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三)课件-- 高三人民版历史必修3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珍妮纺纱机
◆1765年,织工哈格 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769年,阿克莱特 骡机 发明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发 明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 研制出水力织布机
水力纺纱机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英国的棉 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2.棉纺织技术的创新
课前复习
2024年1月31日课前复习默写内容 1.写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影响。 2.写出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
1.写出近代自然科学形成的影响。
影响:①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出现; ③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2.写出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和影响。
同时开始于几国
电力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电力---重工业
【合作探究2】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材料1:到1800年时,英国生产的煤和铁比世界上其他地区合在一起生产 的还多。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 而又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 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铁已丰富和便宜 到足以用于一般的建设,因而,人类不仅进入了蒸汽时代,也进入了钢铁 时代。电作为高效率的新能源逐步应用于工业、照明及城市公用事业等领 域,促进了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时间 1733 1765 1769 1779 1785
发明成就 飞梭 珍妮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 水力织布机
发明者 凯伊 哈格里夫斯 阿克莱特 克隆普顿 卡特莱特
特点 提高织布效率,但仍是手工工具 提高纺纱效率,但纱线细而易断 提高纺纱动力,但纱线粗而结实 结合珍妮机与水力纺纱机的优点 提高织布效率,实现织、纺平衡
环境污染
材料7: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
人。……拿手织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年代里(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境况不错,可
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英国社会史》
——A·勃里格斯
贫富分化加剧
【合作探究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推动 生产力发展的速 度加快;②科学 技术密切结合, 相互渗透;③科 学技术在各个领 域相互渗透
课堂练习
结论要语·辨一辨
1.蒸汽机出现以后,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电气技术的广泛应
用,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 )
2.人类空间距离的“缩短”将大大加速人类文明发展的步伐,
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更多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恐怖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 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治 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 中国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族资
济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戊戌
内容:①物种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发展;②物竞天择和适者生 存是自然界进化规则。 影响:①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 跃;②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 代;③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救亡 图存的变法运动和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专题十五 近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
1、经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材料2: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 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2、政治:有利于确立与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冲击了旧的封建 制度。
材料3: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出
行服务,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还走进了千家万户,电话使相隔千
3.工业革命的完成 ①1840年前后, 英国实现了机器制造机器(结束的标志),英 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手工劳动,大工厂已基本取代了 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②19世纪中后期,法、美等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1、政治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 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直接原因:19世纪中期,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3、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经典史料·析一析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多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 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 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想一想:概括指出“规模化”的含义。
第37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课程标准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 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 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 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次科学技术的特点
科技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特点
①许多技术发展来源 于技术工匠的实践经 验,科学与技术尚未 结合;②首先发生在 英国;③以轻工业为 突破口,蒸汽动力为 主要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科学同技术开 始密切结合;② 新技术发明几乎 同时发生在几个 国家;③一些国 家两次工业革命 交叉进行
第三次工业革命
珍妮机: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水力纺纱机: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从手工工场到大工厂制
3.意义 (1)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二)蒸汽时代 1.历程 (1)1705年,纽可门等人制造出大气活塞式蒸汽机。 (2)1782年, 瓦特研制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得到广泛使用,成为生 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2.影响 (1)“万能的原动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的最大 成果。 (2)工厂大量出现:历史跨入了蒸汽时代。 (3)交通工具的改进:1803年富尔顿制成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制成蒸汽机 车。 (4)机器加工制造业诞生:19世纪初,机械加工 制造业诞生,近代工业生产 体系最终确立。
史料解读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 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 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①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良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促使工场手工业 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真正意 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②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 国家。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 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三)交通和通信的进步 1.立体交通的诞生 (1)交通工具的发明 ①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 ②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 ③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 (2)影响: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 2.穿越大洋的电波 (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 (2)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机 。 (3)意大利人马可尼在1902年和1916年试验无线电通信技术成功。
毒品泛滥等。
( √)
重要概念·理一理 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 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中的“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舆论认 为,作为工业领域的全球领先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了“第四次工 业革命”。 想一想:结合生活认识,你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答案: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污染排放,改变生活方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 ①英国较早的完成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②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③棉纺织品质优价量,市场需求量大; ④棉纺织业是新兴行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容易进行技术革新。
★人类文明的引擎——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吸尘器的使用大大减轻了繁
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人教版《历史》修Ⅲ
3、社会:城市化兴起与发展,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4:资产阶级,由于一切工具的改进,由于交通运输的及其便利,把
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融进文明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们
概念解读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 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 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革命 性的 变化
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本质) 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 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
了一个零件,失去了自己的思维。虽然创造的财富增加了,工人们却失去了手工业时代曾经有过的
自由。
人际关系冷漠,阶级对抗加剧
材料6:十九世纪中叶伦敦一家报纸报称:“泰晤士河在工业革命前水清鱼多,是水禽栖息和豪门宴
饮的理想场所,是英国人的生命之河。但在工业革命之后,该河的水质迅速恶化,病菌孽生,鱼类
几乎绝迹。河水的污染还使伦敦奇臭难耐。
3.改变世界的网络 (1)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至今电子计算机被 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2)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成的互联网(是电子计算机 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遍布世界,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 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1969年国际互联网在美国问世。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知识再学习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期) (一)生产领域: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材料:17世纪,英国消费者对由印度进口的色彩艳丽并且价格便宜的印花棉布产生了 兴趣。19世纪前,羊毛织品一直是欧洲人制作服装的主要材料,但是同羊毛织品相比, 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 业受到威胁 ,毛纺织业的生产者说服国会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来保护国内的毛纺织业。 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正是这种需求导致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 展。
【知识拓展】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①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细胞学说;
②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的焦耳黑和德国的赫尔姆霍茨等许多人)。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1.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1)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2)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1)19世纪80年代前期,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地制成以 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1887年,狄塞尔发明了柴油机。 (3)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陆续出现, 这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3.化学工业:1867年诺贝尔发明了炸药。 4.新通讯技术的发明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
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
创造出一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4、世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西方文
明引领人类文明,以征服者的姿态促进亚非拉地区的近代化。
【合作探究2】两次科技革命的历史作用
材料5:庞大的机器一刻不停地转,这位工人弯着腰,以固定的方式用扳手拧紧螺母。他实际上变成
【合作探究1】两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内容
发明者
发明基础 不
时间 同
范围 点
重要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匠、技师
生产实践的总结 1765--19世纪中期
100年 英国—法美—德俄日
改良蒸汽机-蒸汽时代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工程师
自然科学成果
1866-19世纪末20世纪初 3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