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黑海北金矿成矿远景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格尔木市黑海北金矿成矿远景浅析
黑海北金矿体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体中,M6金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岩性组合为米黄色或浅黄色蚀变花岗岩,赋矿岩体普遍具有、硅化、褐铁矿化、云英岩化。

矿(化)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

M6金矿体品位高、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标签:黑海北;金矿体;找矿前景
1 概况
工作区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开木棋陡里格地区,行政区归属青海省格尔木市管辖。

2007-2012年进行勘查工作,通过化探、槽探、钻探等勘查工程,M6矿体具有一定规模。

2 地质特征
黑海北金矿体所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Ⅰ),东昆仑造山带(Ⅰ2)的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Ⅰ28)中西部,以地层发育、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为特点。

成矿区带划分属东昆仑成矿省(Ⅱ2),雪山峰-布尔汉布达华力西-印支期钴、金、铜、玉石(稀有、稀土)成矿带(Ⅲ13)中西段。

2.1 地层
2.1.1 金水口岩群(Pt1J)
为一套中深区域变质岩系,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混合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片岩、石英岩、大理岩、透辉石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

2.1.2 奥陶系上统纳赤台群(O3N)
岩性主要为灰绿色长石砂岩、石英质长石砂岩,夹千枚岩、板岩、灰岩、及少量火山岩。

近东西向延伸,并严格受断裂控制,中三叠统洪水川组及岩体呈断层接触。

2.1.3 中下三叠统洪水川组(T1-2h)
广泛分布于评价区的中部地区,呈近东西向条带状分布。

倾角大多平缓。

岩性组合:下部灰紫色、紫红色粗碎屑砾岩,含砾不等粒石英砂岩、石英长石砂岩、杂砂质长石砂岩、粉砂岩;上部灰绿色、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杂砂质长石砂岩夹中酸性角砾熔岩、安山岩、英安岩、凝灰岩,顶部灰岩。

2.1.4 第四系(Q4lal-pl)
主要出露于区内北部,主要为冲积、洪积砂砾层。

2.2 构造
2.2.1 F1断裂
该断裂为区内控矿、控岩断裂。

断裂位于测区南部昆仑山主脊北侧。

区域上呈北西西向延伸,规模宏伟、切割深、活动期长、连续性好、断层标志明显。

区内为近东西向,西起拉陵灶火河上游,向东横贯全区。

东、西两端分别外延出图,区内长约18km。

沿断裂岩石异常破碎,形成宽约数十米-百余米的挤压破碎带。

带内常见碎裂岩、压碎岩、糜棱岩化岩石及断层泥。

总体北倾,倾角60-82°不等。

2.2.2 F2断裂
区域上该断裂为走向北西西向的逆断层,倾向北,倾角42°,长度约17km,卫片线性形迹清楚,两侧地貌反差明显,破碎带宽10-50m,碎裂岩、压碎岩、断层角砾岩发育,并见断层泥及花岗岩脉、石英脉。

2.2.3 F3断裂
该断裂位于拉陵灶火沟脑昆仑山主脊一带。

为总体走向北西西的逆断层,西端延入邻幅,东端被第四系掩盖。

区内属该断裂的东段,倾向北,倾角60°,破碎带宽10-50m,碎裂岩、压碎岩发育,并见断层泥及花岗斑岩脉、石英脉。

2.3 巖浆岩
2.3.1 侵入岩
华力西期侵入岩(γδ4b):广布于勘查区的北部地区,为大山岩体在区内的出露部分。

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花岗闪长岩。

肉红色花岗二长岩(ηγ5):分布于区内中南部。

2.3.2 火山岩
近东西向分布于工区中部地区,为纳赤台群(O3nc)火山岩,其喷发类型以基性熔岩的海底裂隙式喷溢为主,厚度变化大,岩性以基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石普遍发生绿帘石化、绿泥石化和次闪石化蚀变;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

