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改革的思考_吕海燕
吕海燕-应急管理法规和体系建设2018
![吕海燕-应急管理法规和体系建设2018](https://img.taocdn.com/s3/m/71c1b3a6240c844768eaee1f.png)
2、事故风险描述
简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事故风 险种类、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及影响 范围等。
• 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 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 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 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 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 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二)应急由 综合应急预案、专 项应急预案和现场 处置方案构成。生 产经营单位应根据 本单位组织管理体 系、生产规模、危 险源的性质以及可 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确定应急预案体系 ,并可根据本单位 的实际情况,确定 是否编制专项应急 预案。风险因素单 一的小微型生产经 营单位可以只编写 现场处置方案。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 应急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 施,要明确应急预案编制部门及各有关部门确 保应急预案实施的工作职责。如应急值守、培 训演练、保障措施、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等。
• 应急救援工作主要体现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 构的建立和执行,要按照事故类型成立相应的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明确现场指挥人员及职责 ,有序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按照事故类型 和级别可以成立相应的专业工作小组,如监测 侦检、现场处置、物资保障、医疗救护、技术 支持、综合协调、后勤保障、善后处置等。
应急管理法规和体系建设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专家组成员 吕海燕 2018年10月 昆明
介绍内容
一、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二、有关文件部门规章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一、应急管理法律法规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 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
1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吕海燕)
![12.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吕海燕)](https://img.taocdn.com/s3/m/6cf65dcee009581b6bd9ebd3.png)
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陆上石油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陆上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海洋石油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应对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参与核事故应急预案 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建立应急平台,整合“110”、
“119”、“122”、“120”等信息报警系统,全面推 进信息报警系统多台合一,逐渐实现统一报警号码 ,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管理体 系,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 围绕应急预案的实施,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都与同级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机 制。安全监管总局同环境保护部、气象局、海洋局 、地震局、总参应急办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应急救 援联动机制,密切了与公安、交通运输、质检、旅 游、水利、武警等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全面提高事 故应急响应能力。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图
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区县应急预案18
专项应急预案34
应急保障预案7
自然灾害7
事故灾难17
公共卫生4
社会安全6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街道、社区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体系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 预案
纵横 向向 到到 底边
…
专项应急预案
火灾 专项 预案
专项 预案 泄漏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按照事件类型划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 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预案功能划分: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 预案、现场处置方案。 总体应急预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政府 组织或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 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 总体应急预案主要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的基本原 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的总 体安排等,明确相关各方的职责和任务。
5 吕主任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5 吕主任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c6bec9acc22bcd126ff0c93.png)
区县应急预案18
专项应急预案34
应急保障预案7
自然灾害7
事故灾难17
公共卫生4
社会安全6
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街道、社区应急预案
00 贮运厂总体应急预案 01 贮运厂火灾爆炸应急预案 工 业 生 产 02 贮运厂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 03 贮运厂油气管线泄漏应急预案 04 贮运厂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贮 运 厂 重 大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社 会 安 全 图00.1
10 贮运厂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贮运厂应急预案体系图务院办公厅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的成立, 标志着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第一轮过程的开始。为 指导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和修订突发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2004年上半年分别 印发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和《省(区、市)人民政府 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并分别组织 召开应急预案工作会议进行部署。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各级地方人民 政府及其部门编制的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 部门应急预案陆续到位。到2006年,我国突发公共事 件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三、应急预案概况
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 的努力,全国绝大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和基层组织都制 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解决了应急预案有无的问题。 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应急预案的认识存 在较大差距,应急预案仅仅作为一般性文档文件进行 编制和管理;二是应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知识,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制订应 急预案;三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操作性差,相互 不衔接;四是应急预案按照事故类别编制预案,条块 分割、成本高、效率低;五是应急预案的落实和演练 急待加强。
中国管理科学投稿格式
![中国管理科学投稿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5477ff781711cc7931b71666.png)
安全事故现状与趋势分析方法研究刘卓军1,柳刚1,2(1.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90)摘要:包括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控制在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需要客观把握安全生产的现状并准确地判断其总体发展趋势。
