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天气教案初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天气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两者。
2. 使学生了解天气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 天气的多样性、多变性。
3. 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 天气现象的复杂性。
教学准备:
1. 课件、挂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天气预报、气象数据等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地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多样性。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呢?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
1. 讲解天气的多样性、多变性,以及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如地形、季节、气压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
1. 出示天气预报、气象数据等资料,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天气现象。
2.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对农业、交通、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五、小组讨论(5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
2. 强调关注天气、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天气”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的多样性、多变性。
通过讲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使学生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天气现象的成因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惑,说明该部分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在后续教学中进一步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