2.3.3 岩脉
区内岩脉较发育,主要有石英脉、花岗岩脉、花岗伟晶岩脉等,以花岗岩脉和石英脉为主,规模较小,分布严格受断裂构造的控制。

3 矿体特征
M6金矿体产出与AS01水系异常区的AP4异常内,总长230m,矿体厚度6.30m,矿体加权平均品位为12.95g/t,主要由12HTC02、12HTC03、12HAS01ZK001控制。

矿体产状不详。

其形态为层状,展布方向近东西向,与围岩界限不甚清楚。

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岩化蚀变花岗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碎裂岩化、云英岩化、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矿化。

M7金矿体产出与AS01水系异常区的AP4异常内,总长73m,矿体厚度1.77m,矿体加权平均品位为6.42g/t,主要由12HTC03控制。

矿体产状不详。

其形态为透镜状,展布方向近东西向,与围岩界限不甚清楚。

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岩化蚀变花岗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碎裂岩化、云英岩化、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矿化。

M8金矿体产出与AS01水系异常区的AP4异常内,总长73m,矿体厚度3.62m,矿体加权平均品位为1.32g/t,主要由12HTC03控制。

矿体产状不详。

其形态为透镜状,展布方向近东西向,与围岩界限不甚清楚。

含矿岩性主要为碎裂岩化蚀变花岗岩,蚀变类型主要为碎裂岩化、云英岩化、硅化、高岭土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等矿化。

4 围岩蚀变
4.1 硅化:特征极为明显,表现为石英脉呈脉状、细脉状、局部网脉状或团块状沿岩石的裂隙和微节理分布,规模多在1~5mm×50~300mm间,密度为1~2条/dm2,密集段可达3~4条/dm2。

4.2 褐铁矿化:呈细脉状、脉状分布于石英脉的周边。

局部可见稀疏星点状分布,以立方体为主,粒径多在1~2mm,部分为3~5mm;在岩石的裂隙或微节理面及其周围多形成氧化薄膜。

4.3 云英岩化:岩石云英岩化强烈,局部地段岩石经云英岩化后,只剩有石英颗粒,石英颗粒大小约5~10mm。

5 找矿远景浅析
5.1 黑海北蚀变岩型金矿位于雪山峰-布尔汗布达华力西-印支期成矿带内,成矿环境为华里西期造山作用造就的构造-岩浆带成矿地质环境。

区内成矿作用与同造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关系密切,成矿元素以金及多金属为主,矿床类型为接触交代型、热液型及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较重要的矿床有开荒北金矿床、五龙沟金矿床、西藏大沟金矿床、小干沟金矿床等。

区内华里西-印支期构造及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5.2 从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看,工作区区域范围内Au、Cu、Co、V、Ni等元素具有高背景值、高含量的特点,其中Au元素具有含量高、变化系数大的特点,对成矿较为有利。

评价区通过前人化探工作(1:20万水系、重砂测量、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1:1万土壤测量),已圈定出多处以Au元素为主的化探异常,这些异常大多沿岩体与地层接触带、蚀变构造破碎带、韧性剪切带等成矿有利部位展布,且部分异常已证实为矿致异常,但由于投入的工作量较少,异常查证力度不够,大部分异常性质及矿(化)体规模尚未查清。

5.3 工作区内成矿事实清楚。

前人2007-2012年度针对区内AS01、AS03水系综合异常区开展的地质工作共圈定金铜矿(化)体24条,其中金矿体8条,金矿化体19条,铜矿体1条。

5.4 受各种因素制约,投入的工作量较少,工作程度较低,存在部分化探异常未进行查证、已发现的含矿蚀变破碎带地表控制程度不够、圈定的矿体未进行深部验证等不足。

结合该区域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异常及矿(化)体存在的事实不难看出:工作内在寻找金及多金属矿方面潜力较大,如能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手段开展工作,取得找矿突破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1]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及找矿靶区预测[D].青海省国土资源厅.
[2]格尔木开木棋陡里格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D].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85.
[3]青海省格尔木市黑海北铜金矿调查评价2013年度工作方案[D].青海省地质矿产局,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