本文基于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快报数据,对近年安全生产现状做出季节性等分析,并为短期安全生产形势变化的预测与判断不仅提出了三个可行的ARIMA-BP、ARIMA-RBF以及ARIMA-GRNN非线性组合模型而且进一步基于RBF,对前述三个模型再次进行非线性组合,给出了一种新的双重非线性组合趋势分析方法。
实证结果表明,双重非线性组合能够较为精确地预测安全生产事故的发展趋势,可以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对提供管理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安全生产;ARIMA模型;BP模型;RBF模型;GRNN模型;非线性组合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 引言目前,安全生产仍然是世界各国都必须面对和应对的重大问题。
对此,我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显然,通过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现状和特征分析有助于认识安全生产事故的规律,通过对安全生产事故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有助于对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控制和应对做出有效的决策。
国内外关于安全生产事故研究的报告[1]和文献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某一类安全事故的预测预警,如李书全和窦艳杰(2008) [2]针对建筑安全事故,提出了RS—SVM预测模型;钟铭(2009) [3]采用模糊数据融合算法,对煤矿瓦斯进行预警;(2)安全事故发生的规律分析,主要包括: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安全事故与相关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
如吕海燕(2004)[4]对我国工矿企业、消防火灾、交通等进行总量统计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事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框架;Kopits和Cropper(2005)[5]专门对交通死亡事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任荣森收稿日期:修订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消费品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及标准研制》(2006BAK04A23)作者简介:刘卓军(1958-),男(汉族),黑龙江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2009) [6]等人建立了油库的多层递阶解释结构模型(ISM),将油库安全事故成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三个层次;(3)对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事故管理绩效的评估、城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能力评价、安全事故损失的计算、安全事故中的风险管理。
关于安全生产体制的思考
![关于安全生产体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b017c9bbceb19e8b8f6baf1.png)
收稿日期 : 2 0 1 7一 o 4— 2 0 作者简介 : 吕万军( 1 9 6 9一 ) , 男, 四川达县人 , 本科 学历 , 现在新疆 生产建设兵 团第七师安监支 队从 事安 全监 察工作o
71
各级人民政府的各个部门永远不可能配齐安 全 监 管的 技 术 力量 。追 求 配 齐 , 也 不 是 发 展 的 方 向。借鉴国内外的一些经验 , 政 府通过购买服务 来实现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是一个既节 约又有效的 方式。 企业也要讲 究用人成本 , 把所有安全生产相 关人才聚集于 自身麾下 , 并不划算。安全 人才大 致 可分 为 两 类 。一 类 是 规 划 类 人 才 , 用 于 对 安 全 生产工 作 做 出统 筹 规 划 。一 类 是 执 行 类 人 才 , 把 别人 的规 划 予 以落 实 。规 划 类 人 才 几年 用 一 次 , 执行 类 人 才 经常 使 用 。所 以 , 规 划 类 人 才 也 养 在 企业 , 对 一 般 规 模 的企 业 来 说 是 不 科 学 的 。需 要 时购 买服 务 , 是较 为节 约和 高效 的方 法 。 提供服务的~方 , 可以市场化运作 , 提供大量 的专业技术支撑人才, 优质优价 , 越用越精。 当然 , 现在 技术 支撑方 还 很弱 小, 还 不 堪 重 负。影响其发展 的不 利因素主要有 : 使用技术支 撑 方有 一 些 搞权 力 寻 租 , 提 供 技 术 支 撑 方 有 一 些 寻求“ 红顶” 中介 , 低价中标原则失当, 服务质量缺 乏公 正的评 判 , 相 关 法律 法 规 亟待 完 善 。 但是 , 这 是前 进 中 的 问题 , 发 展 的 大 方 向 的对 的 。应 该 本 着 积极 的态度 , 在 实践 中逐 步 克服 不 利 因 素 , 尽快 壮大技术支撑方 , 使之 早 日形成强有 力的安全 生 产 技术 支撑 主体 。深 圳在 2 0 1 5年 1 2月 2 0号 山泥 倾泻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 , 迅速成立“ 城 市公共安全科学研究院” , 就是 发展技术支撑主体 的一个 很好 的例 证 。 2建 立健 全 安全 生产 责任 制的 措施 2 . 1明确 党委 领 导责任 坚持党政 同责 、 一 岗双责 、 齐抓共管 、 失职追 责, 完善安 全生产责任体系。兵团各级党委要把 安全 生产 放 在 重 要 的 位 置 , 加 强 组 织领 导 。本 地 区的安全生产 第一责任 人必须 为党 政主要 负责 人, 领导班子其他成 员对 其分管范围中的安全生 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兵团各 级安 全 生产 委 员 会 主 任 , 同 级 党 委 和 政 府 及 相 关 部 门负 责人 组成 安全 生产委 员 会成 员 。 兵团各级党委必须认真落实执行安全生产方 针, 在推 进本 地 区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同时 同 步推 进 安全 生产 工 作 , 定 期 检 查 研 究 本 地 区 安 全 生 产 的 重大 问题 。注重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领导班 子、 干部 队 伍 建 设 和 人 才 培 养 。从 严 把 控 安 全 生 产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生产知识的 普及宣传及舆论引导 。充分发挥纪委、 工会 、 社会 对 各级 党 委 安 全 生 产 工 作 在 民 主 监 督 方 面 的 作
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安全生产
![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安全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d87fcb6dbceb19e8b9f6ba90.png)
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1、什么是国际通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健康事故调查统计分析方法求解共享下2、安全生产统计主要统计哪些内容安全生产专抄项统计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实事求是做好统计报表,按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是统计人员的责任和应该遵守的纪律。
统计是以国家和行业统一制定的表格为主要展示形式,按照统一制定的指袭标内容及报送程序和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组织形式。
统计人员有调查权,即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调查会议,检查与统计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和凭证;有报告权,即把调查的资料和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出统计报告;有监督权,即检查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检查和揭露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3、你好,我是安全工程的学生,最近在做毕业设计。
请问有关中国历年安全生产事故情况统计数据在哪里查的到呢一般你所在的学校都有电子图书馆的吧,或者在你们学校的IP地址能就能免费登录像万维网知网之类的电子图书馆,上面资料很多,也比较权威,在外面登录的IP是要收费的,还有很多资料网,忘了。
当年我是在知网上下载资料搞定论文的,在学校外面登录的资料一般要收费,几块钱一分吧。
4、什么是事故统计指标事故统计指标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它是安全生产系统采集事故信息的依据,对一系列安全生活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建立相对指标是科学评价事故的基础,如果事故统计分析指标体系不健全,就很难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分析预测。
然而,我国目前统计报表填写不规范,事故统计报告资料不详,事故统计分析指导性差。
1与此相比较而言,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局早在1970年12月29日颁布《职业安全健康法》后,开始正式实施职业事故统计报告制度。
该体系中的事故分析方法所采用的百万吨死亡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在工业发达国家得到普遍采用。
本摘要将简单介绍一下国内和世界普遍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以供读者参考。
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的思考
![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eb39ccbfc4ffe473268aba9.png)
