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9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
方法分析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
结果3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常规胸片和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4%和37%,4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
结论在术前肺炎性假瘤诊断上与肺癌较难鉴别,对诊断不清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存在恶性潜能和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随访。
关键词肺炎性假瘤;诊断;影像学
肺炎性假瘤临床首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误诊率较高[1]。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胸片或CT进行影像学检查,肺炎性假瘤与肺癌在影像学上容易混淆,临床鉴别较为困难,且肺炎性假瘤直接诊断缺乏依据,因此临床上应格外注意。
本文研究中,对本院2004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系本院2004年2月~2014年1月收治,其中男35例,女14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4.5±14.5)岁,病程2 d~5年,平均病程(5.3±18.2)个月。
临床表现:36例咳嗽,2例痰中带血,21例发热,9例胸痛,此外部分患者有胸闷、乏力等。
既往史:28例吸烟史,1例大叶性肺炎已治愈。
1. 2 方法
1. 2. 1 影像学检查49例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CT及胸片,此外13例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影像学示病灶位置:13例左上叶,10例左下叶,13例右上叶,13例右下叶。
病灶形状:3例球形,34例团块形,12例条索状。
密度:8例均匀,41例不均匀。
1. 2. 2 治疗方法10例表现为典型肺炎性假瘤患者,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2周后复查影像学,6例范围缩小,继续行抗感染治疗。
4例无明显变化者及39例影像学不典型者考虑肺癌可能,给予手术治疗,术中均进行留取标本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中36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49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示,胸片诊断准确率为24%(12/49),其中3例误诊为结核,14例误诊为占位性病变,20例为误诊肺癌;CT诊断准确率为37%(18/49),1例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为肺隔离症,6例未能诊断,23例误诊为肺癌。
43
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病灶位置进行针对性手术选择,17例病灶靠近肺叶边缘行楔形切除,25例行常规肺叶切除术,1例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手术前后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无死亡患者,通过治疗均顺利出院。
术后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同部位肺癌,目前入院治疗,1例同部位发生真菌感染,生命体征暂平稳。
3 讨论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炎性增生,其外形如肿瘤样,但并不是肿瘤,是肺部常见的良性肿瘤。
其组织内部主要为炎性细胞及肉芽组织[2]。
目前对其研究尚不能明确其形成过程。
目前临床上肺炎性假瘤患者其较少合并有肺部感染或有肺部感染史,且抗感染治疗对于肺炎性假瘤并不能缩小体积,因此认为细菌感染并不是致病原因。
目前在临床上,肺炎性假瘤在影像学上与肺癌的区分较难,其发病年龄及发生部位与肺癌极其相似,且并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彭再梅等[3]研究表明,肺炎性假瘤的病程长于肺癌,但根据临床结果,并未见明显差异。
目前临床检查,首先多选择影像学,以CT和胸片为主。
在胸片影像表现上,3例为球形病灶,34例病灶为团块形,12例病灶为条索状,直径均在10 cm以内;41例患者胸片示病灶边界模糊不清。
在CT影像表现上,13例软组织成像较为清晰,12例病灶位于多个叶片,8例胸膜凹陷,16例影像学可见有明显毛刺状改变。
肺炎性假瘤影像学以分界清楚、均匀密度、边缘光滑为特征,但本文研究中仅有10例表现有上述典型特征。
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后得到最后的确诊,临床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较大。
王勇朋等[4]研究认为肺炎性假瘤其内不断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了不典型的影像表现。
戚跃勇等[5]提出,影像学诊断可认为肺炎性假瘤中心密度略低于肿块周围目的是特异性表现,但本文研究中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仅有4例表现如此,同时部分肺癌患者其中心血供较差,也容易出现上述影像学表现,因此肺炎性假瘤与肺癌的影像学鉴别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在肺癌的诊断中,纤维支气管镜有着较好的应用,但活检若不能发现恶性肿瘤时则不能排除肺癌或肺炎性假瘤,因此在诊断上也有一定的缺陷。
目前对于肺癌和肺炎性假瘤尚未有特异性较高的鉴别方法。
对于影像学确定为典型的肺炎性假瘤患者应积极给予抗感染治疗并定期复查影像学,若有肿块的缩小,则应该进一步抗感染处理,此时肺癌仍不能排除。
对于抗感染治疗未见明显改善,此时手术探查是十分重要的选择,通过手术切除可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时术中冰冻标本送病理检查可明确组织类型,从而达到确诊的目的。
对于肺炎性假瘤是否有恶变的可能目前尚无定论,本文研究中43例经病理确诊的患者1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发现肺癌组织,1例病理表现有重度不典型增生。
因此,对于肺炎性假瘤是否有恶性潜能不能明确,但临床医生对此要保持警惕,术后长期随访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对于肺炎性假瘤,在影像学诊断上与肺癌鉴别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CT及胸片诊断率不高,因此对于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应采取手术结合病理检查的方式进行治疗,并注重术后病情的变化,做好长期的随访。
参考文献
[1] 李晏,郑晓林,邹玉坚,等.肺炎性假瘤的临床及CT征象分析(附15例报告).临床肺科杂志,2013,18(4):707-709.
[2] 裴林惠,王路昌,赵德明,等.肺部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医药前沿,2013,11(33):56-59.
[3] 彭再梅,彭述平,周新民.肺炎性假瘤影像学,纤支镜及临床病理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4):288-290.
[4] 王勇朋,刘衡,刘松江,等.肺炎性假瘤CT表现及误诊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8):738-741.
[5] 戚跃勇,邹利光,孙清荣,等.肺部炎性假瘤的多层螺旋CT特征性表现的诊断价值.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