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
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新添加的题型
1.对下列加点画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归来)
B. 一去.紫台连朔漠(去:前往)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省:节省)
D. 此情可.待成追忆?(可:难道,哪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的实词的理解类试题,考生可以根据所给的词语采用代入法和组词法解释选项中的词语。
本题错误选项中词语的解释识,回:回旋,去:离开,省:曾经。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对下列画横线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輮以为轮(輮:使……弯曲)②命曰《琵琶行》(命:命令)③君子生非异也(生:禀赋)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没有)⑤曲终收拨当心画(拨:名词,拨子。
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⑥而绝江河(绝:横断)⑦正襟危坐(危:斜着)⑧而闻者彰(彰:清楚)⑨小学而大遗(遗:遗留)⑩倚歌而和之(倚:依、循)
A. ①③⑤⑧⑩
B. ②⑤⑥⑨⑩
C. ②③⑤⑧⑨
D. ①③④⑤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命:命名,4无:无论6绝:渡过,7危:端正,9遗:遗漏。
3.对下列句中画横线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皆出于此乎?
⑤铮铮然有京都声。
⑥沛公然其计,从之。
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在2表比较/3代词,4难道/5.....的样子,6赞同.
4.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项画横线字和例句的画横线字活用现象相同
例句:故知一死生为虚诞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 吾从而师之
D.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A项,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意动;D项,使动。
5.下列每个句子中的划线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1)间关莺语花底滑(2)小学而大遗(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4)古之学者必有师(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低眉信手续续弹(7)吾从而师之(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百年多病独登台(10)老大嫁作商人妇(11)圣心备焉(12)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 1、3、5、6、11
B. 2、3、7、8、10
C. 2、5、9、10、12
D. 1、4、6、7、11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6.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是哪一组选项
A. 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不拘于.时。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扫后更闻.香。
D. 金就砺则利。
..兵革非不坚利.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A1老师,2意动B1对于2被动C1听到2闻到,D锋利。
7.下列选项中,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渺渺兮予怀。
B. 而又何羡乎?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
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A项,谓语前置;B项,宾语前置;C项,定语后置;D项,固定句式。
8.下列各句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B.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大观的历史文明。
C. 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D.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
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E. 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骇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
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俯拾即是,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
