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古今炮制研究

合集下载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和实验设计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和实验设计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专业中药学班级分析一班学号0944920 姓名俞苏岚【摘要】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

生首乌功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现临床多用制首乌。

本文章将对何首乌的历史沿革研究、炮制原理探讨、炮制工艺改进、饮片质量控制、发展方向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研究,以找出何首乌合理的炮制方案,继承发扬其精华, 除去糟粕,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何首乌炮制文献研究实验设计【文献研究】1.历史沿革研究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载有醋煮即醋制法。

宋代:在《本草图经》中有米泔水制。

《证类本草》中有清蒸、酒浸、与酒同服。

《圣济总录》中有炒制、麸炒制、酒炒制、黑豆蒸制、炮去黑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泔浸一宿煮过切焙的制法。

《类编朱氏集验方》中有姜、甘草制法。

金代:《儒门事亲》中有米泔水浸,黑豆、大枣蒸制。

元代:《活幼心书》中有去粗皮。

《丹溪心法》有木臼捣碎为末。

明代:《奇效良方》中有黑豆煮制。

《仁术便览》中有酒浸切大片,黑豆一层,何首乌一层,蒸晒各七遍听用。

《本草纲目》中有泔、豆蒸:九蒸九晒。

《景岳全书》中有酒浸蒸极熟焙,及泔、豆、牛膝蒸。

《寿世保元》中有豆、牛膝蒸。

《先醒斋广笔记》中有黑豆、牛膝共蒸后乳浸制。

清代:《良朋汇集》中有以乌羊肉、豆蒸制。

《成方切用》中有牛乳拌蒸制。

《本草求真》中有七次蒸至第九次,破故纸、黑芝麻炒。

近代:何首乌的炮制方法,除了继承传统的酒制、单蒸、酒蒸、黑豆蒸、黑豆酒蒸、单煮、黑豆煮外,还增加了熟地黄汁蒸、黑豆生姜煮、复制等方法。

《中国药典》1963 年版载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隔水炖。

《中国药典》1977 年版沿用此法,《中国药典》1985 年版改为黑豆拌蒸法,《中国药典》1990 年版改为黑豆汁拌炖或拌蒸、清蒸。

《中国药典》1995 年版与2000 年版载:黑豆拌蒸,清蒸[1]。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出炮制 研 究 的思 路 , 闷 、 蒸 、 蒸 、 豆蒸 、 豆 煮 、 酒 单 酒 黑 黑 熟地 汁 蒸 、 豆生 姜 煮 等多 种 炮 制方 法 均有 应 用 , 中 以黑 黑 其 豆 煮应 用较 广 , 黑 豆煮 制后 药 效及其 成 分浸 出率 均 有所 变 化 。 且
[ 词】 首 乌 ; 制 ; 关键 何 炮 中药 [ 中图分 类号】 2 31 R 8.
黑 豆 汁制 法 : 取黑 豆 l , 水 适 量 , 煮 4h, 汁 约 0 加 约 熬 1 g 黑 豆渣 再 加 水 煮 约 3h 熬 汁约 1 , 并 得 黑 豆 汁 5k , , 0 合
约 2 。 5k
何 首 乌不 加辅 料制 是 指单 纯 加热 进行 的炮 制 方法 , 括 包
于 治疗 阴血 枯 、 发早 白、 骨不 健 等证 。 须 筋 临床 处方 应用 有 制
首乌 、 生首 乌 两种 , 首 乌用量 1 ~ 0g 煎 服 。生 、 首 乌 均 制 0 3 , 熟
有 降 血 脂 的 作 用 。生 首 乌 为 何 首 乌 干 燥 块 根 的 生 品 , 量 6 用 ~
11净 制 .
何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净 制法 主要是 去 泥土 和 去皮 。宋 代 《 重修 政 和经
史 证 类 备 用 本 草 》 有 “ 时 乘 湿 布 帛 拭 去 泥 土 、 首 乌 新 果 载 采 何
1 1mi 有 利 于提 高 生产 效 率和 降 低微 生 物 的影 响 。 总之 , 3 n,
为多, 故生 首 乌能促 进 肠道 蠕 动而 通便 , 于血 虚 肠燥 便 秘 ; 用 若 以黑 豆 汁 拌蒸 制 成 制首 乌 , 醌 衍生 物破 坏 减 少 , 泻 下 蒽 则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中国药科大学 中药炮制学 期中试卷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专业 中药学 班级 09458生物技术学号*******,15姓名 李熙莼题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号得分核分人: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历史沿革研究何首乌炮制最早见于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自此历代也都有详细记载[1]1、 历朝历代的炮制方法的变迁及时代特点(1) 净制:去泥土或粗皮,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有“采时乘湿布帛拭去泥土、何首乌新果者去皮土”。

《本草纲目》又载有“竹刀刮去粗皮”。

[2] 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05版药典)中规定何首乌“秋、冬二季叶枯萎时采挖, 削去两端。

”[7]2010版药典去除“削去两端”的规定。

(2) 切制何首乌切制法,历史记载有竹刀、铜刀切片、锉、捶碎等法。

清时期多沿用前人的切制法,历代对何首乌切片的工具、切片的厚薄已有较明确的记载,切制时多用竹刀,后提出用铜刀,忌铁器,但未见有明确的理论阐述。

[4](3) 加或不加辅料制[4]时间 新增方法 特点唐朝 何首乌开始广泛使用:去黑皮,黑豆蒸制,黑豆、酒煮制,醋煮制,水煮制主要用于补肝肾、乌须发、强筋骨,代表方剂“七宝美髯丹”,需首乌九蒸九曝。

宋朝 生用去粗皮。

新增米泔水煮制、蒸制,炒制,生姜汁、甘草制,牛膝、酒浸制1、开始生用于祛风止痒的方剂,并已开始区分生用与制用的不同。

2、开始使用药物共制,这种炮制用于特定的方剂,起到“药对”的作用,如用牛膝炮制可以协同强筋骨。

3、米泔水煮制说明古人已意识到生品有泻下作用,使用米制缓和药性健脾和胃。

金元 米泔水浸,黑豆、干枣蒸制革新较少,干枣可能用于缓和其泻下之性,首乌之泻非寒凉所致,以大枣之热、烈缓和未必有效。

确切原因未见明确记载。

明 黑豆、牛膝蒸制,人乳拌制,酒浸制炮制开始变得复杂,有时常用多种辅料,且辅料逐渐多元化。

七宝美髯丹一方中茯苓需人乳制,人乳制依据可能来源于此。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1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1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历史沿革研究何首乌历代主要以炮制品用于临床。

使用辅料和应用各种炮制法起源于唐代。

在唐代有“去黑皮”川、蒸、煮等炮制方法。

辅料开始使用黑豆、酒、醋。

到了宋代炮制方法有了较大的发展,除了沿用唐代的黑豆蒸制方法外,增加了单蒸制,米洽水浸制,米洽水煮制,米潜水浸后单蒸,或黑豆蒸,或鼓炒制,炒制团和酒炒制等;并开始使用其它中药作辅料参加炮制。

