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1. “文景之治”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
材料一 七国反,朝廷震动。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将军东进击吴、楚,派郦寄 击赵,栾布击齐,拜窦婴为大将军,屯守荥阳,策应前方。从乱起三个月即被迅速平定。吴、 楚七国反叛的爆发和平定,是西汉藩国割据势力恶性发展的最后溃败。反叛平定后,吴、 胶东、菑川、济南、赵等国除。朝廷乘平乱的余威,免除了各王的行政权力,规定诸侯王 不再治民,消减了王国官吏,改称王国的丞相为相。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 汉朝统一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西汉边疆得到巩固和拓展,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3.如何评价待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汉武帝在位50余年间,除去连 年的边疆征伐外,武帝自奉奢侈, 大兴土木,屡修宫室池苑,都使大 批农民困于兵役、徭役。武帝还沉 溺于迷信活动,信用方士求仙及炼 制不死之药,并频繁外出巡行祀神、 封禅,耗费了大量财物。至其在位 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已相当严重, 百姓不堪重负,多次掀起暴动,局 势动荡。
1.“文景之治”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
任务二 汉之强盛,
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 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统一多民族 世 国家的巩固
3.如何评价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通过阅读材料、文物图片和相关地 图等,了解西汉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巩固措施,认知统一多 民族国家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任务三 汉之衰亡, 1.两汉衰亡有哪些共同原因,有何规律可言?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根据材料,指出概括汉武帝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策略作用。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五 在产盐区设盐官,雇工煮盐,又在产铁区设铁官,经营采冶铸造,发卖铁器。 盐铁官统属于中央的大农,盐铁官吏多用过去盐铁商人充任。均输,是由大农派出属官几 十人到各个郡国,对各地应上交京师的货物,不再像过去那样长途输送,而是根据各地区 对货物的需要沿途出卖,然后买取京师所需的货物运回。平准,则是在京师设平准官,统 一掌管由天下运至京师的货物,根据市场行情卖出或买进,以求物价较为平稳。
光武中兴之下两汉衰
亡有其规律
2.光武帝如何稳定局面,实现“中兴”?
通过了解两汉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任务四 汉之风流, 1.两汉文化灿烂表现在哪些方面?
两汉文化灿烂反映社
会变迁
2.两汉文学展现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两汉文化灿烂 的表现,理解社会文化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根据材料,指出概括汉武帝的措施,说明这一策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三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 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 谏之士。元光元年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 人。”元朔元年冬,朝议:“不举孝,不举诏,当 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冬据《汉 书》记载,自建元元年至元封五年,朝廷大规模征 召人材即有六次。除了全国性的征召荐举外,武帝 对于所遇到的有茂材异等者,也常予奖拔任用。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 经济
释放奴婢
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推 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
文化 重视儒学,以柔道治天下
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 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
光武 中兴
探究过程
任务四 汉之风流,两汉文化灿烂反映社会变迁
问题1.两汉文化灿烂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组类完别成下列两人汉物文化归纳朝表代格
成就
材料二 东汉中期以后,诸帝大多年幼继位,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 后不满外戚干政,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此掌控朝政。豪强地主势力在东 汉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 “太平道”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司马迁《史记•曹相国世家》
材料二 文帝在一段时期内免征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 景帝将秦朝以来男子开始“傅籍”为国家服,役的年龄由17岁推迟至20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孝文帝从代来,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上常衣绨衣, 所幸慎夫人,今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 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类学别
司马迁
班人固物
西汉
东朝汉 代
《史记》
《汉成书就》
史学汉赋 文学 乐汉府赋诗 文学
乐医府学诗
医学
数数学学
科技
科技
造造纸纸术术
蔡伦
两汉 两汉
西汉 西汉 东汉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九章算术》 《周髀算经》
改进造纸术
天文
天文 农农学学
张衡 汜胜之 崔寔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对比秦朝和西汉的疆域图,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待汉武帝的统治措施?
探究过程
任务三 汉之衰亡,光武中兴之下两汉衰亡有其规律
问题1.两汉衰亡有哪些共同原因,有何规律可言?
材料一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 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 施,但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赤地千里,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
——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
成都酒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
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何在?
