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康复医学重点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概述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定义: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途径:改善、代偿、替代
共性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关节运动链(名解)
开链运动:肢体运动时近端固定,远端开放,可以任意活动单一关节或多个关节。
例如步行时处于摆动相的下肢。
(少采用)
闭链运动:肢体运动时近端运动,远端固定,运动时运动链的所有关节都有运动,并且相互影响。
例如步行时处于支撑相的下肢。
(多采用)
肌力
肌力:肌力特指骨骼肌最大随意收缩产生的力量。
(ppt: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肌力的评定方法
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
适应症与禁忌症:p28
徒手肌力检查初步分级
0级:受试肌肉无收缩
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除重力条件下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3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
4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
5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外加阻力
等速肌力检查
角速度≤60°/s 为慢速测试,用于肌力测试
角速度60°/s --120°/s为中速测试
角速度≥120°/s 为快速测试,用于肌耐力测试
肌张力
定义:肌张力是指维持特定静止或运动姿势肌肉所保持的紧张状态,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活动的基础。
(ppt: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影响肌张力的因素:体位和肢体位置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不良心理因素患者对运动的主观作用合并问题的存在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药物、环境温度等
改良Ashworth分级
P37
关节活动范围ROM
当关节水肿、疼痛,肌肉痉挛、短缩,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及粘连、皮肤瘢痕等发生时,影响了关节的运动功能,均需要进行ROM测量。
ROM测量是关节的炎症、痛风、脱位、骨折、截肢、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以及关节继发性损害患者的必查项目。
二)禁忌症
1、关节脱位或骨折未愈合
2、刚刚经历肌腱、韧带、肌肉手术后
3、骨化性肌炎
异常关节活动范围分析P42
PROM<正常ROM
1、关节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关节损伤(如骨折)引起的水肿、疼痛,痉挛
2、皮肤紧张或瘢痕形成(如烧伤)
3、制动引起肌肉和肌腱短缩
4、肌力下降或脂肪组织过多等
5、关节囊挛缩与关节内组织粘连
平衡与协调
平衡分类
☐静态平衡(一级平衡):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如坐、站立、单腿站立、倒立、站在平衡木上维持不动。
☐自动态平衡(二级平衡):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
站起和坐下、行走等动作都需要具备动态平衡能力。
☐他动态平衡(三级平衡):是指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做出保护性调整反应或建立新的平衡,如保护性伸展反射、迈步反应等。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症:凡具有平衡功能障碍或下降的对象都有必要进行平衡功能的评定。
☐禁忌症:没有绝对禁忌症。
不能负重站立者(如下肢骨折未愈合),不适宜评定站立位平衡;不能主动合作者不适宜评定动态平衡
协调功能评估(知道有哪些,具体不用记)
1、指鼻试验
2、指指试验
3、跟-膝-胫试验
4、轮替动作(前臂的选前/旋后)
5、闭眼难立征
6、站立后仰试验
7、准确性试验
8、手指灵巧性的评价
9、观察日常生活动作
心电运动试验
禁忌证(选择题)
运动试验的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1)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2)药物未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3)引起症状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未控制心律失常;
(4)严重动脉新狭窄;
(5)未控制的症状明显的心力衰竭;
(6)急性肺动脉栓塞和肺梗死;
(7)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8)急性主动脉夹层。
2.相对禁忌证
(1)左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和同等病变;
(2)中度瓣膜狭窄性心脏病;
(3)明显的心动过速或过缓;
(4)肥厚型心肌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流出道梗阻性病变;
(5)电解质紊乱;
(6)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7)严重动脉压升高;
(8)精神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不能配合进行运动。
通气功能测定
肺容量测定
1、潮气量(TV)
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TV与年龄、性别、体表面积、机体代谢情况、呼吸习惯、运动量及情绪等均有关系,并与延髓呼吸中枢的调节有关。
正常成人TV约500ml
2、补吸气量(IRV)
在平静吸气后,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主要反映吸气肌的力量和储备功能
正常值:男性约2160ml;女性约1500ml
3、补呼气量(ERV)
在平静呼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ERV反映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体位对其有显著影响
正常男性约910ml,女性约560ml
4、残气量(RV)
深呼气后,肺内剩余的气量
RV在男性约1380±631ml,女性约1301±486ml。
5、深吸气量(IC)
在平静呼气后,作最大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深吸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IC=TV+IRV
与吸气肌力量大小、胸肺顺应性有关
IC降低,往往提示有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可能
正常男性约2600ml,女性约1900ml
6、肺活量(VC)
深吸气后最大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肺活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VC=IC+ERV
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80%为正常,60~79%为轻度降低,40~59%为中度降低,<40为重度降低
VC正常男性约3470ml,女性约2440ml
7、功能残气量(FRC)
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
功能残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FRC=ERV+RV
正常FRC在男性约2270±809ml,女性约1858±552ml
8、肺总量(TLC)
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总气量
肺总量=肺活量+残气量,TLC=VC+RV
气体代谢评定
1、最大吸氧量:指机体在运动时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是综合反映心肺功能状态和体力活动能力的最好生理指标。
2、无氧阈(AT):指机体无氧代谢超过氧代谢的临界状态,或血乳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没有持续增高的状态下机体所能达到的最高吸氧量。
代谢当量(METs)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1MET相当于耗氧量3.5ml/(kg.min)或相当于1kal/(kg.h)的代谢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多选:下列属于/不属于BADL/IADL的是?
