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体系的历史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教育体系的历史发展
陈晖40815005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足球,德国足球被世界人民称谓“日耳曼战车”,冠以执着和顽强的美誉,在今年世界杯上,表现抢眼,尤其是年轻一代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在对阵由梅西率领的阿根廷队的时候,表现出的顽强和坚定,征服了全世界亿万球迷那狂热的心。

德国的教育如同德国的足球一样,道路一样曲折,但是发展在世界前列。

一、德国教育体系的起源和形成
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方面来讲
1、初等教育方面
•16世纪以前,以教堂学校为主
•宗教改革对德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马丁·路德(如今圣母大教堂前屹立着马丁路德的雕像)首次提出义务教育主张,但主要
力量放在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德国初等教育真正创始于1528年
•17世纪中叶,强迫义务教育犯规颁布
•18世纪教育变革,国民教育发展
•1763年,普鲁士《乡村学校规程》
•19世纪初,采用直观教学法,义务教育得到切实贯彻

2、中等教育方面
•斯图谟首创了分级教学形式和固定课程
•1708年的第一所实科中学。

实科中学的兴起标志着德国近代中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形

•19世纪初,中等学校正规化、科学教育逐渐加强
•威廉·冯·洪堡对中等学校进行改革,形成了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相互并存的局面•
3、高等教育方面
•根据路德的主张改造大学,同时建立新大学
•威廉·冯·洪堡领导废除了骑士学校和武士学校等,形成双轨制(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我们了解的双轨制是现代学制的一种类型,它的学校系统分为两轨:一轨是学术教育,
二轨是职业教育。

学术教育,其发展是自上而下的,即先有大学,后有中等教育的预
备学校(文法学校),再后有初等教育性质的文法学校的预备学校。

负担培养学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职业教育,其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即先有小学,后有因工业社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职业学校,负担培养熟练劳动力,两轨之间互不贯通。

优点是两轨学校系统之间分工明确,分别承担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职责,提高了办学效益。

其最大
的弊端是严重危害了教育机会均等,背离了现代教育普及化、公平化的基本精神。

•而这个双轨制,其一轨是为地主和资产阶级子女班的由预备学校或家庭教育、文科中学和大学组成的学生教育系统,另一轨是由国民学校与各种职业性教育机构组成的旨在训练平民子女成为守纪律、虔敬上帝和忠于统治阶级的臣民的学校系统。

•1812年,取消原有的大学招生制度
•创建柏林大学等新型大学,强调学术自由、教学与科学研究统一,形成现代风格的大学
制度,建立研究生班制度
•自此德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全盛时期
•1810年颁布的有关教师资格考试的敕令,此时各种师范学校应用而生
•1814年出现了以“市民学校”正式命名教育机构

二、德国教育体系的曲折与发展
•魏玛共和国:确立又国家监督全部教育事业的原则。

初等教育:废除预备学校建立四年制的基础学校;中等学校:基本未触及原有的中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开放高等教育,满足公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魏玛宪法》。

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标志着德国教育文化、精神层面的现代化的重要开端
•希特勒纳粹:教育完全成为宣传、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工具。

“划一革新”建立中央集权的学校管理制度,进行“种族教育”。

期间学生人数缩减,学生知识水平下降,德国教育出现了全面的倒退
德国一向重视学校教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共有500万套住房全部或部分地被炸毁,但是,不管住房多么紧张,最好的房子往往留下来作为学校,许多地方在战争结束后几个星期内就恢复了学校教育。

在战后恢复经济的同时,联邦德国始终注意发展教育,健全教育体制.
三、德国教育体系的调整与巩固
•联邦德国
•《基本法》,实行地方教育分权;60年代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教育结构计划》和《教育综合计划》标志联邦德国加入全面改革时期
•教改目标是实现统一学校制度
•民主德国
•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全面引进苏联教育模式
•《1965年教育法》规定教育目标、教育任务、教育功能和教育结构等
•教改力图在统一学校制度中实行分化教育,以满足不同人才的需求
总的来看,德国教育体系的发展进程始于宗教改革时期,初步完成于19世纪到二战后获得全面发展,这期间也曾经发生了迂回和曲折。

德国教育体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变革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