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次周考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第一次统考语文试题
出题人:王玉慧郭飞李怡柯马园园审核人:曹十九使用时间:2017年9月 9日
第Ⅰ卷基础知识(共22分)
一、基础知识(共1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错题回放)
A.提.防(dī) 闷.闷不乐(mēn) 玷.辱(diàn) 涸.辙之鲋(hé)
B.怂.恿(sǒng) 锣鼓喧阗.(tián) 砧.板(zhān) 命途多舛.(chuǎn)
C.壶觞.(shāng)苦心孤诣.(yì) 捧哏.(gén) 身陷囹圄.(yǔ)
D.稔.熟(rěn) 大有裨.益(bì) 拯.救(zhěng)模.棱两可(m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626班张艺馨)
A.辖制唉声叹气卖关子钟鸣鼎食 B.拢络一蹶不振吊脚楼礼上往来
C.蕴藉皇天厚土吊胃口怏怏不乐 D.颦蹙锱铢比较撂挑子好高骛远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错题回放)
①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
....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
....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
....,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
异》是可以并行不悖
....的。
⑤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
....,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⑥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
....,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错题回放)
A.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B.里约奥运会上,观众们对谌龙和李宗伟在男单羽毛球金牌争夺赛上的精彩表演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赞叹这场巅峰对决。
C.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为了防止企业免遭破产命运,企业领导者必须研究市场新趋势,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错题回放)
A.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 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C.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D. 你和我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7、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引.壶觞以自酌/引.以为流觞曲水 B穷.且益坚./君子固穷.
C.奚以知其然.也/未数数然.也
D.《齐谐》者,志.怪者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下列选项中对“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悟已往之不谏②感吾生之行休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都督阎公之雅望
⑤钟鸣鼎食之家⑥谁悲失路之人⑦鹏之徙于南冥也⑧蜩与学鸠笑之
⑨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⑩之二虫又何知
A. ①⑦/②④⑤⑥/③⑨/⑧/⑩
B. ①⑦/②⑤⑥/③⑨/④/⑧⑩
C. ①②⑦/③⑨/④/⑤⑥/⑧/⑩
D. ①②⑦/③⑨/④⑤⑥/⑧/⑩
9.下列加点的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眄庭柯以怡.颜②《齐谐》者,志怪.者也③悦.亲戚之情话④襟三江而带.五湖
⑤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⑥水.击三千里⑦雄州雾列,俊采星.驰⑧德合.一君
⑨宾主尽东南之美.⑩梓泽丘墟
..
A. ①⑤⑧/②⑨/③④/⑥⑦/⑩
B. ①③⑧/⑤⑨/②④/⑥⑦/⑩
C. ①③④/⑤⑧/②⑨⑩/⑥⑦
D. ①⑤⑧/②③⑨/④⑩/⑥⑦
10.对下列句子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复驾言兮焉求②农人告余以春及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既自以心为形役
⑤访风景于崇阿⑥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⑦彼且奚适也⑧南冥者,天池也
⑨翱翔蓬蒿之间⑩去以六月息者也
A. ①②③/④⑤⑩/⑥⑦/⑧/⑨
B. 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⑩
C. ①③⑥⑦/②⑤⑩/④/⑧/⑨
D. ①③⑥⑦/②⑤⑧⑩/④/⑨
11.对下列选项中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的“仲秋”指的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古人纪月,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纪年,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其中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方法,2016年是农历的丙申年,那么,2017年则是农历的丁酉年。
B. 王勃《滕王阁序》运用了很多典故,“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就用的是“战国四公子”中齐国孟尝君的典故。
C.庄子,即庄周,字子休,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为《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是庄周和门人及后学所著。
D.朱光潜《咬文嚼字》“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说‘付梓’‘杀青’”,“杀青”指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
后泛指写定著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1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1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20题。
(共1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7题。
傅岐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
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
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
郡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
狱
