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 6.2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课时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6.2 DNA 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课时规范训练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6.2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课时规范训练)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6.2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课时规范训练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 6.2 DNA的结构、复制及基因的本质
一、选择题
1.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解旋酶可以断开⑤键,因此DNA的稳定性与⑤无关
B.④是一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⑥或⑦键形成
D.A链、B链的方向相反,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解析:选D。

DNA分子的氢键越多,DNA的稳定性越高,A错误;④不能表示一个脱氧核苷酸,应是②③和下面的磷酸构成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错误;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C错误;DNA分子的两条链反向平行构成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D正确。

2.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脱氧核苷酸数=脱氧核糖数
C.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3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30个鸟嘌呤
D.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解析:选D。

DNA分子中除两端外,每个脱氧核糖均连接两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

3.具有p个碱基对的1个双链DNA分子片段,含有q个腺嘌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片段即为一个基因
B.该分子片段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T)/(C+G)=1
C.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最多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p/3
D.该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2n(p-q)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解析:选C。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片段不一定是一个基因,A错误;双链DNA分子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A+T)/(C+G)不一定等于1,B错误;DNA
分子中碱基个数、mRNA碱基个数与多肽中的氨基酸数目之间的比例为6∶3∶1,故该DNA分子控制合成的多肽最多含有的氨基酸个数为p/3,C正确;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该片段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2n-1)(p-q)个,D错误.
4.某生物体内的嘌呤碱基占碱基总数的50%,具这种特点的可能性较小的生物是()①烟草花叶病毒②T2噬菌体③大肠杆菌④酵母菌和人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A。

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只含有RNA一种核酸,因此其所含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一定相同,①正确;T2噬菌体属于DNA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其所含嘌呤总数应与嘧啶总数相等,②错误;大肠杆菌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所含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一定相同,③正确;酵母菌和人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所含嘌呤总数与嘧啶总数不一定相同,④正确。

5.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对模型,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D。

选项A中,从五碳糖和磷酸基团的形态和位置可判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不是反向平行的,A错误;选项B中,A与T之间的氢键应该是两个而不是三个,B错误;选项C中,含氮碱基(C)应连接在五碳糖的1号位上(如图所示),且G与C之间有三个氢键,C错误。

6.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 之间形成2个氢键.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 +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每个脱氧核苷酸中含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故①中的等
量关系正确;对于②,因G与C之间形成3个氢键,A与T之间形成2个氢键,故氢键数为2n +3×[(m-2n)/2]=(3m-2n)/2;③因两条链中A+T的总量为2n,故一条链中A+T的数量应为n;④中计算G的数量有误,应为(m-2n)/2=(m/2)-n。

7.如图为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片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标记的DNA分子占总数的3/4 B.①处的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变化
C.限制酶作用于③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解析:选C。

把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代,所有的DNA分子中都含14N,A 错误;①处的碱基对改变增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引起生物表现型发生变化,原因是该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片段,即使是基因片段,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转录成的mRNA翻译成的蛋白质的结构也不一定改变,B错误;限制酶切断DNA分子上的磷酸二酯键,解旋酶作用于双链碱基间的氢键,C正确;DNA分子中的碱基种类只有4种,而DNA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错误。

8.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HMI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与作为对照的正常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实验小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这说明()
A.基因在DNA上B.基因在染色体上
C.基因具有遗传效应D.DNA具有遗传效应
解析:选C.根据对照实验,正常小鼠吃高脂肪食物会变得肥胖,而具有HMIGIC基因缺陷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体重仍保持正常,说明肥胖由基因控制,从而得出基因能够控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
9.已知一条完全标记15N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经n次复制后,仅含14N的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 )
A.2 B.3
C.4 D.5
解析:选C。

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得到的DNA分子数为2n个,其中有两个DNA分子中各有一条链带有15N标记,故有(2n-2)∶2=7∶1,所以n=4。

10.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 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

