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第八章 零件图(1.2)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中的工作位置一致。
A
箱体类零件一般选 择其工作位置。
A
工作位 置明显
A
A
A—A
自然安放位置原则:当零件的加工和工
作位置不固定时,将零件放正形成主视图。
A
A—A旋转
摇杆自然
安放位置
A
A
A—A旋转
自然安 放位置
A
主视图的选择在注重上述原则 的同时,应注意其他视图的表 达,并尽量减少其他视图中的 虚线
相对位置。
技术要求:用符号或文字来表明零件在制造和检
验时应达到的技术指标。
标题栏:用以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图
号、比例以及设计者、审核者的姓名及日期等。
3.2 40 7 1.6
R1.5
其余 25
1.6 1×45º
1×45º
55 8+00.036
23
23
15 20
194-00.3
32
95
400
§8.2 零件分析 一、零件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分为主体结构、局部功能结构和局部工艺结构
1. 主体结构
是指零件中那些体积相对较大的主要基本形体及其相 对关系。它是形成零件的基础。
主体结构 在绘图时 多用基本 视图如实 表达。
2. 局部功能结构
是指为实现连接、传动等特定功能,在主体结构上制造 出的局部结构,如轮齿、螺纹、键槽等。
孔深12
3M6-7H
3M6-7H深10
3M6-7H深10 孔深12
44H7 3M67H
3M6-7H 3M6-7H
10
46.4 沉孔12深4.5
49 锪平20
46.4 沉孔12深4.5
49 锪平20
12 46.4
锪平20
49
四、技术要求的标注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主要是表面粗糙度、尺寸极限偏差和 形位公差,这些是用符号标注的。 除了这三项,还有用文字书写的对零件毛坯的要求、热 处理的要求、表面处理的要求以及对检测、试验条件与 方法的要求等。
线称为过渡线,可见过渡线用细实线表示。
过渡线的画法
(1)当两曲面相交时,圆角应 不与圆角轮廓接触。
不与圆角轮廓 接触
(2)当两曲面相切时,过渡线在切点附近应断开。 切点附近断开
(3)当两平面或平面与曲面相交时,应在转角处断开,并画上 过渡圆弧。
过渡圆弧
(3)当两平面或平面与曲面相交时,应在转角处断开,并画上 过渡圆弧。
1. 按功能、结构特点、加工方法和视图特点:
分为轴套类、轮盘类、叉架类、箱壳类,薄板弯制 件和镶合件等六类。
2. 按标准化程度:
分为标准件和非标准件。
§8.3 零件的视图选择
一、零件图视图的特点和要求
1.零件图视图特点
(1) 充分利用机件的表达方法(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及其 他表达方法),视图数目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不再 是单调的主、俯、左三个视图,也不再是可见线画实线,不 可见线画虚线。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基准的 重要性分类
主要基准
决定零件的主要尺寸的基准称为 主要基准 。
辅助基准
为了加工和测量方便,除了主要 基准外,还可以有附加的基准, 这种基准称为辅助基准 。
长度方向 主要基准
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
宽度方向 主要基准
辅助基准
高度方向主要基准
二、合理标注尺寸应注意的事项
φ2 2 φ2 0
砂轮越 程槽
1.6
1.6
(6)凸台、凹坑
为了保证两零件表面接触良好,以及尽可能减少加工面 和接触面,一般在零件的表面制成凸台或凹坑等结构 。
减少加工面积 提高加工精度 保证接触稳定
(7)钻孔结构
在钻孔时,为了钻头与钻孔端面垂直,对斜孔、 曲面上的孔,应制成与钻头垂直的凸台或外坑。
2×45°
圆角
倒角的画法 C 45
倒角是在轴端做 出的小圆锥台和 在孔口做出的小 圆锥台孔。
C 45
C 45
C
C
60°
C
C
60°
C 45 60°
60°
(b)倒角
(5)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便于完全加工,保证 进、退刀的灵活性。
退刀槽
35 6
35 6
退刀
走刀
退刀 φ19.5 M2 4
第八章 零件图
§8.1 零件图的基本知识 §8.2 零件分析
