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洮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洮砚,作为甘肃省文房四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2006年7月25日,洮砚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甘肃省文房四宝协会组织专家对洮砚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挖掘,积极申报并立项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洮砚》。

笔者作为洮砚传承人,有幸参与和见证了洮砚课题研究的全过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历史沿革
《中国通史》中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有中国古代制笔的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用洮石加工制作的笔、墨、纸等文房四宝工具,被称为“洮州墨”。

汉代洮砚已为文人所喜爱。

据史籍记载,唐、宋期间最盛于全国各地。

洮砚产地西和、永靖两县的岷山以东一带,多盛产河卵石。

秦汉时期出土的汉文“洮府”字样石质砚、北魏《水经注》中所载:“临洮水以石为质,以河为池”;北魏文成帝曾作诗赞美了临洮地区“一石一砚九如梦”的美称;北周诗人高骈也曾在《咏河州石砚》中这样赞美洮砚:“白河清澄似碧玉,水光寒冻不伤人”。

二、现状与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洮砚的生产、销售及科研现状与之相比十分薄弱。

目前对洮砚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历史的角度展开的,缺少与之相适应的工艺和研究方法;虽然通过保护传承人为挖掘和整理,使洮砚得以继承和发展;但是缺乏对其生存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深入了解和有效利用;缺乏有效的保护宣传与推广措施;缺乏适合发展的产业开发;缺乏对技艺传承人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等人员进行培训教学的条件及经费保障方式等因素予以考虑和解决。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洮砚文化的发展走向。

因此在今后开展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华洮砚》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兰州洮砚文化的发展传承。

三、主要成果
课题研究过程中,各位专家和领导为洮砚传承人的申报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为申报成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中比较著名的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五条之规定,将“中华洮砚”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二是通过课题研究工作,提高了甘肃省文房四宝协会及省级文房四宝协会对洮砚的认识水平和对我省文房四宝事业的重视程度。

从理论研究层面对洮砚“从史前文明到现代文明,从民族工艺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历史进程进行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和总结;从保护与传承角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洮砚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建议;从历史传承方面对洮砚进行了系统地挖掘,不仅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而且还形成了可供继承、推广和研究的文化艺术品种;从文化发展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与整理、研究与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广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研究体会
通过对一方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雕刻精美的洮砚的深入研究,初步探索出了洮砚的发展规律。

通过对洮砚实物陈列进行对比研究和实地考察,以及与历史文化名人有关文献资料的相互考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第一,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的洮砚文化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料考究;第二,作为历史上经济繁荣发展的文化名人众多,影响深远;第三,以文房四宝研究重点,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在调研过程中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他们都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对自己工作的态度和工作成果是十分肯定的;他们对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和产业优势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