3×104个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3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该DNA分子中,A=T=10 000×20%=2 000(个),C=G=10 000×30%=3 000(个),则含有的氢键数为2 000×2+3 000×3=1.3×104(个);DNA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 000×7=2。

1×104(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32P的单链与含有31P的单链之比为1∶7;子代DNA分子中含有32P的分子数与只含有31P的分子数之比为2∶6=1∶3。

11.一mRNA上含有a个碱基,其中C、G之和为b,经过反转录得到一单链DNA分子,利用该单链DNA得到n个双链DNA分子,合成这些双链DNA分子共需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 ) A.无法计算B.(n-1)(a-b)
C.2n(a-b)D.n(a-b)
解析:选D。

mRNA含有a个碱基,其中C、G之和为b,则1个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2a,G+C=2b,碱基T=(2a-2b)/2=a-b,合成n个双链DNA分子需要n(a-b)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12.在DNA复制开始时,将大肠杆菌放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3H—dT 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分子中,使其带有放射性标记。

几分钟后,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收集、裂解细胞,抽取其中的DNA进行放射性自显影检测,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可以作出的推测是()
A.复制起始区在高放射性区域
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DNA复制从起始点向两个方向延伸
D.DNA复制方向为a→c
解析:选C。

根据放射性自显影结果可知,中间低放射性区域是复制开始时在含低剂量3H标记的脱氧胸苷(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A错误;两侧高放射性区域是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高剂量3H-dT的培养基中进行复制的结果,因此可判断DNA复制从起始点(中间)向两个方向延伸,C正确,D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图解(1~5),请据图探讨相关问题。

(1)物质1是构成DNA的基本单位,与RNA的基本单位相比,两者成分方面的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形成图2中的磷酸二酯键的酶有________(供选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 解旋酶)。

(3)图3和图4中的氢键用于连接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如果DNA耐高温的能力越强,则________(填“G—C”或“A—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

(4)RNA病毒相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请结合图5和有关RNA的结构说明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1)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五碳糖和特有的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图2中的核苷酸链是脱氧核苷酸链,DNA聚合酶
能在脱氧核苷酸之间构建磷酸二酯键。

(3)G—C之间的氢键是三个,而A—T之间的氢键是二个,氢键数量越多则耐高温的能力越强.(4)DNA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其结构的稳定性较强,而RNA 是单链的,其结构稳定性较差,所以RNA病毒要比D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答案:(1)物质1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而RNA的基本单位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 (2)DNA聚合酶(3)G—C (4)DNA的双螺旋结构较RNA单链结构更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4.1958年,Meselson和Stahl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此后科学家便开始了有关DNA复制起点数目、方向等方面的研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分子呈________结构,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如图1所示)。

因此,研究中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________。

(2)1963年Cairns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其拟核DNA呈环状)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进一步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根据图2的大肠杆菌亲代环状DNA示意图,用简图表示复制一次和复制两次后形成的DNA分子。

(注:以“……”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

(3)有人探究DNA的复制从一点开始以后是单向进行的还是双向进行的,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DNA放在含有3H—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给予适当的条件,让其进行复制,得到图3所示结果,这一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研究大肠杆菌DNA复制是单起点复制还是多起点复制,用第(2)小题的方法,观察到大肠杆菌DNA复制的过程如图4所示,这一结果说明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是________起点复制的。

解析:(1)因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所以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复制起点的数量。

(2)因为DNA为半保留复制,故复制一次所得的2个DNA 分子中,1条链带放射性标记,另一条链不带。

复制两次后所得的4个DNA分子中,有2个DNA 分子都是其中一条链带放射性标记,另外2个DNA分子则是两条链都带放射性标记。

(3)由图
示可以看出: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为双向进行。

(4)由图4可知: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点,即单起点复制。

答案:(1)(规则的)双螺旋复制起点的数量
(2)如图所示
(3)DNA复制是双向的(4)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