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拿来为题的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说拿来为题的作文
篇一:
我所谓的“拿来”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拿来”,它是有深层意义的。

同辈们看看我们在做些什么吧!
我们在一谓的向父母索取;一味地向老师索取和一味地向社会索取。

我们失去了70年代人固有的吃苦精神,也失去了80年代人所有的创业精神,我们所拥有的只有90年代人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拿来”精神。

我们在一谓的从父母身上拿来。

我们口中吃的和我们身上穿的以及我们用于娱乐消遣的,还有我们用来与同学攀比的。

我们似乎并不觉得足够。

因为,我们上学了,我们明白父母是我们的监护人。

这是我们应该得的,父母应该付出的。

当我们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便报怨,父母为什么不是企业家或者是市长,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哪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是全年级第一,可是你做到了吗?那么你还有什么资格去无谓的拿来,难道不是吗?
我们也在一谓的在老师身上拿来。

我们口中食的,手中写的,以及用来回报老师时用的不知什么时候学会的辩论方法。

我们也似乎觉得这是老师们应该做的,我们应该得的,因为老师是用这个来养家糊口的。

同学们,我们大错特错了。

据科学调查得:老师平均年龄要比正常人少五年。

这五年哪里去了呢?他们无私的奉献给了他的学生。

也正是我们从老师那儿无谓的拿来的!我们拿来了什么?老师五年的生命啊!难道这是我们应该得的吗?
我们也在向社会一谓的拿来。

我们坐的凳子,爬的桌子,我们美丽的校舍以及漂亮的校舍。

这难道还是我们应得的吗?有人说:我们是接班人,这是社会应该付出的。

可是,我们够资格吗?我们在拿社会的关爱做什么呢?吸咽、喝酒、上网、打游戏等等。

这难道就是从社会一谓的拿来的理由。

没有争议,我们从父母、老师、社会拿来的太多太多了,我们没有理由去报怨他们,我们也没有理由去无谓的拿来。

我们要反思反思自己。

“我辈岂是蓬蒿人啊!”我们要做出成绩来,告诉他们,我们会学习,孝敬、感恩。

我们是有理想、有品德的一代。

我们不是“蓬蒿人”,我们不是拿来主义的奴隶。

篇二:
记得初中时曾和《课堂内外》的某个编辑老师讨论过关于哈韩哈日哈台的问题,老师说我月里不够,写出来的东西最后只能是流于无谓的发泄。

现在,多吃了两年米饭的我自然也没有长太多的阅历,但是,我仍然想就当下的文化“进出口”问题发表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各种各样的舶来品进入市场,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也接踵而至:欧美的音乐、韩国的偶像剧和偶像乐团、日本的动漫以及港台的影视作品等等。

在这些外来文化被引进的数十年里,可以说对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最先接触的应该是日本的动漫。

从最初的“哆啦A梦”“聪明的一休”起,到后来的“名侦探柯南”“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等,很多日本动漫形象在中国年轻人甚至中年人的心里根深蒂固。


决不反对日本动漫,因为我个人也很喜欢。

日本动漫无论是从画工、情节、音效等各方面都堪称经典,不可否认,日本动漫中有一部分内容比较不好,甚至有“文化侵略”之嫌,但是,中国业界人物却没有奉行“拿来主义”,不借鉴、不学习,甚至有所抵触,如中央电视台禁播日本动漫。

国内的动漫如“成语故事”被画过好几遍,“三国”、“水浒”也被拍过好几遍,要么是政治说教,要么是情节弱智。

因为在有些人眼里动漫就必须是给孩子看的,而他们显然低估了孩子们的智商。

其实无论日韩、欧美,他们的动漫与影视一样,是老少咸宜的,迪斯尼动画中的“米奇”,就是一个男女老少都很喜欢的经典动漫形象。

而较之遗毒更深的台剧,不知是否因为两岸关系的原因,有关部门就格外放松,偶像剧、偶像明星基本照单全收。

自F4出现后,台湾偶像剧便在大陆疯传,小女生们“×××好帅哦”的尖叫声在校园里、网络上随处可见,连不少三、四年级的小学生都跟风痴迷起来。

那些空的的剧情、做作的表演、剧中人无所事事的生活以及不切实际的灰姑娘变公主,或动辄青蛙王子、富家公子的荒谬故事,无疑会对当下一代流毒深远。

以上两例,应该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两件事例,可以看出当下的一部分民众对各种文化的挑选能力还有待提高。

篇三: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

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

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

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

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

”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

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
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