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安全管理制度,如通用安全、交通运输、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建筑安全、机械安全、电力安全、其他安全等等制度,想了解不同制度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such as general safety, transportation, mine safety, petrochemical, construction safety, machinery safety, electrical safety, other safety, etc. systems, I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ystems ,stay tuned!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笔者通过对2005年7月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升格以来,区安监部门受区政府委托而组织调查的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一般事故的情况的研究、分析,初步探索我区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与规律,现就此谈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一、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特点。
1、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对象来看。
7年来共发生63起工矿企业生产安全亡人事故,事故死亡的人员中,外地来椒务工人员有42人,占66.7%,台州本地的21人,占33.3%。
遇难者的年龄在各个层次均有分布,其中:20-30岁的13人,占20.6%;31-40岁的12人,占19.1%;41-50岁的18人,占28.6%;51-60岁的13人,占20.6%;61岁以上的7人(均为本地人,且都是做一些辅助性工作),占11.1%。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等条件限制,大多从事较苦累且相对危险的岗位工作,且受近年来用工荒的影响,新招收的工人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仓促上岗,熟练程度不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极易造成事故受到伤害。
2、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时间段来看。
63起事故中,有29起是发生在节日和双休日期间,高达事故总数的46%,几乎是一半事故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此外,事故发生在0:00-6:00左右的有4起,占事故总数的6.3%;7.30分-8.30分的5起,占事故总数的7.9%; 11:00-13:00左右的有5起,占事故总数的7.9%;17:00-19:00的3起,占事故总数的4.8%。
在这些“特殊”的时间段里,共发生了17起生产事故,占事故总数的27%。
由此可见,在职工吃饭和上、下班交接期间,以及下半夜至凌晨这一时间段,也是事故的高发时段。
主要是在这些时间段里,往往企业安全管理有所放松,职工安全意识松懈,身心较为疲惫,精力不够集中,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而引发事故。
3、从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类型来看。
依次是高处坠落致死的17人,占27%;起重伤害致死的10人,占15.9%;触电死亡的9人,占14.2;物体打击致死8人,占12.7%;车辆伤害和坍塌致死的分别是5人,各占7.9%;机械伤害致死的3人,占4.8%;中毒窒息、淹溺和爆炸致死的各是2人,分别占3.2%。
从数据分析,因未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生产设备未按规定及时检测等原因,埋下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
4、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来看。
规模以下企业有45家,占71.4%。
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股份合作企业,且管理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5、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业领域来看。
船舶行业和机械制造分别是17起和14起,分别占27%和22.2%;其次是物流装卸企业和危化等行业,分别发生9起和
8起,各占14.35%和12.7%。
塑料加工企业发生3起,煤场经营企业和纸品制造业各发生2起,另外8起分别分布在眼镜、酿造、运输等多个行业领域。
、二、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成因。
众所周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导致。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上述分析数据可以反映出,由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缺乏监督检查,在生产中人的麻痹大意、违章违规、技能技术、精神状态等方面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占了极大的比重。
(1)企业的安全管理混乱、制度不全、监管措施不力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63家事故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都未能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台帐,企业安全管理也较为混乱。
除个别规模上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全,有的根本就没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或者虽有制度但未严格落实,只是为了应付检查。
同时,这些企业都未按规定配备专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虽配备了安管人员但有名无实,职权不清,形同虚设。
(2)从业人员违章行为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居多。
统计数据表明,员工违章操作造成的生产安全事故占总数的35.6%。
一些本可避免的生产事故,其实就是从业人员本身的违章所造成的。
如2022年10月12日,某某股份有限公司的
“10.12”触电死亡事故,当事人赵某某安全意识不强,严重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电气设备“应由专业人员维修的工作”这一规定,无视安全警示标识,擅自打开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后盖板,且在设备恢复运行时,所站位置与高压装置安全距离不足,被高压电击中,导致其本人触电死亡。
(3)企业负责人、安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弱、安全素质低和安全技能差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对事故进行分析,90%以上是事故都存在着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差、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弱的情况。
如:20XX年2月17日,发生在椒江某某工艺塑料厂的机构伤害致人死亡事故。
来自四川内江的陈某某在其妻子孟某某的介绍下,于20XX年2月16日来到该厂,向企业主提出上班到该厂要求。
17日,企业主王某某未对陈某某进行过任何操作技能教育和安全培训,就直接让其上岗。
结果当天就发生了陈某某因操作不当,被搅拌机绞住衣服后,其头被搅拌机顺势拉下,而遭到搅拌机的绞杆击打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企业不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或在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对其安全技术特性了解掌握不够,安全投入不足,“物”的危害也显得更突出、更严峻。
(1)生产设备、设施的缺陷。
由于一些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很少在安全投入上化“大钱”。
一些企业的生产设备本身就很差,但业主往往是能用则用,不能
