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性差,防病毒效率低。 ➢ 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阻水、层阻隔空气中
5μm颗粒>90%,内层吸湿。 ➢ N95口罩:N95是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N指
非油性颗粒物,95指在标准规定检测条件下过滤率 达到95%,有较好密合性。
整理ppt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有效期内使用。 (生产日期、名称、使用说明、使用范
围等)
整理ppt
常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
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 服、鞋套等。 应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整理ppt
H7N9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
患者的隔离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
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 的污染。
整理ppt
口罩
常用口罩分类: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 罩(N95口罩)。
整理ppt
口罩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
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 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 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 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 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整理ppt
术语和定义
感染连: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
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如麻疹、水痘、肺结核、 SARS等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 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 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 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 致的传播。 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 等
整理ppt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 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 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 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整理ppt
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
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 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 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 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 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有 关规定。
整理ppt
广州“艾滋惊魂”事件再敲职防警钟
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车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院抢救。 6小时抢救中,病人鲜血喷到急诊科医生的身上、 脸上和眼睛里;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 麻醉科医生带着受伤的手指进行麻醉;手术中医生的大衣、口罩 都被病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术前紧急,院方没有对病人的血液 进行检查,而三天后的检查结果: 病人HIV抗体反应呈强阳性!经CDC复查证实,是HIV携带者,9 名医护人员不能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解读 2009
整理ppt
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技术 适用于种类各级医院
整理ppt
主要目的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方法,预防医院感 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 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 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 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整理ppt
H7N9的隔离措施
飞沫隔离: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
防护。 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
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整理ppt
口罩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
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
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 形状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整理ppt
正确佩戴方法
整理ppt
摘口罩顺序
整理ppt
口罩
常用口罩的特点: ➢ 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与人面部密
整理ppt
术语和定义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 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 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 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 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 汗液)、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的原则。
整理ppt
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 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 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 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 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 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 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 求进行处置。
5μm颗粒>90%,内层吸湿。 ➢ N95口罩:N95是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认证。N指
非油性颗粒物,95指在标准规定检测条件下过滤率 达到95%,有较好密合性。
整理ppt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使用原则
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有效期内使用。 (生产日期、名称、使用说明、使用范
围等)
整理ppt
常用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包括外科口罩和医用防
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 服、鞋套等。 应按照《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
整理ppt
H7N9的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飞沫隔离﹢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
患者的隔离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
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 的污染。
整理ppt
口罩
常用口罩分类: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 罩(N95口罩)。
整理ppt
口罩
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
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 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 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 护口罩。 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 污染时及时更换。 应正确佩戴口罩,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A。
整理ppt
术语和定义
感染连: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μm)通过空
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如麻疹、水痘、肺结核、 SARS等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 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 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 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 致的传播。 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 等
整理ppt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 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 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 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整理ppt
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
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 理使用后物品。 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 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 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 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 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有 关规定。
整理ppt
广州“艾滋惊魂”事件再敲职防警钟
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车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 附属院抢救。 6小时抢救中,病人鲜血喷到急诊科医生的身上、 脸上和眼睛里;一名医生为病人清理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 麻醉科医生带着受伤的手指进行麻醉;手术中医生的大衣、口罩 都被病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术前紧急,院方没有对病人的血液 进行检查,而三天后的检查结果: 病人HIV抗体反应呈强阳性!经CDC复查证实,是HIV携带者,9 名医护人员不能排除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解读 2009
整理ppt
主要内容
术语和定义 医院隔离的管理要求 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技术 适用于种类各级医院
整理ppt
主要目的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方法,预防医院感 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 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 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 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整理ppt
H7N9的隔离措施
飞沫隔离: 患者的隔离 遵循隔离原则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 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
防护。 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
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整理ppt
口罩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
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 ➢ 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
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 形状塑造鼻夹。 ➢ 调整系带的松紧度。
整理ppt
正确佩戴方法
整理ppt
摘口罩顺序
整理ppt
口罩
常用口罩的特点: ➢ 纱布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与人面部密
整理ppt
术语和定义
隔离: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 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 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 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 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 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 汗液)、非完整的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的原则。
整理ppt
医务人员的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 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 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 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 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 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 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 求进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