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思想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用名牌栏目或版块与电视台的音乐节目进行合作,让电视台主持人做嘉宾主持人,在宣传主持人的同时也可达到宣传节目宣传频道的目的。

2、加强与听众互动交流
(1)热线电话。

广播是以声音传播为主要方式的,热线电话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听众与主持人进行即时沟通的需求。

但热线电话的一个弊端即听众的语言表达水平参差不齐。

精彩独到的听众点评、犀利的提问能起到为节目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也会有一些听众言不及义,脱离节目主题,打乱了节目节奏。

这就需要主持人在接听热线时要冷静沉着、随机应变,控制好通话时间及主题。

当然,作为专业化音乐频道的主持人还要有尽可能全面的音乐知识,以免对听众所讲问题因欠了解而无法对话。

(2)手机短信。

手机短信的优势在于它是“一对多”的形式,可以将更多更广泛听众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节目的编辑和主持人。

由于手机短信接收系统可24小时工作,这就使听众与节目的互动可延伸至节目以外的时间,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参与。

(3)听友见面活动。

为了给听众直接接触主持人的机会,专业化音乐频道还可以尽可能地多组织与听友的见面交流活动。

通过与听众的见面活动,一方面起到了对整套频率、节目、主持人的广泛宣传作用,另外通过最直接的与听众沟通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听众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建设专业化音乐频道,使其贴近听众,满足听众需要。

例如安徽音乐广播曾成功举办过厉娜、满江等人的歌友会、“青春红歌会”等,而合肥文艺广播则举办过黄征、陈绮贞等歌手的歌友会;同时在重大节日期间,主持人也会到繁华商业区做些公益性宣传等。

3、完善网站建设
作为专业化音乐频道的宣传载体之一的配套网站建设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不仅可以提供听众在线收听、节目时间表等基本功能,还可以提供尽可能全面广泛的、与整套频率有关的资讯,甚至可以向更为全面的专业化音乐网站方向发展,提供有关音乐的各类信息。

全面建设专业化频道的配套网站是大势所趋。

在今后,广播配套网站可考虑更为新鲜灵活的运作方式,如引入虚拟主持人,建立音频乃至视频(主要内容为听友见面会或主持人自我介绍)资料库以吸引网民浏览或下载。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
②北京音乐台网站
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
④安徽音乐广播网站
⑤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网站
⑥天津北方网大学生论坛中国歌曲榜
⑦《中国广播》、《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7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媒介纵横
2009年7月17日,92岁的克朗凯特因脑血管疾病在纽约逝世。

从炮火连天的二战战场,到报道纽伦堡大审判;从战后出任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到主持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晚间新闻”,沃尔特·克朗凯特始终恪守“准确与诚实”的信条,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成为全美最受公众信
任的新闻记者之一。

在长达60多年的新
闻工作生涯中,沃尔特·克朗凯特始终秉
持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树立了诚实、
客观、充满激情和洞察力的典范。

笔者以
为,其公正客观的新闻典范的建立主要
有以下三个过程。

一、战地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的初
步成型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克朗
凯特作为合众社派往欧洲的战地记者,
身穿军装登上美国得克萨斯号战舰,开试论沃尔特·克朗凯特新闻思想的形成
■叶俊
【摘要】沃尔特·克朗凯特是美国电视新闻的第一代主持人,著名记者,其出色
的新闻职业素养,卓越的新闻职业操守,出色的新闻报道,公正客观的评论风格及新
闻思想值得新闻人借鉴。

本文试就其新闻经历对其新闻思想的形成进行探讨。

【关键词】克朗凯特新闻主持人
新闻思想56
《新闻世界》
始了自己短暂的战地记者生涯。

他从英国发回空战报道,从摩洛哥海岸发回盟军登陆北非消息。

二战中,克朗凯特的足迹踏遍英国、波兰和荷兰等国,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采访第一手的战地新闻。

战后,克朗凯特又报道了纽伦堡大审判,以首位驻苏联美国记者身份从莫斯科报道冷战等一系列战后重大新闻活动,写下了不少典范式通讯报道,并因此被誉为二战著名战地记者之一。

如果说,二战中克朗凯特赴伦敦前线采访是为了接受合众社派遣,那么越战的前线采访则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反映一种新闻理念与职业操守。

1956年,为获得越南战争的第一手消息,克朗凯特坐在一架飞过越南北部丛林的喷气式轰炸机上,进行直播报道,同时开始了他对越战的思索。

几年以后,他公开质疑美国在越南战场的道德角色,向观众表明立场,他评论说,“美国领导人的乐观主义屡屡令我们失望,对于他们在乌云中发现的银光,我们再也不会相信,现在可以更肯定的是,越南的血腥经历将以僵局告终。

”对越战进行强烈的抨击。

显然,战地记者的经历锻炼出他严肃、客观、准确、忠实、快速而又绝不花哨的文风,为其严肃客观、公正独立的新闻思想及充满正义的新闻立场奠定了基础,直接影响了其求真求实的新闻思想的形成。

二、节目主持活动与公正客观的新闻典范的建立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应美国广播新闻业一代宗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著名播音员爱德华·默罗的邀请,克朗凯特为CBS报道了这场战争并从此投入CBS门下。

