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高坪区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充高坪区教师笔试考试小学招聘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
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
B.自我控制法
C.强化法
D.示范法
答案::D
解析::
示范法是指通过求诊者的观察和模仿来矫正其适应不良行为与神经症反应的方法。
2.20世纪30年代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的心理学家是()
A.柯尔伯格
B.加涅
C.皮亚杰
D.布鲁纳
答案::C
解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儿童
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之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阶段。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3.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
4.“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的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儿童发展的()。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进化论
答案::B
解析::
此观点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
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5.课堂教学中最简单、最常用的课堂导人形式是()
A.直观导入
B.实例导入
C.直接导入
D.游戏导入
答案::C
解析::
直接导入是指教师上课伊始直接阐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自然有效地导向教学内容。
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6.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D.皮亚杰
答案::B
解析::
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于70年代提出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7.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答案::A
解析::
基础型课程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8.“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其倡导者是( )。
A.华生
B.洛克
C.格塞尔
D.卢梭
答案::B
解析::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源自后天,所以“白板说”是外铄论的典型代表。
9.教学过程是一种待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 )。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答案::C
10.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C 、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D 、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答案::D
解析::
根据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二、判断题
11.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
答案::错
12.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
答案::对
13.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
答案::对
解析::
题干是对教学强化的正确表述。
14.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就是教师。
()
答案::错
解析::
教师是德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其他人和群体也可以是德育过程中的教育者。
15.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般与特殊的关系。
( )
答案::对
三、填空题
16.教师的劳动特点由教师的_______}和_______}所决定。
答案::任务|职业角色的多样性|
17.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
答案::总结|
1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情境中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案::学与教|
19.观察学习和( )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木形式。
答案::
解析::
亲历
2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 )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
答案::
解析::
认知
21.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具有特定的。
答案::社会属性,
22.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
答案::勒温,
23.教育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这是教育的____功能的体现。
答案::社会发展,
解析::
社会发展
24.教学时先对有关的概念下定义,或陈述有关的公式和原理,然后列举例证或让学生举例来加以说明的教学方法是__________教学法。
答案::
解析::
演绎
25.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_______的科学。
答案::
解析::
教育规律
四、问答题
26.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解析::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监控原则。
(6)个人效能感原则。
27.简述小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
解析::
小学生学习活动特点
(1)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并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要真正做到以学习为主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一段过程、逐渐向“以学习为主”的过渡。
(2)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种社会义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对小学生学习成为社会对儿重提出的要求.是一种具有严格要求的社会义务,具有一定得强制性,要求儿重必须做到。
(3)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明确而特定的。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主要是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参加学校集体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五、解答题
28.操作定向
解析::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9.试述个体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解析::
教育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最主要的影响,也是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教育受个体已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又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
(1)个体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个体的学习准备状态包括生理准备状态和心理准备状态两方面。
生理准备状态,尤其是脑和神经系统发育与成熟的程度,是个体接受教育的自然前提。
心理准备状态包括智力因素的准备和非智力因素的准备两个方面。
(2)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发展性教学;教育受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制
约,仅仅是教育与心理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
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中,更重要的是要看到教育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②早期教育。
30.义务教育
解析::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31.指导教学包括哪六项主要活动?
解析::
(1)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2)呈现新材料;(3)提供有指导的练习;(4)提供反馈和纠正;(5)提供独立的练习;(6)每周或每月的复习。
32.试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
解析::
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改革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教育愈来愈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促使传统教育发生彻底变革,这种变革的当务之急是改革教育的结构、内容和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下述作用:
(1)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
(2)改革教育目标和内容
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按照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育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传统教育、个别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多种办学形式并存,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并存,多种功能的教育相融合。
(4)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变革,从而构建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1)多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学会组织、解释和运用材料,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取信息社会所需的问题解决技能。
(2)多媒体技术使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更加方便有效
三、当代信息技术促进网络教学日益发展
(1)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
(3)提高教学质量。
(4)有效实施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5)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
第 11 页 /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