§8.3 零件的视图选择 §8.4 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8.5 典型零件图例
零件图的概念:表示零件结构、大小及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 零件图。
零件图的作用:它是设计部门提交给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文 件。它要反映出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机器(或部件)对零 件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到结构和制造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因 此零件图是制造零件和检验零件的依据,是指导生产机器零 件的重要技术文件之一。
2.拆图:设计新机器时先画出装配图,再根据装配
图画出所有零件的零件图。
四、零件图的画图步骤
零件图的画图步骤大致如下:
1.选择主视图和其他视图 2.选择合适的比例 3.选择合适的幅面 4.画出图框和标题栏 5.画底稿 (1)定出各视图的基准线;(2) 画出图形;
(3)标注出尺寸;(4)注写出技术要求;(5)填写标题栏。 6.校核 7.描深
1.零件内形与外形的表达问题
(1) 如果零件的内、外形一个简单、一个复杂,可 以突出主要矛盾,以复杂的为主。
(2) 如果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一视图中的投影 不重叠时,可采用局部剖视图。 (3) 如果内、外形都较复杂,在同一视图中的投影 发生重叠时,可采用几个剖视图来表达。
2. 集中表达与分散表达和视图数量问题
标注和测量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
在选择尺寸基准时,要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 用、装配关系,以及零件的加工方法、测量方 法等来确定。
零件图的尺寸基准 面基准:主要加工面、零件的结合面、对称中
心面、端面、轴肩。
线基准:孔轴的中心线、 对称中心线。
长度基准 对称面
径向基准 长度基准
轴线
端面
2-φ
高度基准 底面
主视图的确 定不利其它 视图的表达
舍去虚线
其它视图 有针对性
3.其他视图的选择
选择视图的目的应明确,使每个视图具有表达 其内容的重点。
表达方法要恰当,根据零件内、外结构特点, 选用适当的剖视图、断面图、简化画法等表达 方法 。
合理地布置视图位置,做到既使图样清晰美观, 又便于读图。
四、画零件图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4)避免重复
三、视图选择的步骤和方法
1.分析零件
分析零件的功能及其在部件和 整机中的位置、工作状态、定 位、固定方法、运动方式等
分析零件的结构。先分析主体 结构,再分析零件上的局部功 能结构、局部工艺结构等
分析零件的制造过程和加工方 法、加工时的状态等
2.主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最主要的视图 选择主视图应考虑:
1. 零件的功能尺寸应从设计基准直接注出
? 功能尺寸是直接影响零件装配精度和工作性能的尺寸
2-φ
60 90
正确
2-φ
e
e
90
错误
2. 尺寸的标注形式
组合
标注
坐标 标注
链式 标注
3. 不能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错误 标注

正确 标注
A
B
C
A C
4. 所标注尺寸应便于测量
便于 测量
不利 测量
(a)这样标注尺寸不便于测量
6.3
6.3
45 100 130 φ24
2-φ10 φ22
M14
其余 25ຫໍສະໝຸດ 1.645技术要求 1. 未注铸造圆角R2~R3 2.锐边倒角1.5×45°
轴承
制图 审核
材料 HT150比例
数量 1 图号
§8.1 零件图的基本知识
一、零件图的基本内容
一组视图:用以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
完整的尺寸:用以表达零件各部分的形状大小和
1:1 3×1 R0.5
技术要求
1.调质220~250HB; 2.未注圆角R1.5。

制图 审核
材料 45 比例
数量 1 图号
二、铸造圆角对零件图形的影响
1. 零件上未切削加工的铸造毛坯表面相交处画圆角,经过切 削加工的表面与铸造毛坯表面或两切削加工表面相交处画尖 角。