如生姜汁、甘草制,牛膝、酒浸制等。

在金元时期炮制方法无重大发展,仅增加了米潜水浸后,用黑豆、干枣蒸制法。

至明代,除沿用历代大部分方法外,辅料增加了人乳,并且同一炮制方法使用的辅料有时在2种或3种之多。

新增炮制方法有:酒浸制,酒浸后,黑豆或牛膝蒸制,黑豆、牛膝蒸制,,米柑水浸,黑豆、牛膝蒸制,人乳拌制,单蒸后人乳拌制,黑豆、牛膝共蒸后人乳浸制,黑豆水煮制等。

至清代,除沿用旧法外,辅料增加乌羊肉、牛乳。

炮制方法除辅料应用不同外,尚增加了酒煮法。

至此,见于文献记载的何首乌炮制品不下于30种。

现代何首鸟的炮制方法,除了继承传统的酒制、单蒸、酒蒸、黑豆蒸、黑豆酒蒸,单煮,黑豆煮外,尚增加了熟地汁蒸、黑豆生姜煮,复制等方法。

近年来各地的炮制规范中收载的大多是黑豆汁拌蒸方法,也有黑豆汁、黄酒拌的炖法。

炮制用具从宋代起,历代都注重用非铁质的用具,切制工具也非铁制。

宋代:“以苦竹刀切”,“忌铁”。

金元:“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

明清:“置砂器内”,“于银器内”,“竹刀切”,“采刮捣具不犯铁”;“铜刀一切薄片,入颤内,以瓷锅蒸之”。

古人认为:“蒸熟能黑须发,但尤恶铁器,凡入诸药之中,曾经铁器者,其气味绝无功效”。

炮制时间历代选取不一,就是同一时代有时也各有不同。

唐代,“黑豆酒煮七次”汇。

宋代,“白米潜浸七日”,“米泪·浸一宿,米游浸五日”,“生姜、甘草浸二宿”“好洒一升浸七宿”。

明代,“米浴水浸三宿”“人乳拌晒三次”,“米浴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黑豆同蒸三日”。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何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何首乌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大黄酚、多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

在传统中医实践中,何首乌炮制方法繁多,常见的有酒制、蒸制、水煎制、生制等。

这些炮制方法不仅决定了何首乌的药用功效,还会影响其有效成分的质量和数量。

因此,研究何首乌不同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1. 酒制酒制是传统的何首乌炮制方法之一,主要是将何首乌切成薄片或细末后,用白酒或黄酒进行浸泡处理。

酒制过程中,何首乌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被酒精溶解并转化为相应的酯类化合物。

其中,糖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是酒制过程中主要的转化产物。

酒制后的何首乌可以增强其滋补肝肾、益气补血的功效,并且具有镇静、抗惊厥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

2. 蒸制3. 水煎制水煎制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何首乌炮制方法,主要是将何首乌切碎后加水煮沸,然后煮一段时间,使何首乌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在水中。

水煎制后的何首乌中主要包含多糖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和矿物质等。

这些成分能够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

4. 生制生制是将何首乌直接食用或制成膏丸或药片等剂型,不需要经过炮制的一种方法。

生制后的何首乌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适用于那些需要大量补充营养的人群。

但是,生制后的何首乌中也存在一些未经炮制的有害成分,比如壳聚糖和细菌毒素等,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

二、不同炮制方法的选择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选择不同的何首乌炮制方法。

一般来说,酒制方法适宜滋补肝肾、益气补血等需要长期服用的情况;蒸制方法适宜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病变等需要抗氧化和抗肿瘤的情况;水煎制方法适宜治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急性情况;生制方法适宜对健康无上要求的人群,或者需要大量补充有效成分的情况。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