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
”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
”竟如期而反。
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
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
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
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
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北)魏。
二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
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
”议者并然之。
岐独曰:“(北魏)高澄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若许通好,正是堕其计中。
且彭城去岁丧师,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
”异等固执,帝遂从之。
及遣使,魏果举兵入寇。
三年,迁中领军,舍人如故。
二月,(北魏)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
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
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
乃遣石城公送之。
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
岐独言于众曰:“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
”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
固辞不受。
宫城失守,岐带疾
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循吏传》,列传第六十)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后疾废.久之废:中止。
B.郡录.其仇人录:记录。
C.终不引.咎引:承认。
D.其若负.信负:违背。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傅岐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②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
③和不可许④求遣召宣城王出送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⑥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⑤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讲孝道并以诚信待人。
母亲去世而离职,居丧期间备尽丧礼;有个囚犯按刑法应抵命,傅岐放他回去探家,那人竟然也能守信按期限返回。
B.傅岐在做地方官时深得百姓爱戴。
他离开始新县时,人们不分老少都走出县境跪拜送别,哭喊声几十里外都能听到;傅岐回到都城后得到升迁。
C.傅岐做事勤勉并有见识。
他在禁省内十多年,处理机要事务十分勤勉;在萧明派使者回来陈述魏国想要互通友好一事的看法上,更是与众不同。
D.傅岐在原则问题上敢于坚持己见。
北魏的侯景要和梁订立盟约,请宣城王出城送行,傅岐坚决制止要宣城王出城送行的做法,主张派石城公送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0题。
高斯得,字不妄,利州路提点刑狱、知沔州稼之子也。
少从李坤臣学,坤臣瞽,斯得左右
扶持之。
中成都路转运司试,补入太学.绍定二年举进士,授利州路观察推官。
端平二年九月,稼死事于沔。
服除而哀伤不已,无意仕进,心传①方修四朝史,辟为史馆检阅,秩同秘阁校勘,盖创员也。
斯得分修光、宁二帝《纪》。
寻迁史馆校勘,又迁军器监主簿兼史馆校勘。
时丞相史嵩之柄国,斯得遇对,空臆尽言。
冬雷,斯得应诏上封事,乞择才并相,由是迕嵩之意。
迁太常寺主簿,仍兼史馆校勘.时斯得叔父定予以礼部尚书领史事,时人以为美谈。
会太学博士刘应起入对,拄嵩之,嵩之恚,使其党言叔父兄子不可同朝,以斯得添差通判绍兴府。
淳祜二年,四朝《帝纪》书成,上之。
嵩之妄加毁誉于理宗、济王,改斯得所草《宁宗纪》末卷,斯得与吏官杜范、王遂辨之。
范报书亦有“奸人剿入邪说”之语,然书已登进矣。
心传藏新得所草,题其末日“前史官高某撰”而已。
迁浙东提点刑狱,遂劾知赴州赵善瀚、知台州沈暨等七人倚势
厉民。
疏上,不报。
改江西转运判官,斯得具辞免,上奏日:“臣劾奏赵善瀚等七人,未闻报可,固疑必有党与营救,惑误圣听,今奉恩除,乃知中臣所料。
善瀚者,侍御史周坦之妇翁也,,赃吏之魁。
沈暨者,同签书枢密院事史宅之妻党也。
祖宗以来未有监司按史一不施行者坏法乱纪未有甚此臣身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节若食荣冒拜则与世之顽顿无耻者何异,乞并臣镌罢,以戒奉使无状者。
”章既上,坦自谓己任台谏而反见攻,遍恳同列论斯得,同列难之。
计急,
自上章劾罢斯得新任。
未几,坦亦罢,七人竟罢去。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八》)【注】①心传:李心传,著作佐郎,管修史。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成都路转运司试中:考中。
B. 寻迁史馆校勘寻:不久。
C. 秩同秘阁校勘秩:次序。
D. 时丞相史嵩之柄国柄:执掌。
1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A. 祖宗以来未有/监司按吏一不施行者/坏法乱纪未有甚此,臣身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节/若贪荣冒拜/则与世之顽顿无耻者何异/
B. 祖宗以来/未有监司按吏一不施行者/坏法乱纪/未有甚此/臣身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节/若贪荣冒拜/则与世之顽顿无耻者何异/
C. 祖宗以来/未有监司按吏/一不施行者/坏法乱纪未有甚此/臣身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节/若贪荣冒拜/则与世之顽顿无耻者/何异/
D. 祖宗以来未有/监司按吏一不施行者/坏法乱纪/未有甚此/臣身为使者/劾吏不行反叨易节/若贪荣冒拜/则与世之顽顿无耻者何异/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斯得关照老师,怀念父亲。
他年少时师从李坤臣学习,李坤臣眼睛失明后,他扶持在老师左右;他父亲高稼在沔州战死,他为父服丧期满后仍然哀伤不已,无心做官。
B.高斯得得罪权贵,受到报复。
他曾上疏言事得罪了丞相史嵩之,后来,史嵩之指使
其同党议论高斯得不能与叔父同朝为官,致使高斯得到外地任职。
C.高斯得著作被改,争辩无果。
史嵩之不但在理宗和济王面前肆意诋毁高斯得,而且
还擅自改动他编的史书,高斯得与其他史官为此争辩,但没有效果。
D.高斯得直言进谏,不顾个人得失。
他任浙东提点刑狱时,弹劾赵善瀚等人依仗权势
危害百姓,但未引起朝廷重视,他便直接上朝面见皇上;请求辞去官职以示抗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21、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8分,每句4分)(1)冬雷,斯得应诏上封事,乞择才并相,由是迕嵩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2~23题。
