转移活动的整体利益。
ASC作为委托人,盟员企业LDD作为代理人具体执行知识转移过程,按照契约规定分享剩余索取权,知识价值及转移成本是可以用货币形式度量。
代理人的知识转移意愿或者称对知识转移的努力水平的集合为A,α∈A 表示代理人一个特定的知识转移水平或者努力水平。
α越大表示代理人知识转移的意愿水平越高,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行为也就越积极[14]。
为了简单,假定α是一维的连续变量;β是ASC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水平;ε是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噪声因素,是一个随机变量,代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其分布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的正态分布,即有ε~N(0,σ2),y为盟员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货币化收入,r为机会主义行为收益对整个虚拟企业知识价值收益的影响的系数。
显然,α,β,ε,r,y共同决定整个虚拟企业知识转移行为的结果π,同时假定π是α,β,ε,r,y的线性函数,其形式为:
假设2假设ASC在知识转移中付出的努力和LDD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区分的,那么ASC可以区分出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活动中创造的知识收益中因ASC的努力而增加的部分,同时ASC还可以掌握一部分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知识收益的影响信息,所以ASC对于π中的π*=β+βε是可以识别的,这一部分与盟员 LDD的努力水平无关,(π-π*)部分是可以反映盟员企业LDD努力程度的部分,所以ASC在激励LDD的知识转移努力水平时主要集中在这个部分。
ASC对于LDD的报酬设计如下的契约:
S(π)为LDD的总报酬,k为LDD的固定收益,b为LDD知识转移产出的分享系数。
假设3假设虚拟企业ASC是风险中性的,其效用函数 u(π),满足 E[u(π)]=E(π),即ASC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同时假设LDD是风险规避的,采用Arrow和Pratt 绝对风险规避度ρ来定义代理人风险规避的程度,其效用函数为标准的伯努力效用
函数u(ω)=-e-ρω[15-17],其中ω是 LDD的实际货币收入。
LDD的努力是有成本的,比如付出了时间、精力,转移了自己通过一定成本获取到的知识,也就是说LDD的努力具有负效用。
LDD的努力成本可以等价于一定的货币成本,假设代理人努力负效用等价货币形式为c(α)=(1/2)α2;由于盟员企业LDD的机会主义行为会受到社会舆论、名誉效应、道德规范、法律制裁等企业外部因素的约束,即社会监督力量的约束,这些监督无疑也成为盟员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之一[18]。
假设LDD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等价货币成本 c(y)=(1/2)y2;同时除了上述的成本之外,当LDD的机会主义行为被ASC发现时,将会受到处罚,假设d为惩罚系数,ASC发现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概率和ASC对知识转移活动的参与程度成β正比,则对LDD 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经济惩罚为 dβy。
1.2 激励模型的建立与推导由上面的假设,可推出,ASC对知识转移活动获得的期望效用等于期望收益:
盟员企业LDD知识转移活动的实际收益为:
且LDD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期望收益不小于零,即:
LDD的期望收益和方差分别为:
所以LDD的期望效用为:
定义确定性等价收益(相当于能够带来同样效用的固定性收益,现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CE:
由于LDD的最大期望效用等价于最大确定性等价收益,可用上式来代替 LDD的期
望效用。
令ω~为LDD的机会成本。
很显然,当确定性等价收益小于时,LDD将不愿意努力从事知识转移活动。
因此,在最优的情况下,代理人的期望确定性收益至少
应不小于。
IR称为代理人的参与约束,也就是LDD愿意努力从事知识转移活动的基本条件约束。
根据参与约束IR,采用Mirrless和Holmstrom提出的一阶条件方法[19],对IR条
件等式求α、y偏导数,即可得到激励相容约束IC,一阶条件为:
由条件可以知道y的取值是大于零,即1-β-dβ-br>0,这时ASC为LDD设立的契
约问题就可以用如下的优化模型描述:
由于信息不对称,ASC一般不能直接观测到 LDD的努力水平α,上述最优化问题的
约束条件(IR)是紧的,即:
将(15)、(12)和(13)式代入目标函数(10)可以得到:
1.3 激励模型的结论分析当r≤1时,1-r≥0,β≥1-r恒成立。
此时(18)式使1-β-dβ-
br≤0,所以要满足(14)式的条件且使得目标函数(16)式取得最大值,只有1-β-dβ-
br=0,即:
解方程(17)和(18)式得到:
其中是虚拟企业ASC为盟员企业LDD设计的最优收益分享系数,d为ASC设计的
对于盟员企业知识转移过程中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系数,α为在此激励条件下盟员
企业LDD的最优努力水平,y为LDD在此激励条件下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最
大货币收益。
对(20),(21),(22)和(23)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a.∂b/ ∂r >0,∂α/∂r >0,∂b/ ∂r <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DD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对虚拟企业知识
转移收益的影响系数越大,LDD对知识转移收益的分享系数和LDD在上述的激励
条件下愿意付出的努力水平就越高;ASC对LDD的机会主义行为惩罚的系数就越低。
这就说明了当越大时,LDD的机会主义行为对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损害就会越大,所以需要进一步提高LDD对知识收益的分享系数,加大对盟员企业LDD的激励,从而抑制盟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LDD在上述激励条件下会提高知识转移的努力水平,ASC为抑制LDD机会主义行为而设立的惩罚系数就会降低。
b.当α≥1-r
时,y=0,这说明当ASC参与知识转移活动时,能够发现盟员企业参与知识转移活动
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设计适当的对盟员企业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系数,就可
以防止盟员企业LDD的机会主义行为。
c.∂d/∂β<0,ASC对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系数 d随着ASC参与知识转移程度α的增加而减少。
这说明随着ASC在知
识转移过程中参与程度的提高,LDD机会主义行为被ASC发现的概率将增大,这时
为了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所需要的惩罚系数就会降低。
当r<1时,1-r>0,上述分析只有在β≥1-r时成立。
如果0≤β<1-r时,d=(r-br)/β
使1-β-dβ-br>0成立,此时解方程(17)和(18)得:
对(24),(25),(26)和(27)式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a.∂b/ ∂r=0,∂α/ ∂r=0,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LDD的知识转移的努力程度α和收益分享系数b都与LDD机
会主义行为收益对整个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收益的影响系数r无关。
b.∂d/∂r>0,当r <1且0≤β<1-r时,ASC对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系数 d随着LDD机会主义
