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4大学人文基础第二版教学课件5.国学经典诵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荀子》32篇。
荀子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荀子
荀子发展了孔子“礼”的思想,
同时吸收了先秦法家重法的思 想,提出了礼法兼治、王霸并 用的主张。在人性问题上,荀 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 恶论,反对把人的自然属性道 德化,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 人的影响。在天道观上,提出 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
(一)先秦儒家思想——孟子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继承并发展了 孔子“仁”的思想而形成的。孟子从其 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 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 薄税敛”。“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 的重视,即民本思想——把人民看作 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 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 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升。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的思想都体现在《道德经》 中。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而存在的 宇宙本源,天地万物无论如何变化, 还是要回到它的起点即“道”。“道”是 无形的、非物质的、本原的,而天 地是有形的,要受到“道”的影响的。 或者也可以把“道”简单理解为“规律”。 对于存活于天地间的人类,道家为 之提供了“处世”的智慧。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二)汉代及以后的儒家思想——董仲舒(西汉)
董仲舒
西汉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 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 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的思想。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至此儒 学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识形 态。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三)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激烈地反对和批评现存的政治制度,认为 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庄子继承和发 展了老子的思想,深得老子自然之道的精髓,他进一 步认为,“道”并不独立于万物之外或万物之先,“道” 普遍存在于自然万物之中,“道”即是自然。庄子像老 子一样追求自然无为,但他更强调人的精神超越和绝 对自由,最终要达到与天地精神合而为一的无我之境, 形成了他的逍遥人生的独立思想体系。庄子把老子的 “道”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老子之后道家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后世把两人并称为“老庄”。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一)道家思想总述
在诸子百家中,道家这个学派对宇宙、社会和人 生有着独特的领悟和解释,因而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 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 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实体,“道”是宇宙万物的 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认为天道无 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 法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 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孟子
孟子的性善学说是孟子全部思想的 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 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仁、义、礼、 智的萌芽和开端。人有仁、义、礼、智、 信等诸多美德,正说明人性是善的。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1.3墨家
(一)墨家代表人物
墨家的代表人物就是墨子,墨子约生于 公元前480年,与孔门的曾子的出生年月差不 多,主要活动年代约在孔子死后和孟子生前这 段时间内。儒家和博”,并且认为他是个以天下为已任、 立志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大好人。墨子的手工很 巧,相传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领比鲁班还高, 曾经在楚惠王面前与鲁班比试攻守城池的技术, 结果斗败了鲁班。
3.“尚贤”、“尚同”: “尚贤”就是尊重、重 用贤人,所谓“官无 常贵,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 则下之”。“尚同”就 是“选天下之贤可者, 立为天子”,而天子 则同于天,这样整 个社会也就达成统 一了。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孔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发愤忘食, 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人为善, 直道而行。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所 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朱子语类》卷 九十三))。孔子去世后,历代帝王为彰显对 孔子的尊崇,不断对孔子进行追封追谥,诸如 “文圣尼父”、 “至圣文宣王”、 “大成至圣文宣先 师”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举世闻名的“三 孔”——孔庙、孔林、孔府,位于山东曲阜城的 中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 而远之。主张祭祀是对鬼神表 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 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 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 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 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 先位置。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孔子的教育观可概括为四点:
(二)墨家思想
1.“兼爱”:就是人 与人之间实行普遍 的、无差别的互相 友爱。就是“视人 之国,若其国;视 人之家,若其家; 视人之身,若其 身”。使彼此的利 益兼而为一。这是 墨家思想的核心。
2.“非攻”:就 是反对侵略和 掠夺战争。墨 子认为战争是 “天下之巨害”, 只有制止相互 征伐,社会才 能得到安宁。
一是有教无类。 二是因材施教。 三是学思并重。 四是均衡发展。
因此,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 的教育家。
曲阜·孔庙杏坛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 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 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其成书 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 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 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 《大学》、《中庸》与《论语》、《孟 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 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 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孔子(约前551—前479),鲁国昌平乡陬邑人。孔子 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 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幼年丧父,家道贫寒,但孔子“志于 学”,学无常师,好学不厌。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聃,学乐 于苌宏,学琴于师襄。孔子年轻时做过“委吏”(管仓库)和 “乘田”(管畜牧)等几任小官。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 大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终不再仕。晚年一边开课讲学,一边致力于整理古代文献。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二)道家与道教
“道家”与“道教”不可以混为一谈。道家是一个哲 学思想流派,是道教形成的基础。道教是一种宗教, 有神仙崇拜与信仰,有教徒与组织,有一系列的宗教 仪式与活动,其主要派别的传承大体上是清楚的。道 教神学与道家思想也有很明显的区别,如道教中的所 谓“长生不老、成仙通神”等教义,是与老庄的自然之 道相背的。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孟子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 国中期邹人,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在 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百 家争鸣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著有《孟子》一 书。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而发扬光大,长期影 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孟 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国学经典诵读
主讲人:
联系方式:
目录
Contents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叁 拓展延伸
贰 资料必读 肆 项目实践
第壹部分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1.2道家 1.3墨家 1.4兵家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国学是中国历代文化传承和学术记载, 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 它是每一 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 也是我们不可或 缺的精神力量。广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和 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 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 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 化与学术。在这里,我们使用狭义的国学概 念。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约前571—前471),是道家 思想的奠基者。他的真实姓名是李耳,战 国时人称他为老聃,苦县厉乡曲仁里(今 河南省鹿邑县境内)人。曾在洛阳作周朝 的史官,在此,他曾经与孔子四次相见, 孔子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知识,可以算是 孔子的老师。由于对周王朝失望,而辞官 归隐。
孔 府
孔庙
孔林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 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 就是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 统摄“义、礼、忠、恕”等德 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 养的最高标准。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一)先秦儒家思想——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后期
赵国人,其生卒之年无从定考,大
约活动于公元前298—前238年间。
据说年十五游学齐国,曾三次担任
稷下学宫的领袖。后适楚,楚相春
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令,因馋离楚游
赵,聘秦,晚年归老于楚。荀子门
人很多,著名的有韩非、李斯。现
(一)先秦儒家思想——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 “正名”。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 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 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 政。他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 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 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1儒家
(二)汉代及以后的儒家思想——王阳明(明)
到明代,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 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 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 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 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 “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 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 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 “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 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三)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道德经》说“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 相盈”,这是老子看到了发展 着的事物之间的矛盾性,也 看到了矛盾着的事物两个方 面的相互转化。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三)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名周(约前369— 前286),宋国蒙(今河 南商丘)人。与孟子同 时,家境贫穷,居于陋 巷,以织履为生,曾做 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他鄙视富贵,拒入仕途, 一生悠游,不显于世。 现存《庄子》33篇。
墨子救宋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3墨家
(二)墨家思想
墨家的主要思想集中 体现在《墨子》。其基本 的道德观点是“普天同利”。 墨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十 大主张,即:“兼爱”、“非 攻”、“尚贤”、“尚同”、“节 用”、“节葬”、“非乐”、“非 命”、“天志”、“明鬼”。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3墨家
1.1儒家
(二)汉代及以后的儒家思想——朱熹(宋)
宋代出现了“理学”。“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集大成者是朱熹。 朱熹在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 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 “程朱理学”。“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 的。朱熹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 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
1.2道家
(三)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一书,以寓言为主要表 现方式,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 漫的色彩,语言汪洋恣肆,意境 美妙奇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 理,不只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 上的名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佳作,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壹 国学的定义及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