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LC实习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实用型技术人才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如何抓好教学的针对性和创新性,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是摆在职业技术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PLC即可编程控制器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矛盾日益增大。
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在职业技术学校开展PLC实习教学,是推动电类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职业技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我对此方面体会如下:
1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训练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底子较薄,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导致PLC理论知识贫乏,甚至造成学校高投入低产出,得不偿失。
因此,在PLC的实习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如尽量科学、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意识到PLC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当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注重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在《PLC原理及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上,被广泛认可和采用的方法是“简单验证式”或“机械重复式”的实训,学生在实训时也只是“依葫芦画瓢”的进行程序输入、线路连接。
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的。
对于PLC实习教学,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使他们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并有效地利用。
这样,才能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本质上学好这门课程。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
要实现这种转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特点,广泛使用的FXTRN软件来学习PLC编程。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已提出问题,并自已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而所选的每个课题以贴近生活的实例为重点,比如设计一些控制车流的互锁程序、控制一个指定时间间隔变化的交通灯及当检测到一个物体时,自动门的打开或关闭等较为贴近生活的课题。
以现广为应用的“交通灯的时间控制”课题为例。
课题大意:控制交通灯红信号灯先亮10s后熄灭,然后黄信号灯亮5s后熄灭,绿信号灯亮10s后熄灭,重复动作。
学生对该课题既感兴趣又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应预先想好难点和重点,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难点:首先,讲解时间定时器的用法,然后分析交通信号灯的控制时序图,设计一个开关控制红,黄,绿信号灯变化闪烁的程序,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可以知道在编写程序时,要了解每个灯的信号变化状态,避免重复输出。
其次,介绍内部继电器的功能和用法,并利用自锁程序完成对每个灯闭合状态的锁存。
最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PLC程序写入启动仿真演示。
经此引导,本课题的设计思路就非常清晰,难点也被一一分解。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PLC以其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编程简单,安全性好,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突出的优越性,迅速晋级并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支柱设备之一。
然而PLC这类技能型人才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与这一趋势不相适(下转第176页)
浅析PLC实习教学学生能力的培养
段芬
(韶关市粤北技工学校广东韶关512031)
【摘要】随着微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PLC(即可编程控制器)在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PLC技能人才的结构性需求矛盾日益增大。
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开展PLC实习教学,是推动电类教学发展的客观
要求,也是促进职业技术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只要我们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将
它根据电类专业生所从事职业的需要,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就能确保教
学质量,有效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赢”。
【关键词】PLC;职业技术学校;操作技能
作者简介:段芬(1981.5.18—),女,汉族,湖南衡山人,广东省韶关市粤北技工学校,二级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电工教学。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132页)应的是:PLC技能人才的培养教育方式仍然沿袭过去轻技能,重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
因此,我认为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PLC实习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为重点。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实践训练基地,长期安排学生顶岗实训,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在生产中逐步实现学生向生产者的转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既进行了技能训练,又可以开展课题研究,承担社会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训练项目,使学生可消化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
如电梯的PLC控制、首先教师把电梯的控制分成5部分:(1)程序的启动与停止。
(2)程序运行过程。
(3)电梯在上升或下降到呼叫楼屋时的延时程序。
(4)电梯门程序控制。
(5)报警系统程序控制。
然后再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并明确各小组在实训中的任务和目标。
通过这些程序的组合完成一套电梯的控制系统。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从而促进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使不出校门或者在未毕业的学生就能初步掌握这些现代化技术和能力。
时代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实习教学不应该总停留在传统的实习模式上。
只要我们抓好专业教学的基础训练,抓住科技发展带来的契机,加强实践性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加提高了学生素质从而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全面增强学校在市场经济下的综合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技术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国海,沈蓬,主编.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高安邦,智淑亚,
徐建俊,主编.新编机床边电气与PLC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3]梁耀光,余文烋,主编.现代电工新技术教程[J].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4]广东省电工新技术教程编审,组编.电工新技术教程实训指导[Z].
[责任编辑:周娜]
飞剪定尺误差,钢板表面缺陷、撞钢等。
2.1.1飞剪定尺不准
长度精度是板材的一个重要指标,飞剪设计的定尺精度为0.03%L。
对于12m长的钢板,定尺精度为3.6mm。
飞剪的长度公差考核保证值为(+3~+6)mm。
在飞剪启制动过程中,由于液压马达动作略滞后(加速时)或超前(减速时),便会产生误差,产生定尺不准的现象
2.1.2钢板划伤
钢板划伤指的是在生产钢板过程中钢板与飞剪下刀架接触产生相对滑动在钢板表面产生的痕迹,钢板划伤是造成薄板线钢板封锁的重要因素,故障处理起来比较费时,严重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2.1.3撞钢
在前面飞剪定尺原理中指出了,飞剪控制电机原设计总是在飞剪完成一次剪切动作后(飞剪上剪刃通过下极限位置)立即加速送出带钢,而此时,如果飞剪上剪刃机械弹簧压板回复动作滞阻等原因而使上剪刃凸出的话,飞剪控制电机加速送出的带钢头部将有可能撞上飞剪上剪刃的刃角而发生飞剪撞钢现象。
2.2应对措施
2.2.1改善旋转油缸的缓冲调整装置
该油缸[3]的最大工作压力可达20MPa,最大输出力矩可达7582N.m,旋转角度为140°。
在宝钢的实际使用工作条件为:工作压力p=12.5MPa,旋转角度α=140°,要求在0.5s内完成该角度的旋转,实践表明通过调整缓冲节流阀可有效减少底部刀架的冲击震动,极大提升了动作稳定性和油缸的使用寿命。
2.2.2增设换向阀固定板
由于震动的存在,安装在旋转油缸上的换向阀在生产中容易松动,通过增加固定板以提升阀安装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了阀的寿命与灵敏性。
2.2.3调整压紧板的距离
原设计标准中压紧板比刀刃高出5~10mm,这样能保证剪切之前带钢即被瞬间压紧以获得良好的剪切断口质量,为了消除撞钢在实际生产中把压紧板的距离调到3mm,
撞钢现象得到了消除。
3结语
飞剪做为2050薄板线上核心设备,通过根据实际对其进行改进,定尺不准、表面划伤、撞钢现象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尤其是旋转油缸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家祥.轧钢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300-310.
[2]张春丽.薄板线SMS-D1型飞剪作业分析及改进[J].轧钢,2006,23 (4):34-36.
[3]陈德刚.2050热轧SMS-D1型飞剪旋转油缸寿命分析及对策[J].宝钢技术,1998,5:54-57.
[责任编辑:王洪泽]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