1961年,出任CBS招牌节目“晚间新闻”的主播;2年后,成为CBS该栏目的主持人和编辑主任,包揽所有节目的编辑选材工作,这是之前任何一位节目主持人都没有做过的事情。

至此,克朗凯特完成了由播音员向节目主持人的过渡,开始向他所看好的电视业发展。

他的主持活动始终坚持着如下原则:
1、突破常规,敏锐洞察。

那时,《晚间新闻》的播出时长只有15分钟,但克朗凯特希望电视网能对公民负责,严肃对待新闻,应当给予新闻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1963年9月,他用一个关于约翰·肯
尼迪总统的专题报道开始了这个崭新的、
时间更长的“晚间新闻”报道。

2个月后,
他打断正在播出的肥皂剧,报道了肯尼
迪总统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遇刺的消
息。

之后,他戴着眼镜,穿着衬衣,坐在新
闻台后不断更新这一报道。

1972年10
月,《华盛顿邮报》率先报道“水门事件”
时,克朗凯特以敏锐的新闻嗅觉打破每
条新闻不超过2分钟的常规,拿出14分
钟报道“水门事件”,使数以百万计的美
国电视观众首次了解“水门事件”的幕后
真相。

2、超越隔阂,充满正义。

克朗凯特报
道人权运动,声援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
歧视历史需要改变并在随后报道了人权
运动领导人马丁·路德·金的遇刺,超越
了种族隔阂;前往越南并报道说他看到
的是谎言、腐败和战争陷入僵局,呼吁是
美国人撤离的时候了,揭露越战谎言;愤
怒地报道196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
上芝加哥警察殴打反战示威者的消息。

1977年,中东地区局势一触即发。

克朗凯
特分别专访时任埃及总统和以色列总理,
促成前者同年访问耶路撒冷,这成为埃
及与以色列稍晚签署和平协议的突破口,
他也因此正义之举受到了尊重。

3、充满激情,追求真相。

20世纪60
年代,克朗凯特以百倍热情投入对太空
热的报道,多次播出马拉松式节目专题。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
姆斯特朗踏出人类在月球的第一步,克
朗凯特在镜头前尖叫、赞叹,几近失态。

如阿姆斯特朗在其吊唁声明中所言“他对
人类太空探索充满激情,这种激情富有
传染力,也赢得了观众信任。

”此外,克朗
凯特的敢于直言是出了名的,如他自己
所说,“我对自己的成功或者影响力一点
也不了解。

但是我可以保证,我的新闻报
道是直接的,有时甚至有点无聊,有时干
脆就是纯粹的批评。

但是我作为新闻工
作者的信誉一定是建立在诚实和直观的
基础之上的。

”他把电视主持人由简单的
新闻朗读者提升为真相仲裁人。

他一直
坚持诚实和客观报道,从不轻易将自己
的观点强加于人,每期节目都以一句平
静的“And that's the way it is.”(事实就
是如此)结束。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其价值在于探
求真相,克朗凯特做到了。

始终与重大新
闻事件同步、秉承客观中立立场、追求新
闻幕后真相、富有洞察力的新闻判断、温
和可亲的电视形象,这是克朗凯特及其
新闻节目给人们的印象。

公正客观的新
闻典范的建立,标志着克朗凯特新闻思
想的成熟。

三、晚年的不懈探索与新闻思想的确立
1981年,64岁的克朗凯特离开了主
播台,他随后主持了一些小节目,为一些
栏目担任顾问或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
同时撰写回忆录和专栏。

他在专栏中批
评伊拉克战争和前任总统乔治·W·布什
的诸多政策。

他在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
金牌主持人拉里·金的访谈节目中表示,
观点与报道应该泾渭分明,“我们所有人
都有偏见,但我们同样明白,做报道时要
摒弃偏见”。

他重视全球变暖的危机、关
心禁毒行动,批评现在针对毒品的战争
只是成功地把年轻人投进了监狱;呼吁
全世界都应该支持京都协定;他批评战
争,认为战争杀人是不道德的。

克朗凯特总是为公民了解世界上到
底发生了什么的权利和责任呼号;他为
读者,同时也为记者坚守着一种单纯的
道德准则:记者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真
相。

他的职业生涯证明了一点:一个优秀
的记者只有一件事要做——
—讲述真相。

1998年,回忆录《Report's Life》的出版
标志着克朗凯特新闻思想的确立。

四、结语
克朗凯特成为美国“最值得信赖的
人”,不是因为他经历、报道了大量新闻,
而是因为他有自己独到的立场和见解。

观众认为他诚实,他也全力维护自己诚
实的形象。

无论是新闻记者还是节目主
持人,真相是永远的目标。

这是克朗凯特
期望的一切,他做到了。


参考文献
①沃尔特·克朗凯特:《记者生涯:目
击世界60年》[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②李牧:《美国最值得信赖的人沃尔
特·克朗凯特去世》,人民网——
—国际频道
③冯武勇,《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走
了》,《羊城晚报》,2009年07月20日
(作者:长江大学文学院)
责编:周蕾
媒介纵横
57
《新闻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