行为对知识转移收益影响系数r的增大而增大。
一方面,ASC参与知识转移程度β较小时,LDD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要高于机会主义行为导致整个虚拟企业知识收益下降给LDD带来的损失,LDD有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另一方
面,LDD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对整个虚拟企业知识转移收益的影响随r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r增大时,ASC也会加重对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通过加大对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惩罚力度抑制LDD 的机会主义行为。
c.∂b/∂r <0,∂y/ ∂β<0,LDD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y随着r的增大而减小,随着ASC对知识转移活动的参与程度β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 r增加时,ASC的惩罚系数d也是在增加的,所以LDD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1-β-br-dβ)y-(1/2)y2是减小的。
当β增加时,LDD机会主义行为被ASC发现的概率也在增加,从而提高了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降低了LDD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所以y随β的增加而减小。
2 结论
虚拟企业ASC参与知识转移的活动,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ASC对知识转移的参与程度β<1,所以盟员企业LDD的努力水平ASC一般无法完全观测、评价到,ASC为了提高LDD的努力水平,在设计激励契约时会根据LDD的风险规避程度ρ、知识转移的风险因素σ2和ASC参与知识转移监督的成本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激励强度b=1/(1+ρ(1-β)2σ2),这时知识转移的风险由ASC和LDD共同承担。
把LDD的机会主义行为引入本模型中,ASC可以根据LDD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对知识转移收益的影响系数 r确定β和b,通过分析发现,ρ≥1-r时,ASC通过提高惩罚系数d抑制LDD的机会主义行为;最优契约中的激励强度 b=(1+r(r-
1+β))/(1+ρ(1-β)2σ2,LDD的机会主义行为获得的收益y=0;当r<1且0≤β<1-r 时,ASC将通过提高对知识转移的参与程度,加大对LDD的监督来抑制LDD的机会主义行为;最优的最优契约中的激励强度b=1/(1+ρ(1-β)2σ2),LDD机会主义行为
获得的收益为y=1-β-r。
采用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模型,针对虚拟企业盟员间知识转移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定有效的激励契约,依据盟员机会主义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对知识转移收益的影响系数来确定ASC参与知识转移的力度和知识转移收益的分配比例,确定对其的惩罚力度,以此调动盟员企业间知识转移活动的积极性,抑制其在知识转移活动中的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盟员间的信任关系和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的效率,进一步增强整个虚拟企业知识整合、创新能力,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Mowshowitza.Virtual organization[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1997,40(9):30-37
[2]Eo'leary D,Kuokka D,Plant R.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Virtual
Organization[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1997,40(1):52-59
[3]包国宪,李文强.虚拟企业激励方法初探[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20(4):38-41
[4]周建,周蕊.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5):84~89
[5]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M J,1991;(12):83-103
[6]Simonin B L.Transfer of Marketing Know-how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and 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Ambiguit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30(3):463-490
[7]Parkhe A.Strategic Alliance Structuring:A Game Theoretic and T ransaction Cost Examination of Inter-firm Cooper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36(4):794-829
[8]马庆国,徐青,廖振鹏,等.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8(1):40-43
[9]彭本红,周叶.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与防范对策[J].管理评论,2008,20(9):3-8
[10]霍沛军.信息共享—效应与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6):105-107
[11]赵强,肖人彬.虚拟企业信息共享的博弈分析及机制设计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
统,2007,13(8):1567-1571
[12]赵炎.企业理论:契约,所有权,委托代理[J].生产力研究,2009(3):11-13
[13]杨勇,王辉.研发联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3(3):33-34
[14]姜南,朱国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ERP系统实施中知识转移研究[J].情报杂志,2007(8):31-33
[15]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6]李富强,李斌.委托代理模型与激励机制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9):29-33
[17]岳中志.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者激励契约设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50-55
[18]徐二明,张欣.战略联盟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抑制因素研究[J].兰州学刊,2008;175(4):53-55
[19]MeFadden M,S Wu(eds).Mirrlees Note on Welfare Economics,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Essays in Economics Behavior Under Uncertainty,19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