形容多而易得。
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人的情感世界的刻画与对整个社会及其文化传统的反省结合起来,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容量。
B. 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我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残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C. 《琵琶行》用一连串形象的比喻来刻画不同的乐声,成功地讲音乐转化成诗的语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D.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他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近四百多首诗。
或追忆往昔的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恐伤衰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不完整,在曹雪芹后面加“把”组成“把......结合起来”的句式;B项,对应错误:范围和人数搭配更广泛更多;D项,矛盾失当,“近”和“多”去掉一者。
10.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些青少年看书,遇见不很了解的地方①一眼带过。
自以为有一宗可靠的经验,②多遇见几回,不很了解的自然就会了。
③成了习惯,④将⑤不能够从阅读中得到多大益处。
⑥,文艺作品跟寻常阅读不同,是一定要辨出真滋味不可的。
A. ①就②只要③如果④/⑤永远⑥ 因为
B. ①常常②假如③因为④就⑤/⑥ 所以
C. ①/②只有③即使④也⑤必然⑥总之
D. ①也许②/③虽然④但是⑤仍⑥其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使用的试题,考生要注意作答这类试题要关注文段的内容,仔细揣摩句子之间的关系,认真考虑句子间的意思。
同时也要辨识和对比选项中提供的词语。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美,沔阳人。
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
初仕陈友谅,为江西行省丞相。
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谕美。
美遣使诣九江请降,且请无散部曲。
太祖初难之,刘基蹴所坐胡床。
太祖悟,赐书报曰:“使至言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
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近龙湾之役,予所获长张、梁铉、彭指挥诸人,用之如故,视吾诸将,思均义一。
长张破安庆水寨。
梁铉等攻江北,并膺厚赏。
此数人者,其自视无复生理,尚待之如此,况如足下不劳一卒,以完城来归者耶?足下当早为计。
”美得书,乃遣康泰至九江来降。
太租遂如龙兴,至
樵舍。
美以陈氏所授丞相印及军民粮储之数来献,迎谒于新城门。
太祖慰劳之,俾仍旧官。
美从征武昌,美与徐达等帅马步舟师取淮东,进伐张士诚,下湖州,围平江,别将取无锡,降莫天祐。
师还,加荣禄大夫。
其冬,命为征南将军,帅师由江西取福建。
美遂渡杉关,下光泽,邵武守将李宗茂以城降。
次建阳,守将曹复畴亦降。
进围建宁,守将同佥达里麻、参政陈子琦谋坚守以劳我师。
美数挑战,不出,急攻之,乃降。
整军入城,秋毫无所犯。
会汤和等亦取福州、延平、兴化,美遂遣降将谕降汀、泉诸郡。
福建悉平。
美留守其地。
寻召还,从幸汴梁。
太祖即位,以美为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事。
洪武三年冬论功,封豫章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诰词以窦融归汉为比。
十三年改封临川侯,董建潭漂府于长沙。
(节选自《明史·胡美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使至言/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
B. 使至/言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
C. 使至言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
D. 使至/言足下有效顺之诚/此足下明达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过虑也/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尝推赤心以待/随其才任使之/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功能类似小板凳,凳面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B. 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如《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
C.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辅佐君主的最高官吏,始设于战国,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设丞相。
选文叙写的是元末明初之事,“行省丞相”应为宰相。
