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
肌少症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肌
肉量过少和丢失,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老年人群由于年龄的增加和自身机体功能
的退化,是肌少症发生的主要人群。
近年来,由于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
社会进程的加快,肌少症的发病人数逐年攀升,已然成为了社会着重关注的问题。
那么,肌少症是怎样引起的呢?临床表现有什么呢?怎样进行治疗呢?本文就带
领大家学习肌少症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据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宣布,肌少症的
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肌少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虚弱、行走艰难、步态缓慢和四
肢纤细等。
当患者出现肌少症症状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
行动能力,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
上升有关,当患者年龄增加时,其运动量降低,因此造成患者的肌肉含量和肌肉
强度下降,从而发生肌少症。
同时,老年人在年龄上升后,其体内α运动神经
元丢失较多并且,纤维量较低,由此导致患者的肌肉协调性和肌肉强度下降,从
而引发患者患上肌少症。
同时,年龄的上升会导致老年人群的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据相关研究数据证明,肌少症与患者的胰岛素、雌激素维生
素和睾酮水平相关。
胰岛素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元素,胰岛素分泌的下降会导致
患者的蛋白生成能力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肌肉含量。
在雌激素影响肌少症方面,研究存在不一致性,部分研究数据显示,雌激素可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在男性肌
少症患者的研究数据中显示,老年肌少症男性患者存在低睾酮症状。
同时,由于
老年患者的年龄增长,自身代谢功能紊乱,不少患者出现维生素下降和丢失现象,而维生素的缺乏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维生素水平的
下降影响着患者的肌肉量、肌肉强度和平衡力,如若维生素缺乏,则有可能引发
患者出现跌倒等风险事件,引发肌少症。
据有关研究分析显示,促炎性反应细胞
因子同样是造成老年患者产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指出,促炎性反应细
胞因子中的IL-6和TNF-α等与患者的肌肉强度和肌肉量相关,而此类指标的增
加则有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肌少症。
在相关肌肉活检研究报告显示,老年患者的肌
细胞凋亡情况较高,而此正是引发肌少症的重要因素。
肌细胞的凋亡可引发患者
的肌肉量丢失和线粒体功能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导致肌少症发生。
老年患者由于
自身年龄的增加,体内营养丢失较多,由于部分老年人不注重营养的补充,导致
自身体内营养不足,影响体内肌肉合成效果,引发肌少症。
据部分研究结果显示,肌少症可能与遗传相关,但由于此类研究未得到更多的证实,无法探究其准确性。
2肌少症如何诊断和治疗?
由于我国医疗事业较西方国家起步较晚,针对肌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式较为
有限,因此,在进行相关诊断时,均需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为患者进行诊断,以
保证诊断的确切性。
在临床诊断中,应首先采用步速测试的方式为患者进行诊断,如患者步速>0.8m/s,则应为患者进行手部握力的测试,如患者≤0.8m/s,则选择为患者进行
肌量。
在放松状态下,患者的手握能力标准应为男性>25kg,女性>18kg,如患
者低于正常情况,则应为其进行肌力的评定。
在肌量测试时,应选择DXA为患者
进行肌量测试,同时也可选择MRI、CT以及BIA的方式为患者进行测量。
测量标
准为健康人群的-2SD。
如患者的肌量正常,则排除患者肌少症风险。
而当患者肌
量含量减少时,则应评定患者为肌少症,并为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以稳定患者
的身体状况。
针对肌少症,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和营养治疗的方式为患者进
行治疗,以改善患者肌少症症状,稳定患者身体状况。
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对肌少症的研究有限,临床中还没
有针对肌少症治疗的药物。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主要通过增加患者的肌肉量和肌
肉力度使患者的肌肉增益,从而改善患者的肌少症症状。
运动疗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情况,缓解患者的肌少症症状。
在为肌少
症患者进行运动方案的制定时,应着重对患者的年龄、运动情况以及体质量等因
素进行考虑,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后为患者制定运动方案,以使患者能够更好
地进行运动,改善自身的肌少症状况。
老年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可通过主动运动
和被动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更好地促进肌肉的运动,改善患者的肌肉量和
肌肉强度。
同时,在进行运动过程中,患者应量力而行,切不可由于病情影响而
运动力度过大,影响自身的身体状况,无法缓解病症。
由于肌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营养缺乏和丢失相关。
因此,营养治疗对于改善
肌少症患者病情有着重要作用。
在为肌少症患者治疗时,应根据肌少症患者的身
体状况为其进行饮食方案的制定。
在患者饮食中加入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并
加以相应的氨基酸等营养剂进行补充,以保证患者体内营养均衡,改善患者营养
不足等问题。
同时,针对活动困难、肌肉无力等缺乏维生素D的患者,在进行饮
食方案的制定时,还应为其进行维生素D的检查,以实时为患者补充维生素D改
善患者的活动状况。
康复治疗是肌少症治疗的新型方式,其主要针对活动困难和不能进行运动的
老年患者。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水疗、功能性电刺激以及全身振动等物理疗法,通
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物理刺激,使患者肌肉能够更好地进行感知,从而增加患者
的肌肉力度和强度,改善患者的肌少症症状。
同时,电磁场、超声等在肌少症的
防治中同样有着一定的作用,能够预防患者肌肉量的减少。
3结语
肌少症是临床常见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老年人群是其主要发病人群。
由于老年化社会的形成,肌少症已成为社会着重关注的问题。
了解肌少症,诊断
肌少症,从而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进行相应的治疗,对于促进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改善肌少症症状有着重要性。
本文通过为大家讲解肌少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发病症状,使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肌少症疾病,认识肌少症疾病。
同时,通过讲解肌少
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和治疗方式,使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肌少症的治疗方式,提升
肌少症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对此疾病进行预防,稳定自身的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