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分析与处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隐患分析与处理
摘要:继电保护事故中,因二次回路故障发生的事故占的比例相对较多,继电
保护二次回路接线是否正确、定值整定是否准确是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基础,在设计、安装、调试等各个阶段,二次回路接线的错误或者不规范经常发生,埋
下安全隐患,威胁生产的连续性或设备的安全。

本文论述了某新投2*350MW热
电机组在投运后,首次检修过程中发现的接线不完善、定值整定错误等问题,提
出了正确的接线方法和整改办法。

关键词:重合闸;电流;二次接线;定值;隐患
Analysis and treatment hidden troubles in the
secondary thermal system
Wangchao
HuaNeng YiChun Thermal Power Co.,Ltd,153000,YiChun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Abstract:In relay protection accidents,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circuit accidents is relatively large.Correct connection and setting of relay protection secondary circuit are the basis of normal operation of relay protection devices.Errors
or irregularities of secondary circuit connection are often occurring in design,installation and commissioning stages.Health risks are hidden,threatening the continuity of production or the safety of equip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faulty wiring and wrong setting value found in the first overhaul of a new 2*350MW thermoelectric unit after its commissioning,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ct wiring method and correction method.
Key words:Reclosing,Current,Secondary wiring,Protective Settings,Problem
某电厂2*350MW热电机组,在该工程的安装、调试、安评及投运后的首次
检修过程中,发现继电保护装置接线多处错误或定值整定错误。

主要有:①重合闸回路存在异常,无法实现重合及沟通三跳功能②CT二次回路接地不规范,③
发电机反时限负序过负荷保护定值出口方式存在缺陷,④主变冷却器全停保护定值设置存在的缺陷⑤继电保护装置采样板CT变比错误等。

虽然这些错误、不规
范是比较简单的,但同时又是不容易发现的,而对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安全隐患,一旦时机成熟,极有可能造成机组解列或越级跳闸事故。

依照《电力系统继
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
置运行评价规程》[2]、《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3]以及现场安全运行
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整改。

1 重合闸回路问题
1.1重合闸相关压板控制字投退问题
继电保护人员在线路检修时,发现线路两套保护装置无法实现开关重合闸功能。

该厂线路保护为双套配置,A套PRS-753光纤分相差动保护装置,另一套为PSL603U线路保护。

正常运行时A套保护“重合闸压板”退出,“停用重合压板”投入;B套保护“重合闸压板”投入,“停用重合闸压板”退出。

二次接线图如下:目前运行方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当线路发生单相故障时,“停用重合闸”压
板投入后,当线路发生单相故障时,保护装置既放电,又闭锁重合闸,并且沟通
三跳,保护装置不能实现重合闸功能,大大降低了线路供电可靠性,完善重合闸
回路势在必行。

将伊联甲线A柜“停用重合闸压板”退出、“重合闸出口压板”退出、“禁止重合
闸控制字”投入,其它重合闸功能控制字退出;伊联甲线B柜“单相重合闸控制字”
投入,其它重合闸功能控制字退出,“重合闸出口压板”投入,这种投入方式当线
路发生单相故障时保护A柜选跳,保护B柜会实现重合功能。

1.2 重合闸放电沟通三跳回路隐患
继保人员在检修过程中还发现,当线路发生单相故障时,“投入重合闸保护装置”重合前,保护装置电源消失,此时本套装置无法实现重合也无法沟通三跳,另一套保护装置保护启动,但选相跳闸,故障切除后又无法实现重合及快速三跳,
保护动作速度较慢,还可能引起误动,所以沟通三跳回路亟待完善。

由于伊联甲线保护装置没有沟三接点,要想实现本功能必须依靠PSL603U保
护装置沟三接点实现,具体完善有如下两种方案,一种方案如下图:投入重合闸保护装置沟三接点GTST与另一套保护装置保护动作接点BDJ串联,
当发生单相故障且本套装置电源消失时,上述回路GTST点闭合,保护无法跳闸
出口。

但B套保护装置选相跳闸,BDJ接点接通,两接点串联接至操作箱跳闸回路,实现快速三跳。

另一种方案是将“投入重合闸”功能保护装置两对沟通三跳接点串联备用压板
接至分相跳闸回路中,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A套保护装置未动作且重合
闸放电,上述回路GTST点闭合,非故障相将通过故障相跳闸回路接通正电,使
非故障相跳闸线圈带电,使断路器沟通三跳,实现此情况下迅速跳闸,提高供电
可靠性。

2 CT二次回路没有接地
发电机中性点零序CT二次接线接至其接线盒后,没有再接入发电机的CT端
子箱内,通过电缆,直接接入了电子间的保护装置。

接线盒上没有接地铜排,该CT二次回路就没有接地,接入保护装置后,也没有接地。

在调试时,发现了此问题。

处理方法有两个:一是在CT本体上接地,二是中性点零序CT二次接线接至
接线盒,从接线盒再接至发电机CT端子箱,在发电机CT端子箱接地。

相比而言,在CT本体上接地简单,而又不影响可靠性。

因此选择了方法一。

但在若是在安
装阶段发现此问题,还是应该选择方法二规范。

3 启备变保护装置采样板CT变比错误
启备变保护A柜装置内部电流采样板“启备变高压侧零序CT”变比与实际设计
不符。

在进行启备变保护A柜装置采样校验时,装置显示的电流数据与测试仪加
入电流数据数值大小不一致,见下表1。

表1:首次全检启备变高侧零序CT试验数据
从上表可以观察到,装置显示的电流数值是保护测试仪加入电流数值的五分
之一,总是存在这样的规律。

检查装置定值,整定正确,启备变高压侧零序CT
为变比200/1A;装置内部电流采样板“主变高压侧零序CT”变比为200/5A。

装置
采样板二次额定电流为5A,保护定值整定为1A,两者不相符。

把保护定值整定
为5A,再次试验,电流分别为1A、2A、3A、4A、5A;检查了对应的一次系统实
际安装的CT变比,确认启备变高压侧安装的零序CT变比为200/1。

根据以上试验数据可以确定,数值大小不一致的原因,就是保护装置内部电
流采样板“启备变高压侧零序CT”变比200/5A造成的,只要把装置内部电流采样
板“主变高压侧零序CT”变比做成200/1A,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联系保护装置厂家,更换保护装置内部电流采样板将主变高压侧零序CT变比由200/5A做成200/1A。

更换后再次进行试验,保护装置显示的电流数据与保护测试仪加入电流数据,数
值大小一致,问题彻底解决。

具体数值见下表4。

表3:更换采样板后回路试验数据
由于启备变高压侧零序CT回路属于零序量,正常状态下,数值很小或者接近0A,因此发现不了此隐患。

在168小时试运行时,直接执行了继电保护定值单,
隐患形成。

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接线及定值整定正确是继电保护装置正常工作的基础。


时发现并消除二次回路存在的隐患以及定值整定错误,对于避免继电保护不正确
动作意义重大。

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加强对二次回路的故障的研究分析,同时也要
提高人员技能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培训,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验收方法和管理方法,同时对于管理人员也要提高验收质量,在工程整套启动前,不遗留任何缺陷。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力调度中心编。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规定汇编(第二版)[S]。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年10月北京第十二次印刷。

[2] 国家能源局发布。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年4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3] 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安全监察部编著。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年1月北京第一次印刷。

[4] 东北电力设计院。

华能某电厂工程2*350MW热电机组新建工程高压启动、备用变压器控制接线图(卷缩检索号:F643Z-D0705-01)
[5] 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S]。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年3月第八次印刷。

作者简介:
王超(1982—),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发电厂继电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