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两种不同方式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两种不同方式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
李绍臣;郑万超;卞晓慧;王桂艳;武知荣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和传统解剖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接收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
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42例患者.观察组使用超声引导定位,对照组使用传统解剖定位.对两组麻醉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的麻醉完成时间、起效时间、阻滞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为1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使用超声引导定位的效果突出,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
【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8(010)022
【总页数】2页(P62-63)
【关键词】超声引导定位;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比较;观察
【作者】李绍臣;郑万超;卞晓慧;王桂艳;武知荣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麻醉科,黑龙江大庆 16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常见麻醉方式。

以往使用的解剖定位需要多次穿刺,患者阻滞不全,并发症几率高[1]。

目前临床中广泛使
用超声引导定位,定位准确[2]。

此次就我院接收的部分患者开展分析研究,对两
种定位方式的效果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接收上肢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42例患者。

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18~66岁,平均(34.8±16.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
2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34.2±15.9)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半小时使用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 g进行肌注给药,术前1天叮嘱患者术前8小时要求禁食、禁饮。

观察组:采用GE公司生产的LOGLQ e型超声仪定位,扫描探头(线阵高频超声探头的频率为6~13 MHz)置于患侧锁骨上方约2 cm处,为获取臂丛神经横切与纵切的清晰图像,寻找臂丛神经丛和大血管,使用超声引导穿刺,到达鞘内后,对位置进行调整,将麻药注入臂丛神经周围,对麻药扩散情况给予观察,患者完全麻醉后可以调整为平卧。

对照组:穿刺点一般选择在靠肩胛舌骨肌处,穿刺针需要垂直刺入3~4 cm的深度,再略向脚端推进,推进到出现异感或触及横突,回抽没有血液和脑脊液则可以进行麻药注射。

两组患者使用的局麻药为一种混合液,这种混合液由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
因等容量混合而成,药物剂量为0.4 mg/kg。

1.3 评价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至完成时间,进行麻醉效果评估,针刺疼痛评分法分为3个等级:(1)0分,无痛,完全阻滞;(2)1分,可忍受轻度疼痛,阻滞不全;(3)2分,剧烈疼痛,缺乏阻滞。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的麻醉完成时间(3.2±2.1)min、起效时间(3.5±2.4)min、阻滞效果(2.8±0.5)分;对照组分别为(5.8±1.4)min、(4.9±3.2)min、
(3.6±0.6)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
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为1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受到局麻药物的扩散影响,传统解剖定位需要依赖麻醉师的经验和操作,患者个体解剖差异也会产生影响,因此盲目性比较大,住院医师需要上级医师的指导才可以顺利的完成[3]。

超声引导定位可以对臂丛神经和血管分
布清楚掌握,动态监测进针和药物扩散情况,麻醉更加直观准确[4]。

该方式不会
对肥胖以及解剖变异产生较大影响,使用超声定位的麻醉可以实现100%成功[5]。

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药物浓度、剂量、容量等,使用超声扫描根据臂丛神经的粗细来进行给药,可以提升阻滞效果[3]。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平均的麻醉完成时间(3.2±2.1)min、起效时间
(3.5±2.4)min、阻滞效果(2.8±0.5)分;对照组分别为(5.8±1.4)min、(4.9±3.2)min、(3.6±0.6)分,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对照组为19.05%,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卜祥梅等人[4]的研究中,患者的平均麻醉完成时间(3.1±2.2)min,起效时间为(3.6±2.7)min,阻滞效果为(2.9±0.6)分,和此次研究相符合[7-9]。

综上所述,临床中使用超声引导定位是比较简单的方式,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以规避血管和重要组织,给臂丛神经阻滞提供关键信息[10-12],可以有效的提升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提高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蕾.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3-84.
[2]汪三岳,陈新忠.不同定位方法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338-340.
[3]吴洪涛,王晋平.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137-139.
[4]卜祥梅,王波,王耀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3):103-104.
[5]梁富华,裴润萍,罗婕妤,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妇科手术CO2气腹中呼吸与循环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36(5):784-786.
[6]向波,颜娅.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9):5471-5472.
[7]邓巧荣.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0):30-31.
[8]谢燕斌,陈平,陈龙平,等.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6):599-601.
[9]赵艳平,蔡冬梅,叶福才,等.蛛网膜下腔麻醉复合喉罩吸入七氟醚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
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5):47-49.
[10]叶松.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及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65-67.
[11]蒋文军,杨孟昌,徐冰,等.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与氯胺酮麻醉对疝气腹腔镜手术患儿的临床效果及血液流变学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0):838-840.
[12]方正春,夏中元,赵博,等.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观察[J].医学
研究杂志,2016,45(1):125-1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