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的思考发表时间:2019-08-28T12:05:20.5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彭杰[导读] 摘要:安全生产评价体系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托和保障,是一种现代化安全管理手段,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安广源检测评价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162摘要:安全生产评价体系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托和保障,是一种现代化安全管理手段,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够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为安全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本文重点阐述了安全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及评价标准的完善、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以及评价机构自身强化三个角度来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从而协助企业更好的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减少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评价;安全评价体系;1 前言我国安全评价工作已经渡过初步发展阶段,形成了覆盖不同行业的安全评价体系。
安全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主要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现状评价。
随着现代化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配套的安全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
本文从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及评价机构自身强化三个方面阐述了完善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
2 安全评价的重要性与存在问题1、安全评价的重要性安全评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贯彻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性安全生产政策。
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能够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市场准入条件;安全现状评价能够有效的分析和审查企业目前安全生产经营状况与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二是有利于提高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提供依据。
三是有利于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安全资金投入,根据生产现场危险源和及其危险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和资金配比,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 事故统计与行业指标体系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 事故统计与行业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95380644afe04a1b071dead.png)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辅导——事故统计与行业指标体系一、事故统计的基本任务1.对每起事故进行统计调查,弄清事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
2.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进行测定。
3.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借助数理统计手段,对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事故发生的情况、趋势以及事故参数的分布进行分析、归纳和推断。
事故统计的任务与事故调查是一致的。
统计建立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没有成功的事故调查,就没有正确的统计。
调查要反映有关事故发生的全部详细信息,统计则抽取那些能反映事故情况和原因的最主要的参数。
事故调查从已发生的事故中得到预防相同或类似事故的发生经验,是直接的,是局部性的。
而事故统计对于预防作用既有直接性,又有间接性,是总体性的。
二、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地收集与事故有关的资料、数据,并应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大量重复显现的数字特征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和推断,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法规、加强工作决策,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三、事故统计的步骤事故统计工作一般分为3个步骤。
(一)资料搜集资料搜集又称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对大量零星的原始材料进行技术分组。
它是整个事故统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资料搜集是根据事故统计的目的和任务,制定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和单位,拟定调查项目和表格,并按照事故统计工作的性质,选定方法。
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是一项经常性的统计工作,采用报告法,下级按照国家制定的报表制度,逐级将伤亡事故报表上报。
(二)资料整理资料整理又称统计汇总,是将搜集的事故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并根据事故统计的目的和要求计算有关数值。
汇总的关键是统计分组,就是按一定的统计标志,将分组研究的对象划分为性质相同的组。
如按事故类别、事故原因等分组,然后按组进行统计计算。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acfd604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5.png)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一、前言本文旨在为企业制定一套可操作性较高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标体系,以满足国家有关生产安全管理要求和企业管理实际需要。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评估指标,包括评估流程、评估工具和评估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对于大型企业可进行相应的补充和调整。
二、目的企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进行评估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可使企业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质量有一个量化的评估,更好地指导企业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为避免和控制安全事故有力支持。
三、评估指标体系3.1 评估流程(1)评估前准备确定评估单位、评估时间、评估人员和评估范围。
(2)评估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和完整性• 应急预案的应对能力• 应急预案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演练情况• 应急设施和物资的备齐情况• 应急预案能否真正适用于生产实际情况(3)评估结果分析将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应急预案的总体质量及相应建议。
3.2 评估工具3.2.1 应急预案的编制情况和完整性• 应急预案是否全面包含规定内容• 应急预案文本是否清晰明了3.2.2 应急预案的应对能力• 应急预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应急预案应对能力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应急预案应对能力是否与先进技术和经验相适应3.2.3 应急预案相应的人员培训和演练情况• 企业是否对应急预案进行了专业培训• 企业是否定期进行了应急演练3.2.4 应急设施和物资的备齐情况• 企业在应急情况下是否具备相应的设施和物资3.2.5 应急预案能否真正适用于生产实际情况• 应急预案是否能针对不同生产情况进行调整• 应急预案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四、总结本评估指标体系不断随着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国家安全管理要求的更新而逐步完善,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理解。
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浅析
![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54476a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4.png)
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浅析安全生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用与管理三个方面,浅析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安全生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生产安全风险管控、事故应急管理等内容。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科学、系统、准确地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既要注重过去的实践经验,也要结合当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
(三)实用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实际应用性,能够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劣、局限性,有助于企业进行管理决策和改进工作。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分为内部应用和外部应用两个方面。