用的,也侥幸“带病”坚持用。
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多多少少存在着生产设备、设施的缺陷的问题。
特别是起重机械、行车等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加令人担心。
20XX年11月16日的台州市某某船业有限公司工地大型吊装设备安装时因设备存在隐患,吊耳脱焊发生事故致1人死亡,2022年11月1日的台州市某某装卸站起重伤害死亡事故,这两起事故都是由于起重机械存在缺陷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个人安全防护装置的缺少和缺陷。
我国《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都明文规定,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确保安全生产。
然而,一些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职工安全防护管理制度,管理也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从而带来从业人员安全防护装置的缺少和缺陷便就客观存在,造成事故更是必然。
(3)生产施工现场的环境不良。
一个恶劣的生产环境,是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我们不难看出,生产施工安全是动态管理,侧重过程,需要专项的跟踪管理。
特别是建筑施工现场,它需要专职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着现场的安全管理职责。
但一些建筑施工现场往往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就是配备有专职安全员,也都存在着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的施工安全知识和业务素质较差等情况。
三、防范同类事故发生的应对措施。
1、要完善和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其作为有效约束、控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这种人为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措施,是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每一个员工在安全工作上的规范标准和行为准则,而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则是预防事故的必需条件。
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要根据内部本身安全工作实际和生产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从而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章可循,安全管理得到制度化、标准化。
建立企业领导带班制度,节假日、夜间作业要有领导值班巡查。
通过企业领导带班开展安全检查,督促和指导各车间、班组的安全工作,既可当场解决安全方面的一些疑难问题,又能更好地防范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因素。
2、要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大家都知道,违章作业究其根源,在于操作者安全意识的淡薄。
要控制和防止违章作业,就必须认真抓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因此,所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坚持执行入厂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而抓好安全教育,首先要抓好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和车间、部门、班组的安全员都必须按照《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经过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取得相关的资格证,才能上岗。
其次,要积极
组织员工进行日常性的安全教育,可通过派出去培训学习和内部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特别是生产技术骨干的安全技能,从而使员工对安全生产形成深刻的思想认识。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通过事故现场分析会,对职工进行事故教训教育,使职工从血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对事故提高警觉,明确违章作业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企业要通过对员工的专门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把安全生产责任变成每位员工思想上、行动上的自觉行为;要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和新改扩项目三同时建设,推进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确保企业走上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之路。
3、要有效强化安全防护措施。
在有效地控制操作者冒险作业的不安全行为,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的同时,应认真积极消除机械设备等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使用机械设备过程中,必须根据其运行和操作情况,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例如,对人体可能触及的机械转动部分,传动系统,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罩,从而有效地把人体与机械运动部分隔离,避免发生接触形成伤害。
对机械设备要做好日常性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检查其操作机构以及相关的配置是否达到配置要求,检查保险装置和制动装置,是否正常,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消除隐患和带病运行情况,从而使机械设备处于安全状态下运行,防止设备出现失控、误操作等情况,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做好生产环境的安全检查,检查区域布置是否合理,特别是设备的区域布置,使得其工艺流程直线化,减少和消除因机械设备布置不合理而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通行。
4、加强隐患排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如果一个企业对抓安全生产持侥幸心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心上以利润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追求短期效益而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安全资金投入得不到保障、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于落实、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薄弱环节频繁暴露……最终导致事故不断发生,企业发展陷入僵局。
因此,笔者认为,企业必须通过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人员、设备、物资、环境、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充分发掘、暴露出来,并不断改进提高,才能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的隐患排查治理目标。
5、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奖惩措施。
在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中,要严格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要将安全工作与经济奖罚直接挂钩,从而有效激发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安全工作层层落实、人人有责的良好安全局面,对预防事故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