1何首乌 的品种来源 4 . 5以酒 为辅 料 : 宋代 《 圣济总录》 首先提 出“ 去黑皮酒炒 ” 。明 普济方》 提出“ 酒浸” 、 “ 好酒 同浸两宿” [ 2 1 。清代《 本草纲 目拾 何 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 o l y g o n u m m u t i l f o mm t h u mb . 的 代《 块根, 始 载于北 宋《 开宝本草 》 , 日: “ 漫紫 , 花黄 白 , 叶如薯蓣 而 遗》 提 出“ 酒亦可 , 要九蒸 九晒” , “ 酒 煮” 1 。 不光 。生必相对 , 根大如拳 。” 赤者即现今的何 首乌。《 本草 纲 4 . 6以米 泔为辅料 : 宋代 《 太平圣惠方 》 首先提 出“ 白米 泔浸七 目》 载日 : 该 药“ 气温 , 味苦 涩。苦补 肾 , 温 补肝 , 涩能 收敛 精 日, 夏月逐 日换水 , 用竹 刀刮令碎 , 九蒸 九晒” 。明代《 外科理 提 出“ 米泔浸” 。 气, 所 以养血补肝 , 固精益 肾 , 健筋骨 , 乌须发 , 为滋补 良药 ” 。 例》 2何首乌古代炮制概述 4 . 7以面为辅料 : 明代 《 鲁府禁 方》 提出“ 打碎 , 面包蒸一炷香” 。 清代《 华 氏中藏经》 首先提 出“ 河水 浸七 日换水 ” 。以后 , 历 4 . 8以牛乳为辅料 : 清代《 成方 切用》 提出“ 牛乳拌蒸” 。 代 医籍又提出了煮 、 蒸、 曝( 晒) 、 炮、 炒、 焙、 熬、 淘、 煎、 露、 炙、 淋、 5两 种 或 两 种 以 上 辅 料 合 并炮 炙 泡、 制、 炊等炮制方法 , 有不加辅料或加辅料的炮制方法 。若按 5 . 1以黑豆( 或“ 豆” ) 、 酒 为辅 料 : 唐代 《 仙授 理伤续 断秘方》 首 加辅料 与否 , 则其炮制辅料有米泔 、 黑 豆、 豆、 马科豆 、 麸、 酒、 牛 先提出“ 黑豆 、 酒, 煮七次” 。 膝、 枣、 千里水 、 大豆 、 面、 人牛乳 、 马羊 肉、 醋、 生姜 、 甘草 。 5 . 2以黑豆 ( 或豆 ) 、 米泔为辅料 : 宋代 《 圣济总 录》 首先提 出“ 米 3不加辅料炮制 泔浸软片切干 , 黑豆中蒸烂为度 , 焙 干” 。明代《 鲁府禁方 》 提出 包括煮 、 浸、 蒸、 晒、 炒、 炙、 制。 “ 米泔水浸三宿 , 竹刀刮去粗皮 , 切片 , 黑豆五升 同首 乌滚水浸 3 . 1 煮: 唐代《 仙授理伤续 断秘方》 首先提出“ 水煮熟” 。以后 , 明 时, 蒸熟去豆” f 1 l 。 代《 普济方》 提出“ 砂器内煮去黑皮 ” 。 5 . 3以黑豆 、 羊肉为辅料 : 清代 《 良朋汇集》 提出“ 半斤者 用竹刀 3 . 2蒸 : 宋代 《 圣济总录》 首先提 出“ 蒸” 。清代《 良朋 汇集 》 及《 类 刮去皮 , 用砂 锅 内下 马羊 肉一 斤 、 黑 豆半斤 , 量酌水 , 用土 加 证治裁》 均提出“ 九蒸 ” 。 ( 蓖) 放此药后 , 覆蒸 一二 时辰 , 取出晒干 ” 。 . 4以黑豆 、 人乳 为辅 料 : 清代《 嵩崖尊生全书》 提 出“ 连皮用 黑 3 _ 3曝 : 明代 《 本草 乘雅半偈 》 提 出“ 生时勿损其皮 , 烈 日曝干 , 5 豆煮干 , 去豆 , 以人 乳 浸 , E l 晒夜露” 。 密器收贮 , ‘ 一E l 一曝 , 临用去皮杵末 ” ’ 。 . 5以姜 、 甘草 为辅料 : 宋代 《 类编朱 氏集验 医方 》 提 出“ 锉, 用 3 . 4蒸后 曝 : 宋代《 太平圣 惠方》 首先提 出“ 九蒸九曝” 。清代 《 修 5 事指南》 提出“ 新采去皮 , 铜刀切片 , 人 甄瓷锅蒸 。无气息取出 , 生姜汁 同泡 了, 甘草二钱浸二宿 , 焙, 再浸焙 ” 。 5 . 6以米泔 、 枣 为辅料 : 明代 《 普济 方》 提 出“ 雌雄各半 , 采刮 捣 曝干用 ” 。 4单一辅料炙 具不 犯铁 , 用浓米 泔一伏 时滤出 , 于银器 内先 排枣一重 , 各 擘 4 . 1 以黑豆 ( 还包 括小 黑豆 、 大豆、 马豆 、 马科 豆 、 料豆 ) 为辅料 : 开, 上铺何 首乌一重 , 又用 枣一重 , 复 内铺何 首乌一重 , 令尽 , ( 张克庄按 : 疑为“ 渍” 字误 ) 。 唐代《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首先提出“ 十斤 , 黑豆半斤 同煮熟” 。 次 日清” 以后 , 宋代 《 苏沈 良方 》 提 出“ 水浸 一 日切厚 半寸 , 黑豆水拌 匀 5 . 7以米泔 、 麸为辅料 : 宋代《 圣 济总录》 提 出“ 米泔浸透 出黑皮 。 令湿 , 何首 乌重 重相 间, 蒸豆烂 , 去豆 , 阴干 ” 。清代《 成方切用 》 麸炒干 ” 提 出“ 小黑 豆汁拌七次 ” 。 5 . 8以牛膝 、 酒为 辅料 : 宋代《 履峨岩本 草》 提 出“ 同牛夕 坐 I J , 各 斤, 好酒一升浸七宿 , 焙 干” 。明代《 景岳全 书》 提出“ 酒浸软 , 4 . 2以醋为辅料 : 唐代《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提 出“ 醋煮 ” 。 4 . 3以大枣 为辅料 : 明代 《 本草 品汇精要 》 提出“ 大枣拌蒸 , …… 竹刀刮去皮 , 同牛膝蒸” 。 5 . 9以黑 豆 、 牛膝为 辅料 : 明代 《 寿世保元 》 提 出“ 黑豆拌 蒸一 枣……熟为度” 。 4 . 4以人乳 为辅 料 : 明代《 景岳全 书》 首先提 出“ 用 壮健人乳 拌 次 , 牛膝拌蒸一次” 。 晒三次 , 生杵为末 ” 。以后 , 明代《 本草正》 亦有同样记载。清代 5 . 1 0以米泔 、 黑豆、 枣为辅料 : 金代 《 儒 门事亲》 提 出“ 二斤 , 米 《 嵩崖 尊生全 书》 提出 “ 大赤何 首乌 : 内有绵 纹者连皮 打碎 , 人 泔水浸 软 , 竹 刀子 刮去皮 , 切作片 子 , 用 瓦甑蒸 。先铺 黑豆三 升、 干枣二升 , 上放 何首乌 , 上铺 枣二升 、 黑豆三 升 , 用 炊单复 乳浸蒸 , 日晒夜露九次” 。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

技术革新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进步,何首乌的炮制开始引入现代化技 术,如控温技术、高压技术等,这些技术使得何首乌的炮制更加精准和 高效。
标准化和规模化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何首乌的炮制逐渐走向标准化和规模化,大型制药 企业开始介入何首乌炮制领域,推动了何首乌炮制的工业化进程。
03
国际化进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何首乌及其炮制产品开始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创新尝试
在传承经典的同时,一些药师和匠人开始尝试对何首乌的 炮制方法进行创新,如改变炮制时间、温度等条件,以期 提高药效和产量。
学术研究
随着现代医学和药学的发展,何首乌炮制的研究也逐渐深 入,研究者开始对何首乌炮制的药理、化学成分等进行系 统研究。
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何首乌炮制现代化进程
01 02
鉴别特征
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 植物,块根肥厚,叶互生 ,花小而绿白色。
何首乌的药用价值
功效
何首乌在中医中具有补肝肾、益 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须发早白等病症。
成分
何首乌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大黄 酚、大黄素、卵磷脂等,这些成分 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广泛应用
何首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方剂和成药中,成为了中医药材中 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同时,其炮制技艺也得到了广泛的传 播和传承,为现代何首乌炮制技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近现代何首乌炮制的发展与变革
20世纪初至中叶的何首乌炮制传承与创新
传承经典工艺
20世纪初至中叶,何首乌的炮制仍然沿用传统的炮制工艺 ,这些工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已经被证明为何首乌的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炮制方法。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什么是何首乌何首乌是一种传统中药,是指从何首乌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根部,经过多种加工工艺后制成的药材。

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黑发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亏虚、白发、腰膝酸软等症状。

何首乌中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包括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大量多糖、酚酸类化合物、脂肪类化合物等成分。

这些成分中,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何首乌的主要活性成分。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是指将何首乌根部进行多种加工工艺,以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其药效。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包括酒制、水煎制、红烤制、黑炭制等多种方法。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酒制:酒制是指将何首乌经过清水洗净后,放入高粱酒中浸泡炒至变色、除去表皮的炮制方法。

研究表明,酒制的何首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未经炮制的何首乌明显提高,并且炮制时间越长,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越高。

