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粒子的波动性和概率波》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子能量和动量为 E h P h
上面两式左边是描写粒子性的 E、P;右边是描写
波动性的 、。 h 将光的粒子性与波动性联系起来。
1923年,德布罗意最早想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大胆 地设想,人们对于光子的波粒二象性会不会也适用于 实物粒子。
一切实物粒子都有具有波粒二象性。? 4
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
17.3 粒子的波动性 17.4 概率波
1
经典的粒子和经典的波
1:经典的粒子的基本特征 ⑴粒子有一定的空间大小、一定的质量和电荷量、不连续 ⑵ 粒子的运动遵从牛顿第二定律 ⑶粒子有确定的位置、速度以及时空中确定的轨道。
2:经典的波的基本特征 ⑴在空间具有连续性 ⑵ 具有一定的频率、波长、具有时空的周期性
mv
X射线波段
13
小结:
一、德布罗意的物质波
E
h
h
P
二、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1. 电子衍射实验1 戴维逊-革末实验 G.P.汤姆逊(电子
2. 电子衍射实验2 衍射实验。
三、物质波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
14
二、德布罗意波的实验验证
X 射线照在晶体上可以产 生衍射,电子打在晶体上也能 观察电子衍射。
1. 电子衍射实验1
18
19
电子显微镜
20
电子显微镜下的薰衣草叶子
21
电子显微镜下的纳米纤维
22
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
23
电子显微镜下的二分裂
24
3.量子围栏(Quantum Corral)中的驻波
1993年克罗米(M·F·Corrie)等人用扫描电子显微 镜技术,把铜(111)表面上的铁原子排列成半径为 7.13nm的圆环性量子围栏,并观测量到了围栏内的同 心圆柱状驻波,直接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原子、分子等实物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 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 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质量 m = 0.01kg,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 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 的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
10
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 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 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 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λ= h / p 。
电子束在穿过细晶体粉末 或薄金属片后,也象X射线 一样产生衍射现象。
阴极 栅极
多晶 薄膜
K
G
Cs
1927年 G.P.汤姆逊
U
(J.J.汤姆逊之子) 也独立
高压
屏P
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与
C.J.戴维森共获 1937 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此后,人们相继证实 了原子、分子、中子等都 具有波动性。
16
17
三、物质波的应用
在经典物理学中,波和粒子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 具有非常不同的表现,互不相容,遵从不同的规律
双缝干涉 光的衍射
} } 光具有波动性
光具有波、 粒二象性
} 光电效应
光具有粒子性
康普顿效应
频率大(波长小)显粒子性
频率小(波长大)显波动性
一、德布罗意物质波的假设
物质波的引入
光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探针
中子衍射显示的苯结构
+ + + + ++ +
+
+
+ + + + +++
注意:物质波被广泛用作探索手段.例核反应产生的中
子(=0.1nm)可作为晶体探测器.
25
后来的实验证明原子、分子、中 子等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德布罗意公式成为揭示微观粒子波- 粒二象性的统一性的基本公式,1929年, De Broglie因发现电子波而荣获Nobel 物 理学奖。
26
频率和波长所描述的波动性。
德布罗意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h
=h P
如速度v=5.0102m/s飞行 的子弹,质量为m=10-2Kg, 对应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h 1.31025 nm
mv
太小测不到!
如电子m=9.110-31Kg, 速度v=5.0107m/s, 对应 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h 1.4102 nm
1927年 C.J.戴维森与 G.P.革末作电子衍射实验,验 证电子具有波动性。
电子枪
U K
D
电子束
探测器
B
G
戴维逊和革末的实验是 用电子束垂直投射到镍单 晶,电子束被散射。其强 度分布可用德布罗意关系 镍单晶 和衍射理论给以解释,从
而验证了物质波的存在。 戴维逊-革末实验 15
2. 电子衍射实验2
长为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
E
h
h
P
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 (物质波或概率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物理学家波恩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 出现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 间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光的强弱对应于光子的数目,明 纹处达到的光子数多,明纹表示 光子达到的概率大。暗纹反之。
物质波的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就是电子显微镜的发 明.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是由德国鲁斯卡(E·Ruska) 研制成功,荣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
从波动光学可知,由于显微镜的分辨本领与波长 成反比,光学显微镜的最大分辨距离大于0.2 μm,最 大放大倍数也只有1000倍左右.
自从发现电子有波动性后,电子束德布罗意波长 比光波波长短得多,而且极方便改变电子波的波长, 这样就能制造出用电子波代替光波的电子显微镜.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 虽然不能肯定某个光子落在哪一点,但在屏上各处明暗不 同可以推知,光子落在各点的概率是不一样的,即光子落 在明纹处的概率大,落在暗处的概率小。则光子在空间出 现的概率可以通过衍射、干涉的明暗条纹这样的波动规律 确定。
----------光是一种概率波。
少量光子显粒子性
大量光子显波动性
一个一个电子依次入射双缝的衍射实验:
7个电子
体现了粒子性
100个电子
3000
20000
体现了波动性 粒子出现的概率低
70000
粒子出现的 概率高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 物质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同样物质波也是概率波。
少量粒子显粒子性 大量粒子显波动性
一切实物粒子都有波动性 后来,大量实验都证实了:质子、中子和
解 (1)因电子动能较小,速度较小,可用非相对论公式 求解。
=1.23Å h= 6.63×10-34
(2)子弹:
= 1.0×10-40m
可见,只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较显著;而宏观 粒子(如子弹)的波动性根本测不出来。
12
一个质量为m的实物粒子以速率v 运动时,即具
有以能量E和动量P所描述的粒子性,同时也具有以
【例1】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 布罗意波的波长。
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50kg ,百米 跑时速度v≈7m/s ,则
h 6.63 10 34 m 1.9 10 36 m
p 50 7
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
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
11
【例2】(1)电子动能Ek=100 eV;(2)子弹动量 p=6.63×106 kg.m.s-1, 求德布罗意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