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律吕通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经律吕通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乐经律吕通解》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导语】:
乐论、律学著作合集。
五卷。
清汪烜撰。
清同治元年(1862年)据手写本刊行。
汪烜,又名绂,字灿人,号双池。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2年),卒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一生以教授为业,有著作百余
乐论、律学著作合集。
五卷。
清汪烜撰。
清同治元年(1862年)据手写本刊行。
汪烜,又名绂,字灿人,号双池。
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2年),卒于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
一生以教授为业,有著作百余卷,其中主要为诠释经义。
音乐书籍除该书外,另有《立雪斋琴谱》。
清史稿·儒林传对其有述。
《乐经律吕通解》以辑录方式编排成卷。
其中,卷一为《乐记》和《乐记或问》。
“乐记或问”是根据《乐记》之内容,以问答的形式对其进行解说,以进一步阐述个人的思想;卷二、卷三是以南宋蔡元定的《律吕新书》,另纂辑他说,作为附记以表己见;卷四、卷五是作者所作的《读律吕新书》上、下。
以“考证乐器,均调音节”,“亦以终西山(即蔡元定)之志云。
”在其所辑的《乐记》和《律吕新书》中,汪氏加有许多校说,以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音乐思想上,汪烜充分阐述了他的“淡和”的音乐观,认为“淡”在音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要超过“和”的意义。
他
说“乐,和而已,而周子(周炖颐)加以淡之一音,犹先进野人云也。
……至淡之旨,其旨愈长,惟其淡也,而和亦至焉矣。
”所以他要求音乐要“有节度,守有序,无促韵,无繁声”,要置乐以“至淡”之中。
只有这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而郑卫之音之流,“先王不以乱雅乐,而梨园杂剧,恒舞酣歌,败风乱俗,费财生祸,又不止于乱雅乐已也。
”这种音乐审美观是继承了周炖颐的“淡和”之论的。
这种观点,往往不是从审美欣赏角度出发,而是从传统礼教角度出发来评判音乐艺术的优劣。
他们讲求音乐的“善”性,使音乐具有“移风易俗”之功能,把音乐作为教化心灵的工具。
在“淡和”的音乐声中抑欲净心。
这样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
在律学上,本书着眼点并非在创造新律上,而是以三分损益律为基础,讨论在各种不同种类的乐器上及人声口的生律特点及方法。
使之把蔡元定的理论问题在各乐器上得以实践,以完成“蔡氏之志”。
其中还讲解了不同乐器的不同形制,使人们对古代乐器亦能有所了解。
另外,汪氏把乐器分类法的“八音”同“八风”相关联,认为五声,八音与八风均有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按天地之和,气动于黄钟。
而律度量衡于是乎生。
律之所发为声。
而八风应之。
则八音之器于是乎起,八音之器,必中乎律度量衡,然后其音克谐而宣之于乐。
”这种观点确也是非常新颖的。
现有清刊本、《粤雅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从书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