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统计学
1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用货币计量的由本国常住单位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总量,同时又是全社会各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

2.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又称“生活费用指数”。

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买的各种消费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价格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3.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从生产者方面考虑的物价指数,反映生产者在初级市场(非零售市场)上出售或购买的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

广义上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应包括有关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三个生产环节的价格指数。

狭义上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则仅指工农业等的产品价格指数。

4.“国民经济统计”:也称为“国民经济核算”,它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统计核算,可以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5. 指数:作为一种对比性的统计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通常表现为百分数。

它表明:若把作为对比基准的水平(基数)视为100,则所要考察的现象水平相当于基数的多少。

6.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

它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

旅游心理学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以进一步获得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认知。

2.兴趣:是人对某些事物特别加以注意的倾向,同时对这些事物持有积极态度的心理特征。

3.旅游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境的整体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心理定势:人们在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或事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知识、认识来判断、评价,因而在主观上往往已有一定的定型,在心理学上叫做“心理定势”。

5.需要:指个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6.动机:是指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个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7.旅游动机就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内在动力。

8.旅游态度:是个人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9.个性: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0. 气质: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11. 性格:是指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以及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而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12. 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值体系、行为态度和人生信念等方面的不同而划分的许多层相对固定的同类人群。

13.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1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主观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包括内心的感受和与此相应的外显行为。

15. 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16.群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关注的目标、任务、活动,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