内部应用主要指应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对不同环节指标的检测和评估,监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生产质量。
外部应用主要指应用于社会监督和评价,通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指标的公开展示,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还可以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公正、透明。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指标制定管理。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订,及时更新和完善。
(二)数据采集管理。
对评价指标体系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科学、规范、准确、及时地采集和整理,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三)指标监测管理。
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持续性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安全生产质量。
(四)应用管理。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需要遵循方法科学、规范化原则,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和真实性。
(五)评价结果管理。
评价结果应该及时通报相关负责人并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次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实效
![一次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实效](https://img.taocdn.com/s3/m/61383d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a.png)
一次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实效摘要:一、引言二、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重要性三、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方法四、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实效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生产安全一直是各个行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则是对生产安全情况的重要评估方式。
对生产安全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频率、严重程度等,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本文将对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的统计实效进行探讨。
二、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重要性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是对生产安全情况的重要评估方式,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对事故统计数据的分析,政府和企业可以了解生产安全形势,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2.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共同特点和规律,从而采取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3.提高生产效率。
减少事故发生,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三、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方法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通常采用描述统计法和推理统计法。
1.描述统计法。
描述统计法用于概括和描述原始资料总体的特征,包括频数分布、图形或图表、算数平均值等。
2.推理统计法。
推理统计法是从一个较大的资料总体中抽取样本来推断结论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四、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实效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事故报告和调查的效率。
通过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提高事故报告和调查的效率,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2.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
通过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提高事故预防和应对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
3.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通过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可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降低生产安全风险。
五、结论生产安全伤亡事故统计对于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https://img.taocdn.com/s3/m/6663b38d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9c.png)
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篇一》自从我开始从事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的工作以来,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这个领域,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我建立并完善了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为我国的安全事业做出了一份贡献。
基本情况我刚开始接触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时,面临着许多困难。
这个领域的工作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法律法规、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等多个方面。
由于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很难通过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最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我很难全面了解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
工作重点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便为工作依据。
2.建立和维护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框架,确保所有的安全工作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执行流程。
3.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4.监督和检查各项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确保安全目标的实现。
取得成绩和做法通过以上的努力,我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框架,明确了各个安全工作的责任人、执行流程和执行时间。
我进行了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了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最后,我通过监督和检查,确保了各项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实现了安全目标。
我在这个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我积极地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以便为他们更好的服务。
我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便为工作更有力的支持。
最后,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进行决策和评估。
经验教训和处理办法在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我认识到安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来解决,还需要结合管理手段和人的因素。
我发现在处理安全问题时,不能仅仅关注眼前的问题,还需要考虑长远的影响。
最后,我明白在处理安全问题时,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思维,不能仅仅关注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配套标准体系完善研究
![生产安全事故调查配套标准体系完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06740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1.png)
摘 要: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可以查明事故原因,通过事故调查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分析研判共性风险隐患,推进关口前移,有效抑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的开展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为依据,并配套了3项标准用于规范调查工作的开展,但对于具体工作的实施,3项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