BADL: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指人维持最基本的生存、生活需要所必须每日反复进行的活动。
1)自理活动:进食(饮食)、梳妆、洗漱、洗澡、如厕、穿衣、个人卫生等
2)功能性移动:翻身、从床上坐起、转移、行走、驱动轮椅、上下楼梯等
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指人维持独立生活所必需的一些活动。
使用电话、购物、做饭、家事处理、洗衣、服药、理财、使用交通工具、处理突发事件、在社区内的休闲活动
常用方法
Barthel指数(BI)
根据进食、穿衣、转移、个人工作、大小便控制、行走、上下楼梯等10项日常活动的完成情况评分,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帮助的程度分为0、5、10、15四级,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小。
100分指生活自理
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
60~4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
40~2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
20以下生活完全依赖(选择:56分属于?)
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选择)
126分:完全独立
108—125分:基本独立。
90—107分:极轻度依赖或有条件的独立。
72—89分:轻度依耐。
54—71分:中度依赖。
36—53分:重度依赖。
19—35分:极重度依赖。
18分:完全依赖。
言语功能
失语症: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及相关脑区损伤使原已获得的语言能力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
最常表现为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功能障碍。
器质性构音障碍:腭裂是最常见的病因(选择)
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是干什么的?
与临床其他治疗方式有何不同?
作业治疗是为什么人服务的?
在哪里?如何进行作业治疗?
定义:作业治疗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采用有目的、有选择性的日常生活活动、娱乐活动、职业活动以及认知性的活动等对患者进行反复训练,以维持、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重点在于增强手的灵活性、眼手协调、对动作的控制能力和工作耐力,以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同时还要利用种种材料、工具及一些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恢复和取得正常的生活方式和工作能力。
书P126
康复治疗学
定义: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
也称“康复技能学”。
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的一门康复医学应用学科。
一:肌力训练
肌力大小取决于:肌肉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的募集、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
肌肉的收缩方式及速度、杠杆效率、
年龄和性别、心理因素。
关节活动训练
被动运动:一种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一种是借助外力或器具由患者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
包括:(1)关节可动范围运动(2)关节功能牵引(3)持续性被动运动(CPM) :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
(4)牵张训练(5)关节松动术
有氧训练
定义:Aerobic training“
有氧”:以有氧代谢为主;
“训练”: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
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
目的: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
耐力的训练方式;
运动处方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治疗量(强度、时间、频率)和注意事项。
呼吸训练训练方法:呼吸控制训练、缩唇呼吸训练、舌咽呼吸训练、呼吸抗阻训练、局部呼吸训练、其它呼吸肌训练法
策略水平的平衡训练:(1)踝策略(2)髋策略(3)跨步策略
步行训练
拐杖步行(题目给出描述,确定何种步行)
P86
腰椎牵引的作用
(1)预防、松解神经根粘连
(2)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前屈、侧弯等继发性腰椎畸形
(3)增加椎体间距,降低椎间盘内压
(4)增加后纵韧带张力,促进椎间盘还纳
(5)增加椎管容积
(6)增加侧隐窝的面积
(7)纠正腰椎小关节的紊乱
影响牵引效果三要素:(1)牵引角度(2)牵引重量(3) 牵引时间
神经发运疗法(NDT):
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Rood技术
Kabat-Knott-Voss(PNF)技术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的作用:1、消炎2、镇痛3、镇静4、兴奋作用5、改善血液循环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7、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8、杀菌 9、治癌