此外,酒制的何首乌中还含有多种新的化合物,如黄酮基甲基、黄酮基硫醇、黄酮羧酸等,这些化合物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水煎制:水煎制是指将何首乌经过清水洗净后,多次在开水中煮沸、晾凉,直至其全身变软发黑,最后晾干的炮制方法。

研究发现,水煎制会导致何首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下降,特别是7-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和异鼠李素含量下降明显。

同时,水煎制还会导致多糖和蛋白质等成分的降解。

因此,水煎制的何首乌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降低,药效明显减弱。

红烤制:红烤制是指将何首乌经过清水洗净后,烤至表面呈红褐色,内部呈棕红色、含水分低至7%的炮制方法。

研究表明,红烤制的何首乌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未经炮制的何首乌增加。

特别是7-O-葡萄糖苷异鼠李素和异鼠李素的含量较高。

此外,红烤制还能够增加何首乌中多糖和脂肪类化合物的含量,进一步增强了其补肝肾的功效。

因此,红烤制的何首乌具有较好的药理作用。

黑炭制:总结综合以上内容可知,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对其有效成分含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何首乌炮制讲义

何首乌炮制讲义

此外,生品、黑豆汁蒸品、清蒸品、
久蒸品及熟地汁蒸品水煎剂作体外 抑菌试验,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菌作用。制首乌水煎液能明显提高 小鼠全血及脑组织SOD的活性,加 速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减少 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工艺研究〗
对沿用至今的何首乌 与黑豆汁拌蒸法,实验表明蒸32小 时制品的颜色乌黑发亮,外观质量 最好。其中游离蒽醌衍生物的含量 最高。因此,如以游离蒽醌衍生物 的含量为指标,则炮制的时间应控 制在32小时。但汁水中游离蒽醌衍 生物的含量极低,为了节约人力和 物力,汁水可不必拌入原药 。
将何首乌传统炮制工艺改为蒸汽压
力锅清蒸法,可使工作效率提高而 成本降低,但对于何首乌活性成分 及药理实验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 究。
随着中医药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何首乌
及其制剂在国外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何 首乌药材及其制剂的出口呈逐年上升的 趋势。国外的学者也开始对何首乌的药 理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方向着重于其 降血脂、抗衰老和保护心肌的作用。目 前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在国外有非常大 的市场,2000年全球仅他汀类药物的销 售额就达137亿美元。国外也正在积极寻 找一种价格适中,降脂作用明显的天然 药物,这无疑给何首乌及其制剂提供了 广阔的发展空间。
忌铁器
铁、铜器的金属化学物质比较不稳定,
在高温煎煮过程 中,一些如铜离子、铁 离子等可能活跃出现,而连环的促进很 多复杂的化学反应 。例如使用铁锅煎中 药,很容易与大黄、何首乌、地榆、五 倍子、白芍等药材所 含的鞣质、甘类等 成份起化学反应,孪生一种不溶於水的 「鞣酸铁」及其他有害成份,使中药汤 剂变黑变绿,药味又涩又腥。轻则改变 药液性味,降低疗效;重则使服用者发 生反胃、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对药理作用的影响〗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研究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研究

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研究作者:路丽张洪坤林钦贤黄玉瑶吴韶辉潘林燕高贯彪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5期摘要[目的]阐明何首乌传统炮制工艺九蒸九晒过程中多成分含量变化的科学内涵。

[方法]采用传统的黑豆共蒸法进行九蒸九晒,并首次监测炮制过程中多成分的含量变化。

[结果]随着何首乌蒸晒次数的增加,浸出物、二苯乙烯苷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游离蒽醌含量则显著上升;多成分含量测定中,没食子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含量逐渐减少,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呈缓慢上升趋势,5-羟甲基糠醛含量变化不明显。

[结论]何首乌九蒸九晒过程中性状及各成分含量变化规律明显,可为何首乌的炮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工艺参考。

关键词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多成分含量;变化规律中图分类号 R2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15-0177-06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5.04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Objective]The research aimed to clarify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change of multicomponent content i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ninetime repeat of the steaming and sundrying (NRSSP)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Methods]To steam with black beans and NRSSP,and for the first time monitoring the change of multicomponent content during processing.[Results]With the increase of steaming times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the contents of alcohol soluble extract and stilbene glycoside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the content of free anthraquinon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in the determination of multicomponent content,gallic acid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the content of catechin and stilbene glucoside decreased gradually,the content of emodin and physcion slowly increased,the change of the content of5hydroxymethylfurfural was not obvious.[Conclusion]The rule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NRSSP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are obvious,it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ocess reference for the processing.Key words Polygonum multiflorum;Ninetime repeat of the steaming and sundrying;Processing technology;Multicomponent content;Variation law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标准化项目(ZYBZH-Y-AH-03)。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2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 2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历史沿革研究何首乌为蓼科植物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中医临床生用解毒、消痛、润肠、通便,制用补肝肾。

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其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

何首乌的炮制从唐代开始使用辅料和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以后历代在继承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炮制方法,其中黑豆拌蒸法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其应用历史最长。

1.净制:何首乌净制法,主要是去泥土和去皮。

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有:“采时乘湿以布帛拭去泥土”、“何首乌新采者去皮土”。

《圣济总录》载有:“洗净,以竹刀刮去黑皮”法。

至明·《普济方》载有:“用竹刀刮去黑皮及两面浮沫,洗净”之法。

《本草纲目》又载有:“竹刀刮去粗皮”、“瓷片刮去皮”之去皮法。

清·《本草述钩元》仍继承前人布拭泥土法及又载有:“生时勿损其皮,烈日曝干,密器收贮,一月一曝,临用去皮”之净制法。

对其净制的目的,分析认为,主要是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切制:何首乌切制法,历史记载有竹刀、铜刀切片、锉、捶碎等法。

如: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记载:“春夏采临用之,以苦竹刀切”、“何首乌新采者,去皮土后,用铜刀薄切片”法。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记载有:“锉”法。

明·《普济方》、《鲁府禁方》等均继承了宋时期的苦竹刀、铜刀去皮切片法。

《寿世保元》则记载了:“捶碎如枣核大”之法。

《本草纲目》除载有宋时期切制法又载有:“木杵臼捣之,忌铁器”法。

清时期多沿用了前人的切制法。

历代对何首乌切片的工具,切片的厚薄已有较明确的记载,对切制时多用竹刀,至明又提出用铜刀,忌铁器,但未见有明确的理论阐述。

3.不加辅料制:何首乌不加辅料制,是指单纯加热进行的炮制方法。

包括煮、蒸、曝、炒、炙、焙等。

早在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先记载:“水煮熟”法。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

何首乌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标准研究实验目的:1、比较何首乌不同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含量变化。

2、掌握何首乌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提取方法。

3、掌握而苯乙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何首乌的炮制:按照《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制首乌项下的炮制方法, 分别采用清蒸、黑豆汁拌蒸、黑豆汁炖等方法进行炮制。