本文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工作开展的6个阶段,分析不同阶段对标准的需求,提出了配套的标准体系,以期为后续生产安全事故配套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安全事故,事故调查,配套标准,标准体系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3.09.007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Standards System forInvestig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NING Li-jun JIAO Xin-yi YAO Xiao-hui LI Hai-peng(Institute of Urban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Beijing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rough accident investigation, the causes of accidents and the weak links in management are identified, common risks and hidden dangers are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and the gateway is moved forward to effectively suppress the occurrence of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investigation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Regulations on the Reporting and Investigation of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and is supported by three standards used for regulating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However, these three standards no longer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work. Based on the six stages of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s for standards in each stage. It proposes a complementary standards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standards for subsequent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investigation.Keywords: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accident investigation, supporting standards, standards system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改革与发展经费自立课题“493号配套标准完善研究” (项目编号:YJ-SKT-22050)研究成果。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fd09c415727a5e9846a611e.png)
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构建作者:薛志岭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7期摘要: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多。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给国家及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事故后果严重。
因此,对建筑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能够作为观察事故发生趋势、探查事故原因、制定事故预防措施、预测未来事故等的科学依据和基础。
本文就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安全指标体系事故致因理论引言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科学评价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安全管理和设施的现代科学技术含量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1研究概况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我国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56年,国务院制定《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以及1989年《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办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等等。
至2010年已形成了由4类31个指标构成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我国在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方面主要有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绝对指标:万人死亡率、千人负伤率、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十万平米死亡率、百万平米死亡率等相对指标。
其中在事故统计方面,较常用的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等绝对指标。
在事故指标体系完善方面我国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却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缺少适用于企业的事故统计指标,目前我国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多以死亡人数作为最主要的统计指标,更适用于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安全事故的监管。
另一方面无法反映企业真实的安全水平。
2目前我国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至2010年已形成了由4类31个指标构成的全国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对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的思考
![对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253f3bc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f.png)
对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的思考
杨乃莲
【期刊名称】《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1(007)007
【摘要】做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是国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和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监察工作的基础.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发展情况;指出了当前事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就改进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工作、进一步完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以及如何向国际劳工组织提供我国职业伤害统计数据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总页数】4页(P159-162)
【作者】杨乃莲
【作者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28.01
【相关文献】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J], 康亚;刘泽功;王怀义
2.农户生产效率的衡量方法及其改进--关于调整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经济效率分析体系的思考 [J], 傅晓霞
3.电力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及改进 [J], 葛爽
4.基于改进GM(1,1)−Markov模型的国内生产安全事故预测研究 [J], 王铁骊;彭
恒明
5.关于改进我国劳动统计工作的思考 [J], 陈群洲;蒙德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强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如何强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be556ba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d.png)
如何强化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吕海燕
【期刊名称】《安全》
【年(卷),期】2015(036)001
【摘要】详细分析2013年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事故扩大的3起特别重大事故,在剖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对应急管理工作认识存在误区,不重视.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强令工人冒险作业;事故应急响应不及时,缺少协调指挥机制;预案不实用,预案间相互衔接较差;应急处置责任不落实,准备工作不到位.针对问题提出应抓好明确事故应急处置原则,做好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做好事故处置相关工作三方面的工作.