直流电疗法:低频电疗法:0~1000Hz 中频电疗法:1~100KHz(1000-100000Hz)高频电疗法:>100KHz(>100000Hz)
低频电疗法种类:感应电疗法间动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TENS)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肌肉电刺激疗法
中频电疗法种类:(换名称也要知道它们属于中频电疗法,如音频电疗法)
1.等幅中频电疗法(音频电疗法)
2.低频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3.干扰电疗法(静态、动态、立体)
4.由不同波形调制的中频电疗法
1)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
2)脉冲调制中频电疗法(电脑中频)
3)低中频电混合疗法
4)音乐电疗法
5)波动电疗法
短波的波长范围:100-10m(知道它们属于短波即可:频率13.56MHz、波长22.12m;频率27.12MHz、波长11.06m)
超短波:10-1米
微波疗法(属于高频电疗法):微波疗法是应用波长1m至1mm,频率300-300000MHz的电磁波治疗疾病的方法。
按波长微波又可分为分米波(波长100-10cm)、厘米波(波长10-1cm)、
毫米波(波长10-1mm)。
光疗法:常用种类: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激光
紫外线疗法治疗作用:1)促进血液循环(紫外线照射后,形成持续性的红斑反应,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丰富了组织细胞的营养,提高了代谢,对消除炎症、减轻水肿和渗出均有积极作用) 2)消炎3 )止痛 4)促进伤口愈合 5)抗佝偻病和骨软化 6)杀菌作用7)脱敏作用
超声波疗法:1)超声波:>20000Hz
2)热效应:“组织内生热”——是一种声能转变热能过程
石蜡疗法:医用石蜡的熔点为50℃~60℃(50℃~56℃),沸点为110℃~120℃,热容量大,导热性差,蓄热能好,熔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释放过程中冷却非常缓慢,故有良好的温热作用。
水疗法(记温度):冷水浴(26℃以下)提高神经兴奋性
凉水浴(26-33℃)提高神经兴奋性
不感温水浴(34-36℃)镇静
温水浴(37-38℃)镇静
热水浴(39℃以上)发汗
步态分析
支撑相: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60%,包括单支撑相和双支撑相。
摆动相: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阶段,占步行周期的40% .
髋:1)前屈:髂腰肌
2)后伸:臀大肌
3)外展:臀中肌
4)内收:内收肌
膝:屈:136度伸:0度
1)维持站立位:股四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膝塌陷
2)屈曲:腘绳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
踝:1)背伸(背屈):胫前肌
2)跖屈:小腿三头肌(2块比目鱼肌、腓肠肌)
3)内翻:胫骨前肌
4)外翻:腓骨长短肌
步态异常现象:
(1)足内翻:多见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患者,常合并足下垂和足趾卷屈。
(2)足外翻: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内侧触地,年轻患者多见(例如脑瘫),表现为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
侧触地,可有足趾屈曲畸形。
(3)足下垂:足下垂指摆动相踝关节背屈不足。
常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可导致廓清障碍。
(4)膝过伸:躯干前屈时重力线落在膝关节中心前方,促使膝关节后伸以保持平衡。
(5)髋内收过度:髋关节内收过分即剪刀步态,常见于脑瘫。
外周神经损伤步态
(1)臀大肌步态:当臀大肌伸髋肌无力时,患者常在支撑期后仰躯干,使上体的重力线在髋关节后方通过,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身体的惯性前冲,结果形成挺胸凸肚的步态(2)臀中肌步态:
当臀中、小肌无力使髋外展时,难以维持髋关节的侧向稳定,在患腿的支撑期躯干常弯向患侧,使上体的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体重与内收肌的平衡来维持髋关节侧向稳定,同时便于对侧下肢迈步。
两侧臀中、小肌受损时,步行时上体大幅度左右摇摆,呈典型的鸭步。
股四头肌无力步态:因股四头肌无力,在支撑期不能保持稳定伸膝,致使患者身体前倾,使上身的重力线在膝关节旋转轴前方通过,从而维持被动伸膝,久之会造成膝反曲畸形。
当被动伸膝机制不能奏效时,患者在支撑期常俯身用手后压大腿,使膝伸直,称为扶膝步态
踝背屈肌无力步态(跨阈步态):因足下垂,摆动期髋及膝屈曲度代偿性增大,形成跨槛步态或垂足步态;轻度胫前肌无力时,足跟着地时不能控制足掌下落速度,致使足掌拍地有声。
中枢神经损伤步态
(1)偏瘫步态:
可有不同的表现,比较典型的是患足下垂、内翻,膝伸直,下肢外旋,摆动时患肢经外侧绕弧线向前,而且足跟不能着地与蹬离地面,以足外缘着地。
同时上体常弯向患侧,患侧肩下垂、内收,上肢及手掌屈曲,停止摆动。
(2)剪刀步态:
患者内收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行走时双膝互相摩擦,甚至两腿完全交叉。
(3)帕金森(Parkinson)步态:Parkinson病或其它基底节病变时,步幅短而急促,有阵发性加速,不能随意立停或转向,又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