2.由于铸造圆角的存在,两铸造毛坯表面产生的交
零件上常见结构及表达
机械加 工表面
非机加 工表面
铸造圆角 R1~3
键槽
越程槽
销孔
机械加 工表面
倒角
二、 零件的功能分析
零件的功能特性:每个零件具有特定功能的这一 特性称为零件的功能特性。
功能分析法:分析零件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以 及零件在加工和工作时的状态进行画图和读图的 方法。
三、零件的分类
尺寸基准的分类
根据基准的 作用分类
设计基准
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工作时用以 确定其位置的一些面、线或点称为 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
零件在加工和测量时用以确定其 位置的一些面、线或点称为工艺 基准。
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
设计 基准
工艺基准
φ2 2
18 26 52 70
从设计基准出发标注尺寸,可以直接反映设 计要求,能保证所设计的零件在机器或机构 中的位置和功能;从工艺基准出发标注尺寸, 可便于加工和测量并保证加工和测量质量。
形状特征原则 加工位置原则 工作位置原则 自然安放位置原则
形状特征原则:表达零件的主要形状
和相对位置
形状特征 明显
A
A
A-A
例图 轴
A
A
A-A
形状特 征明显
形状特 征明显
例图 轴承
加工位置原则:主视图选择应符合零件
的主要加工位置。
A
A A—A
通常对轴、套等回转体零件选择其加工位置。
工作位置原则:主视图选择应与零件在
解决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形状的前提下, 力求制图简便”。例8-35
3. 注重视图中虚线的取舍
A —A
A
尽量避免出现 虚线
A
保留虚线 减少图形
4. 尺寸的作用与要求问题
(1)标注尺寸可以省略视图,如圆柱、球 (2)为了避免尺寸标注过于集中可以适当添加视图。
§8.4 零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 一、尺寸基准的选择
局部功能结构在绘图时或如实表达或按规定画法画出。
3. 局部工艺结构
是指为确保加工和装配质量而构造的较微小的结构。常 见局部工艺结构如下:
(1)铸造圆角
为了便于铸件造型时拔模,避免 铸件冷却时产生裂纹和缩孔,在 铸件表面转折处应制成圆角,这 种圆角称铸造圆角。
便于起模, 防止缩孔、
裂缝
(2)拔模斜度:
(b)这样标注尺寸便于测量
便于测量的尺寸注法
5. 标注尺寸应便于加工
便于加工 不便加工
三、常见局部结构的习惯注法
倒角和退刀槽、越程槽的尺寸注法
30 1.5
2×1
30 2×1
1.5 2×8
滚花的尺寸标注
常用孔的注法
44H7深10
44H7深10
3M6-7H 3M6-7H深10 3M6-7H深10
(2) 视图选择既要考虑零件的结构形状,又要考虑其工作状 态和加工状态。
2.对视图的要求
(1)正确:投影关系正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2)完全:完整准确地表达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 (3)清晰、合理:图形清晰,便于读图 (4)利于绘图和标注尺寸
二、视图选择的原则
(1)表示零件信息量最多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 (2)用最少的图形表达零件的形状,力求制图简便 (3)尽量避免出现虚线
在铸件造型时,为了方便 取模,在铸件的内、外壁 沿起模方向应当带有斜度, 称为拔模斜度。
利于 拔模
不利 拔模
(3)铸件壁厚: 铸件壁厚要均匀或逐渐变化,为保证铸
件液态金属的流动性,铸件的壁厚不应 小于3~8mm。
(a)不正确
(b)正确
(4)倒角:便于轴线对心,去除锐边、毛刺 圆角:减少应力集中
倒角
过渡圆弧
(4) 肋板与圆柱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肋板断面为长方形)
相交
相切
(4) 肋板与圆柱组合时过渡线的画法。(肋板断面为长圆形)
相交
相切
三、绘制零件图的两种途径
1.测绘:根据实际零件画出图形,并测量出尺寸。
测绘时,首先画出零件草图,然后根据零件草图画 出零件工作图,为设计机器、修配零件和准备配件 创造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