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目前已经成为何首乌药材的专属性指标。

何首乌中有效成分主要有蒽醌类化合物、磷脂及四羟基二苯乙烯苷类。

上世纪70年代何首乌中成药标准中大多以蒽醌类含量作为检测指标。

而蒽醌类成分如大黄素、大黄酚等在同属大黄、虎杖等药材中也含有。

随着对水溶性成分二苯乙烯苷的深入研究, 二苯乙烯苷成为何首乌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功能性组分。

2000 年中国药典!规定, 何首乌药材中四羟基二苯乙烯苷含量不得低于1. 0% [ 29] 。

同时二苯乙烯苷的测定方法也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发展。

目前用于测定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的方法有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酶化学发光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

目前较为准确的二苯乙烯苷的测定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周庆华等[ 3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何首乌不同炮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 为何首乌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已广泛用于何首乌原材料、炮制后何首乌及何首乌制品中二苯乙烯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性高, 灵敏度好, 是目前较为好的测定方法。

目前已发现何首乌有多种药效成分, 这些物质各具功效, 主要包括蒽醌类、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卵磷脂、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其中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中特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同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降低胆固醇,保肝等多重功能,作为抗衰老的标的组分极具研究的价值。

本实验采用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作为何首乌的质量指标性成分。

二苯乙烯苷(全称为2 ,3 ,5 ,4’2 四羟基二苯乙烯222O2β2D2葡萄糖苷) 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水、甲醇、乙醇, 相对分子质量为分子量为406. 39[ 1],结构式为: 为白色无定形粉末, 易溶于水、甲醇及乙醇,。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炮制研究进展标签:何首乌;炮制;综述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味苦、甘、涩,性微温,归肝、心、肾经,具有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等功效,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等功效[1]。

目前临床多采用制何首乌入药。

笔者现从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综述如下。

1 炮制历史沿革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20多种炮制方法[2],其炮制历史沿革见表1。

现今常用的仅有净制、切制和加辅料黑豆蒸制,其他炮制方法多未沿用。

2 炮制工艺研究2.1 传统工艺2.1.1 切制赵氏等[3]以吸水率为指标,采用旋转响应表面试验设计对何首乌饮片润制工艺进行研究,结果饮片润制过程中吸水率达51%时达到润涨要求,适宜的室温润制工艺为何首乌∶润制用水量=1∶1,润制时间12 h,适宜的加热润制工艺为何首乌∶润制用水量=1∶1,润制温度71 ℃,润制时间131 min。

2.1.2 炮制方法范氏等[4]对炖制和蒸制2种方法炮制的何首乌进行薄层色谱(TLC)定性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炖制法炮制的何首乌中游离大黄素及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均高于蒸制法,经TLC检测,采用蒸制法炮制的何首乌中各种成分基本随水蒸气流失。

李氏等[5]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淀粉粒在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的变化,并比较何首乌各炮制品中的蒽醌类成分、总糖、卵磷脂、二苯乙烯苷、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以反复蒸晒7次含量最高,随后各成分的含量有所下降,确定何首乌作为补益药应用时,采用七蒸七晒炮制品较好。

2.1.3 炮制时间任氏等[6]将何首乌分别采用黑豆汁拌蒸0、2、4、6、8、10 h和传统工艺(九蒸九晒)炮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炮制饮片中二苯乙烯苷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的饮片中二苯乙烯苷含量顺序为传统工艺炮制品>生品>黑豆汁拌蒸品。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何首乌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等作用。

及其有效成分主
要为多糖类、酚酸和萜类化合物。

然而,何首乌的药效往往受其炮制方法的影响。

在古代,对何首乌的炮制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炭制、酒蒸、蜜炙等。

本文将从不同的炮制方
法的角度探讨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

炭制法是一种常用的炮制何首乌的方法。

炭制后的何首乌色黑质重,质地较硬,气味
特殊,具有较好的药效。

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酚酸类成分,如单宁酸、芦丁、大黄酸等。


究发现,炭制何首乌中酚酸类成分含量较高,且其药效较为明显。

炭制方法不仅可以提高
何首乌的药效,而且可以降低其毒性,增强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炮制方法对何首乌的有效成分具有不同的影响。

即使是同一种
炮制方法,不同的操作技术、材料质量等因素也会对其药效产生影响。

因此,在炮制何首
乌时,需要注意选择严格符合标准的原料,以及精准掌握炮制技法,才能保证何首乌的药
效和安全性。

总之,何首乌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为多糖类、酚酸和
萜类化合物。

炮制方法对何首乌的药效和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和操
作技术,可以提高何首乌的药效,增强其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选择。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和实验设计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和实验设计

何首乌炮制的文献研究专业中药学班级分析一班学号0944920 姓名俞苏岚【摘要】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块根。

生首乌功能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制首乌功能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

现临床多用制首乌。

本文章将对何首乌的历史沿革研究、炮制原理探讨、炮制工艺改进、饮片质量控制、发展方向分析等五个方面进行文献研究,以找出何首乌合理的炮制方案,继承发扬其精华, 除去糟粕,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何首乌炮制文献研究实验设计【文献研究】1.历史沿革研究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载有醋煮即醋制法。

宋代:在《本草图经》中有米泔水制。

《证类本草》中有清蒸、酒浸、与酒同服。

《圣济总录》中有炒制、麸炒制、酒炒制、黑豆蒸制、炮去黑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泔浸一宿煮过切焙的制法。

《类编朱氏集验方》中有姜、甘草制法。

金代:《儒门事亲》中有米泔水浸,黑豆、大枣蒸制。

元代:《活幼心书》中有去粗皮。

《丹溪心法》有木臼捣碎为末。

明代:《奇效良方》中有黑豆煮制。

《仁术便览》中有酒浸切大片,黑豆一层,何首乌一层,蒸晒各七遍听用。

《本草纲目》中有泔、豆蒸:九蒸九晒。

《景岳全书》中有酒浸蒸极熟焙,及泔、豆、牛膝蒸。

《寿世保元》中有豆、牛膝蒸。

《先醒斋广笔记》中有黑豆、牛膝共蒸后乳浸制。

清代:《良朋汇集》中有以乌羊肉、豆蒸制。

《成方切用》中有牛乳拌蒸制。

《本草求真》中有七次蒸至第九次,破故纸、黑芝麻炒。

近代:何首乌的炮制方法,除了继承传统的酒制、单蒸、酒蒸、黑豆蒸、黑豆酒蒸、单煮、黑豆煮外,还增加了熟地黄汁蒸、黑豆生姜煮、复制等方法。

《中国药典》1963 年版载用黑豆汁与黄酒拌匀,隔水炖。

《中国药典》1977 年版沿用此法,《中国药典》1985 年版改为黑豆拌蒸法,《中国药典》1990 年版改为黑豆汁拌炖或拌蒸、清蒸。

《中国药典》1995 年版与2000 年版载:黑豆拌蒸,清蒸[1]。

何首乌(历代本草汇言)

