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分析化学全解 (8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7-1】在GC 中,改变下列一个色谱条件,其余色谱条件均不变,问:对色谱峰形有何影响?并说明理由。

(1)柱长增加1倍;(2)载气流速增加;(3)载气摩尔质量减少,并在低流速区工作;(4)采用粘度较小的固定液
解:该题是考察对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1)柱长增加1倍,H 不变。

L 为2L 原,则n 变为2n 原,t R 为2t R 原 ,
且由 ()2
R 16/n t W = 知W 为2W 原。

根据色谱分离方程,柱长增
加,分离度R 增加到原来的2倍。

(2)载气流速增加,在柱中纵向扩散减小,H 减小,t R 变小,峰变窄。

随着保留时间的减小,分离度降低。

(3)在低流速区,以B /u 为主,B =2γD m ,载气摩尔质量减小,D m ↑,B ↑,H ↑,n ↓,W ↑,R ↓,所以在低流速区,载气摩尔质量减小,色谱峰变宽,分离度可能降低。

(4)范氏方程中,22l
23(1)k df Cu u
k D =
+,固定液η↓,D l ↑,C ↓,H ↓,n
↑,W ↓,故采用粘度较小的固定液可使峰宽变窄。

【例17-2】用一根色谱柱将分离组分A 、B , A 峰与B 峰保留时间分别为320s 和350s, 死时间为25s ,若两峰峰宽相等,要使两峰完全分离则色谱柱至少为多少长?(假设理论塔板高度0.11mm )
解:该题的目的是通过计算,达到掌握塔板理论、分离度的目的。

在两峰宽
相等的情况下,已经导出H R L 2
2116⎪⎭

⎝⎛-=αα,完全分离时R =1.5,α虽未直接
给出,但可通过两组分的调整保留时间计算:'
)
('
)
(A R B R A B t t k k ==α。

10.12532025350')
('
)(=--===A R B R A B t t k k α
48011.0110.110.15.1161162
2
22=⨯⎪⎭
⎫ ⎝⎛-⨯⨯=⎪⎭⎫ ⎝⎛-=H R L αα (cm )
【17-3】某色谱柱的速率理论方程中,A 、B 、C 三个参数分别为0.013cm ,0.40cm 2/s ,0.0053s ,试求最佳载气线速度和最小塔板高度。

解:对Cu u B A H ++=求导,令2d 0d H B C u u
=-+= 即得:7.80053
.040.0===
C B u opt (cm/s) 最佳载气线速度对应的板高即为最小塔板高度:
)cm (11.00053.040.02013.02min =⨯+=+=++
=BC A C
B
C C
B B A H
【17-4】色谱定量分析时,为什么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
答:在同一检测器上,重量或浓度相同的不同物质产生的信号强度(峰高或峰面积)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类型的检测器上,同一种物质产生的信号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为使产生的响应信号能定量代表物质的含量,就要对峰面积或峰高进行校正,即在定量计算时要引入校正因子。

【17-5】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某样品中药物A 的含量,以B 为内标。

准确称取样品5.456g ,加入内标物0.2537g ,混匀后进样,测得药物和内标峰的面积分别为1.563×105μV .s 和1.432×105μV .s 。

另准确称取A 标准品0.2941g 和B 标准品0.2673g ,稀释至一定体积, 混匀,在与样品测定相同条件下分析,测得峰面积分别为5.450×104μV .s 和4.660×104μV .s 。

试计算样品中A 的质量分数。

解:内标法是药物分析常用方法,如果药物和内标物的相对校正因子已知,
则可以%100%s s s
i i i ⨯=m
f A m f A w )
(直接计算,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对校正因子往往是未知的,此时可计算药物A 相对于该内标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 A 来代替原计算式中的
s
i
f f 。