D. 即位,亦作“即立”,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
如《史记.孝武本纪》:“孝景十六年崩,太子即位,为孝武皇帝”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美颇识时务,追随太祖。
明太祖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带一封劝降书给胡美,胡美收到信后便派康泰到九江来降。
B. 胡美关爱部下,军纪严明。
归附太祖时,请求太祖不要解散他的部队;攻下建宁时,整顿军队开进城内,秋毫无犯。
C. 胡美能征善战,所向披靡。
他先后平定湖州、无锡、邵武、建阳、建宁、汀州、泉州等地,为太祖立下汗马功劳。
D. 胡美屡建奇功,深受赏识。
太祖先后让胡美担任征南将军、中书平章、同知詹事院等,并把他跟窦融相提并论。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数人者,其自视无复生理,尚待之如此,况如足下不劳一卒,以完城来归者耶?(2)进伐张士诚,下湖州,围平江,别将取无锡,降莫天祐。
【答案】
11.B
12.C
13.A
14.(1)这几个人,他们自认为必死无疑,我尚且能如此以诚相待,何况像你这样不劳损一兵一卒,率整城前来归附我的人呢?(得分点:数,自视,生理,足下,归)
(2)胡美进而讨伐张士诚,攻下湖州,围攻平江,另又率军攻取无锡,降服莫天祐。
(得分点:伐,下,别,将)
【解析】选自:《明史》作者:张廷玉年代:清代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断句,同时注意句子中的标志性的词语,“言”“此”“又”“吾”“矣”。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2.试题分析:C项,行省丞相是元朝时的地方官,并非宰相。
从选文中也可知道,胡美最初只是陈友谅的属官,任“江西省丞相”,后来把陈氏授给的丞相印等献给明太祖,太祖让他仍然担任原官职。
13.试题分析:A. 胡美颇识时务,追随太祖。
明太祖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带一封劝降书给胡美,胡美收到信后便派康泰到九江来降。
胡美请降在前,太祖赐书在后。
14.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分点:数,自视,生理,足下,归。
(2)得分点:伐,下,别,将。
参考译文:
胡美,沔阳人,初名胡廷瑞,因避太祖字讳,改名胡美。
开始为陈友谅属官,任江西行省丞相。
太祖攻下江州后,派使者前去招降胡美。
胡美便派使者到九江请降,并请求不要解散其部众。
太祖起初对此感到为难,刘基用脚踢其所坐胡床。
太祖醒悟,赐信答复说:“使者到这儿来,说明您有效力、顺从我的诚意,这是您的明达啊;又担心分散部众,这便是足下过虑了。
我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在四处获取颇多。
我对他们诚心相待,按其才能加以任用。
近日龙湾之役,我所得长张、粱铉、彭指挥等人,任用依旧,与我部将相比,恩义均等。
长张攻破安庆水寨,梁铉等进攻江北,都受重赏。
这几个人,他们自视无再活之理,我尚能如此相待,何况像您这样不劳损一卒,而以整城来归附的人呢?您应当早下决定。
”胡美收到信后,便派康泰到九江来降。
太祖于是前往龙兴,至樵舍。
胡美以陈氏所授丞相印及军民、储粮之数来献,迎见于新城门。
太祖加以慰劳,命他仍担任旧官职。
胡美随征武昌,又与徐达等率骑兵、步兵及水师攻取淮东,进而讨伐张士诚,攻下湖州,围攻平江,另又率军攻取无锡,降服莫天佑。
班师回朝后,胡美被加封为荣禄大夫。
这年冬天,太祖命胡美为征南将军,率军由江西攻取福建。
胡美于是渡杉关,攻下光泽,邵武守将李宗茂以城投降。
胡美驻扎建阳,守将曹复畴也降。
进围建宁,守将同金达里麻、参政陈子琦企图坚守,使我军疲竭。
胡美多次挑战,守军不出,于是猛攻,这才投降。
整军入城,秋毫无犯。
恰逢汤和等也攻取了福州、廷平、兴化,胡美于是派遣降将谕降汀、泉诸郡。
福建全部平定。
胡美留守其地。
不久胡美应召返回,随太祖到汴梁巡视。
太祖即位后,以胡美为中书平章、同知房事院事。
洪武三年冬天论功时,太祖封胡美为豫章侯,年禄一千五百石,给予世袭凭证,诰词中以窦融归汉一
事相比。
十三年,胡美被改封为临川侯,在长沙监替建造潭漂府。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石⑪
韩愈
山石荦确(2)行径微(3),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4)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5)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6)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靰(7)?
嗟哉吾党二三子(8),安得至老不更归。
[1]
题目⑴山石:这是取诗的首句开头二字为题,乃旧诗标题的常见用法,它与诗的内容无关。
一般认为本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
当时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慧琳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等人。
⑵荦(luò)确: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3)微:狭窄。
(4)佛画:画的佛画像。
(5)疏粝(lì):糙米饭。
这里是指简单的饭食。
饱我饥:给我充饥。
(6)当流:对着流水。
