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礼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餐桌上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15篇)
餐桌上的礼仪1
为女士和长辈服务
如果你是一位男性,而你的周围就坐的是女性,那么你应该发挥你的绅士风度为女士的服务,比如拉开座椅,向服务员要东西。
如果身边坐的是长辈,更应如此。
点菜
点菜的时候,如果是你做东,应该请客人点菜,从长辈开始,然后询问女士的意见,最后也可以问问小孩子想吃点什么。
要照顾周全一些。
等待上菜
在等待上菜的时候,不能因为无聊而敲桌子、敲餐具,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可以和右手边的朋友聊几句,再和左手边的朋友说说话。
夹菜
夹菜的时候,不能用筷子在菜里面翻来挑去,或者夹到一半,发现时自己不爱吃的,又重新放回到盘子里。
如果想吃的菜很远,千万不要站起来去夹,应该等转到自己面前或者请边上的人帮忙夹到你碗里。
吃饭时
吃饭的时候要把碗端起来,但是胳膊不要撑得太开,挤到边上的人。
不要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头埋到碗里自顾自的吃。
夹菜或盛汤的时候应该把碗凑上去接住,不能让菜汁或汤水洒得到处都是。
动作不要太大,当心溅到旁边的人。
吃东西时手肘不要压在桌面。
在上菜空档,把一只手或两只手的手肘撑在桌面上,并无伤大雅,因为这是正在热烈与人交谈的人自然而然会摆出来的姿势。
不过,吃东西时,手肘最好还是要离开桌面。
不要“霸”着某几样爱吃的菜不放,让别人都没法吃了。
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发出“吧嗒”的声音,应该闭着嘴,细细品,不仅吃
相文雅,也有助于消化。
剔牙
发现牙缝里有东西塞着,不能肆无忌惮地当众剔牙。
最好是能起身去洗手间完成这项动作,或者侧着身,用纸巾掩着嘴,再开始“悄悄”剔牙。
剔出的东西应用纸巾接着,包好再放到骨碟中。
暂停用餐
暂停用餐时,双手如何摆放可以有多种选择。
你可能喜欢把双手放在桌面上,以手腕底部抵住桌子边缘;或者你可能喜欢把手放在桌面下的膝盖上。
双手保持静止不动,在同桌的人看来,可能比用手去拨弄盘中的食物,或玩弄头发要好得多了!
吃好饭
如果你先吃好饭,应起身对大家说,“我已经吃好了,大家请慢用”,然后再离开餐桌。
餐桌上的礼仪2
第一讲筷子
筷子是餐桌上讲究最多的。
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餐具,技术含量最高。
我个人认为这是古人在漫长的进化中创造的又一伟大发明,它像征着人要直立于世界之间的光明磊落,宁折不弯。
体现出的是独具的魅力!
那么怎样拿筷子才能发挥出高水准、高雅呢?
首先拿筷子即不能拿得靠前,也不能拿得太满,所谓太满就是你手的虎口顶在了筷子的顶端。
拿得太满了,老人说将来长大出嫁要嫁到很远的地方。
我有时不高兴会把筷子拿得满满的。
现在想想很可笑。
一先把筷子对齐,二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拿住(筷子在手的虎口中间靠前一点)三无名指的指甲垫在筷子的下面四使用时只动筷子的上侧,把食物固定好,就能夾到你需要吃的食物啦!
用歺前先把筷子放在碗的右侧,或担在碟子盘边上,我的作法是不能让筷子接触到桌面,因桌面上是不卫生的。
放在右侧的筷子也一定要整齐,否则三长两短是大不吉利的!
