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四章原子核4.5裂变和聚变教案粤教版选修3_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 裂变和聚变
课堂互动
三点剖析
一、对铀核裂变的正确理解
(1)发现:193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恩与斯特拉斯曼利用中子轰击铀核时,发现了铀核的裂变,向核能的利用迈出了第一步.
(2)核反应方程:U 235
92+n Kr Ba n 109236141
56103++−→−
(3)裂变的解释:当中子进入铀235后,便形成了处于激发态的复核 .复核中由于核子的激烈运动,使核变成不规则的形状,核子间的距离增大,因而核力减弱,使得核由于质子间的斥力作用而不能恢复原状,这样就分裂成几块,同时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又引起其他的铀核裂变,这样,裂变就会不断进行下去,释放出越来越多的核能.这就叫链式反应,如图4-5-1所示.
图4-5-1
(4)临界体积:能发生链式反应的铀块的最小体积叫它的临界体积,要发生核反应,就必须使中子击中铀核,而核的体积很小,那么在铀块不太大的情况下,中子容易在通过铀核时碰不到而跑到铀块外,因此,要发生链式反应,铀块的体积必须大于某一值,即临界体积.
二、对聚变的理解
(1)定义: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的反应叫聚变,聚变反应又叫热核反应.
(2)聚变反应方程式:H 21+H 31−→−
He 42+n 1
0 应用实例:原子弹爆炸时,就能产生这样的高温,然后就可以引起核的聚变,氢弹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制成的.氢弹内部相当于还有一颗小原子弹.
各个击破
【例1】 关于铀核裂变,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能裂变成两种不同的核
B.铀核裂变时还能同时释放2—3个中子
C.为了使裂变的链式反应容易进行,最好用纯铀235
D.铀块的体积对产生链式反应无影响
解析:铀核受到中子的轰击,会引起裂变,裂变的产物是各种各样的,具有极大的偶然性,
但裂变成两块的情况多,也有的分裂成多块,并放出几个中子,铀235受中子的轰击时,裂变的概率大,且可以俘获各种能量的中子而引起裂变;而铀238只有俘获能量在1 MeV 以上的中子时才能引起裂变,且裂变的概率小;引起链式反应,须使铀块体积越过临界体积.故选项B 、C 两项正确.
答案:BC
类题演练
用中子轰击铀核(U 235
92),其中的一个可能反应是分裂成钡(Ba 141
56)和氪(Kr 9236)两部
分,放出3个中子.各个核和中子的质量如下:
m U =390.313 9×10-27 kg,m n =1.674 9×10-27 kg
m Ba =234.001 6×10-27 kg,m kr =152.604 7×10-27 kg
试写出核反应方程,算出反应中释放的核能.
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核的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和反应中的能量守恒,就可以写出核反应方程.
根据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就可算出释放的核能.
此铀核裂变方程为n 10+n Kr Ba U 109236141
56235
923++−→−
则核反应前后的质量亏损为Δm=m U +m n -m Ba -m Kr -3m n =0.357 8×10-27 kg
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得释放的核能为
ΔE=Δmc 2=0.357 8×10-27×(2.997 9×108)2 J=3.215 7×10-11 J
答案:n 10+n Kr Ba U 1092
36141
56235
923++−→− 3.245 7×10-11 J 【例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聚变是裂变的逆反应
B.如果裂变释放能量,则聚变反应必定吸收能量
C.聚变须将反应物加热至数百万度以上高温,显然是吸收能量
D.裂变与聚变均可释放巨大能量
解析:从形式上看,裂变与聚变似乎是互为逆反应,但其实不然,因为两者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全然不同.裂变是重核分裂成中等核,而聚变则是轻核聚合成为次轻核,无直接关联,并非互为逆反应.
既然裂变与聚变不是互为逆反应,则在能量的流向上也不必相反.
诚然,要实现聚变反应,必须使参加反应的轻核充分接近,需要数百万度高温提供能量.但聚变反应一旦实现,所释放的能量远大于所吸收的能量.因此,总的说来,聚变反应还是释放热量,故D 项正确.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