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动物乐园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48~49页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教学提示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简洁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阅历。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理解学问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经验发觉“动物乐园”情境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简洁的加、减计算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嬉戏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发觉数学信息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
难点:能选择合适的信息列式计算的过程。
教学打算
教具打算:主题图、课件。
学具打算:兔子头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小动物吗?
生:我们喜爱小动物。
师: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小动物呢?
(学生踊跃说出动物的名字)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小动物的名字可真多,现在老师带来大家到一个小动物乐园看看,里面都有哪些你们相识的小动物。
(板书:动物乐园)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给学生们创建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给孩子一个平台,在他们回答问题时多赐予确定和激励,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念。
二、探求新知。
(出示情境图)
生:动物乐园里有小羊、小狗、小熊、小狗......
师:小动物们像我们同学似的也特殊喜爱做嬉戏,快看,这些小动物们分别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先从总体看图(动物乐园里有哪些动物),再局部看图(小动物们分别在干什么)。
2.从学生喜爱的嬉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生1:小羊们在划船。
生2:小狗们在踢足球。
生3:小熊们在爬云梯。
生4:小兔们在跳绳。
......
(假如有的学生能把小动物的具体数量说出来,予以表扬激励)
设计意图:视察动物乐园中的事物,既满意学生的新奇心,也为下面的活动做打算。
(一)小羊划船。
师:回答问题真完整,你们真棒!有的同学不但说出小动物在干什么,还一下就看出了有几个小动物。
我们先来看小羊划船的嬉戏,你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有两条船,每条船上要坐5只小羊。
生2:有两条船,第一条船上坐了5只小羊,其次条船上要坐4只小羊和1只大羊。
生3:羊妈妈要带8只小羊过河,有1只小羊留在家里。
......
(只要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均予以确定表扬)
师: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用算式表示吗?
(给学生充分时间沟通,描述不清的刚好进行指导。
提示学生把自己提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写在教材第49页“自由小天地”里)
生1:一共有几只羊?9+1=10(只)或1+9=10(只)。
生2:一共有几只羊?8+2=10(只)或2+8=10(只)。
生3:有几只小羊?10-1=9(只)
......
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视察情境中给出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用多个算式表示出结果,你们真了不得!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进行简洁的加减计算练习。
(二)小狗踢球。
师:在小狗踢球的嬉戏中,你发觉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1:进了3个球,7个球没进。
生2:1只小狗在踢足球,旁边站着8只狗。
生3:1只狗教练,8只狗运动员。
......
(只要学生说的合乎情理,均予以确定表扬)
师:依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用算式表示吗?
(给学生充分时间沟通,描述不清的刚好进行指导。
提示学生把自己提的问
题用算式表示,写在教材第49页“自由小天地”里)
生1:一共有几个足球?3+7=10(个)或7+3=10(个)。
生2:小狗踢进了几个球?10-7=3(个)。
生3:还有几个球没进?10-3=7(个)。
生4:一共有几只小狗?1+8=9(只)或8+1=9(只)
......
设计意图:1.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如:小狗踢足球,可以计算足球的个数,可以计算进球或没进球的个数,还可以计算小狗的只数。
2.让学生运用学问的迁移和图上供应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又能培育学生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三、巩固知新。
(出示小熊爬杆、兔子跳绳情境图)
1.让学生从小熊爬杆和兔子跳绳中,选择一个喜爱的情境视察,并说动身觉的数学信息,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并用算式表示,写在‘自由小天地’里。
2.小组为单位,组内沟通,最终把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写在‘自由小天地’里。
老师仿照上面的教学环节具体讲解每一幅情境图。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验了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环节是对学生学问的理解和驾驭的进一步巩固与提升。
四、达标反馈。
1.看图列式计算。
树上原来有8只鸟
树上原来有()只鸟,还剩()只鸟,飞走了几只鸟?
答案:1. 8 6 8-6=2(只)
2. 答案不唯一。
一共有几只青蛙?5+5=10(只)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乐园。
谁能说说在生活情境中我们怎样解决数学问题呢?
