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维斯四次转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维斯
上世纪70年代,香港经济蓬勃发展,成百上千家制衣厂散布在港岛各地。

外贸公司获得欧美国家的服装配额订单后,再转手交给这些制衣厂加工生产。

杨勋和哥哥杨钊新成立的旭日制衣厂,就以此为生。

年底时眼看没活干了,再拖下去工厂就要倒闭。

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谁手里还有干不完或者干不了的活。

这一天,一个朋友对杨钊说:“有一个200打的牛仔裤,你能不能干?”杨钊眼睛一亮,急忙应承下来。

对方拿来样板,杨钊几乎傻了眼。

这是什么裤子?从没见到过。

在牛仔布上打出4英寸见方的一个一个的格子。

虽然难看得要命,但美国人就要这个。

关键是,谁也不知道这活该怎么做,从美国拿了样过来,也没人敢接。

杨钊心一横:“难是难了点,但是我们做!”
事实上,技术的难题很快就攻克了,他们研发了一种小模具将格子固定住。

负责生产的杨勋全力以赴,总算熬过了第一个月,200打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但他们终于可以接下所有的单。

第一年最终生产了十多万打,工人从100多人增加到1000多人,厂房面积由600平方米扩大到1万平方米。

杨氏兄弟一战定乾坤。

第一桶金赚得盆满钵满。

1979年,改革开放闸门大开。

很快,旭日集团实现了第二次转型,由生产商转变为国际贸易商。

这时两兄弟明确分工,董事长杨钊主抓市场,副董事长杨勋主抓生产。

进入房地产业
到1981年,香港经济多年的快速发展,使每年银行的存款都保持了4倍以上的增速,财富的积累,使房地产市场需求极其旺盛,整个香港就像人声鼎沸的大卖场,招标、评估、竞投、拍卖,土地交易炙手可热。

但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萧条和中英香港问题谈判,突然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楼价暴跌60%,1983年全面崩溃。

此时两兄弟将大片的厂房低价买下,自己用不完,就租给他人。

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香港的未来方向明确了,房地产市场重又复苏,第二年即呈现上涨势头。

两兄弟见势,立即出手,于1986年斥资2.08亿港币,买下了香港中心区域尖沙咀新钢行40%的楼盘。

杨钊说:“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香港,一定会使1981
年的高价行情再次出现。


果然,此后连续15年,香港房价年均增长20%。

1990年价格涨到1981年的一倍以上,该年香港银行的存款是1970年的82倍!房价狂升不已。

兄弟俩将尖沙咀的楼盘果断出手,卖了14亿港币。

10年时间,赚了7倍!
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席卷而来,香港楼价再次一泄千里。

杨氏兄弟手里已经握得发烫的现金终于在这一波楼市的低谷期,又有了出路。

1998年,两兄弟斥资12.4亿港币买下尖沙咀旁的北京道一号,然后花7亿元建成了香港新的标志性建筑。

“现在,它已经成为尖沙咀的地标了。

我们总共投了不到20亿元,现在估价,已经超过40亿元!”翻了一倍的数字,已经庞大到令杨勋没了感觉。

此时旭日集团已在香港上市,实现了第三次转型,进入资金密集型行业。

真维斯来到中国
旭日已成为庞大的资金运作机器。

上世纪90年代初,杨氏兄弟兵分两路,一路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和金融战车隆隆开进,由杨钊率领;另一路是人力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以及正准备在全国攻城略地的服装零售业,由杨勋率领。

1990年,旭日收购了澳大利亚休闲服饰品牌JeansWest,成立了旭日集团下属的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杨勋出任董事长。

杨勋指挥JeansWest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展了200多家专卖店,成为当地第二大服装品牌之后,1993年,进入中国内地。

1993年5月,内地第一家专卖店在上海南京东路开业。

到90年代中期,真维斯专卖店已经开到了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等整个长江流域,以及华北的各个一二级城市,直营店达到500多家(真维斯80%为直营店,这样利于长久经营)。

旭日集团由此实现了第四次转型。

调整定位
1996年秋,真维斯突然跌入低谷。

旺季报表显示,大多数店基本卖不动货,顾客群也不能再发展了,当初快速开店掩盖的种种问题也暴露出来,人心焕散,效率降低。

用了两年时间,从小到大修正了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尝试了所有方向之后,都没能扭转局势。

看来,该调整定位了。

1998年底,杨勋对真维斯进行大手术,将“引导潮流”的战略定位改为“紧跟潮流”,并把价格下调为中档,全面迎合70%至75%的中档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甚至将T恤降到了最低30元。

然后专卖店延伸到全国各个二三级市场,特别是受中心城市消费潮流影响的周边卫星城市。

这一调整,真维斯第二年就缓过气来,实现了连年增长。

2005年,真维斯连锁专卖店做到了1100家,营收超过20亿元。

杨勋说,真维斯不求速度只求稳健,只要与国家GDP增速挂起钩来,增速每年高出GDP3至5个百分点即可。

这样,真维斯的扩张就不盲目,而是永远与国人的消费能力保持一致。

现今,真维斯已在国内20多个省市开设了2000多间专卖店,拥有现时中国最大的休闲服饰销售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