吃饭说话时不能用筷子指着对方,这叫仙人指路。
是指责对方,
等同于骂人一样,是会给别人带来不快的动作。
小孩子有时会把筷子含在嘴里,然后发出滋滋的声音,这叫品箸(古时筷子叫箸)留声。
在餐桌上有这种声音,会使人感到不快和令人生厌的!大人必须要制止,否则给人留下的缺少家教的表现。
如果你用筷子敲打碗碟,这就更不礼貌了。
这种动作叫乞丐要饭,乞丐要饭时会用筷子敲打碗沿,发出的声音以示哀告乞求施舍,古时叫击箸敲盅。
被他人所不齿的一种行为。
孩提时,因为这没少叫老人敲脑袋。
盘中的菜也不能随便乱夾的。
夾菜要尽量夾眼前的菜,别人眼前的菜少动为好,筷不过河,所谓河是指过盘中间到别人地界了,古人云:执箸巡城,是不雅的行为。
再一,用筷子在盘中扒拉、翻江倒海寻着自已喜欢吃的食物,且不说你留在筷子上的口水令人生厌,也是最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让人不堪入目。
古人云:迷箸刨坟,光听这词,就会让人不堪。
你找了半天,要寻你想吃的东西,筷子又不利落,把菜和汤撒在桌子上,这又叫泪箸遗珠,在餐桌上是失礼的一种表现。
最好的办法,看准你要吃的,用筷子少夾或用碟子和碗接住,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你把筷子对插在碗中,这叫当众上香,或者,把筷子交叉放着,这又叫当庭划供。
如果你吃饱了,还把筷子担着碗上和碟子上,说明你还没用完歺,临时离开也不能把筷子随手带走。
掉在地上的筷子,是要自已去捡的,否则别人就要剪掉快了。
第二、碗
首先怎样端琬呢?
用左手的大捆抅住碗口,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扣住碗底,此时手心是空着的。
切忌手心朝上端碗。
手心朝上端碗是乞丐要饭的姿势,是万不可取的端碗方法,如不小孩的手小,那么用无名指和中指扣住碗底也可。
端不起来,把碗放在桌上,左手也要扶着碗,这样做寓意着你的饭碗永远不会丢掉。
没了饭碗就没了生活的家什。
盛饭时一定要把米饭用铲子打开,这样的饭盛在碗即好看,又增加人的食欲,还不至于把饭留在碗沿上,盛饭不能盛的太满,形成锥形是最佳盛法。
端给别人饭碗千万不能将手指抅进碗沿里,把拇指趐起来,送给老人的饭碗要用双手端着,以示尊敬。
用歺完毕万不能把碗扣在桌上,如果这样做表示你对这顿饭的不满意,或对:其它人的不满,以示要打架或以后绝交。
这样饭桌上的空气会紧张的!
第三用歺时要注意的礼节
家庭用歺时,座位排次也是要注意礼节的,一般是老人和客人坐在主位,所谓主位是指餐桌的东面或里面的正中。
用歺时老人先动筷。
吃饭时不能发出不雅的声音:如打嗝、咂嘴、打喷滴,不能将胳膊肘支在桌上,吃饭时嘴里的饭没嚼完就讲话,吐沫醒满桌飞,是不礼貌的行为,要做到食不语。
当然,现在有好多的社交和谈合同是在饭桌子上完成的,但还要注意不能大声喧哗,即使讲话也要远离歺桌。
喝汤时也不能发出声响。
饭桌上不要教训孩子,否则小孩的哭闹会影响别人就歺的情绪,还有长期这么做会让孩子产生消化不良的。
现今由于社交频繁,公共就歺就多了,在外就餐的礼仪除了上边凭我个人的记忆和搜集的,礼仪也会增加好多,在此不一一举说。
但要注意一点的是:要注意仪表仪容,男同志不能赤膊,女同志不能穿太低领的衣服。
最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劝酒,饮酒不开车、开车不饮酒、否则会有法律为此究责的。
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礼仪四方的国家。
各地都各地的风俗习惯和餐桌上的规柜,所谓没有规柜不成方圆。
礼多人不怪,礼貌待人接物,礼貌就歺、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品德和修养。
老人们纠正年轻一代在餐桌上的不良习惯是对家庭和社会负的责任,也是使传统文化得以发杨光大和传承的传播者。
餐桌上的礼仪3
英国餐桌礼仪和中国的餐桌礼仪不同,源于文化的不同,移民英国或是留学英国都很有必要了解下英国餐桌礼仪,一来能更好地融入
当地生活,二来不至于到别人家做客的时候闹笑话,下面就了解下英国餐桌礼仪吧!
