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B.蓝田人
C.元谋人D.丁村人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
3.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4.《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
他们的主食是()
A.水稻B.小麦
C.粟D.玉米
5.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
6.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朝、禹B.夏朝、启
C.商朝、汤D.商朝、武王
7.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1709个奴隶。
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A.商人B.诸侯
C.自由平民D.奴隶
8.“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9.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
这场战争是()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10.请判断下列哪一个成语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
C.投笔从戎D.卧薪尝胆
11.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12.下列三幅图反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1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14.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5.穿越时空你已经来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展开合理想象,你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①看见旅店门口挂着小篆字体的招牌
②人们纷纷议论秦朝都城迁到了殷
③在集市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买了一匹布
④听说御史大夫家里宴请宾客,锣鼓喧天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6.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17.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8.“君暴税重民怨起,陈胜吴广举大旗,错用兴楚号天下,星火燎原作先驱。
”下列与诗中描述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相关的有()
①烽火戏诸侯②徭役沉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严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9.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造纸术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D.发明了印刷术
20.“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
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
A.李时珍B.扁鹊
C.华佗D.张仲景
21.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A.长安B.洛阳
C.咸阳D.昆明
22.《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D.赤壁之战
2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
的形势()
24.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5.三国时,卫温率船队抵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A.澳门B.香港
C.日本D.台湾
26.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27.魏晋南北朝时期,实现我国北方统一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鲜卑族B.前秦—氐族
C.北魏—匈奴族D.西汉—羯族
28.在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王朝的有()
①秦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晋⑤北魏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④
29.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你唱
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B.颜真卿
C.柳公权D.王羲之
二、综合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
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
——引自人教版教材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在政治上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观察材料三,西汉疆域比秦朝多了什么地区?该地区即为今天的什么地方?该地区的开通主要得益于谁的“凿空”之举?从巩固边疆的角度来分析两张地图,请思考秦汉两朝在处理匈奴的威胁时,两朝的举措是什么,请各举
一例说明?
(4)“秦皇汉武”总是被人相提并论,你认为他们共同的伟大政治功绩是什么?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
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年——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
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了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并试举一例说
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
不同化于他族者。
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
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
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请回答,“魏主”是谁?他力主“迁都”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归纳“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回答至少包含三点内容?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云南初一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B.蓝田人
C.元谋人D.丁村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谋人,因发现地点在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岗上,定名为“元谋直立人”,在约在170万年以前,云南元谋一带,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
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北京人的生产状况。
阅读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北京人遗址,发现较大较厚的灰烬层,题意要求选出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的选项。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3.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他们在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华夏之祖。
4.《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
他们的主食是()
A.水稻B.小麦
C.粟D.玉米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半坡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半坡位于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
5.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片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A.原始居民的生活B.商周的青铜文明
C.春秋战国的纷争D.秦汉时期大一统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为图片材料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文物史料的学习能力。
观察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商朝的司母戊鼎,根据题文要求选出所示文物的相关历史信息,选项中B符合
题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6.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朝、禹B.夏朝、启
C.商朝、汤D.商朝、武王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
名称是夏朝,建立者禹。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7.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1709个奴隶。
据此铭文判断,盂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A.商人B.诸侯
C.自由平民D.奴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周朝的政治制度,根据分封制可知该人物是诸侯,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充分理解。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
8.“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故选A。
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是继齐桓公之后的春秋霸主。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9.元前260年,秦大破东方六国中实力最强的赵国军队,坑杀赵军士卒40多万人,从此,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
这场战争是()
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晋楚争霸之战;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孙膑和庞涓较量的著名战例。
由材料所提供的史实推断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0.请判断下列哪一个成语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围魏救赵B.纸上谈兵
C.投笔从戎D.卧薪尝胆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投笔从戎是东汉班超家境穷困,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说,大丈夫应当在边疆为国立功,像傅介子张骞一样,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
11.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①造旅游景点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④灌溉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的修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
所以四川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防洪、灌溉。
但在今天它发挥越来越多的效益,如:养殖、发电、航运、旅游等等。
②④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2.下列三幅图反映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②③①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农具的准确识记。
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石斧、石锛是原始人类的农具,青铜农具出现在夏商周时期,六角形铁锄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灿烂的青铜文明。
13.“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学生对孔子教育思想的认识,由材料中的“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这是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符合其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的原则。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4.你的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
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
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家思想中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矛盾对立的双方是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材料中的“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就是其体现。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5.穿越时空你已经来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展开合理想象,你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情?()
①看见旅店门口挂着小篆字体的招牌
②人们纷纷议论秦朝都城迁到了殷
③在集市使用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买了一匹布
④听说御史大夫家里宴请宾客,锣鼓喧天的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
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即“三公”。
历史上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不是秦朝。
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
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16.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7.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封建时期的一些制度(如明朝的三司六部...)都是为了加
强君主专制而制订的,秦始皇信仰道教,故焚书坑儒,虽有些残暴.但是与独尊儒术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
加强君
主专制统治。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8.“君暴税重民怨起,陈胜吴广举大旗,错用兴楚号天下,星火燎原作先驱。
”下列与诗中描述陈胜吴广起义原因
相关的有()
①烽火戏诸侯②徭役沉重③赋税沉重④刑法严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
19.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发明了造纸术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D.发明了印刷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我国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阅读题文,关键词有蔡伦宫‘蔡伦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蔡伦是东汉人,杰出贡献是改进造纸术,据题意要求,选项中B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20.“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
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
A.李时珍B.扁鹊
C.华佗D.张仲景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
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21.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A.长安B.洛阳
C.咸阳D.昆明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其中陆上丝绸之路以西汉都城长安(今西安)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因此图片方框中需要填写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
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2.《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你在《史记》中不可能查到的历史史实是()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D.赤壁之战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赤壁之战发生于东汉末年.而汉武帝时还是西汉。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所以答案选D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2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
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