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娟伟 浅谈解读2011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解读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体会
2011年12月28日,经过三次修订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2012年秋季正式执行)。

这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有关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正版文件。

2012年7月,我看了省教科院组织的新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及教材的解读,对专家们细致入微的剖析,下面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理解《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修改更趋时代特征
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

“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

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

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

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必要修饰;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

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

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6.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

三、课程目标的修订更加系统明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修订,既降低了要求,又增加了新的目标要求。

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在体例上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持衔接和一致,并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
教条地加以肢解。

四、“课程内容”部分的修订更能易懂实用
1.课程内容修订的三种情况
“课程内容”(原“内容标准”)部分是地理课程标准的主体,它不仅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这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的内容标准进行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

例如,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修订为“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文字表达更趋准确;
第二,降低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课程内容。

例如,在“认识大洲”中删去了“运用有关资料说出某一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和“通过实例说明某一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两项要求。

“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单元,新补充了“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以及“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两项要求;增加了讨论“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活动,这在当前我国耕地资源缺乏,乱占耕地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教育意义重大,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有用的第三,调整了活动建议,整理、归并,删去了难以实施的活动建议,由修订前的58条活动建议减少到24条,只宏观地建议采用如“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模拟演示”“参观体验”“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学习交流”“知识竞赛”“地理调查”等,提高了活动的可操作性。

例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制作简易地球仪”;“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乡土地理课题,开展调查,交流研究结果”。

五、感受《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后教材的变化
1.增加了教材内容
在“学会看地图”中,增加了遥感图像、电子地图等正文内容(七
上P11);在“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活动中,增加了武汉与杰克逊维尔气候的比较(七上P93);在“大河众多的亚洲”中,将亚洲河流特征改为从水系特征方面进行描述,增加了阅读“流域和水系”(七下P10);等等。

2. 精简了教材内容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发展差异”一章中,对原来第二节“国际合作”作了较大的删减,删除了原来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在“亚洲的人口与国家”中,对阅读“亚欧政治地图的变化”的内容作了精简,删除了阅读“亚欧的民族”(七下P13);等等。

3.更新了教材内容
我们根据最新的国际、国内统计年鉴,对地理数据进行了全面更新,并将地理热点以及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素材吸收进教材。

例如,在“海陆变迁”这一节中,将阅读“智利大地震”替换为“东日本大地震”(七上P47)。

4. 调整了教材内容
对七年级下册许多章节中过多的“目”标题进行了梳理和压缩,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在“认识地球”这一节中,先讲述静态的地球,再讲述动态的地球,增加了正文内容“地球的运动”,并将原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节中的活动“演示昼夜更替现象”移到这里(七上P25—27);等等。

5. 校准了教材内容
针对教材中文字表述不够精准等不足,着力进行修改。

例如,对“‘盖天说’与‘浑天说’”(七上P16)、“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七上P17)、“南极探险”(七下P68—69)等阅读材料进行了校准。

6. 优化了教材活动
在进行教材活动设计时,特别关注活动设计的可操作性,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活动作好铺垫,搭好梯子。

7. 创新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我们采取了地图、照片、文字叠加的方式,
使图文完美结合、融为一体;采取了多图组合的方式,来展现地理事象的变化过程;采取了整体与局部图像组合的方式,以突出地理事象的特征;等等。

例如,阅读“荷兰的风车”(七上P4)、活动“日本樱花开花时空分布”(七下P73)、正文“文化与旅游”(七下P92)、阅读“亚马孙热带雨林”(七下P102)等。

六、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1.要紧扣课程改革理念,紧密联系生活
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并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

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服饰、饮食、旅行等,无一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教学时,要从生活中提取地理素材,以社会热点为重点,以增强教材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以阅读材料为例,“荷兰的风车”、“地球在变暖”、“‘地球之肺’”、“印度的牛”、“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欧洲联盟”、“德国慕尼黑啤酒节”等,都有着丰富的地理内涵。

2.要重视地理技能,突出能力培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从问题分析入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例如,“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七上P80)、“探究海陆温度变化的差异”(七上P84—85)、““读日本樱花开花时空分布示意图,解释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的原因”(七下P73),这是对学生“理解”层面的要求;“归纳日本的主要地理特征”等。

3.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德育教育
教学中,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培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灾害观和发展观,这将利于为国家乃
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例如,“北京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七下P4)、“拯救阿布•辛拜勒神庙”(七上P67)、“‘地球之肺’”(七上P90)、“处境艰难的地球”(七上P55)、“地球在变暖”(七上P88)、“亚马孙热带雨林”(七下P106)等,都包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与教育内容。

因此,教材在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4.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倡导多样学习方式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应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还必须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多采用比较、归纳、综合分析等方法。

在学习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应针对地理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尝试运用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七上P80—88)、“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差异”(七上P108)、“俄罗斯”(七下P85—89)等,都需要综合分析,从成因上来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

因此,教材对地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比较清晰、准确,方便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5.要建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有效学习
地理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获得情况,而且要密切关注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总之,课程标准的修订,向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敢干挑战传统的的教学观念,将更新的理念、更新的思想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充分表现在对学生个体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上,让学生个体在常规教学模式之外获得新的体验和新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