移民英国如果你被邀请到别人家做客,就要考虎这样几个情况。
比如,该在什么时候到主人家?如果不是谈正经事,只是个社交聚会,早到是不礼貌的。
女主人正在做准备,她还没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会使她感到非常尴尬。
晚到10分钟最佳。
晚到半小时就显得太迟了,需要向主人致歉。
什么时候应该离开呢?这没什么规定,但在主人家坐得太晚是很不礼貌的。
如果只是邀请你共进晚餐和聊天,那么你最好在10点至11点之间离开或者餐后1小时告别。
如果你被邀请留下来住几天或度周末,在离开之前应特意买束花送给女主人,这会使她非常高兴。
另外,离开后的第二天要发一封便函向主人致谢,并随附一件小礼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鲜花等。
英国的饭菜简单,但是吃饭的规矩复杂。
最主要的是坐直,学别人的样,吃饭的时候不准高高兴兴地问别人,并和别人不停地交谈。
每个人不能把自己使用的匙子留在汤盆或咖啡杯或其他菜盘上。
汤匙应放在汤盆的托碟上,咖啡匙要放在茶托上。
喝汤时最好不弄出响声,并用匙的一侧从里往外舀,不能用匙头,更不能端着汤盆把盆底剩的汤全喝光。
不论吃什么东西,都尽量别弄出声响,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懂规矩。
每餐一般只上一道主菜和沙拉,最后上一道甜食。
如果客人没有吃饱,可向女主人夸赞她做的美味并再要点鸡、牛排或其他菜,女主人会多加一份菜给他,但从不再多加。
不能在别人面前打饱嗝。
端上咖啡时要就着杯子喝,咖啡匙要放在托盘上。
不能在餐桌上抽烟。
吃完饭,客人要将餐巾放在餐桌上,然后站起来。
男士们要帮女士们挪开椅子。
如果主人还要留客人再吃一顿饭,餐巾可按原来的折痕折好。
餐后,客人要坐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向主人道别。
餐桌上的礼仪4
如今的家长只考虑如何给孩子增加营养,却忘却了餐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餐桌礼仪最能体现一个家庭的教养,那么家长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呢?
1、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食堂,经常会看到学生将整碗白米饭洒在一地,弃之泔脚,却毫无珍惜之心。
作为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是最好的课堂。
然后重视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上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每一粒饭,每一叶菜;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知足常乐,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怀感恩之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2、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与父母共同进餐;在社会,与朋友同学一起聚餐;如果能养成一个文明,然后儒雅的用餐习惯,这是保证孩子将来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从小能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的,无限的。
超越万贯家财,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儿童餐桌礼仪常识
1、请长辈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
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好示范,然后吃饭时先请家中长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
在长辈还未动筷之前,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
在家长把碗递给孩子时,孩子应双手把碗接过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2、吃完饭之前不要离开座位
除了饭前洗手外,最好让孩子养成吃饭前处理完上厕所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
3、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势。
这样不但好看,而且还有利于消化。
4、正确地拿筷子
其实只要1个小时妈妈就可以教会孩子用筷子,单单是一个用筷子,就可以让一个人显得很有教养,我们老祖宗发明了筷子,一种道具可以用于各种食物,然后蕴含着深厚的以不变应万变、以简单应对复杂的传统文化精髓,这也是我们必须要传承的。
5、吃饭时不要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
6、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
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然后有的人甚至将自己喜欢的菜从盘中全部调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给别人,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并且显得比较自私。
7、吃饭的时候尽可能不要发出声音
教育孩子嚼饭的时候尽量闭着嘴,喝汤的时候也慢慢等汤凉了再喝,不要上来就西里呼噜地喝。
8、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干别的事情。
吃饭的时间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然后也是加强亲子沟通的最佳时间,孩子也会有很多事情想与爸爸妈妈分享,请珍惜这段时间。
提醒孩子,吃饭时不可以玩玩具。
吃饭时也尽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要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
同时也要提醒爸爸妈妈,再忙也不要在吃饭时长时间接手机了,毕竟在这么繁忙的现代社会,一家人和和美美地、不受任何打扰地在一起吃一顿饭,其实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9、饭后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
10、吃完饭后若要先离席,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
”
11、饭后帮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帮助洗碗。
怎样培养培养餐桌礼仪?
