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浅谈近年来国展简牍作品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坛】浅谈近年来国展简牍作品特点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推进,沉睡已久的大量简牍不断出土,简牍的出土不仅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素材及佐证,同时也为书法创作提供了新的取法对象。
目前出土的简牍数量大、种类多样,开拓了学书者的眼界,也为书法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当代书法格局也逐渐由碑学、帖学平分天下转向碑学、帖学、简牍学三足鼎立。
近年来,虽然学习简牍书法者日益增多,但还是呈现出发展较慢、总体水平不高、缺乏深入研究、取法相对集中等特点。
庆幸的是,当下一些简牍名家及国展高手的作品还是可圈可点值得参考借鉴的。
近期,笔者将全国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国展的作品看了一遍,将简牍作品挑选出来,分成几期【鉴赏】推文供书友们欣赏学习,对于国展中的简牍作品笔者深受启发,做了一些简单的总结,与诸位同道、书友分享,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1
作品数量增加
简牍作品创作是幽径小路,不是创作主流书体,许多作者以此为“出路”。
很多作者紧紧抓住中国书协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走多样化的创作道路。
部分地方书协抓住当地地域文化,培养了一大批简牍书法作者。
纵观全国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国展作品,尤其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简牍作品明显增加。
2
取法日益丰富
前几届国展作品中多取法于楚简,相对单一,而近年来的国展作品中取法多样,包括《睡虎地秦简》、《马王堆帛书》、《里耶秦简》、《武威汉简》等秦汉简牍以及部分汉代简草。
其中部分作品取法单一,作品淳厚古朴;部分作品融合多帖甚至与汉碑相融,变化多样,彰显作者对简牍学习的思考与探索。
3
作品形式多样
当下受展厅观赏等多方面影响,作品形式不在拘泥于传统常见的形式,简牍作品的形式和其他作品一样逐渐多元化,例如:三条屏拼接、四条屏拼接、斗方加天地、简牍册页、豆腐块拼接、题跋与留白的完美运用等等。
还有部分作者为求古朴、逼真,采用PS等现代手段,将宣纸微喷成简牍的样式进行书写,有些作品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宣纸制作厂商也是在宣纸上下了大功夫,做出来一些尽可能贴近简牍风貌的作品纸,可谓是煞费苦心。
常有人说“学书古意难求”,大量的简牍资源为学书者寻求“古意”开辟了新的路径。
入古出新,当代简牍名家高手的作品不妨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总之,对于简牍书法学习和研究的道路还很漫长,大量的资源等待诸位同道挖掘。
笔者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还请诸位书友多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