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虎口藏宝》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2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 文:18 虎口藏宝
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的故事性较强,能让学生爱读。

力求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脉络,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适当引领、点拨达到感悟人物的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目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完整性。

2.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纳塔莉在危急中沉着、机智的精神品质。

3.重在朗读中感悟,培养朗读语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谍”5个生字,会写“瞥、瓷、栩、寄、
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 “瞥见、陶瓷、
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歹徒”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进行讨论,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
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的写作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二部分,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师: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虎口里的宝物是什么吗?(胶卷)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这个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表现了纳塔莉怎么样的精神品质?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和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

(展示课件第三屏)
二、提纲引路,整体感知
(一)字词教学。

1.识字,先读生字卡片两遍,注意音准,再读文中由生字构成的词,注意“忡”不要读成zhōng。

2.书写生字:“瞥”字的结构要紧凑,上部分字要宽一点,下面窄一点,其余的字的书写特点同学间相互指出来(栩、眶、胶、琢、徒等几个左右结构的字,应注意左窄右宽。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二)长文分段。

1.说说课文围绕胶卷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2.画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再读一读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这些人物留给自己的印象。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
(一)检查字词。

1.抽生读卡片。

2.词义理解:指名说说“栩栩如生、喜出望外、疲惫不堪、忧心忡忡、迷惑不解、攥”等词的意思。

(二)检查阅读。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们怎么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的?(抽生回答,教师引导)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
抓住文章的题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热情,同时在相互的探讨中提高学习兴趣。

长文短教,化整为零,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

通过小组自读,化难为易,简单的内容自己学,难的问题一起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独立学习的畏难情绪,还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学生明白自学要求。

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陌生人来家里搜查胶卷,纳塔莉巧妙地调包,保护了胶卷。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她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初谈人物,感知印象
(一)认清人物。

1.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为我们刻画了哪些人物
形象,其中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纳塔莉、威廉叔两个间谍;主要人物:纳塔莉)
2.抽生说说纳塔莉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学生根据阅读理解抒发自己的感受,教师归纳、总结)纳塔莉:机智、聪明、勇敢。

3.教师小结: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品质特点都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展现出来的。

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纳塔莉言行的语句,然后和同学交流作者是怎样刻画出纳塔莉的形象的。

(展示课件第四屏)(二)再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初步交流了对故事主人公纳塔莉的认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作者是怎样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述突出纳塔莉的机智、勇敢和聪明的。

(二)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再学新课
(一)听写词语:
通过自读反馈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中学习生字新词,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通过集体的交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使学生感受到合作探究的乐趣。

瞥见 陶瓷 栩栩如生 琢磨 眼眶 遮掩 胶卷
疲惫不堪 歹徒 陌生
(二)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姑娘——纳塔莉,作者
是怎么将纳塔莉的这一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品读词句,感悟写法
(一)选读句子。

1.上节课各小组的同学一起找了能够体现纳塔莉机智、勇敢、聪明的句子,请各组代表汇报,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

(展示课件第五、六屏) 2.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句子。

3.指名回答:你们是怎么感受到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
4.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读这些语句,在朗读中感受纳塔莉的聪明、勇敢、机智。

(二)教师小结。

1.作者通过描写纳塔莉动作,心理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能力,所以当威廉叔叔知道自己的胶卷没有被夺走时,他惊呆了!他为什么会惊呆了?
威廉叔叔为什么摇着头夸纳塔莉?
2.同学们,你们也来夸夸纳塔莉吧!(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角色朗读
(一)总结:同学们,纳塔莉的机智、勇敢、聪明的确令人佩服,老师希望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够保持镇定,冷静地多想办法。

(二)朗读、表演。

1.分角色读课文。

2.各小组可以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布置作业(展示课件第七屏)
(一)读一读描写纳塔莉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句子。

(二)拓展阅读:《墨子智斗鲁班》、《被绑架少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内容多篇幅长,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品读、谈感受,引导学生从作者对人物的具体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并能在作文实践中加以运用。

课件的展示,让学生学会抓关键语句进行品读的方法。

(学生自由抒发自己在小组内学习的感悟。

教师适当地为学生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自己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现的人物特点。


年脱险记》、《小八路》、《抗日英雄王二小》任选一篇。

猜测挂铃铛的原因
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

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
看骆驼脱毛
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

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

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
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
课件出示: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
*分角色朗读
*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

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五)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

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七)总结全文
1.(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
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

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

孩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也让它成为明天最美的记忆。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

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咀嚼
想象骆驼系铃铛
童年重冬春之交骆驼脱毛
临心头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