【总页数】5页(P3-7)
【作者】吕海燕
【作者单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安委会要求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
3.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
4.南京市江宁区召开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学习会
5.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周密部署强化督导中秋假期全国安全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以上自然灾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 保障安全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4942857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e.png)
实施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安全生产
吕海燕
【期刊名称】《劳动保护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0(020)002
【摘要】强化企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国1999年国家经贸委颁发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并发布了《关于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通知》。
本文介绍了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历史背景,中国的现状和规范认证工作的措施。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吕海燕
【作者单位】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9-65
【相关文献】
1.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实施--安标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 [J], 张进生
2.落实安全保障推动科学发展——《安全生产法》实施十周年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成立十周年回顾 [J], 连凯华
3.推进改革发展保障安全生产——福建省制定落实《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J],
4.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全员安全生产 [J], 曾红;欧阳虹
5.建立和实施劳动保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考 [J], 丁淑萍;张素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相关问题思考
![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相关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454abfe6c85ec3a86c2c55d.png)
安全生产评价体系相关问题思考【摘要】安全评价是现代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安全管理的现代化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安全评价在预测、廉价系统危险性是,认为危险性不超过可接受的危险水平时,系统是安全的,这种“可接受的危险水平”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公认,即系统的危险性应达到社会允许的危险水平。
“社会允许危险标准”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状况。
安全评价不仅需要技术理论做支撑,又需要有实际操作经验做指导,理论与实际经验的结合,才会使安全评价体系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安全生产评价体系一、我国安全评价体系现状1.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源与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很大,发展不平衡,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在很多地区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忽视劳动者生命和健康。
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三方面:一是企业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安全技术差异大,他们并不是安全评估人员,为了从业去考资格证,很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专业的安全评价从业人员又缺乏企业生产条件的安全评价现场经验,用理论去指导实际,难以落实,导致理论和实际生产经验脱节,安全评价不能得到较好的应用;二是没有专门的、系统的安全评价法律或法规对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三是由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安全评价标准的滞后,需要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国家制定的安全评价标准中并没有规定,这就使很多企业存在着监管的空白。
2.新的安全评价方法,逐步得到应用。
在我国很多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和安全评价机构,对安全评价方法做出研究,并对很多行业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了优化。
在高危行业如:危险化学品生产、非煤矿山、煤矿等行业,做出了安全评价技术规范性指导,有《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导则》等,目前这些安全评价规则已被广泛应用。
3.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由于国家的重视,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技术人员数量快速增长,据调查,截止2010年底,获得国家级安全评价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为710家,其相关的参加全国考试并取得从业资格的在2万人以上,经过国家和地方组织的,培训人员在5万人以上,安全评价从业人员的队伍已形成规模,安全评价涉猎的行业已包括非煤矿山、煤矿、建筑、采油、冶金、危险化学品等等各个行业,并且这些行业里不少具有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已参与到安全评价工作中,使得安全评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统计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41bd1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b.png)
事故管理制度-事故统计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事故时有发生,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为了维护社会安全和人民利益,事故管理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事故统计是事故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事故统计的重要性事故统计是指对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发生的事故进行记录和分析,从中获取有关事故原因、范围、频率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事故统计的重要性在于:1、了解事故的全貌。
通过事故统计,可以及时了解事故的类型、地点、原因、伤亡情况等信息,进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措施。
2、更好地预测事故风险。
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多年来事故发生的趋势和规律,从而预测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地点,准确预测事故风险。
3、有效制定应急措施。
通过事故统计,可以进一步了解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所涉及的人员、设备、场地等重要信息,从而制定更加科学、针对性更强的应急措施,迅速、及时地处理和处置突发事故。
二、事故统计的程序事故统计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1、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是事故统计的第一步。
统计人员需要到现场调查或通过现场人员提交相关信息,收集有关事故的全部数据。
2、数据整理。
数据整理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梳理,分类、标准化,使其具有可比性和可分析性。
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把整理好的数据分析、处理,找出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4、数据反馈。
数据反馈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反馈给相关人员,以提高事故管理水平。
三、事故统计的注意事项1、统计人员素质问题。
事故统计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要求统计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够准确收集和整理事故数据。
2、数据质量问题。
事故统计的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价值。
要求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并要经过严格审核和验证。
3、事故统计的保密问题。
事故统计的数据涉及到一些重要的机密信息,如企业的生产线、设计图纸等。
要求统计人员对数据进行保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机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