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Python语言编程:选择结构if》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ython语言编程:选择结构if》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if语句的使用环境;学会使用if语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学、讨论交流为主,探究协作学习。
知道学生根据老师的任务,完成算法分析,编写语句,并成功运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if语句的使用环境;学会使用if语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青岛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朋友圈都刷爆,全国各大媒体都有报道。
大家都知道吧?------青岛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我们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青岛全员核酸检测》
面对疫情发展的新形势,青岛人民做出了快速而正确的选择——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人生的许多时刻,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
在计算
机编程中,有一种结构就叫做选择结构,它是如何让选择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编程的另一个世界——选择结构if。
二、新授
(一)1.猜猜老师的幸运数字。
随机找一个同学配合我玩首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请看游戏规则。
2.分析if语句执行过程,初步认识条件。
(学生学习导学案,什么是条件?)
3.认识关系运算符。
4.认识if的基本格式。
如果我们把刚才的规律总结一下就是:如果条件成立,那么就执行它对应的语句
5.缩进的print这条语句属于if条件语句,只有条件成立时才执行;
不缩进的print这条语句不属于if条件语句,不管条件是否成立任何情况下都会运行。
大家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格式
那么如何让计算机按照我们的要求来执行呢?这时就要用到一个新的语句——选择结构if。
(二)学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跃跃欲试,想闪亮登场了?
猜猜“我”的幸运数字:
1.打开“猜幸运数字.py”,输入代码,并保存。
if a==b:
print("你真棒,猜对了!")
这位同学完成的最快,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在编写这段程序的过程,你遇到了哪些问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请继续完善a>b、a<b这两种情况。
3.给变量赋值,同桌互相猜幸运数字。
三、大展身手
师过渡:同学们,现在大家已经学会了选择结构,现在老师就给你们大展身手的机会,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生活中的2个实际问题吧。
有2种选择任务的方式:组长代表打开红包,选择你们要解决的问题吧?
任务选择好了,请参照导学案的提示,4人小组合作完成。
全部完成的小组获得2颗幸运星。
四、谈收获。
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和学习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今天的正确选择,会成就明天的我们,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吧!下课!
学情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
知欲旺,又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大部分学生对编程充满了
兴趣,能制作一个小程序是学生心中的梦想。
学生通过前期的Pythyon内容的学习,对Python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所写的程序
虽然由若干条语句组成,各语句都是按照顺序一条一条的执行,这
种顺序结构是简洁的。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在解决问题过程时,不
可避免的需要进行选择或需要循环工作的情况。
这时,程序的执行
顺序就需要发生变化,而非从前向后逐一执行。
显然这些已经不
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选择结构相对来说是更高级更复
杂的编程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早已跃跃欲试,引
入本课自然是水到渠成。
效果分析
整个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精神,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线,发挥老师启发作用,树立学生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本节课是《Python语言编程:选择结构if》,学生具备了编程的基本能力,为了让学生轻松完成本节课学习,进行了以下的教学教法设计:
1)本节课利用视频优势设计了Python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半成品加工任务设计。
任务分层设计(讨论探究、高手加油站)既保证了大多数的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
能满足学有余力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前提下,进行较高层面的拓展,让他们体验到勇攀高峰的快乐。
3)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了“反馈交流”的设计,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课堂收获情况、存在的疑问以及对老师的建议等反馈信息,同时为口头表达能力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4)养成意识习惯:半成品加工素材设计以生活实际为主题,唤醒学生的选择意识。
3、提高教师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以下能力
1)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引导、鼓励能力以及轻松驾驭课堂的
能力
2)课堂用语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练化的能力
3)面对学生生成的应变能力
4)灵活调节事先设计与实际课堂使用时之间关系的能力
5)教师对分层教学的指导能力
6)学生实际操作中教师的巡视和辅导能力
7)教师点评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内容
理解if语句的使用环境;学会使用if语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材作用与地位
之前,我们所写的程序虽然由若干条语句组成,但是各语句都
是按照顺序一条一条的执行,这种顺序结构是简洁的。
但是在现实
世界中,在解决问题过程时,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选择或需要循环
工作的情况。
这时,程序的执行顺序就需要发生变化,而非从前向
后逐一执行。
因此,程序中除了顺序结构以外,通常还需要选择
结构、循环结构等。
选择结构相对来说是更高级更复杂的编程
设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点:理解if语句的使用环境。
难点:学会使用if语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测练习
任务一:骑车与走路
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没有自行车,上课办事会很不方便。
但实际上,并非去办任何事情都是骑车快,因为骑车总要找车、开锁、停车、锁车等,这要耽误一些时间。
假设找到自行车,开锁并骑上自行车的时间为27秒;停车锁车的时间为23秒;步行每秒行走1.2米,骑车每秒行走3.0米。
请判断走不同的距离去办事,是骑车快还是走路快。
如果骑车快,输出“Bike”;
如果走路快,输出“Walk”;
如果一样快,输出“All”。
任务二: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BMI= tizhong /(shengao**2)
如果BMI < 18.5,输出“偏瘦”;
如果18.5 <= BMI < 24,输出“正常”;
如果BMI>=24,输出“超重”。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利用编程优势设计了if选择结构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每一环节的视频演示动画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供了学习保障。
2)半成品加工任务设计以学件的形式始终浮于屏幕上方,这样更直观。
任务分层设计(讨论探究、高手加油站)既保证了大多数的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满足学有余力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前提下,进行较高层面的拓展,让他们体验到勇攀高峰的快乐。
3)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做了“反馈交流”的设计,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学生课堂收获情况、存在的疑问以及对老师的建议等反馈信息,同时为口头表达能力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课标分析
理解if语句的使用环境;学会使用if语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自主学习与同学互助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鼓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