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水是实现人类发展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城市水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为
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全面提升利用效益,助力节水型城市建设,如何科学、高效地实现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已成为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对城
市水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配置,问题Fenix
1. 水资源优化配置内涵
水资源配置是指在划定的流域或者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使用工程或者非工程
的措施,科学地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规划分配,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
发展。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一是要提高水资源的分配效率,协调各类用水户
之间的竞争用水。
二是要改善部门用水效率,推动行业内以及各部门的高效用水,促进形成节水机制。
不同地区或流域的水资源先天条件存在差异,对于水资源充
足的地区,优化配置体现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生产力合理布局。
对于水
资源匮乏的地区,优化配置强调的是各需水部门之间科学分配与地区产业结构优
化调整间的耦合关联,以寻求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水资源优化
配置属于全局性的战略规划。
2. 自然属性下的城市水资源配置问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其特有自然属性使得对水资源的分配区别于传统
的资源分配。
(1)水资源难以精准配置
城市一般由多方水源构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等,区别于传统商品,水资源流量计算存在交叉。
在用水环节,一方面,水的流动性使得对部分用
水户需求量难以精确衡定,如农业上下游浇灌用水量,海绵城市建设下的绿化覆
盖区生态用水需求量、发电厂的循环冷却水量等,水的自然流动属性为水资源需
求量化提出难题,水资源量化困难进一步影响水资源优化配置适用性、准确性。
另一方面,城市里大型用水部门的生产活动的建设周期与水资源配置周期并不一
定完全重叠,对用水需求评估提出了更高要求。
流动性特点造成水资源量化困难,使得配置区域的供需分析更加复杂,对宏
观水资源配置而言,虽然可以依赖历史数据大致预估出规划年的供水能力与需水
要求,但短期内的宏观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更加重视配置周期内的因城市规划引
发的水资源供需变化。
对长期的城市宏观水资源优化配置则需要系统把握,运用
科学方法准确预测城市需水量,谋划全局供水设施建设。
(2)城市水资源配置差异
由于城市水资源自然条件及城市发展水平差异,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城市
的优化重点目标不同,需要针对性分析。
水资源自然条件直接控制了城市水资源的量与质,从根源上引发了配置问题。
差异化的气候条件、错综复杂的地理结构等自然因素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了难题,如何采用工程与非工程手段,科学、高效、经济地完成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是一
项重要课题。
水资源自然条件优越的城市在进行用水户间的合理分配外,更加需
要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工程性手段增加蓄水能力;水资
源自然条件普通的城市需要外围资源补充,远程调度要求完善的水资源基础设施
建设,同时调度过程中会发生的水资源损耗,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供水源配置分
析占据重要工作。
2. 社会属性下的城市水资源配置问题
(1)城市发展带来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现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持续膨胀,社会经济高速运转。
城市水
资源供需问题的凸显,很大程度是由于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
伴随着水资源供给
方的不断损坏和水资源需求方的不断加大,水资源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城市水
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不同城市发展水平的水资源供需矛盾表现不同:
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水资源供需两方的压力都非常巨大。
庞大的经济体量
给城市的人口、土地等资源带来聚集压力,虽然经济发达城市的技术先进,设备
完善,但聚集效应带来的水资源供给以及高消耗后的回收再处理等问题,对城市
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虽然人口密度适中,但其生态环境缺乏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缺乏技术优势,水资源供给方动力不足,水资源需求方效率低下,
且缺乏政府决策的合理引导,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时间,很大程度上无法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对于水资源相对富裕的城市,如重庆、温州、丽水、福州
等地区,人口密度相对适中,生态状态普遍向好,人口与环境相对和谐。
虽然目
前供水压力较小,但从长远角度分析,科学合理引导资源向更高效的用水领域至
关重要。
对于水资源相对贫瘠的城市,如兰州、陇南、固原、伊春等,由先天环境劣
势带来水资源紧张问题。
尽管通过远程调度、建立水库等方式可增加来源,缓解
供水压力,为保证持续供给清洁的水资源还需进一步有效的规划管理。
在资源总量的约束力之下,水资源配置供需矛盾尖锐,存在竞争与冲突。
城
市水资源供需矛盾长期存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弱化冲突的重要手段。
(2)产业结构及技术水平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益与效率
产业结构合理性直接影响用水效益。
城市经济布局体现在产业结构,产业结
构间接反映生产用水结构,全面提升城市水资源利用带来的经济效益依赖于产业
结构的合理性,三大产业在城市的经济效益比例直接影响水资源分配。
城市用水
经济效率反映技术发展水平,分析城市产业用水效率有助于指引技术发展的方向,实现产业良性永续进步,在保障基础用水的前提下,水资源分配应考虑用水经济
效率。
仅通过水资源配置无法实现产业用水效率,需要将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运
用在农业生产中,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加大工业用水的可重复利用量,同时,将水
资源尽可能少的分配给重度污染且效益低下的产业,逐步淘汰不良企业,通过不
断完善用水结构,进一步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3)水资源循环污染
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是动态流动的。
从微观角度看,水在大气层流动促进物
理变化,在岩石圈的流动推动化学变化,在生物系统中参与生物过程,并在整个
生态系统循环变化。
近年来,由于人类无节制地对水资源开采利用,生态系统的
水循环遭受到了巨大且难以挽回的破坏,带来了一系列恶劣的环境问题,如资源
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等,进而影响了地区生态安全与整
个社会正常运转。
水资源的污染是循环往复的,在水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重视
污染物控制,保障城市水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超计划用水行为影响水资源配置效果
计划用水是水资源管理的一种基本方式,旨在依靠科学分配,弱化用水矛盾,适应发展需求。
计划用水一般是以年度为时间线,主要依赖水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在制定过
程中会参考上级用水指标、用水项目情况、抄表计费水量等用水情况等。
然而,
计划用水的年度周期性与很多项目实际开展的时间周期存在差异,可能导致由于
项目规划阶段的任务不同带来超计划用水。
因此,对于计划用水的精准把握存在
困难。
目前,对于计划用水方案的设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当微观计划用水存在
差异时,问题积少成多,城市宏观水资源配置方案就有可能出现不适用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水资源先天条件存在差异,优化配置需因地制宜;城市
发展规划需科学考量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水资源持续
利用;消除城市区级水资源数据鸿沟,运用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和
解决信息统计标准问题,确保基础数据的完备性与真实性,以创新性技术手段加
强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实现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满足自动智能化决策,支撑水
资源相关业务开展。
参考文献
[1]沈军, 苟露, 曾才茂. 贵州省大江大河临近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J].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9, 002(003):64-66.
[2]张小莹. 平凉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及优化配置分析[J]. 地下水, 2019, 041(002):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