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自主复习】
一、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文字: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_____,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它是刻写在____或____上的文字。

②商周时期,出现了铸刻在_______上的文字,叫做“_____”,也叫“______”,它更加规范了。

③到_________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叫“_______”。

④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_____或____上书写,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 天文:最早的日食发生在。

我国______朝的甲骨文里就有了日食、月食的记载。

3.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起源于;到朝时,历法完备,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时期,人们测定出。

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4、医学: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他总结出的四诊法被中医沿用。

5、文学:末期国的是著名的诗人。

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_____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6、音乐: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____________,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_______省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___________最为出名。

【合作探究】
归纳文字的演变及书写材料的变化:
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 楷书、行书、草书
(_____朝)(_______) (_____) (______) (__ __)
书写材料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达标检测】
1.下面关于甲骨文(见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决定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端午节与下列哪位人物的关系最密切()
A B C D
3. 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A.“仁” 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
4. 学习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本班任课老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科学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社会④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下列对先秦(秦朝以前)时期历史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并开始使用彩陶B.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C.孔子的思想主要是“礼”和“法”两部分 D.西周实行分封制,在当时起着拱卫周王室的作用
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7.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好的音乐能陶冶情操。

我国很早就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这种制度形成于( )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 妈妈领着小明去看中医,某位自称是“神医”的人,给小明看一看气色,问了问病情,听了听小明的声音,就给小明开了药方。

小明对妈妈说:“这个神医是冒牌的”。

小明的判断依据是( )
A.他没给小明切脉B.他没有给小明量血压C.他没有问小明得了什么病D.他对小明不够客气
9.201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汉字听写大会》列同档期播出节目收视率第一,再次证明了汉字有着无穷的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下列有关汉字演变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金文→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B.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楷书D.金文→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10.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江苏等地考察在此强调,“通过扩大改革开放来释放发展红利;用改革的最大红利来惠及最广大的人民利益”。

请问我国哪位思想家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A.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

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

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2分)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2分)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5分)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4分)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2分)
14.综合归纳:历史能够教给我们需到知识,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畅想。

复习完七上第一二单元后,五位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感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夏姓同学说:“我很幸运,我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同姓。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于哪个世纪的哪个年代?
(2)齐姓同学说:“我太自豪了,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请你列举齐桓公成为首霸的原因。

(3)晋姓同学说:“太窝囊了,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初年被三个国家瓜分了。

”这三个国家分别是谁?
(4)赵姓同学对秦姓同学说:“当年赵国与秦国作战,你们秦军也太残酷了,活埋了我们赵军几十万人。

”赵姓同学所说的是发生于哪一年的哪次战役?有何影响?
(5)秦姓同学说:“我们秦国太了不起了,经过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你们都好好反思吧!”秦姓同学说的变法是指什么?他的话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1)分别是孔子、韩非。

各属于儒家、法家。

(2)历史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

(列出三条即可)(3)不同:孔子主张“为政以德”;韩非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认识:既要坚持依法治国,又要重视以德治国,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答出其意即可)
答案:(1)排序:① B ② A ③ D ④ E ⑤ C 。

(2)奴隶主贵族(阶级)。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一、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为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商鞅变法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三、商鞅确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正确的变法指导思想,改革态度坚决,取信于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请回答:
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其中“孝公”是谁?
②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
③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④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

⑤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
⑥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⑦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
答案:(1)春秋时期。

(2)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城濮之战。

(3)都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注重发展军队。

1、你怎样看待春秋战国的战争?
①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②促进了民族融合。

③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的统一。

2、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如果是成功了,为什么会成功?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变法犹存!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成功原因: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顺应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

②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③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④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⑤国君的支持。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

商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国国情,顺应民意(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措施。

而执行起来又非常坚决,因此变法能够成功。

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也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条件。

由于以上原因,商鞅变法获得了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