1.一起用餐。
孩子与父母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然后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
2.不要求快。
在同一时期内有计划的教会一个或两个礼仪。
3.目标合理。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然后父母要尽量了解孩子的能力,对某个孩子有效的方法在其他孩子身上可能完全不管用,要注意年龄的差别。
4.要有弹性。
如果你的孩子哪天很不对劲,就放松一下,延到第二天。
5.生动有趣。
孩子想象丰富,都喜欢扮演生活中的人物,有时不妨摆设精美的餐点,邀请他们盛装赴宴,教会他们举止要与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称。
6.经常操练。
父母带孩子到餐馆用餐,在公众场合让孩子熟悉平时所学的礼仪。
7.正面教导。
孩子对禁止他们做的事易生反感。
与其在他们做错事之后批评他们,不如事先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
8.善用机会。
在节假日或节庆场合,抓住时机教导孩子穿着、餐饮及应对的原则。
9.解释原因。
在任何时侯都尽量向孩子解释要遵守礼仪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10.树立榜样。
教孩子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也可借助录像带、书籍、图片等进行教育。
餐桌上的礼仪5
现在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
餐桌礼仪在中西方人们的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西餐在吃的方面都有两方面的礼仪,一是来自自身的礼仪规范,比如说餐饮适量、举止文雅。
另一个是就餐时自身之外的礼仪规范,比如说菜单、音乐、环境等。
尽管有许多不同,但还是有许多规则是大多数国家通用的。
有一种说法,不懂得吃西餐的礼仪,就不算是正宗的现代人。
那么中西就餐礼仪终究有些什么差异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预定
在中国吃饭很少有预约的事,一般在大型的,重要的场合才会预约。
而在西方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
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
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
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二、着装
中西方在这方面都很有讲究。
但在中国,人们在餐馆用餐的穿着可以随便一些,即使是T恤、牛仔裤都可以,只有在重要的宴会上才会穿得隆重些。
而吃饭时穿着得体、整洁则是欧美人的常识。
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
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此外最重要的是手一定要保持干净,指甲修剪整齐。
进餐过程中,不要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
三、入座
入座时如果有主人或招待人员,那么座位应该听候主人或招待人员指派,不要过于礼让。
如未定座位,应由尊长坐上座,自己捡低档的座位坐下,不必过于谦恭。
当你快要坐下时,切记要用手把椅子拉后一些才坐下,如果用脚把椅子推开,这样就表现出你是一个很粗鲁的人。
小姐们若有男友同行时则不必自己动手拉椅子了,因为这是男友的责任。
入座时,要坐得端正,双腿靠拢,两足平放在地上,不宜将大腿交叠。
双手不可放在邻座的椅背,或把手搁在桌上。
进入西餐厅后,需由侍应带领入座,不可贸然入位。
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
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跷足。
不可在进餐时中途退席。
如有事确需离开应向左右的客人小声打招呼。
用餐时,坐姿端正,背挺直,脖子伸长。
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记得要抬头挺胸吃,在把面前的食物送进口中时,要以食物就口,而非弯下腰以口去就食物。
四、餐巾
中国的餐厅一般会在客人上桌前在每位客人的水杯里插上一朵用纸制成的小花,便于美观。
而西餐餐巾一般用布,餐巾布方正平整,色彩素雅。
经常放在膝上,在重礼节场合也可以放在胸前,平时的轻松场合还可以放在桌上,其中一个餐巾角正对胸前,并用碗碟压住。
餐巾布可以用来擦嘴或擦手,对角线叠成三角形状,或平行迭成长方形状,拭擦时脸孔朝下,以餐巾的一角轻按几下。
污渍应全部擦在里面,外表看上去一直是整洁的。
若餐巾脏得厉害,请侍者重新更换一条。
离开席位时,即使是暂时离开,也应该取下餐巾布随意叠成方块或三角形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暗示用餐结束,可将餐巾放在餐桌上。
五、取食
在中国,大多数餐馆、家宴都使用圆桌,大家围着菜肴而坐,这样不仅体现了团团圆圆的气氛,也取食方便。
而在西方国家,大多数是采用的长桌或T型桌,那么难免遇到取食不到的状况。
西方的“小盘式”避免了这一点,但有时候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下取食时不要站立起来,坐着拿不到的食物应请别人传递。
有时主人劝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礼,相反主人会引以为荣。
对自己不愿吃的食物也应要一点放在盘中,以示礼貌。
当参加西式自助餐时,另一次就把食物堆满整个盘子。
盘子上满满的食物让人看起来认为你非常贪得无厌。
每次拿少一点,不够再去。
六、就餐的方式及禁忌
在中国,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餐具,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在就餐时一定要注意。
而在西方多使用刀叉。
其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