何首乌(历代本草汇言)

何首乌(历代本草汇言)(交藤地精马肝石赤葛九真藤夜合陈知白桃柳藤疮帚红内消)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

主产于河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江苏等地。

原植物喜生于草坡、路边、山坡石隙及灌木丛中,喜温暖潮湿气候,忌干燥和积水,粘土不宜栽培。

味苦、甘、涩,性微温。

归肝、肾经。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截疟、解毒、润肠通便。

临床用名有生首乌、首乌、制首乌。

【本草汇言】《日华子本草》:味甘。

久服令人有子,治腹藏宿疾,一切冷气及肠风。

《开宝本草》:味苦、涩,微温,无毒。

主瘰疬,消痈肿,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

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

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本草衍义》:兼黑髭鬓,与萝卜相恶,令人髭鬓早白。

治肠风热多用。

《滇南本草》:味微甘,性微温。

古本草注云∶久服延年耐寒,且味涩、苦。

入肾为君,涩精,坚肾气。

止赤、白便浊,缩小便。

入血分,消痰毒。

治赤白癜风,疮疥顽癣,皮肤瘙痒。

截疟,治痰疟。

(附方)治赤白癜风。

何首乌苦参等份,酒洗,共为细末。

用皂角水泡,竹刀披开,取浓汁为丸。

(又方)治痰疟。

何首乌黑豆煎露一宿,次早煨热服效。

(又方)治寒热往来虚疟。

法半夏(一钱)白茯苓(三钱)何首乌(一钱炙)生姜(一片)水煎露一宿,次早煨热服。

此方治疟,以七天后可用。

中气虚者良效。

若初病风邪未消,痰火不清,饮食不消,忌用。

《本草蒙筌》:味甘、苦、涩,气微温。

无毒。

今生近道,原出城。

(县名,属山西。

)篱堑墙坦,随处蔓发。

有雌雄二种,对长苗成藤。

夜交合相联,昼分开各植。

凡资入药,秋后采根。

大类山甜瓜,外有五棱瓣。

雌者淡白,雄者浅红。

雌雄相兼,功验方获。

咀竹刀禁伤铁器,浸泔水过宿曝干。

木杵捣舂,茯苓引使。

忌猪羊血汁,恶萝卜菜蔬。

主瘰痈疽,疗头面风疹。

长筋骨,悦颜色,益血气,止心疼。

久服添精,令人有子。

妇人带下,为末酒调。

原取名曰夜交藤,后因顺州南河县何翁服之,白发变黑,故改称为何首乌也。

花采九蒸九曝,久服亦驻颜容。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市场规模及竞争态势
何首乌炮制产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大型中药企业,如同仁堂、白云 山等。
何首乌炮制产业化发展趋势和挑战
• 发展趋势 • 绿色生态种植:推广生态农业,确保何首乌质量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 • 技术升级:研发新的炮制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多元化发展:开发多元化产品,如保健品、食品等,拓展市场空间。 • 挑战 • 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对何首乌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 产业升级压力:日益严格的环保和安全生产要求,对传统产业带来巨大压力。 • 知识产权保护:对传统技术的保护和传承不足,制约了产业发展。
不同炮制方法对何 首乌成分的影响不 同。
何首乌炮制过程中 ,多糖、二苯乙烯 苷等成分会发生变 化。
何首乌炮制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何首乌炮制过程中 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建立何首乌炮制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方法 。
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质量的影响,建立 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对何首乌的炮制方法、炮制原理 和炮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何首乌炮制的历史沿革,深入探 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何首乌 炮制的传承与创新,为现代中药炮制学的发展提供理 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包括:文献调研何首乌炮制的历史发展过程 ,总结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炮制方法、原理和工艺特 点;整理分析何首乌炮制的传承与创新的典型案例, 探讨炮制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地域差异和文化特征等 对炮制结果的影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对何 首乌炮制前后的药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进行 比较研究,为优化何首乌炮制工艺、提高临床疗效提 供科学依据。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何首乌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何⾸乌的炮制⽅法及原理作⽤功效【常⽤别名】⾸乌(《经验⽅》),红内消(《外科精要》)。

【来源】本品为蓼科植物何⾸乌Polygonum multi fi orum Thunb.的⼲燥块根。

【产地与产地加⼯】主产于河南、湖北、⼴西、⼴东、贵州、四川等省区。

秋、冬⼆季叶枯萎时采挖,削去两端,洗净,个⼤的切成块,⼲燥。

【历史沿⾰】汉代有河⽔浸七⽇,⽵⼑刮去⽪法(《中藏》)。

唐代有⿊⾖蒸、⿊⾖酒煮、醋煮、⽔煮熟法(《理伤》)。

宋代有⽩⽶泔浸后九蒸九曝(《圣惠⽅》),⽶泔浸、⿊⾖蒸、炮去⿊⽪、麸炒、酒炒(《总录》),忌铁(《证类》),⽣姜汁⽢草制法(《朱⽒》)。

⾦元时代有⿊⾖、⼲枣同蒸法(《儒门》)。

明代有酒浸⿊⾖蒸晒各七遍(《仁术》),打碎⾯包蒸⼀炷⾹(《禁⽅》),⿊⾖、⽜膝拌蒸(《保元》),⼈乳拌晒法(《景岳》)。

清代⼜增加了酒拌蒸、⼈乳浸蒸法(《尊⽣》)等。

现⾏有⿊⾖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黄酒制(《中国药典》1963年版)、蒸制(《贵州》)、⿊⾖⽣姜制、⿊⾖⽢草制、熟地汁制(《集成》),酒制(《⿊龙江》),⾖浆制法(《湖北》)等。

【炮制⽅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切制洗净,稍浸,润透,切厚⽚或块,⼲燥(《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1.⿊⾖制取何⾸乌⽚或块,⽤⿊⾖汁拌匀,置⾮铁质的适宜容器内,密闭,隔⽔加热或⽤蒸⽓加热炖⾄汁液吸尽或取何⾸乌⽚或块,清蒸或⽤⿊⾖汁拌匀,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内外均呈棕褐⾊时,取出,或晒⾄半⼲,切⽚,于燥。

每何⾸乌⽚(块)100kg,⽤⿊⾖10kg。

⿊⾖汁制法取⿊⾖10kg,加⽔适量,约煮4⼩时,熬汁约15kg,⾖渣再加⽔煮约3⼩时,熬汁约10kg,合并得⿊⾖汁约25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取何⾸乌块,置⾮铁质的锅内,加⿊⾖及适量⽔同煮3~4⼩时,闷--夜,⾄外表⿊⾊内部褐⾊,取出,去⾖渣,晒半⼲,将余液拌⼊,润透,切厚⽚,⼲燥。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

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探讨何首乌毒性的潜在影响因素近年来,何首乌致肝损伤报道快速增长,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