(9分)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22.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23.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共23分)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
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
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
那儿已有个老神父。
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
我到行政法院去。
我是那里的参事。
”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
神父好像挺为难。
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
您不会感兴趣的。
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
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
您心肠真是太好了。
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
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
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
包在我身上好了。
”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
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
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
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
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肯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
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
我要写信。
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
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
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
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6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题(4分)
2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上线。
但是这款App 每天仅有2个字的免费体验,完整版需付费最低40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纸质版才24.9元),引起了许多人的吐槽。
纵观一些使用度很高的工具类词典,在App版本开发上都普遍延续了免费使用的特点。
比如牛津、剑桥出版的英汉互译词典。
可见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就必须免费。
因为在网络时代,只有免费的东西才会赢得广泛的用户基础;收费的东西,必定无人过问。
①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工具类词典App不一定必须免费。
②
③
七、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十一”黄金周期间,记者对我市的婚宴进行了随机调查,发现浪费食物现象触目惊心:鸡、鱼、肘子三大件一般仅吃三分之一,后上的蒸碗几乎没人动,面点类也剩下不少……打包的仅为个别中老年人,而且还有点不好意思;青年人基本都不打包.好多剩下的食物都进了泔水桶。
原来,近年来婚宴标准随礼金不断增多而水涨船高,一桌饭菜一般都在千元左右。
主人为了面子,相互攀比,明知吃不了那么多仍要提高婚宴标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第一次统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答案:C(A项“闷”读mèn,B项“砧”读zhēn,D项“模”读mó)
2、答案:A(B项拢—笼,上—尚;C项厚—后;D项比—必)
3、答案:C 解析:①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
形容做繁难的事情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
“展示……历史”并不是繁重的工作。
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可以用来修饰“社会生活画卷”。
③改换门庭: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投靠新的主人或势力,以图维持、发展(含贬义)。
句意为改换工作,用在此处不恰当。
④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
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
⑤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用来形容“他的教导”,正确。
⑥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做准则。
符合句意。
4、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减少”不能搭配“门槛”。
B项语序不当,应将“男单羽毛球”改为“羽毛球男单”;主客颠倒,“留下”的主动者和受动者语序颠倒,应改为“精彩表演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纷纷赞叹这场巅峰对决” D项“防止”与“免遭”合用,否定失当,不合逻辑。
5、答案:A(B项用语不看对象;C项“绵薄之力”是谦称;D项“惠存”是敬词。
)
6、答案:B(失陪: 客套话。
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多指中途先走。
璧还:敬语,原璧退还,用于归还原物或推辞谢绝赠品。
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千金:旧时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
)
7、答案:B(A动词,端起;动词,引来,疏导。
B困厄,不得志。
C代词,如此,这样;助词,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
D动词,记载;名词,志向。
)
8、答案:C(①②⑦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⑨动词,“到、往、去”;④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⑤⑥助词,相当于“的”;⑧代词,指代前文出现过的事物,此处指大鹏;⑩指示代词,“此、这”。
)
9.答案:A(①⑤⑧使动用法,②⑨形容词用作名词,③④意动用法,⑥⑦名词用作状语,⑩名词用作动词。
)
10.答案:C(①③⑥⑦宾语前置句,②⑤⑩状语后置句,④被动句,⑧判断句⑨省略句)
11.答案:B(此处的“孟尝”是东汉官吏,字伯周,有合浦珠还的故事)
12、C 【解题思路】 A项,“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理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