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
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刀叉的尾端,食指按在柄上。
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
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
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
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进餐途中想要休息或取面包时,应是刀摆在盘上右侧,叉在左侧,两者呈八字形。
要注意的是,刀尖端搁在盘缘不可滑落,而且,刀柄后端碰触到桌面也不行。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叉背必须朝上放置。
因为,不管进食时叉子如何拿法,叉子内侧朝上放置是用餐完毕的表示。
餐桌礼仪更是一门不可轻视的学问,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才能更好地掌握与运用。
餐桌礼仪更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礼仪,本文以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与对比为出发点,在参考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基础上,对中西方餐桌礼仪进行了充分的描写。
希望通过此对比可以让
英语学习者了解更多关于跨国文化交流中的餐饮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赵红群.编著.世界饮食文化.时事出版社.20xx
[2]熊经浴.现代商务礼仪.中国物资出版社.20xx
[3]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P48-50
[4]姜若愚.张国杰.中外民族民俗.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xx
[5]金正昆.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餐桌上的礼仪6
座次
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
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
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如果你是主人,你应该提前到达,然后在靠门位置等待,并为来宾引座。
如果你是被邀请者,那么就应听从东道主安排入座。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老板出席的话,你应该将老板引至主座,请客户最高级别的坐在主座左侧位置。
点菜
如果时间允许,你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
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你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你的预算。
一般来说,如果是你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你来作主。
如果你的老板也在酒席上,千万不要因为尊重他,或是认为他应
酬经验丰富,酒席吃得多,而让他/她来点菜,除非是他/她主动要求。
否则,他会觉得不够体面。
如果你是赴宴者,你应该知道,你不该在点菜时太过主动,而是要让主人来点菜。
如果对方盛情要求,你可以点一个不太贵、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
记得征询一下桌上人的意见,特别是问一下“有没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较喜欢吃什么?”让大家感觉被照顾到了。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可借鉴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
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
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
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
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
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
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你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点菜后,可以请示“我点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几位的口味”,“要不要再来点其它的什么”等等。
吃菜
中国人一般都很讲究吃,同时也很讲究吃相。
随着职场礼仪越来越被重视,商务饭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讲究。
中餐宴席进餐伊始,服务员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脸。
上龙虾、鸡、水果时,会送上一只小小水孟,其中飘着拧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饮料,而是洗手用的。
洗手时,可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小毛巾擦干。
用餐时要注意文明礼貌。
对外宾不要反复劝菜,可向对方介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