为何古代记载何首乌的毒性很少,而现在有关何首乌毒性的报道却很多?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作为典型的生熟异治中药,何首乌临床效用的安全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炮制工艺的规范性与可靠性。

何首乌古代炮制强调九蒸九曝,而现代工艺已简化为仅蒸制一次,这其中的差异环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将为其毒性研究提供新的角度与线索。

为此,该文在整理历代医籍中收载的何首乌炮制方法的基础上,对比现代炮制规范及相关研究,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与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标签:何首乌;炮制;减毒;毒性;本草;九蒸九曝;忌铁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

生首乌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为临床较常用中药。

此外,历史上和民间流传很多有关何首乌“神奇功效”的故事,如唐代《何首乌传》记述服食该药使人长寿超过120岁,明代史料记载嘉靖皇帝服食七宝美髯丹(君药制首乌)连生皇子,受这些历史故事影响,何首乌逐渐成为民众热爱服食的滋补品。

然而,近年来有关何首乌致肝损伤的报道快速增长,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我国药监部门相继发布何首乌及其制剂肝损伤风险的警示或监管措施,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

但综观本草文献,记载何首乌毒性者寥寥。

为何古代很少记载何首乌的毒性,而现在有关何首乌肝毒性的报道却很多?“首乌生熟地黄分”,炮制是影响何首乌效/毒作用的重要因素,古代强调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炮制可显著降低何首乌的毒副作用。

然而,何首乌现代炮制方法大大简化,仅为蒸制一次,这种古今炮制方法的差异是否为何首乌肝损伤事件增多的潜在诱因?为此,本文尝试从古今炮制方法演变进行分析,探讨何首乌炮制减毒的影响因素和关键问题,以期为针对性建立何首乌炮制减毒工艺规范提供参考思路。

何首乌炮制方法古今研究

何首乌炮制方法古今研究

何首乌炮制方法古今研究
顾蘅;张毅
【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5(7)34
【摘要】何首乌是医院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养生及煲汤的中药。

何首乌生品可以解毒消痈,润肠通便;炮制品可以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近几年来有很多人对何首乌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研究,加之近几年以来有关何首乌引
起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报道层出不穷,因此,对何首乌炮制方法的研究也逐步提到了我
们的议事日程上来。

本文是在其他研究何首乌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一点研究总结,对何首乌的传统炮制方法和现代炮制方法做出论述,从而让大家认识到我国炮
制学理论的精辟之处,为临床提供更多确切、安全的用药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何首乌;炮制方法;临床运用
【作者】顾蘅;张毅
【作者单位】昆明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3
【相关文献】
1.何首乌生品与炮制品薄层层析鉴别方法研究 [J], 刘振丽;宋志前;巢志茂;王淳;吕
署一;李林福
2.基于川楝子不同部位川楝素含量的古今炮制方法与临床用量研究 [J], 黄立辉;张志国;杨磊
3.甘遂古今炮制方法研究 [J], 申景涛;王祥
4.何首乌炮制方法的研究 [J], 佟铁光;刘雅荣
5.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影响的研究 [J], 任丽建;金勇;尹寿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药炮制●何首乌古今炮制研究蒋纪洋① 高占秀② 徐淑云③①溜博市第一医院 255200 ②溜博市沂源县人民医院 256100; ③淄博市沂源县中医院 256100提要 对何首乌的炮制进行历史沿革探讨及对现代炮制研究进行概述。

结果认为何首乌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

现代对其炮制研究,在炮制工艺方面和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的影响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但多局限在蒸和加黑豆拌蒸炮制方法的研究,而对历代沿革经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疗效的多种炮制方法多未做深入的研究探讨即轻易失传沿用。

由此提出,对何首乌历代沿用的炮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多学科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及临床药效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后,以继承发扬其精华,除去糟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何首乌; 炮制历史沿革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ad ix Polygon iM ultif lor i A long the H istoryJ iang J iyang,Gao Zhanx iu,Xu Shuyun.T he F irst Ho sp ital of Zibo C ity,Zibo255200Abstract P rocessing m ethods on R adix Po lygoni m ultiflo ri in h isto ry and modern studies w ere studied and summ a2 rized.T he result show ed the p rocessing m ethods w ere divided into cleaning and cutting,w ith additi onal m aterial and w ithout m aterial altogether about20k inds of them.Study on phar m co logical effect,chem ical components,po isonous effect and p repa2 rati on p rocedure all go t scientific acheivem ent.T hus study on p rocessing m ethods in h isto ry m ust use modern scientific sk ills in o rder to m ake sure of safety and efficacy in clinical use.Key words R adix po lygonl m ultiflo ri; P rocessing m ethods of change in h isto ry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Po lygonum m ultiflo rum T hunb.的干燥块根。

中医临床生用解毒、消痛、润肠、通便,制用补肝肾。

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

其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切制、不加辅料制、加辅料制、药汁制几大类,约20余种炮制方法。

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全国中草药炮制规范》1990年版,仅收载了净制、切制和黑豆制法。

近几年来,对何首乌炮制研究报道较多,使其炮制理论和工艺改进有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整理研究何首乌古今炮制方法沿革和近代炮制研究资料,将可为全面深入进行何首乌炮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 何首乌炮制历史沿革1.1 净制:何首乌净制法,主要是去泥土和去皮。

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有:“采时乘湿以布帛拭去泥土”、“何首乌新采者去皮土”[1]。

《圣济总录》载有:“洗净,以竹刀刮去黑皮”法[2]。

至明・《普济方》载有:“用竹刀刮去黑皮及两面浮沫,洗净”之法[3]。

《本草纲目》又载有:“竹刀刮去粗皮”、“瓷片刮去皮”之去皮法[4]。

清・《本草述钩元》仍继承前人布拭泥土法及又载有:“生时勿损其皮,烈日曝干,密器收贮,一月一曝,临用去皮”之净制法[5]。

对其净制的目的,分析认为,主要是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2 切制:何首乌切制法,历史记载有竹刀、铜刀切片、锉、捶碎等法。

如: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记载:“春夏采临用之,以苦竹刀切”、“何首乌新采者,去皮土后,用铜刀薄切片”法[1]。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记载有:“锉”法[6]。

明・《普济方》、《鲁府禁方》等均继承了宋时期的苦竹刀、铜刀去皮切片法。

《寿世保元》则记载了:“捶碎如枣核大”之法[2]。

《本草纲目》除载有宋时期切制法又载有:“木杵臼捣之,忌铁器”法[4]。

清时期多沿用了前人的切制法。

历代对何首乌切片的工具,切片的厚薄已有较明确的记载,对切制时多用竹刀,至明又提出用铜刀,忌铁器,但未见有明确的理论阐述。

1.3 不加辅料制:何首乌不加辅料制,是指单纯加热进行的炮制方法。

包括煮、蒸、曝、炒、炙、焙等。

早在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先记载:“水煮熟”法[7]。

宋・《圣济总录》记载了:“蒸”、“火炮去皮”、“炒去黑皮”之法。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载有:“春采根,九蒸九曝乃可服”法[2]。

