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 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 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 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 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 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 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 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 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 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 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 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 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 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 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1.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字廷益),号(节庵)。 2.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 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3.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 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3.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 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 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
你们知道那些关于岳飞的故事吗?
• 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 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 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 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 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 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 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 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 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 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 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 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 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 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 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 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
张苍水(1620-1664),名煌 言,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 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 诗人。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 起兵抗清,奉鲁王监国,官至兵 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后与郑 成功合兵进攻南京。他率众坚持 抗清达十九年,清康熙三年 (1664)兵败,不久被判徒出卖, 被害于杭州弼教坊。祠堂正厅塑 有张苍水像,高三米。四周墙上 的八幅壁画,描绘了张苍水悲壮 一生。
•问答时间到
1.岳飞:(1103-1141),字(鹏举),(相州汤 阴(今河南汤阴))人。 2.(南宋)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力学, 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吴起的兵书。 3. 绍兴十一年(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 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闻风 响应。 4.正要乘胜前进,收复北方失地之时,(宋高)宗赵构 采用秦桧奸计,一日之内发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
1.张苍水(1620-1664),名(煌言),字 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明末 著名的抗清英雄,爱国诗人。 2.南明弘光元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奉鲁 王监国,官至兵部尚书,据守(浙江沿海) 3.他率众坚持抗清达十九年,清康熙三年 (1664)兵败,不久被判徒出卖,被害于 (杭州弼教坊)。
•
岳飞:(1103-1141),字鹏举, 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 初抗金名将。其祖世代务农。家贫, 力学,自幼喜读《左传》和孙武、 吴起的兵书。后从军,屡破金军, 以恢复中原为已任。历官荆湖 • 东路安抚都总,河南、北诸路招讨 使,枢密副使等职。绍兴十一年 (1141),大败金兀术,进军至 朱仙镇(在今开封南四十五里), 大河南北闻风响应。正要乘胜前进, 收复北方失地“莫须有” 罪名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 赐谥武穆。宁宗嘉定四年 (1211),追封鄂王。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 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 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 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 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 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 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 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 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 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 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 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 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 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 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 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 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 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 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 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 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 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