(7)比喻受人牵制、束缚(8)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志趣相合的几个朋友。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前四句以白描手法,写诗人“黄昏到寺”时所见的自然风光,既有蝙蝠自在飞舞的动态景致,又有“芭蕉叶大栀子肥”的静态美景。
B. 七、八两句写寺僧热情招待诗人一行,亲自“铺床拂席置羹饭”,但诗人觉得山中饭菜比较疏粝,仅能填饱饥肠而已。
C. 前八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与下文所写“为人靰”的幕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篇末的抒情议论作了充分的铺垫。
D. 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诗风朴实平易,洋溢着真挚之情,状写出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16.这首朴素简洁的记游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1)对山间自然美景的喜爱、陶醉之情;(2)对寺中珍贵壁画的惊喜、欣赏之情;(3)对僧人热情招待的感激、满意之情;(4)对受人牵制的幕僚生活的厌倦之情;(5)归隐之情。
【解析】
15.试题分析:B. 七、八两句写寺僧热情招待诗人一行,亲自“铺床拂席置羹饭”,但诗人觉得山中饭菜比较疏粝,仅能填饱饥肠而已。
诗人认为饭菜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足够填饱肚子,言语当中充满了对寺僧的感激和满足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6.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情感有两种方式,一是自己分析,另一种是给出分析的方向,让考生通过诗歌进行解读,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中的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进行解释。
此题对山间自然美景的喜爱、陶醉之情;对寺中珍贵壁画的惊喜、欣赏之情;对僧人热情招待的感激、满意之情;对受人牵制的幕僚生活的厌倦之情;归隐之情。
四、默写
17.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改造反省来提升自己的《劝学》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写道:“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然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的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荀子认为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改造反省来提升自己”“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
比赛一大清早就开始,直到仅剩一只胜出的风筝才告结束。
规则是放起你的风筝,割断对手的线。
若有风筝被割断,那些孩子就拼命地追逐那个随风飘扬的风筝。
对追风筝的人来说,最大的奖励是捡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那是无上的荣耀。
每个斗风筝的人都有助手,我的助手是哈桑。
那年冬天的一个夜里,距比赛还有四天,爸爸和我坐在书房里烤着火,爸爸划了一根火柴,说:“我觉得今年你也许能赢得比赛!”爸爸随口一说,却在我脑海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好办法!让他看看,他的儿子终究非同凡响。
街上新霁的积雪银光闪闪,天空蓝得无可挑剔。
雪花覆盖了每一个屋顶,矮小的桑椹树在我们这条街排开,树枝上也堆满了积雪。
一夜之间,雪花塞满了所有的裂缝和水沟。
哈桑和我走出锻铁大门时,雪花反射出白晃晃的光芒,照得我睁不开眼。
街上,风筝斗士们在做最后的准备。
街道传来欢声笑语,各处屋顶挤满了看客。
我朝自家的屋顶看去,爸爸挥挥手,我不知道他究竟是跟我还是跟哈桑打招呼。
“我们得开始了。
”哈桑说。
突然间我想放弃,爸爸在屋顶上看着我,他的眼光像太阳那样热得令人发烫。
“我有点不想放风筝了。
”我说。
哈桑上前一步,低声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吃惊的话。
“记住,阿米尔少爷,没有鬼怪,只是个好日子。
”哈桑一眼看穿了我。
没有鬼怪。
”我低声说,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觉得好些。
不到一分钟,我的风筝扶摇直上。
一个钟头后,空中已经挂着至少四十只风筝,如同纸制的鲨鱼,巡游搜猎食物。
寒冷的微风吹过我的头发。
哈桑在我身旁,他的手掌已被线割得鲜血淋漓。
第一批被挫败的风筝断了线,散落在临近的街区,给追风筝的人带来奖赏。
风筝纷纷坠下,而我的仍在翱翔。
我双眼不时瞟向爸爸,紧紧盯着他的羊毛衫。
下午三点,阴云密布。
只剩下六只风筝了,我的是其中之一。
我双腿发痛,脖子僵硬。
但看到风筝一只只掉落,心里的希望一点点增大。
一只蓝风筝在过去那个钟头里大开杀戒。
现在,只剩下我的红风筝和那只蓝风筝了。
局势紧张得如同我流血的手拉着的线。
人们纷纷顿足尖叫:“干掉它!干掉它!”爸爸会不会也在欢呼呢?但我所能听到的是脑袋里血液奔流的声音。
一阵风拉升了我的风筝,我占据了有利的位置。
“干掉它!干掉它!”的欢呼越来越响,仿佛罗马人对着斗士高喊“杀啊!杀啊!”
“你快赢了,阿米尔少爷,快赢了!”哈桑兴奋得直喘气。
寒风将风筝拉高,线又在我手指割开一个创口,接着……
不用听人群欢呼,我也知道我赢了!我看到爸爸站在屋顶边缘,双拳挥舞,高声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