不要求学生描述得特殊精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最终,师生进行概括:
1.视察情境图,找出里面蕴涵的数学信息。
2.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
3.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洁的回顾,对用数学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思维,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加深学生对学问点的驾驭。
六、布置作业。
2.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答案:1. 2 10-8=2
2.答案不唯一。
原来共有多少只小鸡? 6+3=9(只)
3.答案不唯一。
一共做了多少个风车?5+4=9(个)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羊划船小狗踢球
一共有几只羊?9+1=10(只)一共有几个足球?3+7=10(个)
或1+9=10(只)或7+3=10(个)
一共有几只羊?8+2=10(只)小狗踢进了几个球?10-7=3(个)
或2+8=10(只)还有几个球没进?10-3=7(个)
有几只小羊?10-1=9(只)一共有几只小狗?1+8=9(只)
...... 或8+1=9(只)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熟识的小动物们导入,从视察动物乐园中的小动物动身。
再结合情境图说出数学信息以及提出简洁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式计算,最终通过沟通、反思等活动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学问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视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得了新学问,而且沟通了学问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忱,学生全员参与数学活动,培育了学生的学习实力。
初步感知所学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一)师:同学们,今日呀,森林里可喧闹了---森林里来了很多小动物。
在自然界中,这些小动物们和我们相互帮助相互依存,我们要爱惜它们。
假如我们细致视察,会发觉这些小动物们给期末带来了学生数学问题,今日我们就来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你能行吗?(板书:动物乐园)
(二)(请部分同学带上打算好的兔子头饰--仿照兔子跳绳的场景)
师:(播放轻音乐)伴随着奇妙的音乐声,几只小兔子来到了‘动物乐园’,细致视察情境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并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生1:4只兔子在跳绳,还有4只兔子在旁边加油。
一共有几只兔子?4+4=8(只)
生2:有4只灰色的兔子,4只白色的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4+4=8(只)
生3:有几只兔子手里拿着跳绳? 8-6=2(只)
......
设计意图:1.第一次看图说图意,引导学生学会通读题目,从中找到数学信息,巩固和培育学生看图和读图的实力。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们”为主线,创建性地拆分情景图,努力做到情景图动态化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思维活跃,爱好盎然,主动参与,引领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学生带兔子头饰玩嬉戏,这个环节简洁明白的呈现生活情景中的数学问题。
一方面深化数学符号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是对简洁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的巩固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留意力不集中,学习简洁疲惫。
因此在课堂中适当播放轻音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资源。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
1.视察生活场景图,找出里面蕴涵的数学信息。
2.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
3.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并计算。
三、资料链接
(一)摘松果
冬天到了,小松鼠要打算过冬的粮食了。
有一天小松鼠背着一个大袋子,来到森林里,对松树爷爷说:请把你的松果送给我,好吗?松树爷爷很大方,说:你想要多少摘多少。
小松鼠很兴奋,它一边摘一边唱歌,不一会袋子装满了。
松树爷爷问:你摘了多少个?小松鼠说:哎呀,我忘了!松树爷爷笑着说“我长了10 个松果,现在还有8个,你能算出摘了多少个,就让你背走。
”小松树急了,不会算,怎么办呢?要是松树爷爷不让它背走,那冬天吃什么呢?我来帮它好了。
数学课上,老师讲过:知道总数,求部分数,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知道的一个部分数,就得另一部分数,用减法计算。
我很快就算出来了,小松鼠摘了10-8=2(个)。
(二)牛顿(1642~1727)
牛顿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
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宏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幼年充溢了辛酸,在他诞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
23毕业于闻名的剑桥高校后留校工作。
后因躲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
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起先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确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限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非常简洁的现象,发觉了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
它说明白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
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试验,从而证明白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依次排列的合成光。
1687年,牛顿出版了有史以来最宏大的科学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这里,他钻研了伽利略的理论,并归纳出闻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除此之外,他发觉的二项式定理,在数学界也有一席之地。
1704年,出版《光学》一书,总结了他对光学探讨的成果。
牛顿61岁那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此后年年连任直至逝世。
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他仍谦逊地说:“假如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1727年3月20日,84岁的牛顿逝世了。
作为有功于国家的伟人,他被葬在了英国国家公墓,受到世人的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