神化皇权,加强思想控制;儒学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七 汉武帝依蒙恬旧规模,建立朔方郡,作为防边的重镇。 汉分河西地为武威、酒泉两郡。公元前111年,又增立张掖、敦煌, 共四郡。自南海郡西至益州北至武都,汉武帝置十七个初郡(南粤九 郡、西南夷七郡及零陵郡),中央统治势力得到广泛的发展。
——白寿彝《中国通史﹒秦汉卷上》
根据材料,思考这一策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么解决有什么好处?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六 建元元年,汉武帝诏丞相、御史大夫、列候 等荐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来朝廷应试。这次征举 的意思无疑地是要网罗儒家的人才。广川大儒董仲舒在这 次廷试中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他提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武帝后来把不是治儒家 《五经》的博士,一概罢黜了。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
-.
学习目标
课时名称
学习任务群
核心问题群
学习目标
任务一 秦亡汉兴, 以秦为鉴探索西汉兴
1.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哪些“制”与 “治” ?
通过阅读材料和观察地图,了解汉 初的统治策略,理解“文景之治”
起之路
2.政策调整——西汉初年统治政策有何变化? 形成的原因。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一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 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 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根据材料和漫画,概括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措施有什么作用?
——整理自《中国通史》等
探究过程
任务一 秦亡汉兴,以秦为鉴探索西汉兴起之路
问题2.政策调整——西汉初年统治政策有何变化?
材料一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 “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 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探究过程
任务一 秦亡汉兴,以秦为鉴探索西汉兴起之路
问题1.汉承秦制——西汉继承了秦朝哪些“制”与“治” ?
材料 (西汉建立后)皇帝掌握最高 权力,实行专制统治。在皇帝以下设置了 十二个主要朝臣: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等等。这些朝臣的职掌也与秦制相同。郡 县制作为全国基本的政区体制。以对居民 实行编制为基础,郡辖县,县辖乡、里, 而最基层的组织则是编户齐民的什伍。摘 取秦法的部分内容据时损益,颁布了较为 简明的《九章律》。
——司马迁《史记•孝文帝本纪》
根据材料和所学,概括西汉初年的统治措施及政策,又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与民休息”“休养生息”;形成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探究过程
任务一 秦亡汉兴,以秦为鉴探索西汉兴起之路
问题2.政策调整——西汉初年统治政策有何变化?
观察两幅图,汉初采取的是什么方式治理国家?这样的治国方式存在 什么隐患?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异化;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不可避免土地兼并。
探究过程
任务三 汉之衰亡,光武中兴之下两汉衰亡有其规律
问题2.光武帝如何稳定局面,重建帝国?
措施
作用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政治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
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 序,节省政府开支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二 武帝从贤良文学或上书言事的人当中, 先后拔用了严助、朱买臣等人,另给侍中、给事中、 常侍等加官,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与大政。武 帝还参用宦官为中书,掌尚书之职。这些人在皇帝 左右,逐渐形成一个宫内决策的机构,称为“中朝” 或“内朝”,与丞相为首的政务机关“外朝”相对 应。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1. “文景之治”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
材料五 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 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建元以来,用少,县官往往即多铜山而铸钱,民亦间盗 铸钱,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六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今则 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混淆,未得其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哪一事件?其结果如何?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1. “文景之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后有着怎样的隐忧?
材料二 至今上即位数岁……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 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與服僭于上,无限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思考这一策略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么解决对国家有什么影响?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建立大汉帝国?
材料四 武帝一方面对地方豪侠采取强制迁徙的 措施,迫使他们离开本土势力范围,问时又起用一批 “酷吏”任地方官,对犯法的豪侠实施严厉镇压很多 豪强游侠遭到夷灭之祸。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 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分别监察若干郡国。其监察 工作以话书规定的“六条问事”为范围,一方面弹压 不法豪强,另一方面纠举违法、腐败的地方官。
——摘编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七 汉初定,故匈奴以骄。高后欲击之,诸将曰:“以高帝贤武,然尚困于平城。” 于是高后乃止,复与匈奴和亲。至孝文帝初立,复修和亲之事。……自是之後,孝景帝复与 匈奴和亲,通关市,给遗匈奴,遣公主,如故约。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探究过程
任务二 汉之强盛,破解隐忧缔造帝国盛世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 是後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材料四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 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