《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载有:“焙”法[6]。

至明除继承前人的某些制法《本草纲目》又记载有:“新采者去皮,铜刀切薄片入甑内,入瓷锅蒸之旋以热水从上淋下,勿令满溢,直候无气息,仍取出曝干用”之蒸制法[4]。

《滇南本草》还记载了:“炙”法[7]。

至清时期多为继承前人的蒸、蒸曝、炙等法。

但这一时期对何首乌不加辅料制的目的有了初步的理论认识。

如:《本草新编》记有:“蒸熟能黑须发,但尤恶铁器”。

《本草便读》又记有:“大抵生用则流利,制用则固补”[2]等理论。

1.4 加辅料制:何首乌加辅料制,有用一味或二味或二味以上的时珍国药研究1997年第8卷第4期SH IZH EN JOU RNAL O F TRAD IT I O NAL CH I N ESE M ED I C I N E R ESEA RCH1997VOL.8NO.4 蒋纪洋:男,1945年生,副主任中药师辅料。

历代记载方法亦较多。

所用辅料有黑豆、酒、醋、米泔水等。

早在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有:“黑豆……同蒸”、“用黑豆酒煮七次”及“醋煮”法的记载[7]。

至宋・《苏沈良方》又载有:“水浸一日切厚半寸,黑豆水拌匀令湿,何首乌重重相间蒸豆烂,去豆,阴干”和《圣济总录》载有:“米泔水浸透去黑皮,麸炒干”、“去黑皮,酒炒”等炮制法[2]。

明・《景岳全书》载有:“酒浸,蒸极熟,焙”、“小黑豆汁拌蒸七次,如无黑豆,或人乳、牛乳拌蒸俱妙”及“何首乌半斤,米泔水浸软,竹刀刮去皮,分四制,忌铁器,以砂锅、瓦器盛酒拌芝麻蒸一次,晒干;又用羊肉一斤切片拌蒸一次,晒干;再用酒拌蒸一次,黑豆拌蒸一次,各晒干”等法[8]。

《本草纲目》又载有:“何首乌……竹刀刮去粗皮,米泔水浸一夜切片,用黑豆三升,每次用三升三合三勺,以水泡过,砂锅内铺豆一层,首乌一层,重重铺尽蒸之,豆熟取出去豆,将何首乌晒干,再以豆蒸,如此九蒸九晒乃用米泔豆共制法[4]。

到清,在继承前人某些炮制法的基础上,《成方切用》载有:“黑大豆拌九蒸九曝”法[9]。

何首乌加辅料制的目的,清《药品辨义》载有:“以竹刀切,米泔浸经宿,同黑豆九蒸九晒木杵臼捣之……按此法乃以补益肝肾者,治瘰疬乃用生嚼”之理论。

初步阐明了何首乌经泔豆共制后可增强其补益肝肾之功效。

1.5 药汁制:何首乌药汁制法,多为药物与辅料共制之法。

如:宋・《类编朱氏集验医方》载有:“用生姜汁同泡了,甘草……浸两宿,焙,再浸焙”法[6]。

金・《儒门事亲》载有:“米泔水浸软,竹刀子刮去皮,切作片子,用瓦甑蒸,先铺黑豆三升,干枣二升,上放何首乌,上更铺枣二升,黑豆三升,用软单复著上,用盆合定,候豆枣香熟,取出不用枣豆”之泔豆枣蒸制法[10]。

明・《景岳全书》又载有:“酒浸软,竹刀刮去皮同牛膝蒸”和“将何首乌先用米泔水浸一日,以竹刀刮去粗皮,切作大片,用黑豆铺甑中一层,却铺何首乌一层,再铺豆一层,却铺牛膝一层,再铺豆一层,却铺牛膝一层,又豆一层重重相间,面上铺豆盖之,蒸至豆熟为度取起晒干,次日如前换豆再蒸,如此七次,去豆”之法[8]。

《本草纲目》还载有:“何首乌雌雄各半斤,分作四分,一分用当归汁浸,一分生地黄汁浸,一分旱莲汁浸,一分人乳浸,三日取出,瓦焙”法[4]。

在这一历史时期《寿世保元》、《先醒斋广笔记》还载有:“黑豆拌蒸一次,牛膝拌蒸一次”和“乌豆同牛膝蒸制如常法,最后用人乳浸晒三四十次”等法。

何首乌药汁制法的目的文献中未见有论述。

从所记载的炮制方法分析,其中药物牛膝与辅料共制法应用较广泛,牛膝亦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药汁制何首乌可能是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增强其药效。

2 何首乌炮制研究概况2.1 何首乌炮制工艺研究:对沿用至今的何首乌与黑豆拌蒸法,有人报道蒸32h制品颜色乌黑发亮,外观质量最好。

并经实验证明,炮制后发霉情况相应减少[11]。

亦有人经实验后建议采用何首乌饮片加入豆浆拌匀后,于蒸气灭菌柜中,1kg压力蒸4h时,然后再闷4h之法可代替原来的蒸制法[12]。

还有人采用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法,考察了蒸制何首乌的多项因素,结果得出120℃,6h,饮水率60%,不焖制为最佳炮制工艺。

2.2 炮制对何首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有人实验证明,何首乌蒸50h以后,其含结合蒽醌衍生物的量,随着炮制时间的延长而减少[14]。

蒸40h以内,其游离蒽醌衍生物及结合蒽醌衍生物,均未见明显改变。

同时何首乌的含糖量也随着蒸的时间延长而增加,蒸至60h时,总糖量由生品的5.80%增至10.84%[15]。

亦有文献报道何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其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无论在甲醇溶液中还是乙醚溶液中含量均降低。

炮制时间越长,降低越多,建议何首乌炮制时间应适中[16]。

还有人报道,何首乌炮制后磷脂成分的含量明显减少,按卵磷脂计含量的顺序为生品>酒制品>豆制品>清蒸品>豆加酒制品。

炮制品中以酒制和豆制品磷脂成分含量高,可做其炮制质量的参考指标[17]。

2.3 何首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研究:有文献报道,黑豆汁拌蒸32h的何首乌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增强细胞免疫的药理作用,并具有对抗强的松龙免疫抑制剂的作用,生何首乌无此作用。

九蒸九晒者能使肾上腺增重[18]。

亦有文献报道,高压法(120℃,高压加热蒸8h)制品,在对血虚小鼠RBC,H b恢复方面及对去肾上腺饥饿小鼠肝糖元积累方面药效基本相同,但高压法制何首乌在对血虚小鼠RBC增加值方面优于药典法[19],提出高压法有省时,省料操作简便,降低成本等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