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练习使用显微镜的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掌握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倒立的。
4、了解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5、认同显微镜规X操作的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显微镜,了解显微镜各构造和作用。
2、难点:理解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以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
乘积。
三、教具准备
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植物根尖细胞的玻片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先由前面学习过的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但是,
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却很少看到细胞,必须要通过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胞的结构引出本节的课题——练习使用显微镜。
(3分钟)
2、显微镜的构造(10分钟)
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各个构造和功能,学生根据课本36面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和实物显微镜进行学习。
①、目镜——用眼睛观察镜头,具有放大物象的功能。
②、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③、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转动时可以换用不同倍数的物镜
④、物镜——接近物体的镜头,也具有放大物象的功能
⑤、通光孔——在载物台的中央,使光线通过
⑥、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⑦、遮光器——调节光线的强弱
⑧、反光镜——反射光线的作用,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
用)
⑨、镜座——稳定支持镜身的作用
⑩、镜柱——支撑镜柱以上的部件
⑾、镜臂——握镜的部位
⑿、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大幅度升降镜筒
⒀、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可使物像更清晰
3、练习使用显微镜(15分钟)
学生先看教师操作显微镜,然后,将学生分为16组,每3个人为一组,教师分发显微镜、写有“上”字的玻片、讨论的相应题目。
学生根据讨论的题目和课本37~39面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师再对一些操作比较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讨论题的解答(12分钟)
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那些?
学生: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②、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为什么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学生:避免物镜与玻片相撞,损坏玻片和物镜。
③、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学生:不能。
教师:有光学显微镜观察,必须使反射的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行,所以不透明纸上的“上”字是看不到的。
④、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怎样的?
学生:倒立的
教师:对,就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⑤、玻片标本移动的方向和我们看到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同的还是相反的?
学生:相反的
⑥、进行显微镜对光时,为了看到明亮的视野,显微镜的那些部件组成一条直线?
指名学生回答: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教师给予肯定。
⑦、在观察时突然视野变暗了,可以怎样处理?
教师:首先,观察周围是否有东西挡住了光源,假如有,把显微镜放在有光源的地方重新对光;或者选择大光圈;采用凹面镜对光。
⑧、在观察时,除了我们要观察的物像外,还看到了其他的污点,要怎样判断污点在那个位
置?
教师:首先,转动目镜,假如污点跟着移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假如污点没有移动,再转动物镜,污点若移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上。
5、总结(5分钟)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与收镜;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6、布置作业
导与练23~26面
7、教学反思
①、本节课讲解过程中内容较多,导致重点的内容不够突出。
②、在讲显微镜的结构时可以把显微镜发给学生,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显微镜各个构件
及其作用,重点的构件重点介绍。
其他的可以带过。
③、一些细节性的问题没有强调清楚,比如:对光的时候反光镜有什么用,眼睛要看哪里等
④、后面的讨论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
⑤、最后在讲讨论题的时候没有先让学生把显微镜收起来,导致讲讨论题的时候有的学生还
在弄显微镜没有注意听
⑥、实验课的时间较匆忙,可以事先准备知识提纲给学生。
⑦、对学生的听课状态没有进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