9408.010
450.52673.010660.42941.04
4
A B B A A =⨯⨯⨯⨯==A m A m f %7.74%10056.451032.41537
.20408.9010356.1%100%4
4B B A A A =⨯⨯⨯⨯⨯⨯=⨯=m A m f A w )(
【17-6】某五元混合物的GC 分析数据如下:
组分 A B C D E 峰面积(×10-4μV .s) 12.0 8.5 6.8 13.2 9.6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0.87 0.95 0.76 0.97 0.90 计算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解:该题中所有5个组分均出峰,且相对校正因子已知,故可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质量分数。

w A (%)=%100⨯++++E
E D D C C B B A A A
A f A f A f A f A f A f A
=90
.0106.997.0102.1376.0108.695.0105.887.0100.1287
.0100.124
44444⨯⨯+⨯⨯+⨯⨯+⨯⨯+⨯⨯⨯⨯ =23.1%
同理,可计算得到其他组分的质量分数为:B 17.9%,C 11.4%,D 28.4%,E 19.1%。

【17-7】精密称取冰片对照品45.0mg 置10ml 量瓶中,加乙醚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精密称取牛黄解毒片(去糖衣)1.048g ,用乙醚浸提3次,浸出液置10ml 量瓶中并加乙醚至刻度。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液1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对照品峰面积为2065μV .s ,样品峰面积为2546μV .s ,求牛黄解毒片中冰片质量分数。

解:该定量方法属于外标一点法,可用m i =
s i s i i )()(m A A 或s i s
i i
i )()(c A A c =计算。

此题中,(m 冰片)对=45.0mg ,(A 冰片)对=2065μV .s ,(A 冰片)样=2546μV .s , 故 (m 冰片)样=
.0452065
2546
⨯=55.5 (mg )
因此,w 冰片(%)=
()
%0.35%1001.048
10.555%100-3
=⨯⨯=⨯m
m 样
冰片
【17-8】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某酊剂中乙醇浓度。

精密量取无水乙醇5.00ml ,置于100ml 量瓶中,加入正丙醇(内标物)5.00ml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酊剂溶液7.50ml ,置100ml 量瓶中,加入正丙醇5.00ml ,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液。

分别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液1μl 注入气相色谱仪,对照品分析时乙醇和丙醇的峰面积分别为1539μV .s 和1957μV .s ,供试液分析时乙醇和丙醇的峰面积分别为1637μV .s 和2012μV .s 。

计算酊剂中乙醇浓度。

解:该题的定量方法属于内标对比法,是药物分析常用定量方法。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对照试样对照
试样)()
(i i s i s i //c c =A A A A 。

该题以体积分数表示浓度,且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终体积相等(均为100ml ),故
对照
乙醇试样
乙醇对照试)()(v v c c i i =。

()()对照乙醇对照
丙醇乙醇
供试
丙醇乙醇供试
乙醇)()(v A A
A A v ⨯=
=
0.051957
/15392012
/1637⨯
=5.17 (ml ) 该酊剂中乙醇体积分数为:
%9.68%10050.717
.5%100%=⨯=⨯=v v v 供试乙醇乙醇)()(
【17-9】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制剂中某药物i 的含量。

准确称取样品0.2307g ,用适量甲醇溶解其中的药物,过滤,滤液移至25ml 量瓶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移取5.00ml 该溶液两份,分别置于10ml 量瓶中,其中一份用甲醇稀释至刻度,另一份加入浓度为148.2μg/ml 的i 对照品溶液2.00ml 后稀释至刻度。

分别取上述两溶液进样1μl 进行GC 分析,测得i 的峰面积分别为2543s V ⋅μ和3269s V ⋅μ。

试计算制剂中i 的质量分数。

解: 该题的定量方法为标准加入法,其基本计算式为:
i i
i
i m A A m ∆⋅∆=
代入已知数据,得5.00ml 供试液中i 药物的质量为:
3i 10.0410.02.21482543
32692543
⨯=⨯⨯-=
m (μg )
因此,制剂中i 的质量分数为:
%5.22%100307
.200.050
.02510104.01%63i =⨯⨯
⨯⨯=-)
(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